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车圈不要“黑公关”, 坚守道德底线,实干精神更应当先

车圈不要“黑公关”, 坚守道德底线,实干精神更应当先

大侠上车 1647浏览 2025-02-22 IP属地: 未知

引言:一场发布会引发的舆论混战相信关注汽车行业的人都知道,比亚迪近期召开的“天神之眼”智能化战略发布会,会上鲜明的打出了“全民智驾”这一“惠民口号”,提出“好技术,人人可享”的理念,旨在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智能驾驶门槛,推动行业普惠发展。然而,这场本应聚焦技术突破的盛会,却意外成为友商“暗箭伤人”的战场。双面话术、伪装官媒背书的商业软性广告等“黑公关”手段都用上了,展开舆论围剿,有意误导围观群众。

技术普惠遭暗讽, “高明的双面战术”比亚迪发布会后,某车企多位高管密集发声,表面呼吁“智驾平权”,实则暗藏玄机。该车企其中一位品牌总经理在社交媒体发文,虽未直接点名,但“技术不应沦为营销噱头”、“安全底线不容忽视”等言论,矛头直指鲜明。更讽刺的是,他在“批评”之余,不忘为自家新品打广告,被网友戏称“一边踩对手,一边蹭流量”。

这种“双面战术”——既攻击对手又营销自家产品,不仅缺乏行业担当,更让公众对车企高管的专业素养产生质疑。

投广告没有错,但这样做就“很小人”如果说高管的“一拉一踩”尚属明枪,那么借“官媒”背书的广告则是“腹黑的暗箭”。争议发酵之际,某央媒发布题为《坚守智驾品质,共筑安全出行》的评论文章,强调“智能驾驶需敬畏技术,警惕夸大营销”。文章本身看似没有问题,但结尾处“本文为广告信息”的小字标注值得让人深思,其本质彻底暴露。


更令人咋舌的是,部分自媒体在转载时,竟将文章的来源随意篡到其他官媒,以达到浑水摸鱼的效果,将广告包装成权威批评。这种“马叉虫”的操作,既误导消费者,也损害了媒体公信力。通过“商业护盾”模糊广告与新闻的边界,将舆论战场变为营销工具,手法虽隐秘却不高明,群众的眼睛还是雪亮的。截止笔者写这篇内容时,这篇相关内容已查询不到,足见该内容的真实性。

“黑公关”泛滥:中国汽车工业的隐忧此次“明枪暗箭”并非首次,但折射出行业竞争的恶性升级。当企业将更多精力投入“口水战”而非技术研发,当“黑公关”成为打击对手的常规手段,中国汽车工业的全球竞争力必将受损。

当前,新能源汽车与智能驾驶是中国汽车“弯道超车”的关键领域。比亚迪的“天神之眼”以全栈自研技术推动智驾普及,本应获得同行尊重;而这种以暗讽、广告伪装、误导性传播等手段,试图扼杀创新者的声音。这种“内耗式竞争”若成常态,不仅拖慢技术迭代速度,更将让竞争对手趁虚而入。

摒弃“嘴炮”,回归实干:行业需要良性竞合中国汽车工业正处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智能驾驶更承载着“中国智造”全球化的野心。在此背景下,车企应坚守两条底线:一是技术底线,以创新而非营销定义竞争力;二是道德底线,以产品而非攻击赢得市场。行业的进步需要竞合而非互撕,正如吉利集团李书福在2023年所说:“如果不顾道德底线,不顾法律法规和合规准则,我们是走不远的,即使今天取得了巨大成功,明天将面临更大的灾难。只有坚持正确价值观,只有站在道德高地上,只有依法合规经营,企业才能走得更远。”

从“市场换技术”到“技术立品牌”,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离不开实干精神。中国的车企需铭记:唯有技术自强、尊重对手,才能让“中国智驾”真正成为闪亮的世界名片。少一些“阴阳怪气”,多一些“硬核创新”,这才是中国汽车应有的格局。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大侠上车 1.3万粉丝    4461作品 关注 专注新能源汽车领域,打造有价值的新闻,进行有力量的传播。
推荐作者
小马闲话 关注
闲话汽车,行摄四方
玩车的史萌 关注
喜欢车兄弟的跟我走
汽车匠人 关注
寻求在互联网时代用匠心精神
未来车事 关注
孤独与世界与诗
开老表改车 关注
开老表,日常汽车改装工作分享:通风座椅、氛围灯、汽车音响等。
Soul车 关注
资讯类自媒体
车市八爷 关注
宁波最知名的汽车新闻主流媒体之一,爱卡分享一手新闻、新车、评测
车市动态 关注
分享汽车知识,传播汽车文化。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