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耐心的朴素理解,大都源于诗句“十年磨一剑”。如果作者贾岛观察过面板产业,很可能会感叹自己是如此心浮气躁。
十年生死局
2023年3月,正逢日本樱花最盛之际,到处都是落英缤纷。曹蔚然虽身处于此,却无心观赏这春日盛景。他全部烦恼的来源,是一则27日的消息——显示巨头JOLED宣布破产。
这家日本公司是TCL华星印刷OLED技术的关键合作伙伴,此前TCL华星已为其投入了巨额成本。一时间,来自TCL内部、TCL投资人和显示同行们的问询如潮水般涌来。作为TCL华星印刷OLED中心中心长,曹蔚然如溺水般窒息。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从2013年TCL华星入局印刷OLED开始,研发团队投入心血已近十年。合作伙伴的意外离场,让他们陷入阶段性的迷茫。从“十年磨一剑”的期待变成“十年遇一难”的窘迫,悲壮之情溢于言表。
纵观世界产业界的起伏成败,从来不缺少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壮故事,但也有绝处逢生的极限反转。谁也没有料到,这场看似终结的败局,竟是一场史诗级逆袭的序幕。
2025年,SID国际显示周首日,TCL华星展台人头攒动。
时间快进到2025年5月13日,美国硅谷圣何塞会展中心,TCL华星的展台被围得水泄不通。TCL华星为参展这届SID国际显示周(SID Display Week 2025),带来了全球首条印刷OLED量产线上诞生的产品矩阵和APEX臻图全场景应用。参展产品覆盖了从小尺寸智能终端到中大尺寸商用显示、智慧家居显示等全部应用场景。
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显示领域盛会,SID已有62年历史,参会人士均为见多识广的行业精英。即便对于这些专业人士,TCL华星高标准且丰富的产品线和APEX臻图品牌的实践应用,也显得足够震撼:全球首款氧化物印刷OLED笔电显示、全球首款类自然光谱轻薄平板显示、全球最低功耗LTPO笔电显示、全球最窄拼接双曲面联屏显示等等。
最近几年,作为后起之秀,OLED技术深受市场热捧,版图扩张速度异常迅猛。根据市场研究公司Omdia的统计,今年一季度OLED在全球智能手机显示屏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51%,同时预测,到2027年OLED市场规模将继续增长至549.5亿美元。
尽管如此,外界对于印刷OLED乃至TCL华星的质疑,从来就没有停止。印刷OLED原本跟蒸镀OLED共同站在行业探索的最前沿。但因材料、设备、工艺等种种原因,涉足该项技术的海内外屏幕厂商几乎全部退出,仅存TCL华星一家“独苗”。
就在一年多以前,依靠蒸镀OLED技术的布局,韩国厂商还对重返巅峰信心满满。三星显示(Samsung Display)公司CEO Choi Joo-sun在2024年3月7日表示,到2027年,韩国就能从中国手中重夺最大显示面板生产国的地位。如今看来,这一预测显得过于乐观了。
这场逆风翻盘的伏笔,早在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两次重要拍板”时便已埋下。第一次拍板,同样是在2015年的SID上。他发表主题演讲,明确支持印刷OLED技术,称其有可能成为新一代的大尺寸显示技术,“未来将要像印刷报纸一样生产屏幕”。
第二次拍板,处境则要凶险得多。面对JOLED的破产,买下JOLED产线中的印刷设备,自己建产线,已是TCL华星团队能想出的唯一方案。然而,外界更多是质疑的声音:作为领先者的JOLED都“死”了,印刷OLED还有什么未来?最后李东生拍板:方向已经定下,而且已经有了成果,不能在此时动摇。
回看生死时刻,TCL华星的技术团队感慨万千,如果没有高层们坚定支持,他们很难把技术推进到如此高度,“就算是行业下行周期,公司把团队保护得很好。”
