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智驾困境:是该重新审视“全民智驾”了

智驾困境:是该重新审视“全民智驾”了

元汽智驾 0浏览 2025-04-10 IP属地: 未知



文/孔文清

2025年被称为“全民智驾元年”,几乎所有的主流车企都主动或被动地宣传自己的“智驾”技术,似乎没有“智驾”都上不了牌桌。

小米汽车惨烈的车祸,让我们重新审视“全民智驾”。


什么是“全民智驾”


“全民智驾”的核心,是通过技术降本与规模化量产,将高阶智能驾驶从高端车型的专属标签下沉至经济型车辆,使不同价位段的消费者均能享受辅助驾驶甚至自动驾驶的便利。这一概念的本质是“技术平权”,即通过算法迭代、硬件优化和供应链整合,实现从低阶辅助驾驶如车道保持、自适应巡航向高阶多场景协同决策如城市NOA、无图导航的跨越。



然而,当前车企对“全民智驾”的诠释,更多停留在营销层面的“普惠”叙事。这种“价格下沉”看似实现了技术平权,实则暗藏安全冗余压缩、用户教育缺失等隐患。


我们的技术真的支撑“全民智驾”吗?


从技术层面看,当前量产车型的智驾系统最高仅支持L2级别辅助驾驶,仍需驾驶员全程监控,而L3及以上级别的自动驾驶仍处于试点阶段。尽管车企以“城区NOA覆盖率”“端到端算法突破”等指标标榜技术成熟度,但实际体验中,城市复杂路况的接管率居高不下,极端场景如逆光、夜间、施工路段的感知与决策能力仍显不足。



从法律与责任划分看,“全民智驾”更似空中楼阁。现行《道路交通安全法》未明确智驾事故的责任归属,车企通过用户协议将责任转嫁给驾驶员,却在宣传中营造“自动驾驶”的误导性印象。

小米SU7事故中,系统从发出警告到碰撞仅3秒,研究显示,驾驶员从感知危险到完成有效接管(转向+制动)的平均反应时间为2.3秒(高速公路场景下甚至需2.6秒),且此过程需经历“感知→判断→决策→执行”四阶段,涉及复杂的神经传导与肌肉协调。小米事故中,系统仅预留3秒,意味着驾驶员需在0.7秒内完成全部操作,远超人类生理极限。暴露出“人机权责模糊”的致命矛盾。我国《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系统通用技术要求》(GB/T 44721-2024)建议L3级系统需预留10秒接管时间。


智驾容错率:生命安全的“满分”底线不容妥协


智能座舱的语音误识别或导航偏差尚可容忍,但智驾系统的任何一次失误都可能直接威胁生命安全。以某款热销车为例,毫米波雷达对静止物体识别率低、纯视觉方案在强光下失效等技术短板,导致AEB(自动紧急制动)等关键功能存在长尾场景漏洞。然而,车企为抢占市场,将低成本方案强行推向10万级车型,进一步侵蚀安全冗余。


更危险的是,用户因长期依赖系统而产生“自动化偏见”。同济大学朱西产团队研究发现,从系统预警到有效接管的平均时间仅1.7秒,而人类驾驶员需2.3秒,这种“生死时速”的博弈暴露出现有接管逻辑的致命缺陷。当技术尚未达到“满分”,却以“90分”的姿态被推向市场,实则是将用户置于“概率赌局”中。


L2的责任困局:人与机器的“罗生门”


L2级辅助驾驶的法律责任明确归属于驾驶员,但车企的过度宣传与用户认知偏差,让这一划分沦为“纸上规则”。小米事故中,家属质疑“为何系统未能避免碰撞”,而车企则强调“驾驶员未及时接管”,双方各执一词。这种矛盾源于车企的双重策略:一方面在发布会上展示“双手脱离方向盘”的自动驾驶画面,另一方面在用户手册中标注免责条款。


更深层的困境在于,现有技术无法清晰界定“人机共驾”的边界。例如,系统在何种情况下必须强制退出?驾驶员注意力监测如何避免形式化?这些问题缺乏统一标准,导致事故责任认定陷入“车企推诿、用户无力自证”的僵局。


车企的“不可能三角”:技术、成本与责任的博弈


车企在智驾赛道上陷入两难:若严格约束用户行为(如频繁提示接管、限制功能使用场景),可能降低产品吸引力;若放任用户过度依赖系统,则需承担舆论与法律风险。有企业虽推出“智驾险”,但其理赔范围狭窄(仅覆盖特定功能与路况),本质仍是责任转移而非真正兜底。


更值得警惕的是行业“降本早熟”现象。为迎合价格战,部分车企将高阶智驾硬件成本压缩至5000元以下,牺牲配置与高算力芯片,依赖低精度传感器。这种“既要又要”的策略,虽加速了智驾普及,却可能放大安全隐患。


从狂热到理性,智驾需要一场“冷静期”


有一点我坚信不疑:智驾是汽车行业的未来。但“降本早熟”的智驾会成为汽车智能化发展的阻碍。“全民智驾”不应成为车企争夺市场份额的营销口号,而需回归技术本质与生命安全底线。行业亟需建立统一的智驾能力评价体系,强制披露系统边界与失效场景;明确L2-L3级事故责任划分,推动“产品缺陷举证责任倒置”立法,同时强制将智驾操作培训纳入新车交付流程,禁止宣传中的误导性话术。

文章标签:
泛车生活
 
相关推荐
元汽智驾 2451粉丝    1135作品 关注 一起体验智能科技汽车
推荐作者
汽车鉴闻 关注
汽车媒体技术编辑 汽车售前售后事儿,用车养车百家通
AM车镜 关注
AM车镜是中国汽车行业具有影响力的资讯提供者。
予墨Auto 关注
跟我们一起慢慢懂车!
大付撕车 关注
大付撕车是汽车视频类栏目。栏目主张正确的选车观,为重度选车纠
车瘾AA 关注
聊聊车,说干货,不以老师自称,不以车评人自居,只是几个有车瘾
Techtec杨磊 关注
汽车ECU改装高级工程师,汽车改装维修专家。德国Techtec汽车性能
玩车专家V 关注
有关汽车一切玩法尽在其中,带你领略不一样的汽车新体验!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