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0日是长安汽车造车40周年纪念日。同时,深蓝汽车在这一天也正式迎来了第40万辆整车下线。深蓝用29个月,完成了40万辆整车下线,上演了一次速度与激情。
2024年,深蓝汽车全年交付量超24万辆,几乎是小米汽车的两倍(小米汽车2024年交付量13.5万辆)。在刚刚过去的12月,深蓝汽车就交出了3.6万辆的成绩。而单月交付能够超过3万辆的新势力品牌,目前看也不超过5个,理想、鸿蒙智行、零跑、小鹏、深蓝。四个字,屈指可数。
回顾深蓝汽车几年之间的发展,背靠长安汽车,让它得以近乎野蛮的姿态迅速成长。
2022年7月,深蓝第一款车SL03上市,公布价格后33分钟,就拿下了1万辆订单,创造记录。随后,第二款车型深蓝S7上市交付后35天就实现了破万成绩,又创造了一项记录。2023年9月,深蓝汽车累计销量达到10万台,用时14个月。而2024年,深蓝彻底走上了快车道。
2024年1-10月,深蓝快速完成了30万累计销量。在10-12月,深蓝更是进入月交付3万俱乐部。紧接着,深蓝在12月30日迎来了40万辆整车下线。可以说,深蓝创造的一项项记录,仍旧在不断发生。
作为新势力品牌,深蓝旗下产品均坚持“两条腿”走路,即纯电与混动,且混动方案选择的是增程混动。前两年持续发酵的关于插混、增程到底谁更好的争论我想也可以在2024年得到了暂时的结论。那就是增程混动产品用销量,向市场证明了到底谁更适合中国市场。
目前,深蓝汽车拥有5款在售车型,由深蓝SL03、G318、S07、L07和S05组成。其中,G318定位硬派新越野,其余几款车还是扎根解决人民需求的平民化产品,满足、解决了消费者对10-25万元家庭用车的需求。
在未来几年时间内,毫无疑问深蓝还将推出更多产品。预计,2025年,深蓝将推出2款全新产品,其中之一深蓝S09已经首发亮相,定位大六座SUV,将搭载深蓝最新的超级增程技术,以及行业内第一梯队水平的高阶智驾系统。
在2025年,深蓝也提出了40万国内销量+10万海外销量的全新销量目标。这是一个豪言壮语,年销量达到50万辆水平,意味着深蓝要用新的12月,达到比过去29个月的努力还要更多的销量成绩。
深蓝不仅在底层逻辑、架构上拥有一套国内最先进的理念,在具体的产品智能化水平上也有着不俗的表现,深蓝汽车搭载的DEEPAL OS在过去的13次迭代里,累计优化了2000+条用户提出的建议,在每次的OTA升级中都致力于能够更好的服务用户。
用前29个月,完成了40万辆整车下线的成绩,对于深蓝汽车而言只是开胃菜,而接下来,深蓝汽车如何达到年销量50万辆的目标,才是真正的重头戏。让我们拭目以待!
今年1月份国内汽车销量虽受农历春节假期等众多因素影响,但整体表现出来还是相当强势,接下来一起来看看,哪个品牌表现最突出吧!
对于我国汽车工业来说,2025年绝对是创纪录的一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2025年一年就抵得过我国汽车工业前10年的发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叹?因为2025年各大车企陆续发布了一系列的战略规划。今天我们来聊聊长安汽车。
还在正月里,各大车企已经坐不住了,纷纷发布新车上市信息,赶紧来看看,这几款新车有没有你们的菜?
再掀波澜!长安UNI-Z战舰版 10.99万起 实测每公里仅5分钱#UNI-Z
绿色亚冬 吉利相伴 吉利甲醇新能源 开启环保新篇章
2025年2月9日,汽车行业扔下一颗重磅炸弹: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东风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长安汽车纷纷发布公告,其间接控股股东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正在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筹划重组事项。
31.8万能否考虑?深蓝G318无忧穿越版官图,这个价格你会选它吗?
10.99万元,长安UNI-Z PHEV 125公里战舰版上市,综合续航1200公里
超大SUV横空出世,腾势N9,5米2的车长还能圆规掉头
深蓝全场景智能驾驶发布会,智驾成标配,深蓝G318无忧穿越版亮相
让人一眼就心动的埃安UT鹦鹉龙,它来了~
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第五代DM混动!海豹06 DM-i智驾版这价格值吗?
31.8万入手,“日照金山”配色,深蓝G318无忧穿越版官图首爆!
2025年2月9日,长安汽车在重庆召开发布会,正式发布智能化战略“北斗天枢2.0”计划。
马力上千匹,车标镶了金!到店体验小米SU7 Ultra
深蓝汽车开启全民智驾
方盒子时尚大单品来了 :31.8 万 深蓝G318无忧穿越版 你爱了吗?
入门的丐版奥迪什么样?2025款A1,5速手动挡,三缸94马力
【英俊的车车报道】在当下竞争白热化的新能源车市中,深蓝汽车宛如一匹黑马,以 “卷王” 之势迅猛来袭。2月9日,在长安汽车智能化战略 “北斗天枢2.0计划” 暨深蓝汽车全场景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发布会这一高光时刻,深蓝G318无忧穿越版官图重磅首度曝光,31.8万元的售价,搭配上独具匠......
燃油动力随时可弃?丰田首海外电池生产厂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