显示面板的周期波动,如同一条生死折线。谷底虽然充满荆棘和死亡,之后却是陡峭的上扬。经历竞购JOLED设备的艰苦谈判,28天的极限跨国拆运,2023年12月,超过三千个集装箱、上万吨的设备终于抵达武汉。
行百里者半九十,目送无数先驱、巨头离场后,OLED牌桌上的终极比拼越来越近。有惊无险穿越“十年磨剑的生死局”,入局第十一年,TCL华星和中国显示产业的命运齿轮已悄然转动。
第一部分:规则改写者
显示产业从诞生开始,就继承了电子行业浓重的宿命感。跟内存行业一样,产业周期与竞争格局的纠缠,不断让后进者换道超车。后进者可以跳过先发者的产能积累和包袱,在高世代和新路线轻装上阵,跨世代起跑。
过去三十多年,全球显示行业,不断经历产能的紧缺与过剩,见证“新王们”的崛起与陨落。高世代产线建设期间,产能会出现紧缺,面板涨价;而产能饱和后又会出现过剩,面板下跌;周而复始。
三星“越亏越投”的“反周期投资”就来源于此,实现面板产业化的日本,就是在1997年前后的亚洲金融危机与产业低谷中,被三星、LG一举超越。
尽管如此,先发者也绝非一无是处。只要掌握难度足够的新技术作为壁垒,辅以专利防御体系和供应链优势,那么跟随者就只有赔钱的份儿了。三星在蒸镀OLED领域的成功就是狙击跟随者的最好案例。
未来的打开方式不只有跟随,真正的行业规则改写大都来源于技术范式的更新和革命。
2024年11月16日,是值得被面板行业铭记的一天。TCL科技首席技术官、TCL华星首席技术官闫晓林正式宣布,首支投产的印刷OLED屏幕进入量产阶段。
这意味着,全球面板行业迎来了属于它的“古腾堡时刻”。正如中国活字印刷术15世纪落地欧洲后,击碎教会对知识的垄断,催生了文艺复兴和近代化变革。这场由中国企业主导的“印刷革命”,也正在瓦解巨头依靠蒸镀工艺构筑的防御堡垒。
蒸镀工艺的困境早已成为行业的隐痛。这项技术不仅需要真空环境才能通过金属掩膜蒸镀材料,而且材料利用率不足30%,成本高昂,大尺寸面板终端售价更是天价。
而TCL华星的印刷OLED工艺则有所不同,它像一台高精度的打印机,通过喷嘴将液态发光材料精准地滴在目标位置,材料利用率飙升至90%。更重要的是,印刷工艺不需要全真空环境,对生产设备的限制大幅度放开,换来了生产成本断崖式下跌。相比传统的蒸镀OLED技术,该技术在广色域、低功耗、高分辨率、透明显示、柔性显示方面优势明显。
尽管印刷OLED技术优势显著,但在商业化进程中,厂商仍需正视其相对高昂的成本和初期产能有限等问题。针对此,TCL华星将量产的首款产品应用于21.6英寸的4K医疗设备显示屏。
这一落子十分巧妙。一方面,医疗领域对显示设备的性能要求近乎苛刻:高分辨率、广色域覆盖、低蓝光辐射、长寿命。而TCL华星的印刷OLED产品具有精准色彩还原、低功耗、高稳定等特性,恰好与之高度契合。另一方面,一台高端医疗显示器的价格可达普通消费级产品的10倍以上,给屏幕预留了足够的价格回旋空间。尽管医疗设备的认证周期长(如FDA、CE认证)、定制化需求高,但随着医疗设备智能化、可视化、数字化的大趋势,印刷OLED在这一市场的成长空间依旧值得期待。
“印刷”二字听起来简单,技术要求却严苛至极,乃至众多厂商选择主动退圈。印刷OLED工艺要求,1毫升的发光材料液体需要分成10亿滴,按照每秒滴下4万次的频率工作,每一滴都必须精准无误,同时还要确保铺展、干燥后完全均匀。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就是,将一瓶盖美酒分给全国人民,还要保证绝对公平,这种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面板行业居然成了现实。
技术突破带来的不仅是数字游戏,更能推动显示技术在多元场景下的立体化应用实践,重塑全尺寸、全形态、全场景的显示生态新格局。当下,TCL华星在圣何塞的大放异彩,就是对技术突破最好的回应。
技术代差的背后,是全球产业规则的剧烈重构。韩国阵营的焦虑在种种迹象中暴露无遗——韩国收紧人才计划,各品牌也相继推迟了OLED扩产计划。这些动作与其说是技术防御,不如说是对产业控制力流失的恐慌。
