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上汽通用汽车别克品牌宣布:在合资品牌中率先启用新能源定价模式,全面推行品牌“一口价”。别克君威公布全新一口价10.69万元起,并推出全新GS改装套件。此外,3月1日-31日,每位首次到店试驾用户均可获得50元试驾礼金(别克汇积分5000分)。
但别克的野心远不止于价格战。就在同一天,它抛出了更重磅的2025战略:4款全新车型、6款改款车型组成的“史上最强产品矩阵”,从插混MPV到智电SUV,每个细分市场塞进2款以上新能源车,还放话要借上汽通用的全栈自研技术,把智驾、智舱、智能底盘三大板块全部翻新。更扎眼的是,别克今年即将刷新中国车市新纪录——累计销量突破1500万辆,成为最快撞线的单一品牌。这一连串动作,显然不是被动迎战,更像一场蓄谋已久的反攻。
“一口价”捅破了什么窗户纸?
别克推行“一口价”模式的深层意义,在于掀开了汽车流通领域长达三十年的“渠道霸权”帷幕。过去,传统4S店议价体系其实是信息垄断形成的渠道权力。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最新数据,2025年1月汽车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为1.40,同比上升1.4%,高库存压力转化为终端价格混乱,同一车型在不同区域、不同门店的价差可达10%-15%。
从产业变革维度审视,别克的“一口价”实验正在改写游戏规则。它的颠覆性不在于价格本身,而在于打破了“厂商指导价-终端成交价”的双轨制,推动汽车零售从“人找价”转向“价找人”。这种转变与新零售的货架逻辑深度契合,汽车同样可以成为明码标价的标准化商品,线上线下融合的数字化渠道建设也会因此获得突破性进展。
砍掉议价环节后,经销商只能拼服务、比效率,这恰好契合新能源时代的直营模式逻辑。更关键的是,别克在为后续新能源产品铺路——消费者习惯了明码标价后,未来插混MPV、智电SUV的定价就能避开油电比价陷阱。
如今,合资阵营集体面临品牌溢价缩水的困境,“一口价”模式或许指明了另一种出路:与其在终端价格上遮遮掩掩,不如以透明化重建用户关系,将竞争焦点转向产品价值本身。转型的痛感虽强,但可能是合资品牌在新能源时代重获消费者信任的必经之路。
合资电动化的“孤勇者”?
在合资品牌集体陷入转型焦虑的当下,别克2025年产品战略的激进程度远超行业预期。当多数合资车企仍在燃油车与新能源车的跷跷板上摇摆时,别克选择以全品类、全动力形态的饱和式攻击,发起对新能源市场的总攻。布局看似激进,实际上这是合资阵营在产业变局中的必然选择,更折射出中国汽车市场权力结构重构的深层逻辑。
从技术底层看,别克敢下重注的底气源自上汽通用构建的体系化能力。累计700亿元的研发投入,催生出奥特能纯电平台这样的模块化架构,更在插混领域形成独特的技术路径。包括此前重点推出的“真龙”插混系统,采用P1+P3双电机串并联结构,配合专用混动发动机,技术路线与比亚迪DM-i、吉利雷神混动形成差异化竞争。别克进行技术储备的意义在于,首次在动力系统层面跳出了“外资技术引进”的传统模式,真正实现本土化技术反哺全球市场。
在产品布局层面,别克选择将MPV作为插混技术首发载体,展现出精准的市场洞察。当前新能源MPV市场呈现明显的结构性矛盾:腾势D9、极氪009等产品主打纯电路线,但受限于补能焦虑难以覆盖长途场景;传统燃油MPV则面临能耗与智能化短板。别克以插混技术破局,既延续GL8在商务出行领域积累的百万用户口碑,又能通过可油可电的技术特性,切入家庭用户对续航确定性的刚性需求。
更值得关注的是“整车超级融合架构”的战略价值。不同于新势力聚焦单点技术突破的模式,别克试图通过电子架构、智能驾驶、三电系统的深度整合,重构汽车产品的价值标准。利用智能座舱与智驾系统实现数据互通,同时底盘控制系统能实时调用三电系统参数,系统级创新能力或将重新定义合资品牌的技术护城河。特别是在L3级自动驾驶即将落地的关键窗口期,全域融合架构带来的协同优势,可能成为对抗新势力“软件定义汽车”攻势的关键筹码。
但别克面临的挑战同样清晰可见。多线作战对体系能力的考验空前严峻——既要维持燃油车基本盘,又要在插混、纯电领域建立新优势,这对供应链管理、渠道转型提出更高要求。此外,自主品牌的贴身肉搏已进入深水区,比亚迪、吉利等企业正通过垂直整合构建成本优势,别克需要证明品牌的技术溢价能够跨越消费者对合资品牌电动车的价值认知偏差。更重要的是,当大众ID.系列、丰田bZ系列在中国市场遭遇水土不服,别克必须找到合资基因与本土化创新的平衡点,这远比技术突破更为复杂。
在产业变革的十字路口,别克的2025战略更像是一场关于合资模式存续的实验。它试图证明:在电动化浪潮中,合资品牌并非只能扮演技术跟随者角色,通过深度本土化研发与体系化创新,完全可能重构市场竞争格局。这场转型的成败,或将重新定义跨国车企与中国市场的关系——是从“技术输出方”转变为“价值共创者”,还是在产业剧变中逐渐边缘化,别克的选择具有超越企业层面的行业启示意义。
MPV战场暗藏生死棋
