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孔文清
2025年被称为“全民智驾元年”,几乎所有的主流车企都主动或被动地宣传自己的“智驾”技术,似乎没有“智驾”都上不了牌桌。
小米汽车惨烈的车祸,让我们重新审视“全民智驾”。
什么是“全民智驾”
“全民智驾”的核心,是通过技术降本与规模化量产,将高阶智能驾驶从高端车型的专属标签下沉至经济型车辆,使不同价位段的消费者均能享受辅助驾驶甚至自动驾驶的便利。这一概念的本质是“技术平权”,即通过算法迭代、硬件优化和供应链整合,实现从低阶辅助驾驶如车道保持、自适应巡航向高阶多场景协同决策如城市NOA、无图导航的跨越。
然而,当前车企对“全民智驾”的诠释,更多停留在营销层面的“普惠”叙事。这种“价格下沉”看似实现了技术平权,实则暗藏安全冗余压缩、用户教育缺失等隐患。
我们的技术真的支撑“全民智驾”吗?
从技术层面看,当前量产车型的智驾系统最高仅支持L2级别辅助驾驶,仍需驾驶员全程监控,而L3及以上级别的自动驾驶仍处于试点阶段。尽管车企以“城区NOA覆盖率”“端到端算法突破”等指标标榜技术成熟度,但实际体验中,城市复杂路况的接管率居高不下,极端场景如逆光、夜间、施工路段的感知与决策能力仍显不足。
从法律与责任划分看,“全民智驾”更似空中楼阁。现行《道路交通安全法》未明确智驾事故的责任归属,车企通过用户协议将责任转嫁给驾驶员,却在宣传中营造“自动驾驶”的误导性印象。
小米SU7事故中,系统从发出警告到碰撞仅3秒,研究显示,驾驶员从感知危险到完成有效接管(转向+制动)的平均反应时间为2.3秒(高速公路场景下甚至需2.6秒),且此过程需经历“感知→判断→决策→执行”四阶段,涉及复杂的神经传导与肌肉协调。小米事故中,系统仅预留3秒,意味着驾驶员需在0.7秒内完成全部操作,远超人类生理极限。暴露出“人机权责模糊”的致命矛盾。我国《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系统通用技术要求》(GB/T 44721-2024)建议L3级系统需预留10秒接管时间。
智驾容错率:生命安全的“满分”底线不容妥协
智能座舱的语音误识别或导航偏差尚可容忍,但智驾系统的任何一次失误都可能直接威胁生命安全。以某款热销车为例,毫米波雷达对静止物体识别率低、纯视觉方案在强光下失效等技术短板,导致AEB(自动紧急制动)等关键功能存在长尾场景漏洞。然而,车企为抢占市场,将低成本方案强行推向10万级车型,进一步侵蚀安全冗余。
更危险的是,用户因长期依赖系统而产生“自动化偏见”。同济大学朱西产团队研究发现,从系统预警到有效接管的平均时间仅1.7秒,而人类驾驶员需2.3秒,这种“生死时速”的博弈暴露出现有接管逻辑的致命缺陷。当技术尚未达到“满分”,却以“90分”的姿态被推向市场,实则是将用户置于“概率赌局”中。
L2的责任困局:人与机器的“罗生门”
L2级辅助驾驶的法律责任明确归属于驾驶员,但车企的过度宣传与用户认知偏差,让这一划分沦为“纸上规则”。小米事故中,家属质疑“为何系统未能避免碰撞”,而车企则强调“驾驶员未及时接管”,双方各执一词。这种矛盾源于车企的双重策略:一方面在发布会上展示“双手脱离方向盘”的自动驾驶画面,另一方面在用户手册中标注免责条款。
更深层的困境在于,现有技术无法清晰界定“人机共驾”的边界。例如,系统在何种情况下必须强制退出?驾驶员注意力监测如何避免形式化?这些问题缺乏统一标准,导致事故责任认定陷入“车企推诿、用户无力自证”的僵局。
车企的“不可能三角”:技术、成本与责任的博弈
车企在智驾赛道上陷入两难:若严格约束用户行为(如频繁提示接管、限制功能使用场景),可能降低产品吸引力;若放任用户过度依赖系统,则需承担舆论与法律风险。有企业虽推出“智驾险”,但其理赔范围狭窄(仅覆盖特定功能与路况),本质仍是责任转移而非真正兜底。
更值得警惕的是行业“降本早熟”现象。为迎合价格战,部分车企将高阶智驾硬件成本压缩至5000元以下,牺牲配置与高算力芯片,依赖低精度传感器。这种“既要又要”的策略,虽加速了智驾普及,却可能放大安全隐患。
