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全球有BBA的爱恨情仇,中国有BGC的暗战缠斗

全球有BBA的爱恨情仇,中国有BGC的暗战缠斗

驾仕派 2849浏览 2025-02-04 IP属地: 未知


先说结论:

按照目前官方公布的数据来看,2025年1月份在中国国内市场的销量冠军是吉利。

因为比亚迪和吉利都公布了总销量以及出口海外销量数据,减去出口数据,便是厂方口径的国内销量。

▲来源:厂家公开发布的销量数据

按照上表的销量,可以得出几个结论:


1、 减去出口销量之后,吉利超过比亚迪5742台。


2、 按照“出口王”的节奏来看,奇瑞的总体销量当中,出口销量肯定不少。那么减去出口销量之后,奇瑞在国内销量肯定不到20万台。


3、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销量数字是厂家公布的,是批售量?交付量?上牌量?统计口径的不同,会存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较大程度上的差异。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

月初厂家所发布的海报,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营销手段的重要一环,鼓舞士气同时压倒对手。但真正的销量数字,也就是大家公认为最能反应市场终端销量(不包括暂时压在经销商仓库里的库存量)的“交付量”还需要再等待至少半个月。


但这半个月的时间差,已经成为尤其是头部厂商巅峰对决当中的一环,若无意外的话,“吉利超过比亚迪”、“吉利拿下2025年首月冠军”这样的标题,大家应该很快就能看到了。


这种情形,很容易让我想到在盘点德系三强销量时遇到的困惑:

宝马加MINI的销量在中国市场是乘用车冠军;奔驰品牌在中国市场是冠军;奥迪单独国产车板块在中国市场也是冠军……

这不是BBA令人瞠目结舌的胜负欲,这是对消费者心智的猛烈攻击和占领。冠军意味着“更多人的首选”,背后的营销价值和品牌含金量不可估量。

而回到中国的BGC——BYD、GEELY、CHERY——仅仅从2025年1月份的销量公布上,也能够看到激荡着的暗涌:

前两者对中国市场领头羊位置的争夺和奔驰宝马如出一辙,而奇瑞则更是像奥迪一样,要牢牢把握住第一阵营的位置,明确划分出和第二阵营之间鲜明的鸿沟。

刚一开年,中国三大品牌的赛跑就呈现出浓浓的火药味儿来。让我想起了李斌在2024年底那场回答了200多个问题的面对面上说的话:

2025年,跑在前面的车企只会越跑越快,后面那些不够快的,就会掉队得越来越明显。

真是一语成谶。

我计算了一下,三大集团(乘用车)在2025年1月份(含出口)的销量合计为787506辆,而此前乘联会曾预测——1月份狭义乘用车销量约为175万辆,同比下降14.6%。咱就这样粗略一算:

三个品牌差不多就占了中国车市40%的份额。

而且他们还都在1月份实现了同比增长——尽管这其中包含了出口销量,然而在并非旺季且有春节大假因素存在的2025年首月,三个超过20万辆的销量数字,已经足以让中国车市其他对手振聋发聩。

2024年最后一个月收官的齐创新高进度条拉满、2025年1月份春节放假相比去年实际销售时长减少、1月份临近过年物流不畅、临近过年大家都难免要放松……这看起来所有的现实问题,BGC也都有,但为什么,BGC却能在第一个月以更为庞大的基数实现同比增长甚至创下新高?

好胜心只是表面,另一方面其实就是:他们比谁都清楚,2025年开局即决战。

而与乘联会“同比下降14.6%”这个预测相对应的,则是一定有车企的销量同比存在大幅下降。目前已公布销量的车企当中,长城汽车80933辆,同比下跌22.2%;广汽埃安14393辆,同比下跌42.3%——相信随着更细致的1月份终端销量公布,同比和环比都在下跌的车企也会浮现出更多来。

其实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2025年1月相比2024年1月,实际销售时长起码少了4天,那么同比销量下跌个13%甚至是和乘联会所预测那样下跌个14.6%都不算什么发挥失常,我猜也有车企和我的想法一样。

但让你无可奈何的是,跑在前面的人,居然这会儿就开始加速了。

有人会说:一个月的销量也并不能代表什么。但我要说:在2025年的生死战局当中,已经过去了12分之一;而所有人立下的flag,都只剩下11个月的时间去完成了。

有人开局决战,有人开口搪塞。

而除了在起跑的时候争取拿个好身位、在营销上能够先声夺人之外,1月份BGC的销量从另一方面,也显示出2025年中国汽车市场的残酷性。

2025年,各大车企一手要保障销量稳定、获得持续的现金流,另一只手还要保证利润以加大研发及市场投入才能确保在竞争中不掉队。

可以看到即使是强如BGC,他们的高端子品牌,也一样有人欢喜有人愁。只是背靠大山,BGC以及那些国企大厂还有品牌收缩的余地和余力,换做新势力品牌,在2025年稍有不慎、一旦出现战略失误,直接就会离开牌桌。

我身边已经有非汽车行业的亲友,在选择时表现出对于非头部品牌是否会倒闭的担忧。他们甚至觉得小米和华为都要更靠谱——毕竟他们不会垮。

而在特斯拉最近的财报会上,马斯克称,“特斯拉有朝一日将依靠自动驾驶车辆和人形机器人成为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公司,远超其他公司,特斯拉的价值将远超过其后五大公司的总和。”

这当中,已经没有了“电动汽车”的名字。

随着资本市场对于电动汽车的追捧随着倒下的一众品牌而成为往事,旧故事的落幕总是悄无声息的,而新的故事在Deepseek、AI、机器人、更多尚未浮出水面的智能和科技载体上逐渐展开。

这当中的每一个字眼,背后都需要巨量的资金、信心和空间来支撑。

风起于青萍之末,止于草莽之间。

我们或许在2025年会发现,造汽车和卖汽车这件事,兜兜转转之后,还是会回到汽车作为一台工业产品本身的原点。


(END)


文章标签:
海选导购
 
相关推荐
驾仕派 26.8万粉丝    8784作品 关注 有趣、有用、有品。中国汽车行业坚持原创传播的代表。
推荐作者
苑叔聊车 关注
资深的汽车编辑,阅车无数,有关于选车的问题找我就没错了。
车大拿TV 关注
看车,选车,买车,玩车
凤眼观车 关注
来一起快乐的撩车吧!
电车男EVman 关注
第二懂新能源车的男人
大付撕车 关注
大付撕车是汽车视频类栏目。栏目主张正确的选车观,为重度选车纠
Soul车 关注
资讯类自媒体
闫闯说车 关注
闫闯说车团队会给大家带来最新,最全面的车型评测视频敬请关注。
那啥车 关注
每一台车都有自己的灵魂;那啥车?对!我的车。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