别克死磕MPV绝非偶然。今年1月国内MPV销量达到87909辆,其中腾势D9单月销量破万、传祺M8加价热销等现象,揭示了一个被长期忽视的事实:MPV已从边缘市场跃升为新能源转型的核心战场。别克选择在此领域重兵布防,既是对自身优势的强化,更是对合资品牌转型路径的探索。
从市场逻辑看,别克“商务+家庭”双线并进的策略,是对MPV消费需求裂变的精准回应。过去十年,GL8凭借“陆地公务舱”的定位垄断高端商务市场,但新能源时代的需求分化正在打破固有格局。一方面,企业用户对电动化、智能化的商务接待需求升级;另一方面,家庭用户对空间灵活性、续航能力和用车成本提出更高要求。别克推出GL8插混版巩固商务基本盘,同时以全尺寸新能源MPV切入家庭市场,精准重构MPV的价值标准——从单一场景工具进化为全场景出行解决方案。
技术路线的选择更凸显别克的务实主义。与部分自主品牌All in纯电的激进路线不同,别克在MPV领域优先落地插混技术,直击当前新能源MPV的核心矛盾。纯电MPV受制于电池容量与车身重量的物理限制,续航与补能焦虑在长途出行场景中被放大;而燃油MPV在智能化、能耗经济性上难以满足新时代需求。别克依托上汽通用“真龙”插混系统,以200公里纯电续航覆盖日常通勤,配合混动模式突破里程枷锁,在技术路径上实现了“鱼与熊掌兼得”。
更深层的行业启示在于,别克的MPV战略映射出合资品牌的转型方法论:在优势市场建立技术护城河,以渐进式创新替代颠覆性革命。当然,这种策略虽然能够依托现有市场基础降低试错成本,但隐患则是可能错失技术范式转换的时间窗口。当自主品牌通过电动化实现品牌上攻时,别克必须证明其插混MPV的技术溢价足以抵消消费者对合资电动车“性价比劣势”的固有认知。
在产业变革的十字路口,MPV市场的竞争已超越产品层面,成为检验车企体系化能力的终极战场。别克的“双线作战”,是在探索合资品牌存量优势与增量创新的平衡点。其成败不仅关乎单个企业的命运,更将为中国市场合资模式的转型提供关键范本——是依靠技术沉淀实现渐进式超越,还是在颠覆性创新中被边缘化,答案或许就藏在别克MPV的销量曲线中。
结语:
别克用“一口价”革自己的命,用2025战略赌未来,这场转型早已超出简单的产品迭代。它在回答一个致命问题:合资品牌究竟是要做电动时代的诺基亚,还是三星?从别克的选择看,它显然想走第三条路——不搞休克疗法,而是用燃油车的利润养电动化,用本土研发换技术话语权。只是不知道,市场留给合资品牌试错的时间,还够不够用。
6月销量超6千台,智己L6非常亮眼|智己汽车6月份销量发布
这款瑞虎7 plus的新享版,可以说是目前25年当年中我个人觉得是瑞虎家族里,最为简陋的一款车型,毕竟现在23款的新享版已经完全给你停产了。
既要空间大、要有舒适度高和配置全又超值,号称平价“奶爸神车”的东风奕派eπ008,或许是20万内家用SUV至优选。
在小米YU7热闹的发布会散场之后,小鹏的“下周见”如期而至。 在众人期待下,7月3日,小鹏G7公布售价19.58-22.58万元,9分钟的订单量达到10000辆。 这款车的预售价是23.58万起,所以,当起售价公布19.58万起的时候,大家还是直呼太有性价比了,毕竟比预售价低......
腾势N9
近期纯电SUV市场火热,小米YU7之后,小鹏G7也来了,那么这两台车比起来,又有什么差别呢?
一部头文字D,让秋名山成为了全球知名的山路竞技试炼场,跟漂移文化的一个圣殿。很多主打操控性能的家轿,都以挑战秋名山来致敬经典,那这一次,来挑战的是奇瑞艾瑞泽8 PRO的2.0T。
我们来体验领克10,这款车从内到外都有不少亮点,细节什么样,体验感受如何呢,视频告诉你
不到20万买“BBA” 具备操控与驾驶乐趣 宝马i3性价比不错
4S店搞一些促进销售的制作物无可厚非,新能源汽车时代合资车跟国产车比也没啥问题,为什么要冷嘲热讽呢?为公众分享更实在的选买建议,只是站在消费者利益角度,完全没必要攻击产品啊……
谁能想到,国内第一台插混旅行车,居然是比亚迪搞出来的。 比亚迪海豹06 DM-i旅行版,定价是10.98万~12.98万。 80KM尊贵型:10.98万元150KM尊享型:11.98万元150KM旗舰型:12.98万元
配置丰富颜值不低 销量不如腾势Z9GT 腾势Z9还值得买吗?
新车上市自刀4万,能让特斯拉认怂的是它?
当地时间7月1日,比亚迪在巴西巴伊亚州卡马萨里举行巴西乘用车工厂首车下线仪式,标志着比亚迪全球化战略迈入新阶段。
别克GL8陆尊PHEV以80.68%的保值率,登顶插电混动MPV品类一年保值的榜首,力压传祺E8、腾势D9等车型,成为新能源MPV领域的“保值标杆”。
比亚迪海外迎来新的里程碑!巴西工厂首车下线
6月份销量超5.2万台,享界销量大爆发|鸿蒙智行6月份销量发布
固特异飞艇百年庆典于2025“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 举行
强得离谱!汉L EV直线加速,拉爆奥迪R8与保时捷911
本期试驾,我们来聊聊比亚迪海鸥,这是一款非常小巧的纯电车型,预算大几万,想买一款城市代步车,它是不是好选择呢,一起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