前段时间,很多上市车企纷纷发布了自己的2024上半年财报。在传播的时候,大家的侧重点多是“重大利好”,比如“扭亏为盈”啊,“亏损收窄”呀,“营收上涨”啦等等,使劲儿表现自己“状态正佳”。
但却鲜少有车企愿意说自己“单车利润低”,“薄利多销”。似乎这种结论,在如今这样低迷的市场背景下,是“状态不佳”的表现。
可比亚迪却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这才是车企正确的“赚钱姿势”。
图片源自网络
单车利润8500,比亚迪为何丝毫不慌?
说起单车利润,顾名思义,它就是车企每卖一辆车,能挣多少钱。比亚迪2023年报显示,公司全年营收6023.2亿元,同比增长42.0%,净利润300.4亿元,同比增长80.7%,当时就有人估算出,比亚迪的单车利润,只有8600元。
这啥水平?如果放在一个人身上,年收入8600元,可以算“赤贫”了,只能维持基本“温饱”水平。
而到了2024年上半年,比亚迪集团总营收达到3011亿元,同比增长15.8%;净利润136.3亿元,同比增长24.4%;毛利率20.0%,同比增长1.68%,但是他们的单车利润,却只有8500元。
别的都涨,只有单车利润降。这个现象要放在别的车企身上,不是“高管辞职”,就是“行业动荡”了。
但放在比亚迪身上,看得出还是非常稳。核心原因还是比亚迪的销量猛增,赢得广大用户认可才是比亚迪的首要目标。
比亚迪“占据”国内销量榜首的位置,不知已经过去多少个月,多少个年头了。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比亚迪8月零售销量超过37万辆,比大众+丰田月销相加还多。
近些年来,秦家族、宋家族、汉家族,以及海洋网的海鸥、海豹、海狮等车型,持续冲击下沉市场,实现“降维打击”的种种操作,却都是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这些“精准”的市场策略,最终换来了销量的持续增长,在单车利润不升反降的情况下,却创造了多项大幅增长的好成绩。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2024上半年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幅28.5%,超过约161万辆;净利润同比增长24.4%,达到136.3亿元。
销量增幅带动净利润增幅,这就是比亚迪“不慌”的理由。
好钢用在刀刃上
从历年的财报业绩上,我们看到比亚迪绝非如此“凡夫俗子”,他们会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首先当然就是大力搞研发。有统计数据显示,从2011年到至今的14年里,比亚迪有13年的“研发成本”要高于“净利润”。这种落差有时候甚至多达几倍,卖车赚的钱还不够研发费用的零头。
就比如今年上半年吧,比亚迪研发费用达到201.8亿元,不仅是全部上市车企第一,更是所有A股上市公司第一,而同期的净利润:136.3亿元。截止目前,比亚迪累计研发投入已经将近1500亿元,甚至超出一些公司的市值。也就是说,如果当初比亚迪攒下这笔钱,都可以收购不少企业了。
但比亚迪没有如此,而是将真金白银用在了技术研发上,以这种“浇水灌溉”的方式,帮助企业发展和成长。这其实并不奇怪,毕竟这家企业原先就是靠敏锐的洞察力,发现能源行业的“技术机遇”,并抓住了风口,成为引领者。
也就是在这种“行事作风”的加持下,比亚迪不仅拥有了丰硕的“技术果实”,同时还顺利渡过了“技术储备”过程中比较艰难的时期。
然后就是如今的“爆发期”了。最近比亚迪又发了一波新车,从2025款海豹、海豹07 DM-i,到秦L DM-i、宋L DM-i,再到汉家族全面焕新,比亚迪产品阵容正在将动力系统、车机系统、智驾系统,进行彻底强化升级。
另外两个举措虽然没有那么直观,但效果不容小觑。一个是成本控制,正所谓“开源、节流”,缺一不可。比亚迪为此愿意花大力气,努力优化研发和生产制造体系,实现垂直一体化、规模化、高端化,还能适应海外市场需求。这样的研发和生产体系,将更加灵活、协调、合理、高效。
