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俣祺
导语:小米快成第三家赚钱的新势力了?
周榜都没了小米还在秀
今年3月第二周的周销量榜突然被叫停,但小米暴涨的销量可不会一起消失。
小米汽车以0.65万辆的周销量排在新势力的第四,环比增长了4.8%,上一次这么大的涨势还是当初SU7上市的时候。
从去年4月开始交付一直到现在,小米用11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20万辆的交付,创下了新势力的新纪录。
4月7058辆、6月破1.4万辆、11月第10万辆下线,今年2月单月交付突破2.3万辆,小米连续五个月稳定在2万+的销量。
有了这个成绩,雷军变得更加激进,把今年的销量目标从30万辆上调到35万辆,相当于每天都要卖出将近一千台车。
对比曾经新势力的头部品牌,蔚来的周销量已经跌到0.28万辆,可以说是这回榜单喊停的最大“受益者”;
理想也因为去年净利润下滑31.9%,在专心研究怎么重新赚钱。
而小米SU7的订单则是排队超过15万辆,交付周期长达40周,甚至有用户为“璀璨洋红”限定色加价9000元抢购。
这种现象级表现的背后,是小米对供应链的精准把控,就像SU7 Ultra上市当天晚上就大定破万,证明小米的爆款逻辑已经从手机成功复制到了汽车。
年报背后的「印钞机」逻辑
刚发布的小米年报,可以说是给各位造车同行上了一课。
总营收3659亿元,同比增长35%,汽车业务收入321亿元,占比8.8%,相当于每天就能赚8770万。
关键的是,小米汽车的毛利率已经从二季度的15.4%上涨到了四季度的20.4%,超过了理想20.3%的单车利润率。
虽然现在小米每卖一辆车还要亏4.5万元,但总的亏损额也已经从一季度的22亿降低到了四季度的7亿元。
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今年一季度小米汽车就有希望实现单车盈利。
小米这种“边亏边赚”的情况,都源于小米熟练的“规模效应公式”。
摩根士丹利在研报里就表示:“小米通过‘手机+汽车+AIoT’生态构建的协同壁垒,正在改写高端市场竞争规则。”
供应链方面,小米汽车沿用了造手机时候的“生态链打法”,靠着200家核心供应商的协同生产,零部件通用率超过了70%,单车成本比行业平均还要低12%。
就像小米卢伟冰所说:“每多卖1万辆,毛利率就提升1.2个百分点。”
小米正在经历新势力的生死时刻
原先汽车行业的规律是:传统车企需7年,新势力平均70亿才能盈利。
而小米汽车只用了18个月就走到了盈利的关键时刻,这里面的核心还是在于降本。
现在SU7点订单已经堆积了20万了,相当于提前锁定了469亿元现金流。
这种跟期货一样的生产模式正好能让小米平衡供应商的账期,使得零部件采购的成本比行业低8%到10%。
从年报上看,去年小米的总研发投入达到了240.5亿元,其中AI和智驾占到了25%。
但是和其他车企不一样,小米的智能座舱、语音交互等技术可以直接用手机端MIUI的1亿用户数据,这方面的研发成本只有其他车企的三分之一。
端到端智驾系统的研发周期也比行业平均缩短了40%,这都是靠着手机端的算法积累。
长江证券研报就指出:“小米的‘人车家全生态’本质是‘硬件+软件+服务’的超级入口,AI技术(如 MiLM2 大模型)正在打通场景壁垒,创造跨端增值服务空间。”
现在SU7的用户里有73%都使小米手机,HyperOS系统可以直接实现“手机-汽车-智能家居”的无缝连接。
这种方式让小米车主每年平均购买米家产品的数量能达到3.2件,客单直接提升了28%。
对比蔚来用车带动其他产品生态的模式,小米用更低成本就实现了更高的用户生命周期。
最后一步怎么迈?
小米现在离盈利的最后一步无外乎就两点:智驾和产能。
尽管现在小米的端到端已经开始全量推送,但用户调研显示,只有38%的SU7车主高频使用智驾功能。
随着后续YU7作为SUV继续冲击家用市场,智驾肯定还是核心卖点。
雷军也是意识到了这一点,今年就继续投入了80亿来研发智驾,估计会把高阶功能继续下放给YU7低配版这种车型,用免费城市NOA来对抗特斯拉FSD的付费模式。
产能方面,35万辆的目标就得需要月产3万多,现在小米的一期工厂其实已经饱和了。
小米当然也做出了应对,首先二期工厂在6月投产后将新增15万辆的产能,这就算是先铺垫了基础;
而且还引入了宁德时代的“JIT模式”,把库存周期压缩到了12天,远低于行业平均的25天。
如此来看,雷总这回已经是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来迎接小米汽车的赚钱时刻了。
写在最后
从造手机到造车,雷军始终都是用“规模+效率”的逻辑在挣钱。
小米用手机供应链的“纪律”正在改造国内汽车行业的生产逻辑,用互联网的用户思维来冲击汽车的“硬件逻辑”。
就像有行业分析师说的:“小米的成功不仅是产品的胜利,更是‘用户思维+技术普惠’商业哲学的胜利。”
在其他新势力还在跟周销量较劲的时候,小米已经用20万的交付量准备迎接盈利的到来了。
星途揽月C-DM雨天挑战80km/h麋鹿测试,能否打破网友的怀疑?
悬崖错车,推雪前行,楚拉山垭口翻越,我们尽力了...
四月汽车销量前三甲中,竟然2家是合资。而且倒反天罡的也不少,例如华为四界加一起也没打过理想汽车。
在汽车行业,负债情况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从 2024 年的财报数据来看,高负债率是全球主流车企的普遍现象,无论是国际汽车巨头,还是国内的头部车企,资产负债率大多都在 60% 以上。这背后有着怎样的原因和差异呢?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
别克纯电E5推出5月限时膨胀礼遇
二手车市场已成为广大购车者的侧重点之一,尤其是万元内的二手车,由于具有高性价比优势,备受消费者青睐。下面,我们整理了不同价位的热门二手车型,让大家在购买时,有更多的选择,下面一起看看吧。
元UP提车流水账|年轻人的第一台车果然名不虚传!
奔驰将与Luminar合作开发最新激光雷达传感器
腾势N9在转弯半径上表现出色,最小转弯半径达到4.65米,优于宝马X7。其原因是搭载易三方全球首创三电机独立驱动与后轮双电机独立转向架构,能够实现后轮与前轮反向偏转,融合后双电机差动控制,从而让腾势N9实现最小转弯半径。
合资车企转型,条条大路通罗马
大疆新产品发布
销量上涨61%,丰田凯美瑞12万多能拿下,选混动更香?
“装”大的 玩“野”的!火星9越野刀锋版开启民族全尺寸越野时代
元UP提车流水账|年轻人的第一台车果然名不虚传!
国家出手整治隐藏式门把手。
像大众、奔驰、现代、宝马,包括国内的比亚迪、吉利、上汽、长城、长安等,资产负债率也在60%以上。但从趋势来看,国内车企负债率的下降趋势非常明显,从已披露2025年一季报的国内车企来看,比亚迪已降至70.7%,近半年负债率下降近七个百分点,今年内负债率很可能下降至“6”字头
优惠8万多的本田冠道能买吗?四个缺点+四个优点,买前要知道!
吉利银河星耀8正式上市 上市限时价11.58~15.58万元
最近,《中国车企管理者薪酬状况》在朋友圈刷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