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东风重组的真正目的。
“本想成为父子,没想到日产想跟我做兄弟”,在谈判破裂后,这恐怕是本田心里最真实的声音。
日系车合作弯弯绕绕多,还得自主打个样。最近,长安汽车与东风汽车几乎在同一天发布了“筹划重组”的公告,就连文案也是如出一辙,虽未直接点名,但基本已经官宣两者正为重组而协商。
双方合作,响应了国资委的号召。在去年三月,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苟坪曾表示:“鼓励支持中央企业开展高质量投资并购、专业化整合,加快掌握产业核心资源和关键技术。”
在双方发布的公告中,有一个相当重要的信息被一些人无视,即“本次重组将导致本公司控股股东发生变更,但不会导致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这意味着,双方的合作更接近于交叉控股的战略协同,而非是企业合并。
交叉控股相较于合并,是一次更保守的选项,但也能够带来优化股权结构、避免管理层专权以及实现资源更好分配等一系列优势。同时,联想起国资委主任张玉卓此前的讲话,即“将对直属中央的三家汽车企业进行新能源业务的单独考核,不以当期利润为考核重点,将重点转向为技术、市场占有率和发展能力的考核上”。
双方的这次重组,重点将落在新能源技术的研发,以及市场发展的协同上,而非旨在造出一个“年销五百万”的全球第五大车企。
当然,无论是重组或者合并,真正的难点从来不是合作本身,而是双方能否达成共识。
汽车行业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看可认为是一部“合并史”,但大多数联姻,大概都遵循着“恋爱”时说“优势互补”,分手时说“文化不合”的规律。
在全球汽车工业起步之时,通用汽车是最早的“集邮狂魔”,其创始人杜兰特疯狂收购,如别克、凯迪拉克、雪佛兰等汽车品牌都被收入麾下,直接奠定了美国汽车霸主地位。当年要是有反垄断法,杜兰特能被告到连马车都坐不起。
随后,是大众汽车的合并,也依靠收购奥迪、保时捷、兰博基尼等公司,从战后被接管,一举逆袭成“汽车灭霸”,堪称汽车圈的“复仇者联盟”。
汽车行业早起的合并之所以见效,是因为市场处在不断膨胀的高速发展期,只要敢加杠杆,那么就能赚到钱,一幕幕像极了当年国内的房产市场。
但至2000年前后,合并这件事有些变了味。
1998年,戴姆勒与克莱斯勒豪掷360亿美元,号称要打造汽车界“泰坦尼克号”,结果文化冲突大到连咖啡机都要打架,9年后离婚分家。
其后,雷诺-日产-三菱联盟的出现,也是以“互相抽血续命”著称,处在相爱相杀的阶段——法国雷诺救活破产的日产,戈恩上演“日本大逃亡”……这段剧情比《纸牌屋》刺激,联盟全靠塑料感情,三者的联盟就像共享单车,谁都想骑,但没人想修。
“抱团取暖”这件事,只有Stellantis玩得最明白,菲亚特克莱斯勒加PSA的组合,成为了新能源时代的“摆烂者联盟”,但好在守住市场地位,去年依然是全球第五大车企。
这些失败的案例,共同说明了合并不如“技术开放式婚姻”,如丰田与比亚迪的技术合作、华为与国内车企的联手,以及特斯拉收购丰田工厂等,在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头部效应愈发显现的当下,要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互补,只有技术合作一条路,而合并在大多数时候只会因同质化导致内部竞争的加剧,只剩下“多生孩子好打架”一条路。
价格战时代,追求的是规模化;但在新能源的下半场即智能化上,车企更追求的是市场化的转型——用低价卷规模,只能踏上众泰、哪吒的老路,而市场化转型,才能成就下一个特斯拉或比亚迪。
回到长安与东风的重组,虽东风集团这两年表现不尽如人意,但在合资的没落下,其自主板块却在不断地发展,如去年其自主品牌销量为137万辆,同比增长34.3%,占集团销量的55%,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提前一年实现“转型升级三年行动”提出的“自主与合资销量1:1”的战略目标。
同样在去年,长安汽车则以268.3万辆的总销量创下七年来的新高,同比增长5.1%,连续五年实现同比正增长。更为令人瞩目的是,其新能源销量突破73.4万辆,同比增长52.8%。
有文说
如今要看“协同效应”,更应当看双方在技术方面的互补,以及下一阶段的发展。
2月10日,长安汽车发布北斗天枢2.0计划,未来的重点将以AI为重点进行布局,尤其是“全民智驾”为重点进行技术研发。无疑,长安汽车需要一个有力的队友,以对新能源技术实现持续的支撑,把“后背”交给东风集团,无疑是一个可以信赖的选择。(汽车有文化 欧阳/文)
雷克萨斯新款LX售价上涨!取消入门车型,年内引入
自驾游一天开多少公里合适?老司机:因人而异,能开多少就开多少
高速公路上开车突然提示胎压过低,怎么处理?老司机:有的是办法
开了20年车,才发现“N档”一直用错了,这3大妙用连老司机都不懂
开手动挡车跑长途真的比自动挡车累吗?老司机:一点也不累
拯救美国,还得靠汽车企业家和社交媒体?马斯克和麦克纳马拉的两次尝试
第八届一诺杯高管开放麦-王玮 被科技新中产疯抢的星途星纪元ET
比亚迪智能化战略发布会已经结束了,虽然在前期就已经透露,要给旗下多款车型普及天神之眼C智驾系统,但出人意料的事情还是有,就是售价6.98万元的比亚迪海鸥、7.98万元的秦PLUS也在升级之列,合计有21款车型全部普及,这真的就是比亚迪放大招开启全民智驾了。
第八届一诺杯高管开放麦-鲍文主 捷途和用户“双向奔赴”
总统都想来自驾!这就是珠三角最美公路?
为智驾平权,长安启源A07甩出了撒手锏
一条足够长的下坡是否能给电动汽车充满电?这就是新能源车的好处
全系标配天神之眼高阶智驾!比亚迪元UP智驾版9.98万起震撼上市
在高速上以120的速度开车,遇到前方车辆急刹,你应该如何处理
春节档中国电影狂飙,坦克SUV成车圈最大赢家
晚上在高速上开车,如何提醒后车关闭远光灯?第3个办法最有效果
神似升高凯美瑞,丰田全新 RAV4曝光,搭2.5L动力配双电机
锻炼车技最好是在高速上开车,还是在城市中开车?老司机这样开
极氪7X:交叉轴测试中的强者
随着本土市场逐渐饱和,中国新能源车出海成了最近几年自主品牌发展的主旋律。然而,在1月份中国人民喜迎春节的时候,中国汽车在欧洲的销量却遭遇了“倒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