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一纸《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的征求意见稿,撕开了新能源汽车设计的“皇帝新衣”。从车主在零下15℃被冻住把手的尴尬,到高速发生车祸车门把手却无法弹出的危险,这场关于隐藏式门把手的争议,实则是智能汽车时代“创新焦虑症”的集中爆发。
这些年来,为了凸显出新能源车的更独特且优越的体验,车企将参数军备竞赛延伸至每个细节设计时,那些标榜“颠覆传统”的设计,究竟是为用户创造价值,还是在制造新的使用障碍?行业与民间可能充斥着不同的声音。
但我们发现事实上越来越多的车企已经开始在反思,回首这几年,不仅仅是车门把手,许多被认为是新潮酷炫的设计正在悄悄发生改变,要么车厂主动做出改变,弥补体验的不足;要么行业做出更严格的要求,以确保这些功能设计符合安全要求。咱们这次就不说像全景天幕那些仅仅影响体验的设计,重点来看看那些潜藏安全隐患的创新设计。
全触控中控屏
特斯拉开创的全触控中控台,正在演变成威胁行车安全的“数字迷宫”。当车企把越来越多的车辆控制功能埋入车机系统的二级菜单中时,我们姑且不去说学习成本和各种应用的有效使用率的问题,但似乎没人考虑过触屏的稳定性:机械按键10年故障率仅0.3%,而电容屏在-20℃时响应延迟高达1.2秒,手湿了还可能直接失灵。
更重要的是过度依赖中控屏幕来操纵车辆,也会导致驾驶员注意力分散,反而增加发生事故的风险。数据显示,驾驶员操作触控屏时平均盲开40米(相当于10层楼高度自由落体的距离),而实体按键的盲操成功率高达95%以上;沃尔沃在测试中发现,实体按键车辆在紧急避让时的反应速度比触屏车快1.8倍;美国NHTSA统计,30%的交通事故与触控操作分心直接相关。
可能很多人会说,有AI语音交互和辅助驾驶,能够增强行车的安全性。但你却永远无法确保车机系统能够永不死机。当车企用“极简美学”包装成本控制时,牺牲的不仅是操作便利性,更是关乎生命的安全冗余。
大众CEO曾经公开承认“砍按键”害了品牌,如今大众、现代,甚至小米这样的造车新势力都开始在座舱内保留一部分必须的实体按键。欧洲新车安全评鉴协会要求从2026年起,转向灯、雨刮、喇叭等关键功能必须用实体按键,而且将降低依赖触控屏车型的评分。
单踏板模式
单踏板模式是新能源车上独有的一种驾驶模式,对于新能源车而言,这种模式的好处是简化驾驶操作,更有利于能量回收,提升续航里程。因此,坊间一度有呼声要普及单踏板模式。但它有一个致命的缺陷:更容易引起误把油门当刹车的事故。
我们在长期的驾驶过程中通过不同踏板操作后带来的响应而建立起了驾车的条件反射。比如踩油门汽车会加速,踩刹车会减速,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肌肉记忆。而单踏板模式需要驾驶员精准控制油门踏板的踩踏力度,以实现车辆加速和减速。对于经验不足的驾驶员如果使用单踏板模式,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就有可能把油门踏板误当作刹车踏板使用,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近些年,特斯拉等新能源品牌都曾经因为疑似驾驶员采用单踏板模式发生交通事故。对这项颇有争议的功能,工信部在去年也是多次征求《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意见,不求全面禁止,但却增设了使用条件,重点还是要消除安全隐患。
半幅式方向盘
半幅方向盘,如特斯拉Yoke方向盘、智己LS7方向盘,因其前卫的造型被车企视为一大卖点,也曾受到不少用户追捧。其好处显而易见,能够为驾驶员提供更开阔的视野,使得宽幅仪表屏幕上的内容一览无余,从用户体验来说无疑是有帮助的。
但先不说使用习惯的问题,半幅方向盘天生的结构就注定了它的转向系统,在转向比上与常规的圆形方向盘有很大不同,转向比的变化,不仅影响了转向手感,还会改变车辆的操控性以及转弯时的稳定性。更重要的半幅方向盘背后是需要线控转向技术支撑的。半幅方向盘如果不匹配可变转向比或线路控制系统,就等于只是一个“空壳”,会导致低速转向费力,高速转向敏感,美国NHTSA就曾质疑特斯拉Yoke方向盘的安全性,用户实测反馈紧急避让时误操作率增加。
我国的国标在2022年之前是有“禁止全动力转向”的条款的,这意味着像线控转向这类的技术是不能使用的。2022年之后才对线控转向给予“放松”。这也使得前几年的包括雷克萨斯RZ、新款特斯拉Model S和Model X、智己LS7等车型,在国内都保留了传统圆形方向盘。换句话说,只要线控转向技术还无法大规模落地应用,半幅方向盘就始终存在着安全隐患。
零重力座椅
说到零重力座椅,可能很多人会有疑问,这项极大提升乘坐舒适度的配置,怎么也会有安全隐患。