截至2024年,TCL华星不仅在该领域专利总数处于全球前列,还围绕印刷OLED技术构建密集的专利池,从发光材料配方到印刷设备结构,中国企业的技术护城河正在形成。产品端实现NB、MNT、TV全覆盖,开发的不同尺寸、形态的印刷OLED样机,均实现了较好的显示效果,印刷OLED商业化成功已经水到渠成。
今年2月份,小米15Ultra正式发布,屏幕正是来自TCL华星。不止于此,从去年开始,多款叫好又叫座的手机,都不约而同选择了TCL华星的产品。截至目前,TCL华星已与索尼、联想、小米、视源等国内外顶尖企业组建了联合实验室,共同探索显示行业技术发展。
当屏幕性能与能效数据足够优秀时,下游对供应链的忠诚度也就开始松动。“过去不用三星屏就不敢标榜高端,现在TCL华星赶超成为品牌们定义旗舰的新背书。”一位数码经销商在社交媒体的感慨,道出了这场技术变局最真实的注脚。
第二部分:钢丝上的“技术长征”
产业博弈的成功,往往被后来者归功于步步为营的精心谋划,而鲜有人提及“胆量”和直觉在其中的作用。实际情况是,在这样一个产线动辄几百亿投入、巨头体量只是入门条件的行业里,几乎所有的落子动作都有“搏”的成分。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掌舵人的行业直觉。
TCL华星的技术突围也源于一场胆大无畏的博弈。
2013年初,TCL总部会议室里,决定未来十余年走向的讨论正在进行。面对“是否押注中大尺寸印刷OLED”的战略抉择,行业反对声此起彼伏:“韩国的蒸镀路线已经初见成果,我们何苦另辟蹊径?”也就是在这一年,LG Display就已经利用蒸镀工艺成功推出了55英寸的OLED屏幕。
然而,最终的结果却出人意料,TCL华星决定踏上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将印刷OLED当作中大尺寸OLED屏幕的技术路线。李东生则更愿意将外人口中的“冒险”称为充分考量后“搏”。他接受采访时曾说:“很多事你敢去做是很重要的。”
尽管之后的日子里,在高端中小尺寸蒸镀OLED赛道上,TCL华星的表现足够出色,但这次押注的非凡意义依旧无可争议。
从日韩台厂商结成涨价联盟,到夏普多城投产搅局,李东生既是见证者也是亲历者。追随意味着专利和供应链受制于人。许多中国屏幕公司跟随三星,投资了数百亿元建设蒸镀产线。结果是三星轻松盈利,中国企业的产线却长期亏损。印刷路线基本不会受到行业领先者专利和供应链制约,更有可能走出一条独立的道路。
在30多年的从商路上,他深知做显示产业,要么活在别人的影子里,要么做影子里的光。正是这次带着哲学意味的“搏一搏”,拉开了中国显示产业最惊心动魄的技术长征。
这场博弈的代价超乎想象。特别是筹建量产线的难度极高。技术的瓶颈、资源的短缺、供应链的不完善,每一项都是绕不过去的“硬骨头”。
“供应链主要看三个方面,交付时间、规格和价格,但在印刷OLED领域,一个环节的供应商只有一到两家。”2014年加入TCL华星的印刷OLED资深专家郝鹏曾感叹,“结果就是处处博弈不过人家,价格难谈、交付时间无法保证,还不一定能满足规格要求”,而且“出了他们那个门,不一定找得到东西”。
研发团队的核心成员成了“空中飞人”,当时每个月都要出国。分布在日本、韩国、美国、欧洲的潜在供应商,他们几乎都跑遍了。每月数以千计器件和材料的测试,都是为量产探路的代价。
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当时行业正值下行周期,如果贸然投资正式生产线,风险可能会失控。团队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建立一条中试生产线,预估投入仅需80亿元人民币。这在面板行业里算是地板价中的地板价了,但是最终这项计划依旧没有通过。
