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蔚来能撑到未来么?

蔚来能撑到未来么?

驾仕派 2532浏览 2025-03-12 IP属地: 未知

蔚来能撑到未来么?

最近针对蔚来做了一些视频号的内容,但总觉得通过短平快的输出方式无法全面地解答标题所提出的问题。因此专门写了这篇文章。

其中既有对于我身边的汽车消费者向我提出问题的解答,也有通过对于行业的观察所得出的一些个人观点。

希望能够对关心蔚来以及中国新势力品牌发展的读者们有所帮助。

01

蔚来还能买么?

先解答朋友们问我的这个问题,蔚来的车能不能买,会不会像买了高合威马那样。我的看法是,放心买。原因在于蔚来的现有规模很大,保有量已经有70万的规模,是之前那些消失的车企所不能比拟的。我也曾经说过,保有量越大,后期服务越是一门能赚钱的生意,那也就不必担心没人来接盘做服务。

另外一点就是,蔚来是目前在新势力当中,高端标签最鲜明的一个,从品牌价值来看还是很稀缺的,最坏的结果也不会像高合威马那样没人接盘——以上你看我都是以最悲观的角度来说的——所以,最坏又能怎么样呢?

买车最重要的还是去体验、多体验几次,看看它的三大卖点:产品、服务和换电,是不是完美契合你的需求。

蔚来能撑到未来么?

如果很契合很喜欢,那么大可不必杞人忧天。当然,我也建议大家尽量不要让买车这件事成为一种精神内耗,与其买了之后整天担心这个,担心那个,还是选一个你觉得最稳当的下手就行了。

但不得不承认,为了避免因为企业危机新闻而陷入自我内耗的情况,很多消费者在购车时会更倾向于选择那些比较稳妥的大厂、传统大牌。趋利避害是消费者的正常心理,因此蔚来想要彻底改变这种现状,还是要从源头——销量抓起。

02

为什么蔚来总是更受人关注?

我之前也专门分析过蔚来为什么比别的品牌更容易被黑。我认为最大的原因就是黑蔚来有流量,其次在于蔚来确实是比较特立独行的那个:坚持纯电、坚持换电,放眼整个市场,已经没有第二个。

另外,就是因为与众不同,车主也会更容易抱团。加上蔚来又是市场上非常少见的以用户为核心的企业,用户的存在感也要比其他品牌都更强,也会更引人注目一些。

此外,从营销角度来说,李斌作为创始人而言,在当下舆论环境中难免吃亏。他个人之前很出圈的一些言论,在传播学的角度来说确实容易引起争议。

蔚来能撑到未来么?

争议的意思就是:有人会非常赞同,有人会坚决反对。互联网时代,这些时不时就被人拿出来,成为蔚来的“黑点”。

从我个人角度来说,这是因为李斌是一个非常自信的人。对于这一点体现最为明显的就是你看李斌的直播、视频封面比我的视频号做的还随意——毫无美颜痕迹。我猜李斌应该从小就从未有过容貌焦虑,也不是一个善于字斟句酌、善于修饰自己个人看法的人。

作为一名在新闻岗位从业超过21年的“老媒体人”,我需要特别说明的还有一点:那就是蔚来是汽车行业内非常罕见的、在对于高层采访之前不需要提供采访提纲的品牌。这也就意味着,在所有公开采访场合,你想问什么都可以问,而李斌所做出的回答也都具备随机性。

很多时候他就是随口一答,很少粉饰自己的看法,而这些没有经过专业公关话术而“斟酌”过的观点,就会容易被过度解读。

这一切也就几乎注定了:从传播层面来看,蔚来天生就比别人更带有“招黑体质”。

03

蔚来当下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蔚来现在最大的问题究竟是什么?我认为是一个字:钱。

之前亏了多少钱之类的“过去时”其实已经没有意义了,在我看来,亏了钱至今还能正常运转本身就是一种能力,证明足够有钱、亏得起。这不是说反话——关键还在于你现在和以后挣钱的能力强不强。

如何证明挣钱的能力?在汽车行业,就是销量和单车利润。汽车销售是现付现结,销量就是流动资金,是否能够覆盖运转成本以及持续的研发投入才是关键。假如覆盖不了,就要继续融资借钱。

