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周销量开始下滑,特斯拉后院还起火了

周销量开始下滑,特斯拉后院还起火了

元汽智驾 739浏览 2025-04-09 IP属地: 未知


 文/王俣祺

 

导语:特斯拉的销量又开始波动了,4月第一周Model Y直接跌出了销量榜,频繁的价格调整肯定是原因之一,但美国的关税调整也让特斯拉陷入了成本危机,这么来看拥有上海超级工厂的中国市场,可能是马斯克最后的机会了。

 

 

当销量下滑遇上价格危机

 

今年4月的第一周,Model Y这个曾经连续18个月的SUV销量冠军,在4月1日宣布涨价5000块钱。

 

这也就直接导致单周销量同比暴跌了49%,更是直接跌出榜单前十。

 

这一记耳光抽了特斯拉决策层一个措手不及,更是暴露了特斯拉在国内市场策略的严重误判。

 

特斯拉的涨价逻辑其实很简单,美国25%的进口汽车关税导致特斯拉的电池成本暴涨5000美元,所以零售端也就必须通过涨价来缓解压力。

 

但是现在的国内消费者可是一点儿不惯着,毕竟市面上个个都是「秒杀Model Y」。

 

有特斯拉门店的销售就表示,涨价当天就有客户立刻退订,直接转投国产新能源了。

 

这种情况当然不是个例,据第三方调研显示,4月第一周特斯拉官网访问量环比下降32%,而其他国产新能源品牌的咨询量立刻迎来了上涨。

 

毕竟现在的新能源市场已经不是“刘姥姥时期”了,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实用主义”,年初刚缓过来点儿的特斯拉立刻又进了死胡同。

 

 

川普挥刀砍向队友

 

马斯克前脚刚帮川普上任,美国政府的关税大棒就精准砸中了特斯拉的天灵盖。

 

4月3日生效的25%进口汽车关税,直接切断了特斯拉依赖的全球化供应链。

 

毕竟一辆Model Y的生产需要来自23个国家的零部件,其中电池负极材料有80%来自中国供应商,稀土永磁电机更是有90%的原料来自中国。 

 

同时,上海超级工厂每年返销美国的18万辆车,也因为关税导致单辆成本增加,直接拉低了特斯拉本来就不多的利润。

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一句“马斯克只是个卖车的”,直接让特斯拉股价暴跌17%,市值蒸发超过1200亿美元,首富马斯克的个人财富也缩水了440亿美元。

 

此外,麦肯锡还在2025年供应链报告中指出,中国供应商因政策不确定性暂缓海外扩产,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项目Optimus量产计划被迫推迟,整个供应体系陷入“采购不清晰、订单预期摇摆”的困境。

 

这也就导致上海超级工厂陷入“对内卖不出去,对外出口不起”的尴尬。

 

 

特斯拉最后的救命稻草

 

当欧美市场陷入混乱,中国市场显然成了特斯拉唯一的机会。

 

毕竟上海超级工厂单月4.3万辆的交付量,支撑着特斯拉全球40%的销量。

 

但现在,无论是国内车企的崛起,还是特斯拉的自寻死路,都让这颗救命稻草越来越难把握了。

 

当然特斯拉为了守住中国市场,也做出过不少行动。

 

但无论是之前推出的3年0息购车政策,还是推进低价版Model Y研发,都很难掩盖本土化进程滞后的问题。

 

相比之下,比亚迪的垂直整合模式让单车成本比特斯拉低22%,而特斯拉还是需要依赖部分进口零部件来维持生产。

 

这种“半本土化”的状态,让特斯拉在价格战中始终处于被动。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达38%,其中比亚迪以27%的市占率稳居榜首,而特斯拉仅为12%。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更是指出:“中国已掌握全球63%的电池专利、78%的锂提炼产能,这种技术标准的主导权正在重塑全球竞争格局。”

 

同时还表示,特斯拉若不能加速本土化技术合作,将难以在中国市场立足。

 

这一系列情况都让上海超级工厂成为特斯拉的唯一支撑,马斯克必须在“政治投机”和“商业理性”之间做出选择。

 

据相关邮报披露,他计划于5月底辞去美国政府效率部职务,结束这场“政治豪赌”,回归商业。

  

目前来看可以预见特斯拉还是会做出一些变化,首先第一步估计还是会取消Model Y的溢价,改成通过规模来平摊成本,毕竟这也不是特斯拉第一次出现价格波动了。  

 

虽然无论马斯克怎么调整,特斯拉都躲不开政治问题,但现在中美在新能源领域的竞争已经这么激烈了,特斯拉肯定是没法再次果断站队了。

 

毕竟现在中国掌握全球63%的电池专利、78%的锂提炼产能,而川普其实就是试图通过关税来保护本土企业。

 

那么在这种趋势下,特斯拉的最优解或许就是建立“双主场”,一边在中国市场继续深入本土化,一边也要在美国市场强化技术壁垒,用这种全新的全球化布局来对冲掉政治风险。

 

 

写在最后

 

特斯拉的销量问题,本质上是某种推动新型全球化的助力。

 

当川普摆出关税,中国车企又一次次快速突破,特斯拉就该明白过度依赖单一市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虽然这次或许是特斯拉的“至暗时刻”,但是当马斯克放下政治,当特斯拉重新开始创新,或许这个汽车巨头又要开始新的重生了。


文章标签:
泛车生活
 
相关推荐
元汽智驾 2451粉丝    1135作品 关注 一起体验智能科技汽车
推荐作者
弯道看车 关注
资深车评人,前《深圳特区报》汽车部主任
电车男EVman 关注
第二懂新能源车的男人
郑谊 关注
汽车行业分析师,汽车产业研究员
SCC超跑俱乐部 关注
SCC超跑俱乐部
开老表改车 关注
开老表,日常汽车改装工作分享:通风座椅、氛围灯、汽车音响等。
海阔试车 关注
汽车圈里摸爬滚打,一起聊聊汽车的那点事
二手车大智慧潘 关注
中国二手车自媒体联盟联合发起人,行业深度观察者。
来试车 关注
汽车视频自媒体 试驾评测 汽车工作的Vlog 每周持续更新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