眼看同样研发中大尺寸OLED屏幕的LG Display、三星等公司高歌猛进,研发团队的“情绪最低落”溢于言表。事情的转机很快到来,TCL华星有机会借用日本JOLED公司量产线当作中试线。这家企业专注于开发和生产用于中小尺寸显示器的印刷式OLED面板,总部和工厂位于日本。
谈判的过程同样艰辛,最终付出20亿元人民币代价之后,TCL华星团队才冒着疫情奔赴日本,进行试产。前文提及的JOLED“意外退出”就是这次合作的最初结局。
所幸因为高层的鼎力支持和TCL华星研发团队夜以继日地工作,新产线在运回JOLED设备的基础上成功升级改造。在2024年6月,在武汉的屏幕模组车间就试产成功了。那个深夜,TCL华星10多位工程师盯着那块屏幕,蹲守了3个多小时。他们太懂这180多分钟的含金量——浓缩了TCL华星人11年的奋斗和磨难。
然而问题还远没有结束,印刷OLED想要实现量产单打独斗是不行的。除了TCL华星自身的工艺端积累,还需要上游材料端、设备端的全力配合和支持,以及下游应用场景的反向驱动。
2024年曹蔚然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时最大的挑战在于,蒸镀技术的材料发展较早,印刷OLED材料发展较晚,印刷OLED的材料性能还比不上蒸镀的材料,这是目前影响业内信心最重要的原因,TCL华星已联合材料厂商开发寻找解决方法。
相比材料端,TCL华星在设备端的布局,一点也不晚。早在2014年,TCL华星就与TEL合作,利用爱普生研发的打印设备,成功制作出了31英寸OLED 屏幕样品,并成功点亮。到了2015年,TCL华星又投资印刷OLED设备公司Kateeva,开始组建4.5代印刷OLED实验产线。同时,TCL华星在医疗、汽车等各个领域的多年市场经验和反馈,为首款量产产品形态参数的最终敲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面板行业参与者,就像在钢丝上赛跑,既要保证技术落脚点的精准,也要保证前进的速度。过往近乎偏执的投入,让这场漫长的技术赛跑终于迎来了阶段性赛点。
TCL华星实现印刷OLED量产的故事,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技术进化史,更是牵动中国显示全产业链共同跃进的“团战”写照。当产业链协同的齿轮咬合时,再艰难的技术长征都不再孤独。
第三部分:从技术到话语权的惊险跳跃
比起技术迭代,产业话语权的建立过程更加漫长。从实验室到产线再到终端产品市场,复杂绵长的链条中充满了变数和危机。
2010年1月16日10时30分,光明新区一块空地上,TCL华星的t1工厂破土动工。无论如何,都很难从笨拙的起步,预测TCL华星之后的一飞冲天。
15年后,2025年4月,LG Display广州工厂正式完成工商变更,成为TCL华星的t11工厂。广州t11工厂的投产不仅是产能数字的跃升,更是技术主权的宣言。t11基地的交割完成,意味着曾经的面板霸主韩国彻底退出了LCD产业。
TCL并购法国汤普逊的惨痛过往,让不少人质疑这次收购是重蹈覆辙。但从市场趋势看,这种说法很难成立。当下,LCD因为成本寿命等优势,规模还在攀升。专业机构Wit Display预计,在未来的5~8年,LCD面板仍将是显示产业的主流技术产品,LCD面板产能扩张到达尾声,低世代线退出。而且,LCD面板的周期属性正在减弱。
同时,得益于TCL多年的并购经验,对于产线工厂团队的消化能力很强,早已不是21年前的懵懂状态了。而且该工厂的技术产品也能丰富TCL华星的技术布局。
TrendForce集邦咨询指出,随着TCL华星借由对LG Display广州8.5代LCD面板产线及并购案的完成,以及其t9工厂8.6代线产能的提升,预计在全球LCD高世代线(5代含以上)的产能面积占比将增长3.6个百分点,达到22.9%。
去年底做客央视节目,李东生曾回应:大屏幕显示方面,还没有哪样技术能够取代LCD,通过Mini LED或其他的量子点技术等新技术创新的加持,LCD产品的生命周期会更长,竞争力也会更强。
