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余承东和绝大多数车主一样,准备自驾返程也全程使用智驾功能,可以说,2025年的春运,关键字已经不是堵车、抢充电桩或者续航焦虑了,毕竟,过去的一年,动力电池基本已经实现了包括优化电解液配方,正负极材料,成组形态在内的新技术,加码高倍率充电能力后,10分钟充200km变成了常态,插混发动机和增程器,也卷了将近一年的热效率,上千公里的综合续航和5升内的馈电油耗,也不是稀奇的事了,所以,今年的关键词,就是端到端在春运的实测效果,问题来了,全程开智驾返乡,你一共接管了几次?到了明年春节,还用自己开车吗?
过去一年,已经有车主体验到零接管了
之所以说春节是车企端到端效果的一次大考,说白了,是因为春运期间车主自驾的距离长短不一,高快城区路况复杂,平时碰不到的corner case大概率都会集中遇到,再进一步讲,就是考验不同端到端技术方案的实际接管表现了,就目前整个智驾领域来说,还是多传感器融合方案的效果更好一些。
所谓的多传感器融合,其实就是带激光雷达的端到端,前面我们也从技术角度分析过,激光雷达在构造上就和毫米波雷达不同,其更像是一组把数据处理芯片、激光探测发射器、接收器全部集成在一块的高精度传感系统,所以复杂的结构特性就决定了其职能,即通过扫图识别障碍物从而构建3D环境数据,比肉眼或传统异目摄像头架构“看”得更仔细,这也是大多主机厂认为激光雷达方案是兜底智驾安全的重要一环。
当然了,选择纯视觉端到端路线,重头戏也是在升级感知硬件体系上,比如去年小鹏提出的Lofic摄像头架构,强化了光环境的数据采集能力,至于没选择纯视觉方案的小米汽车,其提出的可变焦BEV技术,本质上也是基于摄像头,对探测性能的精化,所以,从感知硬件层面上看,激光雷达能发射的线束越多,就越能获取到更准确的数据,所对应的,是给端到端模型整个数据分析上的提升。
重点再来聊软件层面,事实上,基于目前两种智驾方案来看,以transformer为主干网络的BEV感知架构,已经是推进端到端技术的基础,这也是行业内的技术共识了,自注意力机制的优势,就在于能将大量的视频或图像信号转成规模级的数据信号,而端到端的本质,就是在感知和规控之间不再需要人工书写规则,数据量的提升,赋予了端到端模型生成式的分析和学习能力,所以,是否能给出类人的驾驶逻辑,是和数据投喂量直接相关的,再延展一句,市场基盘越大,理论上就越容易迭代整个模型的推理能力,所以,我们可以期待一下,比亚迪在今年的端到端效果。
拿目前比较主流的两类端到端技术来说,华为的GOD大网架构和理想的E2E+VLM,其实基本上已经是今年非常接近类似L3效果的方案了,具体来说的话,是整套系统的接管率实现了大幅降低,华为ADS 3.2和两年前的ADS2.0相比,百公里接管次数差不多从4-6次降到了1-2次,理想也是如此,甚至从官方给出的数据来看,接管效果更激进一些。
从软件的底层逻辑来看,华为的方案属于分段式端到端,但和理想一样都有两套系统打底,华为GOD在并入BEV之后,感知拿到数据后GOD网会直接给出执行逻辑,PDP网络更多的是在进行深度分析学习后,给出偏激进的执行方案,理想所谓的“快系统”就是E2E,给出的执行策略是之前的训练学习后的结果,“慢系统”是视觉语言模型VLM,主线任务是学习复杂场景,另外云端世界模型则是整套架构的兜底机制,通过数据还原黑盒子并尝试理解和学习,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讲,这两套方案,都能看出来有类似one model形态的技术趋势,所以,不用再结合特定场景的记忆模式,也能实现自由车位到自由车位的效果,打通不限停车场且自主跨层漫游找空车位,大概率今年内就能实现。
明年高算力芯片爆发,不等L3落地也能全程放手?
