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2024最好用的智驾,华为理想争第一,明年算上小米比亚迪?

2024最好用的智驾,华为理想争第一,明年算上小米比亚迪?

路咖汽车 3412浏览 2025-02-08 IP属地: 未知

今年春节,余承东和绝大多数车主一样,准备自驾返程也全程使用智驾功能,可以说,2025年的春运,关键字已经不是堵车、抢充电桩或者续航焦虑了,毕竟,过去的一年,动力电池基本已经实现了包括优化电解液配方,正负极材料,成组形态在内的新技术,加码高倍率充电能力后,10分钟充200km变成了常态,插混发动机和增程器,也卷了将近一年的热效率,上千公里的综合续航和5升内的馈电油耗,也不是稀奇的事了,所以,今年的关键词,就是端到端在春运的实测效果,问题来了,全程开智驾返乡,你一共接管了几次?到了明年春节,还用自己开车吗?

过去一年,已经有车主体验到零接管了

之所以说春节是车企端到端效果的一次大考,说白了,是因为春运期间车主自驾的距离长短不一,高快城区路况复杂,平时碰不到的corner case大概率都会集中遇到,再进一步讲,就是考验不同端到端技术方案的实际接管表现了,就目前整个智驾领域来说,还是多传感器融合方案的效果更好一些。

所谓的多传感器融合,其实就是带激光雷达的端到端,前面我们也从技术角度分析过,激光雷达在构造上就和毫米波雷达不同,其更像是一组把数据处理芯片、激光探测发射器、接收器全部集成在一块的高精度传感系统,所以复杂的结构特性就决定了其职能,即通过扫图识别障碍物从而构建3D环境数据,比肉眼或传统异目摄像头架构“看”得更仔细,这也是大多主机厂认为激光雷达方案是兜底智驾安全的重要一环。

当然了,选择纯视觉端到端路线,重头戏也是在升级感知硬件体系上,比如去年小鹏提出的Lofic摄像头架构,强化了光环境的数据采集能力,至于没选择纯视觉方案的小米汽车,其提出的可变焦BEV技术,本质上也是基于摄像头,对探测性能的精化,所以,从感知硬件层面上看,激光雷达能发射的线束越多,就越能获取到更准确的数据,所对应的,是给端到端模型整个数据分析上的提升。

重点再来聊软件层面,事实上,基于目前两种智驾方案来看,以transformer为主干网络的BEV感知架构,已经是推进端到端技术的基础,这也是行业内的技术共识了,自注意力机制的优势,就在于能将大量的视频或图像信号转成规模级的数据信号,而端到端的本质,就是在感知和规控之间不再需要人工书写规则,数据量的提升,赋予了端到端模型生成式的分析和学习能力,所以,是否能给出类人的驾驶逻辑,是和数据投喂量直接相关的,再延展一句,市场基盘越大,理论上就越容易迭代整个模型的推理能力,所以,我们可以期待一下,比亚迪在今年的端到端效果。

拿目前比较主流的两类端到端技术来说,华为的GOD大网架构和理想的E2E+VLM,其实基本上已经是今年非常接近类似L3效果的方案了,具体来说的话,是整套系统的接管率实现了大幅降低,华为ADS 3.2和两年前的ADS2.0相比,百公里接管次数差不多从4-6次降到了1-2次,理想也是如此,甚至从官方给出的数据来看,接管效果更激进一些。

从软件的底层逻辑来看,华为的方案属于分段式端到端,但和理想一样都有两套系统打底,华为GOD在并入BEV之后,感知拿到数据后GOD网会直接给出执行逻辑,PDP网络更多的是在进行深度分析学习后,给出偏激进的执行方案,理想所谓的“快系统”就是E2E,给出的执行策略是之前的训练学习后的结果,“慢系统”是视觉语言模型VLM,主线任务是学习复杂场景,另外云端世界模型则是整套架构的兜底机制,通过数据还原黑盒子并尝试理解和学习,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讲,这两套方案,都能看出来有类似one model形态的技术趋势,所以,不用再结合特定场景的记忆模式,也能实现自由车位到自由车位的效果,打通不限停车场且自主跨层漫游找空车位,大概率今年内就能实现。

明年高算力芯片爆发,不等L3落地也能全程放手?

话说回来,除了还没来中国的FSD,和已经成绝版的极越,还有离不开车端高性能芯片的小鹏,卓驭的7V+32T低算力平台,现在也实现了高快NOA和城区NOA,低价车也具备了高阶智驾能力,但要说达到类似L3全程不碰方向盘和更极限的接管次数,这套方案更多提升的是短途智驾通勤体验,当然了,我们也不排除corner case积累量足够后,其模型也有类似视觉语言动作模型VLA的迭代能力,不出意外,2025年可能还是技术储备期,最后拿出效果,最快也是在明年。

春节前的CES,差不多已经拔高了未来2-3年自动驾驶的能力下限,英伟达单颗Thor的750TOPS,是现在主流端到端方案用的Orin-X近3倍,若按照接着以2颗为智驾方案,1500TOPS的车端算力,基本上不会再出现复杂场景算不过而导致降级接管的情况,而且,从明年开始,包括蔚来、华为、小鹏、理想、比亚迪等多家国产企业,会集中量产自研高算力智驾芯片,所以就整个硬件体系里来讲,明年超过今年的端到端效果,已是必然所在,这是不是就意味着,不论L3顺利商业化与否,激光雷达和纯视觉方案,是不是都有机会来一次大迭代?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前者大概率还会因激光雷达技术的演变,让整个端到端体系变得更加激进,华为的192线,现在就已经做到了自由车位到自由车位的全程智驾,禾赛的128线基本上也有类似的效果,速腾聚创在今年还把超过1000线束的激光雷达,成本控制在千元级,甚至还坐了更小的集成化,所以,有高算力车端智驾芯片打底,激光雷达不用高性能,端到端的自适应生成迭代能力也会有更进一步的表现。

不出意外,小米在引入VLM之后,大概率会是继华为ADS 3.2和理想之后,最快赶上千公里零接管的端到端技术,本质也是需要高算力芯片提高模型的推理能力,可以给出的判断是,这三家端到端技术架构,接下来都会围绕视觉语言动作模型VLA展开做文章,不同之处,可能会在执行细节呈现的体验维度上,偏激进的会更果断,偏保守的也会演变成更接近人类驾驶员的驾驶习惯,所以,不用等L3量产落地,最快在明年春节的时候,全程用智驾回家不碰方向盘,实现起来基本不会是问题了,想象一下,当越来越多的高阶智驾车出现,春运高峰还会像之前那样,在高速上动辄堵上数小时吗?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路咖汽车 33.4万粉丝    1.3万作品 关注 秉承专业态度,创作有趣的汽车内容,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推荐作者
苑叔聊车 关注
资深的汽车编辑,阅车无数,有关于选车的问题找我就没错了。
弯道看车 关注
资深车评人,前《深圳特区报》汽车部主任
汽车鉴闻 关注
汽车媒体技术编辑 汽车售前售后事儿,用车养车百家通
予墨Auto 关注
跟我们一起慢慢懂车!
车市八爷 关注
宁波最知名的汽车新闻主流媒体之一,爱卡分享一手新闻、新车、评测
Techtec杨磊 关注
汽车ECU改装高级工程师,汽车改装维修专家。德国Techtec汽车性能
海阔试车 关注
汽车圈里摸爬滚打,一起聊聊汽车的那点事
二手车大智慧潘 关注
中国二手车自媒体联盟联合发起人,行业深度观察者。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