造车、卖车,本质上就是金钱的流转和运作,因此对于蔚来来说,销量就是硬道理。

李斌在2024年底沟通会上明确表示要在2026年实现盈利,并且当众立下了2025年销量翻番的目标——2025年销量翻番,实际就是40万以上(精确点说是44万以上),现在已经两个月过去了,目标完成率还不到10%,尤其是说好要月销过万、甚至过两万的乐道目前销量还不如蔚来。

这才是蔚来最大的问题。

假设蔚来汽车能尽快稳定在3万台及3万台以上的月销量,我相信整个舆论风向就会完全不一样。

说一千道一万,也不只是蔚来。任何品牌只要销量排在前面、份额拿在手里,一切流言蜚语都会烟消云散。小鹏就是最好的例子,最近关于小鹏几乎没有一句质疑,全部都是赞美之词。另一个例子就是零跑,谁还记得最初刚推出S01的时候它被讥讽的声音?

销量好的时候谁都在争相吹捧你,销量差的时候谁都能教你做人。

说实话,我也非常不喜欢现在的这种舆论环境,但我可以理解:一切都源于,2025年的汽车市场竞争烈度实在是太大了。

在越来越有限的市场空间中,你多卖一台,就意味着友商少卖一台。我甚至觉得在2025年无论出现什么奇葩事情、奇葩言论,都已经不会再出乎我的意料。

但我要说的是,尽管这种捧高踩低的舆论环境令人失望,但这是每一个参与市场竞争者共同面临的现实。如果你是一个长期主义者,就不要只盯着眼下的一点得失和委屈,而是要迅速采取行动、聚焦目标。

销量、市占率、盈利水平,这就是面对一切质疑声时最好的答案。

04

蔚来走向何方?

最近两天,大家应该都留意到了李斌在内部会上的发言。李斌明确表示现在的挑战非常大,“别家孩子已经考上大学了,我们还在复读”。据相关媒体报道,一场围绕降本增效的组织变革已经拉开序幕。

其核心,就是实现经营目标。

据36氪报道,蔚来近期正在全公司范围内推进组织变革,落地CBU(Cell Business Unit,基本经营单元)经营机制。蔚来预计在今年一季度大规模推行该制度,二季度实行全面落地。

“CBU基本经营单元”机制的核心逻辑就是,将业务拆分为多个独立核算的单元,每个单元需明确投入产出比(ROI)并对结果负责。这也就意味着,蔚来下一步所有业务单元的目标都要与“公司实现盈利”这个目标对齐。

那么所有投入,都要能够转化为实际经营结果。

简单来说,蔚来要精打细算了。聚焦经营目标,就必须要降低运营成本。

之前不断加大的成本投入,不断增加的预算,大都是围绕着企业价值观和“用户企业”的口碑和服务而来。而现在,业务单元的核心目标转变为“一切以实际经营结果为准”。

从财务角度来看,这肯定是一条能够有效缩短蔚来走向盈利的路径。

但从品牌根基的角度而言,蔚来经营重心的转变,会来的比其他任何品牌都要痛苦。

这是因为,其他企业减少非必要成本支出是节流之必须,而对于蔚来而言,某些注定亏钱的业务,却正是很多用户选择蔚来的关键原因。

蔚来能撑到未来么?

你去问很多蔚来的铁粉,很多都会认为蔚来不计成本去投入用户运营和服务,是他们愿意花更高价格购买蔚来的核心原因。

这也就注定,蔚来推行CBU经营机制,难免会触动用户的利益。举个例子来说,之前以专属感著称的“牛屋”(蔚来车主专属的空间,提供咖啡、茶歇等交流空间,往往都设立在繁华地段,你可以想象成比星巴克更高级的咖啡厅,里面还有小型儿童乐园,甚至会提供照看儿童的免费服务)已经传出对外开放、对儿童乐园进行面向所有人群进行收费服务的消息。

把之前免费提供(但必定亏钱)的专属服务,变成面向公众的收费服务,就是CBU机制中典型的“以实际经营结果为准”。从这个触点,可以比较直观地看到蔚来下一步会发生、以及已经发生的变化。

所以,我说句可能有点难听的话:

下一步假如都听车主的话,尤其是还要考虑老车主舒服不舒服,那么蔚来的变革大概率是动不到根本而很难成功的;

对于蔚来而言,真正行之有效的变革,很大程度上,会让蔚来现有车主感到不那么舒服。

对于此,蔚来表示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对于用户端的体验也要兼顾”,因此认为“注重人效”便成为关键。对应的例子是,其实去年我就知道,蔚来的售后服务业务在2024年整年是少有的、已经实现稳定盈利的业务板块。

这一方面是因为该板块管理水平高,人效相应也更高;另一方面则在于在售后服务方面,蔚来推行的核心是用户花钱购买更好的服务体验。

包括蔚来APP上的商城也是如此,我平时也喜欢在商城里买东西,这不是因为“它便宜”,而是因为视觉设计、网购体验和产品品质更好——我愿意因此付出一定的溢价。

蔚来能撑到未来么?

这种经营逻辑就类似于胖东来、海底捞。

逻辑是没错的,但是对于蔚来而言,“人效”其实更像是一把双刃剑。之前用户多会反映说被服务人员包围的的感觉非常好,这也正意味着越是高端的、优质的服务体验,越是由较低的人效来实现的。

蔚来的变革,注定会是一场刮骨疗伤。

05

蔚来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我认为对于蔚来最大的挑战,既不是新势力阵营中的那些竞品老对手,也不是所谓水军、黑子这些营销上的拙劣手段。

而是看不见的对手,和不被看见的用户需求。

举例说,支撑蔚来具备溢价能力、或者说是支撑蔚来盈利预期的,是用户总会愿意花钱去购买更好的服务。但在蔚来堪称庞大的业务板块当中,租赁电池的BaaS其实本质上也是用并不低的实际支出去购买了相关电池服务,然而在乐道L60身上,这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用。

对于精打细算的10多万级纯电用户,花钱买体验并非绝对痛点。而来到了2025年,当乐道L60实际买断电池的价格是20多万,那么它所面临的对手就实在是太多了。

蔚来能撑到未来么?

且不说2024年的现象级产品小米SU7其实和乐道L60(在买断电池的情况下)差不多价位。就以刚发布预售价还未上市的零跑B10来说,也是纯电车,但在12万就能买到激光雷达,乐道L60却只有摄像头。

我不认为小米SU7和零跑B10是乐道L60在产品定义时能看见的对手——我很确信L60是完全对着Model Y定义出来的一款产品。

然而在一个竞争烈度极强的市场当中,“我消灭你,与你无关”这句话的含金量还在上升。由于SU7、B10们这些“未曾看见”的对手们层出不穷,实际上留给L60的空间,或许并不像蔚来最初设想时那么大。

类似未曾看见的对手,还包括比亚迪年初发布的“全民智驾”。比亚迪这项战略发布肯定不是针对蔚来,但实际却在公众层面,将智驾进一步祛魅。紧接着特斯拉在中国开放了FSD,一波又一波实测,不过是向公众普及了一个我们一直强调的认知:

当下阶段,无论从法规还是技术层面,智驾都不是“自动驾驶”,而是“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这其中作为对标特斯拉的中国品牌智驾代表车型中,也并没有蔚来。

当然,智驾不管祛魅不祛魅,都并非用户选择蔚来时的关键因素。只是在报道蔚来多年的经历中,我一直存在的疑惑是:

1、 为什么投入了如此巨大的研发成本、使用了4个orin-X芯片、算力达到1016TOPS之后,蔚来车型在智驾上的体验仍然无法做到一线梯队?

2、 为什么乐道和蔚来会采用不同的两套方案,而不是使用一套方案进行兼容?

对于这两个问题,蔚来有自己的一套方式来回答。但是,这样的做法,真的符合当下推行的CBU经营机制么?蔚来推行CBU要伤筋动骨的地方,仅仅是提升人效和推进组织变革就能达到目的么?