话说回来,除了还没来中国的FSD,和已经成绝版的极越,还有离不开车端高性能芯片的小鹏,卓驭的7V+32T低算力平台,现在也实现了高快NOA和城区NOA,低价车也具备了高阶智驾能力,但要说达到类似L3全程不碰方向盘和更极限的接管次数,这套方案更多提升的是短途智驾通勤体验,当然了,我们也不排除corner case积累量足够后,其模型也有类似视觉语言动作模型VLA的迭代能力,不出意外,2025年可能还是技术储备期,最后拿出效果,最快也是在明年。
春节前的CES,差不多已经拔高了未来2-3年自动驾驶的能力下限,英伟达单颗Thor的750TOPS,是现在主流端到端方案用的Orin-X近3倍,若按照接着以2颗为智驾方案,1500TOPS的车端算力,基本上不会再出现复杂场景算不过而导致降级接管的情况,而且,从明年开始,包括蔚来、华为、小鹏、理想、比亚迪等多家国产企业,会集中量产自研高算力智驾芯片,所以就整个硬件体系里来讲,明年超过今年的端到端效果,已是必然所在,这是不是就意味着,不论L3顺利商业化与否,激光雷达和纯视觉方案,是不是都有机会来一次大迭代?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前者大概率还会因激光雷达技术的演变,让整个端到端体系变得更加激进,华为的192线,现在就已经做到了自由车位到自由车位的全程智驾,禾赛的128线基本上也有类似的效果,速腾聚创在今年还把超过1000线束的激光雷达,成本控制在千元级,甚至还坐了更小的集成化,所以,有高算力车端智驾芯片打底,激光雷达不用高性能,端到端的自适应生成迭代能力也会有更进一步的表现。
不出意外,小米在引入VLM之后,大概率会是继华为ADS 3.2和理想之后,最快赶上千公里零接管的端到端技术,本质也是需要高算力芯片提高模型的推理能力,可以给出的判断是,这三家端到端技术架构,接下来都会围绕视觉语言动作模型VLA展开做文章,不同之处,可能会在执行细节呈现的体验维度上,偏激进的会更果断,偏保守的也会演变成更接近人类驾驶员的驾驶习惯,所以,不用等L3量产落地,最快在明年春节的时候,全程用智驾回家不碰方向盘,实现起来基本不会是问题了,想象一下,当越来越多的高阶智驾车出现,春运高峰还会像之前那样,在高速上动辄堵上数小时吗?
作为中国食品工业的重要赛道,近年来速冻食品在消费升级、供应链革新和技术驱动下持续增长。而作为行业龙头,三全食品也是行业内首家A股上市公司,三全食品凭借技术创新、全场景布局和智能化生产能力,不仅巩固了市场地位,也为行业未来发展提供了可复制范式。
聊一聊上海车展后,奇瑞与星途都有哪些车型值得期待
今年1月,吕先生花15万买了一辆零跑C16新能源车。吕先生说车子开了三个月,中控死机了三次。
未来是否真不需要再买私家车,智能汽车共享化何时能实现?
外国土豪当街拦车欲买走,我感觉车主亏了100万
作为特斯拉的CEO,埃隆·马斯克这一段时间可以说是有点“不务正业”。天天跟着“川普”搞事情,对于特斯拉似乎并不上心,以至于有传言说“马斯克对造车失去兴趣”、“马斯克执意砍掉Model 2项目”。而新一版的传言是特斯拉在另寻CEO取代马斯克,针对这条传闻,特斯拉最近做出了否认。
在本次上海车展中,我们也有幸能够直接与商汤绝影的CEO王晓刚直接对话,去探讨智能辅助驾驶与AI汽车的发展。
独家 | 极氪科技集团管理层调整:林杰全面负责极氪销售与市场
2025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一季度新能源车渗透率已突破50%,但价格战导致行业利润率出现普遍下滑。
米兰,2025年5月5日——倍耐力P Zero系列作为保时捷911全系车型的标配轮胎,如今再为保时捷首款混动车型911 GTS提供量身定制版本。专为这款最新保时捷车型打造的P Zero R,在运动性能与日常实用性间取得精妙平衡。此外,同步推出的量身定制版P Zero Winter......
问界M8车主交付仪式圆满落幕 开启家庭智慧出行新篇章
问界M8车主交付仪式圆满落幕 开启家庭智慧出行新篇章
这天小编又在4S店里闲逛,想感受一下近期消费宝马的人多不多,各类车型的行情怎么样?突然我发现了并排停放的两台纯电宝马,还都是高性能车,一个i4 M50,一个i5 M60。
魏建军表示,我们已经有了更高效的混联技术,为什么还要做增程呢?#魏建军又给高山整活 #魏牌全新高山 #魏建军回应为啥打死不做增程
新能源时代 为何长城要造4.0T V8?
当前中国白酒行业正经历深度分化与格局重构,在全面市场化竞争格局下,产业资源持续向优势产区、名优酒企及头部品牌集中。这一发展态势中,行业龙头山西汾酒(600809.SH)2024年度财报彰显出显著的竞争优势。
智能驾驶戴上“紧箍咒”,小米汽车将“智驾”更名为“辅助驾驶”
近日,2025年首场“福特优行创新营”于南京圆满落幕。
谁说老板不能坐三排?魏建军直播亲测全新高山座座皆“C位”
日前,比亚迪发布最新销量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