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天神之眼”卷到10万元以下,比亚迪在智驾领域掀桌子

“天神之眼”卷到10万元以下,比亚迪在智驾领域掀桌子

汽车网评 531浏览 2025-02-12 IP属地: 未知

在2月10日比亚迪举行的智能化战略发布会上,比亚迪宣布未来将在全系车型搭载自主研发的“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将智能驾驶技术价格门槛拉低至10万元以下,并全面覆盖10万元级、15万元级车型、20万元级以上车型。这一“全民智驾”战略的落地,标志着智能驾驶从高端配置向大众标配的转变,预计引发中国汽车产业从技术路径到市场格局的深度重构。



竞争格局的裂变与重构


当前比亚迪车型销量持续火爆,规模化成本优势,使得“天神之眼”实现快速普及,并对竞争对手形成多方面的压力,而蔚来、小鹏等国内新势力品牌赖以生存的“智能驾驶溢价”策略遭遇挑战。当基础版城市NOA功能成为比亚迪车型标配,造车新势力未来预计会将资源倾斜至更高阶的自动驾驶或生态整合,研发投入的激增与盈利预期的矛盾将进一步凸显。


对于传统合资品牌而言,比亚迪这一举带来的影响则更为深远,大众、丰田等企业当前尚处于电动化转型的阶段,比亚迪的智驾技术却在新赛道中取得突破。燃油车赖以生存的“品牌光环”在“标配智驾”的性价比攻势下加速褪色,部分二线合资品牌或被迫以价换量,陷入“降价保份额-利润萎缩-研发停滞”的恶性循环。



此外,像特斯拉主打智驾技术的巨头,未来也将要与比亚迪正面竞争,在东南亚、南美等新兴市场,比亚迪搭载智驾系统的车型有可能依靠性价比的优势截流Model 3潜在用户,迫使特斯拉重新评估FSD订阅模式的定价策略。


产业链话语权的转移


比亚迪的垂直整合战略,如今正在重塑智能驾驶供应链的版图。地平线、黑芝麻等国产芯片企业因“天神之眼”的规模化采购迎来爆发式增长,而Mobileye等国际供应商的市场份额则持续萎缩。更具深远意义的是,比亚迪主导的域控制器架构标准,正在倒逼博世等传统Tier 1巨头开放底层协议接口——这种技术话语权的转移,标志着中国供应链从“代工跟随”转向“标准制定”的关键跃迁。


传感器领域的变化同样显著。速腾聚创、禾赛科技的激光雷达成本因比亚迪订单量攀升下降40%,推动行业进入“千元级激光雷达”时代。这种成本下探甚至催生新的商业模式:部分车企开始尝试“硬件预埋+功能订阅”,通过后期软件升级解锁更高阶智驾能力。



比亚迪的激进策略,同时还将进一步推进相关基础设施的升级。截至2024年底,全国仅有12个城市完成车路协同示范改造,这与智驾车辆的数据需求形成尖锐矛盾。工信部近期紧急调整“新基建”投资方向,要求2025年前在50个重点城市部署路侧感知单元,这预示着智能交通建设将从试点阶段转入规模落地期。


这场技术革命的代价与机遇分配并不均衡,对于缺乏核心技术的二线造车新势力、转型迟缓的合资品牌、未能本土化的国际供应商,或许会成为主要受损方。而国产芯片厂商、激光雷达企业、充电桩运营商及高精地图公司则站上产业浪潮之巅。


汽车网评:对于行业整体,比亚迪的“技术民主化”策略犹如一剂猛药:短期阵痛难以避免,但长期看,它打破了智能驾驶的技术垄断,迫使全行业从“堆料竞赛”转向“真实场景价值创造”。当消费者用脚投票时,唯有真正解决通勤痛点、提升出行效率的企业,才能在这场由比亚迪引发的产业地震中存活。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汽车网评 1.6万粉丝    1万作品 关注 购车、用车、汽车界的八卦
推荐作者
苑叔聊车 关注
资深的汽车编辑,阅车无数,有关于选车的问题找我就没错了。
汽车鉴闻 关注
汽车媒体技术编辑 汽车售前售后事儿,用车养车百家通
GForce车研社 关注
If it isn't fun. It isn't a car.
汽车匠人 关注
寻求在互联网时代用匠心精神
车瘾AA 关注
聊聊车,说干货,不以老师自称,不以车评人自居,只是几个有车瘾
闫闯说车 关注
闫闯说车团队会给大家带来最新,最全面的车型评测视频敬请关注。
那啥车 关注
每一台车都有自己的灵魂;那啥车?对!我的车。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