我想,蔚来应该从没有想过有一天,潜在用户会发出“比亚迪都有的功能,为什么你没有”这样的灵魂拷问。

正如蔚来可能也从没想到过,一直被明着暗着冷嘲热讽为“从不自建充电桩”的比亚迪,会有一天推进布局超充站。

已知消息显示,比亚迪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建设超充站点,其超充品牌可能命名为“天闪”,目前多个城市已经开始布局“天闪”超充站。

据悉,比亚迪的“天闪”计划将会推出功率高达1000kW的超充桩,理论上仅需6分钟即可充满100度电池,补能速度接近于燃油车的加油效率。倘若当真,我认为比亚迪极有可能会在打出“油电同价”、“电比油低”这两张价格王牌之后,打出“油电同效”的技术新王牌。

蔚来能撑到未来么?

比亚迪作为新能源领军品牌的传播势能,我认为是理想、小鹏这样的品牌所不能比拟的。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包括蔚来自己在内,大家都在布局超充——但一旦比亚迪入局,战场将会进入下一个level的原因。

换电,或许将会面临迄今为止最强劲的挑战。因为从营销本质上来看,它在能够影响受众心智的那一刻就已经赢了。假如大部分消费者认可高压平台+超充才是关于补能效率的更优解,换电是否也会将如智驾一样被祛魅呢?

因为换电在公众认知层面,最突出的优势就是效率高、不耗时。而换电在电池健康上的故事,正如AEB自动避障在智驾故事中的地位一样,有用,但传播效能太低、不足以改变普遍的受众心智。

这些原本不在蔚来视野当中、但具备极高传播势能的对手,要做的事情就是占据更为庞大的市场份额。他们眼中可能都没有直接竞品的概念,应该也不曾专门研究过蔚来这个对手。

“我消灭你,与你无关。”

残酷的市场博弈当中,最具威慑力的往往是那些你看不见的对手,因为你从未针对它的挑战来进行过应对上的演练。这就是我认为蔚来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06

查姐总结

蔚来最近的动作其实并不少,比如在销售手段上,包括5年0息、合肥给予的专项购车补贴等等,都表现出蔚来对于市场端的主动出击。

蔚来能撑到未来么?

值得注意的细节还有在销售话术上的“说人话”,就是在传播过程中降低普通用户的理解门槛,比如把“赠送48张换电券”,调整为“2万公里免费换电”这样用户一下子就能理解的表达方式,而不是沉浸在自己营造的语境中自娱自乐。

我一直都觉得,掌声其实才更容易让人迷失,也更容易让人和企业走入“垃圾时间”。不断质疑自我且不去做出改变固然是一种内耗,但很少有人意识到:

不断接受赞美以及在自我编织的信息茧房中自娱自乐,是一种更大更严重的内耗。

重整组织架构、降本增效的这一仗,蔚来是非打不可。甚至我觉得对于蔚来来说,应该在更早的时间节点上来进行深刻变革。当然,如果足够迅速有效推进的话,现在也为时未晚。

还有一道不容忽略的数学题在于:

蔚来立下的“年销量40万”这个目标,是建立在之前老的运营机制上的——也就是建立在一个较高成本基础上进行的测算。但假如,蔚来此次变革能够有效降低运营成本,那么即使目标销量显著下调,也不会影响预期盈利目标。

所以,唯有专注于具体目标的持续成长和迭代,穿越冷眼、嘲讽和无视,才是一条真正的强者路径。当然,也不仅仅只是蔚来——而是身处中国市场的每一个品牌都必须让自身变得更为强大,才有资格坐在2025年的牌桌上。

(END)


文章标签:
海选导购
 
相关推荐
驾仕派 26.8万粉丝    9530作品 关注 有趣、有用、有品。中国汽车行业坚持原创传播的代表。
推荐作者
苑叔聊车 关注
资深的汽车编辑,阅车无数,有关于选车的问题找我就没错了。
R视觉 关注
资深汽车摄影师、喜欢用视觉的角度来诠释一台车的魅力。
郑谊 关注
汽车行业分析师,汽车产业研究员
鳌拜Who驾 关注
一起和幽默的鳌拜,体验汽车的乐趣人生
Techtec杨磊 关注
汽车ECU改装高级工程师,汽车改装维修专家。德国Techtec汽车性能
海阔试车 关注
汽车圈里摸爬滚打,一起聊聊汽车的那点事
二手车大智慧潘 关注
中国二手车自媒体联盟联合发起人,行业深度观察者。
柳爷评车 关注
你来说 我来测 先来一百款新车 优缺点简单粗暴 没有那么多弯弯绕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