就比如最近一段时间,得益于锂电池上游材料成本的减少,比亚迪也迎来一波“降本增效”的利好。比亚迪马上将这些利好,全部投入到了产品当中,让用户受益。
另一个就是开拓海外市场。这一点从比亚迪诞生之日起,就是刻在骨子里的“潜意识”动作。要知道还在“想当初”的时候,比亚迪电池就已经销往海外,电动大巴在世界各地已经走街串巷,甚至连完善的保养补能体系,也是“遥遥领先”。
如今,比亚迪的乘用车更加智能、更加环保,也更加豪华了,中国也成为了全球新能源市场的风向标。这正是比亚迪进一步扩展海外市场的良机,当然他们也没有错过风口。
远如欧洲,近若日本,都能看到比亚迪“小车们”在道路上飞驰的身影。不仅如此,像仰望、腾势这些高端品牌,也已经触及海外中高端市场,让外国人看到中国新能源车本就该有的优秀品质。
坚守、务实、不遗余力,这就是“好钢用在刀刃上”。
随着市场越来越卷,很多车企都在大唱“长期主义”。可严格意义上来说,汽车行业本就是需要“长期主义”的行业,哪怕是“采购拼凑”,那采购的也应该是供应商长期研发的技术成果。
比亚迪就是其中典型,他们在多个领域的沉淀和积累,现在已经到了“爆发时刻”。更关键的是,这些爆发不会带给消费者任何“伤害”,反而能让大家买到更优质的产品,享受更满意的出行。遭受冲击的,将是那些价格“顽固”,品质“不思进取”的合资品牌,以及思维“短视”的自主品牌。
当汽车产业迈入智能化时代,当整车设计从机械硬件定义汽车变成软件定义汽车,所有人都要面对一系列新的挑战:如何在紧张的开发周期中减少软件BUG的产生?面对黑客入侵,车辆如何构筑安全防线?AI时代下,人工智能如何赋能车辆开发?
对新时代奶爸们来说,买车如何照顾到全家人的需求应该是终极需求,但当购车需求从个人的驾驭乐趣转变为全家出行的幸福承托,选择就变成了一道复杂的方程式。今天这三个核心选项:乐道L90、理想L8和问界M7,它们背后站着的是蔚来、理想和华为三大阵营,也代表着不同的造车理念。那它们到底谁更契......
行业|魏建军亲驾哈弗H9柴油版长城三大品牌征战2025敦耐赛T2组
后有阿维塔的前高管李鹏程,在朋友圈用数据抨击这一现象:“据不完全统计,年初至今,中国乘用车小订已经突破了5000万辆,其中80%都是在新车发售72小时内完成的。” “其中80%都是在新车发售72小时内完成的,为中国汽车点赞!”李鹏程的话语中讽刺意味甚浓。
世界之大 无7不有|方程豹钛7福州荣耀上市,首批车主共启智慧出行新篇
L3级车型生产准入将有条件批准,具备自动驾驶能力的汽车何时能来
一汽红旗,不想被特殊对待
方程豹钛7都市豪华SUV济南首秀,以潮流设计重塑都市出行新体验
远见照耀“换道超车”,比亚迪引领中国汽车强国之路
中国车企掌舵人躬身赛事,成为中国汽车发展史上一道前所未有的跨越性里程碑。
上汽名爵(MG)开启悬赏打击黑公关,最高奖额达到500万元!
魏建军驾哈弗H9征战2025敦耐赛,长城汽车三大品牌集结!赛事正酣
汽车企业应当对网红、博主等角色敬而远之,要避免成为下一个西贝
现如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上汽通用雪佛兰、北京现代、长安马自达、东风标致等二线合资车企销量不断逐渐下滑,早没了往昔的精气神儿。部分二线车企甚至快淡出人们的视线。
9月12日,在由钛媒体主办的IT Value Summit数字价值年会上,易鑫成功入选“2025创新场景[年度AI应用TOP榜]”,成为登榜的唯一一家汽车金融领域科技企业
广州3亿汽车补贴狂潮!埃安多款车型加码普惠全国
近日,2025年8月中大型SUV零售销量排行榜公布,排名前十的车型中,仅宝马X5为豪华品牌燃油车,其他车型均出自中国品牌。
随着电动化浪潮加速、中国车企在全球市场迅速崛起,沃尔沃CEO哈坎・萨缪尔森预测,部分西方车企将被淘汰。
魏建军亲驾二代哈弗H9战敦耐赛!中国越野迎来“跨越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