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9日22时44分,三个姑娘,用智能驾驶开着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遭遇严重交通事故,最终导致车毁人亡,三人均被活活烧死。那在这场关于新能源车(还是当下最火热的小米SU7)的爆燃事故中,到底是谁的责任呢?
在我看来,如果一定要找个责任的主体,那就是开车的人和造车的车企都有问题。反过来讲,你要说这事怨谁,那谁也别怨,只能认命。下面就来简单谈谈我的看法。
你说怨车企,讲真的,在这个凡事都讲究法律的时代,企业有一万种方法免责。
我不知道大家发现过没有,小米汽车也好,还是其它汽车厂商也罢,他们在宣传自己家的智能驾驶时,往往都会在下面给打上一行小字,而大部分也基本都是这样写的,即: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并不能完全代替驾驶员控制车辆,驾驶员始终承担着安全驾驶车辆与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全部责任。
怎么样,看见没有,这行字其实就意味着,你出事了跟人家企业没关系,因为人家早就白纸黑字写明了,智能驾驶不是自动驾驶,而是辅助驾驶,开车时责任的主体依然在驾驶员身上。这便很好地规避掉了车企自身的责任,也是我开头为啥会说,你要真怨车企,那他们有一万种方法免责。
当然话又说回来,现在关于小米SU7高速爆燃这事儿,也还没给最终定论,毕竟警方那边的事故认定结果和车辆检测报告还没出来。网上传得满天飞的小米SU7 门把手在碰撞后打不开的问题也并未得到警方的正式回应,所以暂时咱们只能是做到不信谣、不传谣。
不过,针对这次三个女大学生驾驶小米SU7在高速上殒命这事儿,我觉得有一个地方需要特别引起重视的是,那就是现在的车企天天这么地宣传自己的车智驾有多么好、加速多么多么快,真的合适吗?我觉得其实是不合适的。
我们都知道,智能驾驶眼下其实仍然是非常不成熟的,那既然都知道不成熟,车企就这么大肆地宣传,难道就真没有一点责任吗?
更何况,咱们中国的路况还非常复杂,马路上各种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通常都在混行,那就这样的一种交通状况,你还天天宣传智驾,并且把车子的加速给造得那么快,就能保证不会增加马路上发生交通事故的机率?
所以我觉得,不管小米汽车也好,还是其它以这种智驾、加速性能为卖点的车企也罢,都应该再重新审视一下自身,明确好企业的价值观。必要时还要反问自己,真的需要给普通人造出一台加速那么快、开着在马路上很容易失控、一旦出了事故容错率还那么低的车吗?
正如许多车企都在标榜的那句话:安全才是最大的豪华。可现实生活中,又有几家车企是能够真正做到并始终去践行这点的呢?
也就难怪,一旦出了什么车辆安全方面的事故,人们才总是会后知后觉地就想起沃尔沃,毕竟,这家车企才是真正靠安全性所闻名于世,而不仅仅只是停留在嘴上说说。
最后,事已至此,只能愿逝者安息、一路走好,也希望官方能够尽快给出一个让社会各界都满意的答复。(文/优视汽车 大卓 )
注:配图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一并感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优视汽车的立场。
2025年4月1日,沃尔沃汽车携手大庆市政府正式启动“小红马安全教育公益行动大庆之旅三年研学计划”,标志着小红马安全教育公益行动2030计划迈入新篇章。
安全是汽车最主要的底线设计,对于年轻人来说,选一台更安全的车总是不会出错!
一汽丰田时光焕新计划:让每一辆车都成为“增值资产”
深蓝G318无忧穿越版,你要的“最沉浸式试驾”来了【上】
卷土重来,雷丁汽车的复活之路:能否再创辉煌?
据悉,2025上海车展将于2025年4月23日-5月2日正式举办,此次车展主题为“拥抱创新,共赢未来”,展出规模高达36万平方米。同时,据官方报道,本次车展共有百余个汽车品牌参展,展出车辆约1500辆以上。不过,对于如此火爆的上海车展,现代汽车公司和起亚汽车公司却发文表示,将不会......
甲亢哥懵了!仰望U9:2秒级弹射、原地跳舞,168万纯电超跑黑科技直接封神#甲亢哥 #甲亢哥用中文自我介绍 #比亚迪 #仰望u9
开车走烂路,踩油门的脚一直晃动,为何发动机运行却很平稳?
逆势而扬,一汽丰田3月销售新车7万台,同比增长22.3%
4月新车神仙打架:这三款最可能成爆款!
汽车服务任重道远。
15万级家用SUV卷王 让全家都满意的终极答案
4月1日,一汽丰田率先公布了3月及一季度销量数据。3月,一汽丰田销售新车71,025台,同比增长22.3%;整个2025年一季度,累计销售新车172,461台,同比增长9.6%。这是继连续两年成为正增长主流合资车企之后,一汽丰田再次创造的新增长记录,续写了“合资亮色”。
限时回归!四月购广汽昊铂HT/GT享终身免费充电
按下“快进键” 上汽大众3月销售9.1万辆
2025年4月,乐道汽车总裁艾铁成因未能兑现销量目标“单月交付破万”而离职,凸显新能源汽车行业淘汰赛残酷性。乐道L60交付量断崖式下滑,艾铁成离职是重要原因。蔚来调整乐道汇报体系,加强总部资源整合。跨界总裁艾铁成离职,引发公司调整。
腾势N9用“入门即顶配”的诚意,直击50万级市场痛点
3条生命撕开行业遮羞布:法律真空下的智能驾驶,谁为“致命两秒” 买单?
小米SU7事故,这个问题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