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保时捷2024销量断崖式下跌,将使用国产“智能驾驶”

保时捷2024销量断崖式下跌,将使用国产“智能驾驶”

优视汽车 2635浏览 2025-04-05 IP属地: 未知

2024年保时捷在中国市场断崖式下跌,全年仅交付5.69万辆,同比暴跌28%。中国市场也已经连续三年失去“全球最大单一市场”宝座。保时捷在中国的失势,也直接导致了保时捷股份34亿欧元的减值,不夸张的说,中国市场成了目前保时捷全球市场中的“拖油瓶”。


为此,保时捷在中国市场开启了一系列的自救行动,包括更换保时捷中国区的负责人,在中国市场增设技术部门,裁员,缩减经销商渠道以保证经销商的利润等等。即便如此,保时捷的颓势预计还是会延续一段时间,中国市场的销量也还会进一步下滑。



最关键的还是要在产品上尽快做出改变。最新消息显示,保时捷的高阶智能驾驶项目即将“卖身”给一家中国头部科技公司。这意味着,这个以“驾驶者之车”闻名的品牌,也即将要向中国企业交出自己的“灵魂”。


豪华品牌的魅力正在消失


虽然传统豪华品牌的销量普遍下滑,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失利,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中国新能源品牌的崛起,彻底改写了豪华车市场的竞争逻辑。



过去,保时捷的魅力是由速度、性能、操控、豪华、历史几个维度综合形成的品牌情怀。但在如今动辄零百加速三四秒的新能源车面前,性能已经变得越来越廉价。比亚迪、理想、问界等品牌以“智驾+电驱”组合,在30万-100万元区间形成降维打击。问界M9单一车型全年销量超7.5万辆,远超保时捷在华总销量。小米SU7更是像素级的向保时捷“致敬”,用20万-60万的售价替代了保时捷在许多中国年轻人心目中的位置。


所谓的豪华也逐渐被“冰箱、彩电、大沙发”等一系列的标准配置,以及以语音交互、智能驾驶、智能底盘等为代表的技术豪华所取代。Macan等车型终端售价跳水至35万元区间,却因智能化体验落后难以吸引新一代消费者。现在支持消费者购买保时捷的,除了情怀,似乎已经找不到更多产品层面的理由。



虽然没有准确的数据来证明,中国品牌们抢走了多少保时捷的潜在客户,但从保时捷的种种行动来看,形势是不容乐观的。保时捷中国总裁潘励驰坦言,中国市场正经历“结构性调整”,品牌需加速本土化研发以适配智能化需求。在此背景下,要提升保时捷的产品力,高阶智驾就成为了关键筹码。


保时捷会把“灵魂”交给谁?


很明显,保时捷已经意识到,中国消费者对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的期待已远超传统豪华标签。2025年,保时捷宣布额外投资8亿欧元用于软件开发和电池技术升级,并启动高阶智驾项目招标,计划引入中国本土供应商补齐智能化短板。目前,据传招标工作已接近完成,合作方尚未正式公布,但多家中国头部科技公司被业内视为潜在候选。



华为毫无疑问应该是呼声最高,且与保时捷品牌定位最为匹配的。华为乾崑智驾已实现高速NOA、城区领航等核心功能,技术成熟度已经被公认为是行业第一梯队。华为自带巨大的流量,问界、智界等品牌从零到热销,可以看出华为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第三,与保时捷同一集团的奥迪,已经开始与华为展开合作。因此,保时捷如果能采用华为智驾方案,从各方面来说都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Momenta与华为同为头部智驾供应商,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几家成功实现端到端大模型量产的企业,在智驾领域已经悄悄占据了大片市场。国内大众、上汽、日产、丰田、广汽等车企都与Momenta有合作。与华为相比,Momenta只是单纯的智驾供应商,因此在合作上也不会像前者那么强势,能在保留主机厂数据主权的同时,将高阶智驾成本压至万元级。这也许更迎合保时捷这种传统强势品牌的喜好。



保时捷旗下的创投基金——中金保时捷在最近完成了国内首笔投资,参投智能驾驶系统供应商智驾大陆的数亿元天使轮融资。而智驾大陆则是地平线与大陆集团合资成立,核心管理层来自地平线,可以说是一个中西合璧的供应商,既有地平线的技术力,又有大陆集团的规模效应。特别是考虑到大陆集团的背景,因此也不排除保时捷会采用地平线的智驾方案。



如果从技术积淀来说,百度Apollo也不失为一个可以考虑的选择。按照官方说法,百度从2013年起研发自动驾驶技术,已经取得自动驾驶专利数1598件,目前的技术储备已经达到L4级别。然而百度Apollo最大的问题是至今还没有在整车领域规模化落地。自从去年极越解散之后,百度已经决定放弃造车,专心做供应商。那么,也许百度更渴望得到保时捷这个机会。


除此之外,国内许多车企也都有自研的智驾方案,比如比亚迪的天神之眼、吉利的浩瀚智驾、奇瑞的猎鹰智驾等等。但从可能性上来说,也只有相对持开放态度的蔚小理零,有可能与保时捷合作。蔚来此前就曾传出过与奔驰洽谈合作,小鹏已经与大众深度合作,零跑则已经与stellantis开启合资模式。从合作意愿上来说,蔚来和小鹏或许也有机会。



综合来看,Momenta与地平线的胜算也许更大,前者易于把控且成本不高,后者则可以通过资本合作降低供应链风险。但也不排除保时捷或采取“多供应商策略”,分散技术依赖并加速本土化适配。


结语:


保时捷的困境,是传统豪华品牌在智能化浪潮中集体焦虑的缩影。在此之前,BBA也已经相继开启与中国科技企业的合作。这既是无奈之举,亦是战略必需。


如果合作成功,保时捷或能借智能化重拾“技术图腾”地位;若失败,其盾徽恐将进一步沦为“怀旧符号”。这场合作不仅关乎保时捷的中国命运,更将为全球传统豪车品牌转型提供关键范式。因为这已经传递出了一个明确信号:在智能汽车时代,技术主导权正在从传统老牌车企向中国新锐科技公司转移。(文/优视汽车 老炮 )


注:配图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一并感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优视汽车的立场。



文章标签:
试驾测评
 
相关推荐
优视汽车 7.5万粉丝    1.3万作品 关注 知名汽车新媒体,视频好看,文章有料。
推荐作者
汽车鉴闻 关注
汽车媒体技术编辑 汽车售前售后事儿,用车养车百家通
小马闲话 关注
闲话汽车,行摄四方
汽车新说 关注
一个有关于汽车的漏网之语,正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Soul车 关注
资讯类自媒体
车宇世界 关注
车圈老干部,只做最客观的车评。
二手车大智慧潘 关注
中国二手车自媒体联盟联合发起人,行业深度观察者。
靓车大咖会 关注
了解最新汽车资讯,汽车养护知识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