零重力座椅通过较大的倾斜角度可使得乘员的身体姿态处于近似平躺,毫无疑问能够极大的提升舒适性。但由于乘员此时的身体姿势与常规坐姿不同,如果遇到紧急制动或碰撞情况时,可能因为座椅姿态的影响而导致身体向前滑动。在仅配备常规三点式安全带系统的车型中,减弱了安全带对乘员的约束效果,同时由于身置的移动,让传统安全气囊系统的保护功能无法正常发挥作用,这可能会增加受伤风险。
采埃孚实验室在50km/h碰撞模拟中,平躺乘员颈椎损伤风险提升300%,安全带勒颈概率达67%。尽管车企通过座椅角度限制(行驶中锁定20-30°)和集成式安全带(采埃孚方案)试图缓解风险,但行业仍缺乏统一的安全标准。这也是为什么汽车发展百年,但零重力座椅在新能源车崛起之前,并没有大规模的采用。
而且大多数主机厂现在进行零重力座椅宣传时,通常以不系安全带的方式进行展现。这很容易误导消费者忽略零重力座椅在使用中的风险。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车型允许在驾驶中激活该功能,导致乘客在碰撞时如“人肉炮弹”般滑动。
写在最后:
毫无疑问,新能源车为了区别于燃油车,喜欢用更多新配置新功能新体验来吸引用户。许多功能和配置,其实并非高强度刚需,但往往在车企的PPT里被硬造出种种使用场景,呈现出爆棚的情绪价值。正如某车企工程师私下坦言:“我们的很多‘创新’,其实主要都是为了制造差异化卖点”。
值得欣慰的是,工信部新规释放出强烈信号:汽车设计必须建立“安全沙盒”,任何创新都需经过人性化标尺的丈量。或许当车企停止用“教育用户”来掩饰设计缺陷时,新能源汽车才能真正驶向安全的未来。(文/优视汽车 老炮 )
注:配图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一并感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优视汽车的立场。
今天我们来参加长安第三代UNI-V的试驾活动,我们拿到的是2.0T+8AT的版本,我们今天的行驶路线包括城市和山路,这也让我在不同的环境下体验了这款车的操控表现。
岚图FREE+用25万的价格,做出了30万+的规格,给消费者带来越级体验的同时,对于竞品车型来说更是降维打击!
阿维塔的车一直给我们的感觉就是优雅,那么优雅毕竟不能“当饭吃”,在带娃这方面阿维塔07行不行呢? 这期奶爸座驾就给咱们安排上了!
手握14万,能拿下怎样的车?看风云A9L。车长超5米、轴距达3米,空间宽适得超乎想象;全系标配前双叉臂+后五连杆悬架,操控稳、滤震柔。如果预算充足上高配更有260km纯电续航、CDC电磁减振器,搭配高品质音响系统,舒适与性能齐飞,性价比直接拉满!
驾驶自动化白皮书发布,终于有人敢说真话了!作为M9车主,我用半年真实体验告诉你,选智驾车到底该看什么,你还在被营销话术忽悠吗?
年轻的朋友们,如果你在纠结自己的买车预算有限,又想只用这点预算去买一辆高性能的品质家轿,那艾瑞泽8确实可以给到你一步到位的购车体验。
都是自家中大型的旗舰SUV车型,奔驰GLE VS 大众途锐,能不能里子、面子全都要?今天我们就找来了豪华品牌的代表车型GLE和一贯以中庸、低调形象著称的途锐,这两款德系中大型SUV,来看看它们之中,究竟谁更加全能。
3款热门A0级纯电车横评,谁才是年轻人的心头好?
是保时捷但又不是保时捷的感觉,尽管有空间局促、智能化滞后等问题,不过动力表现依旧是保时捷的豪华基因,且给豪华电动SUV提供了差异化选择。
兄弟们,我开M9大半年了,必须说说它的智驾。现在市场宣传太乱,这份“驾驶自动化白皮书”就像及时雨。我高速和泊车体验都超棒,高速急刹反应快,泊车哪里都能停。每月用智驾跑500公里,稳定可靠。不像有些品牌吹得厉害,实际一堆问题。选智驾车,选鸿蒙智行准没错~ #白皮书点破智驾营销乱象#......
关于极氪MIX大家看得最多的就是旋转座椅和对开门带来的各种新奇体验,那如果MIX的座椅不会转,它会是一台优秀的大五座宝宝巴士吗?
2025款新哈弗H5,硬气一次,成为“边关万里行”官媒指定座驾!
作为全球汽车市场最畅销的两门两座敞篷小跑车,马自达MX-5凭借小巧的车身比例、轻量化的车身以及绝佳的操控性体验,赢得了全世界众多车迷们的喜爱与热可。
越野不死鸟 猛士M817通过极限三连撞
探险者昆仑巅峰版对比坦克500 Hi4-T,到底谁更适合多场景出行?
2025年了,广州人还喜欢日系车吗?城中心实探日系车占比
征服新疆边关的底气!2025款新哈弗H5硬核实力全解析
你知道现在社交网络上汽车领域什么流量最高吗?不是新车、不是吵架,是事故。 这玩意火爆,原因有俩,一是因为太多了,二是因为太惨了。 大家很容易把自己代入进去,特别是电动车盛行的当下,大家越看越没底,就没有安全上让人格外放心的纯电动车吗? 所以,就为了让你看看纯电动车的安全能有......
001号安全证含金量有多足 马自达EZ-6:钢筋铁骨+9气囊
乐道L90前备箱秒变观景台!换电+冰箱彩电,20万出头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