从狂热到理性,智驾需要一场“冷静期”
有一点我坚信不疑:智驾是汽车行业的未来。但“降本早熟”的智驾会成为汽车智能化发展的阻碍。“全民智驾”不应成为车企争夺市场份额的营销口号,而需回归技术本质与生命安全底线。行业亟需建立统一的智驾能力评价体系,强制披露系统边界与失效场景;明确L2-L3级事故责任划分,推动“产品缺陷举证责任倒置”立法,同时强制将智驾操作培训纳入新车交付流程,禁止宣传中的误导性话术。
理想终于明白了,把三个版本i8整合为一个版本——MAX,续航统一,核心选配,相当于降价了,售价调整为33.98万元
宋韵里的山海之约:捷途汽车第八届全球粉丝节来了!#捷途汽车#全球粉丝捷伴同行#捷途汽车第八届全球粉丝节
7月新势力销量一出,理想的数据让人心里一惊。7月罕见出现了同环比双双下降,销量3.04万辆车,同比下降40%,环比下降15.29%。目前已经连续两个月出现环比下降,全新上市的纯电车型i8如果没有翻盘的能力,年初70万辆的全年销售目标很难达成。
#智能驾驶#汽车智能时代#问界#岚图#华为智能驾驶方案
近期国内多地暴雨汛情严峻,大量车辆水淹受损,广汽传祺迅速第一时间响应,特别推出超级管家520服务,7×24小时在线待命,5秒响应、2小时解决、0差评服务,冲锋在救援一线,与广大车主用户风雨共济、共渡难关,获得车主们一致好评。
17年前,比亚迪造出中国第一台插混车F3DM时,没人相信“烧油的车能省油”。如今第五代DM技术再进化,直接把亏电油耗砍到2.6L/100km,这个数字背后藏着更狠的“杀手锏”——150万辆车跑出的28亿公里真实路况数据,训练出能自主决策的AI大脑。技术进阶让用户出行更省,发动机、......
长安终于要有大动作了,近日长安启源旗下新车A06更多信息曝光,再加上之前已经公布的信息,这台基于长安全新SDA平台搭载的首款轿车似乎只剩下正式上市和定价。业内对这台车的评价很高,有声音称它为“新央企技术实力的实体宣言”,我们一起看看这台车到底有什么亮点。
油耗干到2.6L,全球历史最低,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再进化,混插技术之王称号实至名归!
近期,“新央企”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正式成立,其旗下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品牌阿维塔2025年已与178家500强企业达成战略合作,赋能环保智能出行。
小米SU7&YU7凭何成为畅销车?或许明亮的大灯是被忽略的关键因素
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再进化,NEDC百公里亏电油耗刷新至2.6L
全系乾崑智驾!有路能开有位就停?深蓝L07真这么6?
跑完山路刹车过热,上来就是一瓢冷水!刹车盘表示“活爹”
深蓝S09携手“村超”,以行动践行新央企担当
“亮证姐”侯某某被处行政拘留5日,处罚参考治安管理处罚法
行业第一90.8%得房率,标配华为全家桶,全新岚图知音8月13日预售
比亚迪的第五代DM技术又升级了,技术进阶让用户出行更省。油耗竟然降到2.6L,每百公里亏电油耗再降10%!这可真是给车主们送来了一份超大的福利呀,忍不住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感受。
全系搭载3颗图灵AI芯片,全新小鹏P7正式亮相
“鬼火少年”骑电动车夜闯医院病房走廊!卫健委已表态,但还不够
最近上网,总感觉有些声音特别刺耳:什么“抵制国足赞助商”、什么“车辆失控”……这些贬损比亚迪的消息突然冒出来,有没有觉得背后有点不太对劲? 说真的,比亚迪最近挺难的。别人家的事还没整明白呢,质疑、谣言、抹黑就一股脑扑过来。明明是为了中国足球赞助青训,努力给男女孩子提供机会,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