这一判断并非空穴来风。根据CINNO Research的统计,受益于生产成本的下降和大屏电视的迅速普及,Mini LED在中国市场的渗透率,从2023年初的3%,暴增到了2024年底的20%。
判断商业决策的对错,标尺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市场。市场的选择为这次收购投下最真实的赞成票。前不久,任天堂揭晓了新一代游戏主机Switch 2的详细配置,相比上一代升级版的OLED屏幕,Switch2配备了一块7.9英寸广色域LCD显示屏。“反向更新”说明LCD在满足顶级游戏厂商的需求上,更具优势。
显示产业的权力游戏里,技术路线就是权杖。选择什么路线不重要,重要的是将选择的路线跑通做好,那你的路线就将成为公认的正确路线。
从CRT时代日本独霸,到LCD时代韩国逆袭,每一次王朝更迭的本质都是技术路线的颠覆。TCL华星的高明之处在于,它没有在韩国人制定的蒸镀规则里追赶,而是用印刷工艺重新定义了什么是“先进”。TCL华星已经从简单的技术追赶,走到了角逐最高话语权的阶段。
在这场话语权争夺战中,“内卷”这个被滥用的词汇显得如此不恰当。很多人愿意用“卷”,来概括一切由东亚人参与的竞争。很明显,这种“努力却不提高效率”的判断更多是对残酷对决的情绪化表达。
从技术和效率角度审视商业,不管是东亚还是世界的任何一个圈子,胜利者大概率都是技术更先进的一方。可能仅仅是因为东亚人的内敛掩盖性太强,才让人误以为,竞争的胜利者只是些努力的原地踏步选手。
大洋彼岸,圣何塞的展台之上,当TCL华星展出的产品,在色域覆盖率、响应速度、弯折寿命等性能表现屡刷行业纪录时,行业的全维提升显而易见,这便是实实在在的话语权。
结尾:越过“屏”障,看见未来
成功的企业分两种,一种是世界改变不了的企业,可以以不变应万变,比如顶级红酒拉菲、可口可乐等;还有一种是改变世界的企业,需要靠不断地创新和进化求生存谋发展。以30年为标尺,前者可能一模一样,而后者则是“面目全非”了。
TCL明显是后者,从创业初期的磁带,到如今家电、光伏、显示面板等国际一流水准的跨产业布局,TCL已经完全是两个物种了。作为TCL的一员,TCL华星的高速成长佐证了超强进化基因的传承。
1990年的美国CES展上,年轻的TCL只能“蜗居”在9平米的展位里;35年后的圣何塞SID展上,TCL华星近200平米的展台,50余款世界顶级水准的产品,正在接受着上千家国际企业观摩与学习。这两个跨越时空的场景,浓缩了中国制造最震撼的进化史诗。
今年2月,当TCL签约成为全球奥林匹克合作伙伴时,一个隐秘的产业隐喻正在浮现: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这个曾见证李东生初次出海的着陆点,或许将用TCL华星屏幕点亮最耀眼的舞台。从2008年奥运会,“一台液晶高端电视抵北京一套房”的奢侈品时代,到让大尺寸液晶电视走入寻常百姓家,再到印刷OLED技术破局角逐行业最高话语权,这场产业竞速早已超越商业竞争的范畴。
从CRT到LCD,到蒸镀OLED和印刷OLED的纷争,人类对“光”的驯化史,本质是一场与自身认知极限的无限战争。如今,TCL华星在圣何塞展台每一款产品,既是商业世界的胜利宣言,亦是哲学维度的终极诘问:当中国企业开始定义“什么是先进技术”,这场产业革命的终点究竟在何方?
不管是十年亦或是更长的时间维度,产业竞争本就没有终点,而是一场话语权接力棒的无限传递游戏。残酷但又意义非凡的争夺中,是暂时保管还是永久保留,中国企业恐怕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
产业更迭的洪流中,越来越多观察者用“印刷术革命”形容这场变革。历史总是充满戏剧性的回响——千年之前,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因农耕文明惯性未能发扬光大;千年之后,他的子孙用另一种“印刷术”重写全球显示产业规则。当TCL华星的工程师们在武汉实验室中忘我工作时,他们或许在无意识中印证了黑格尔的断言:一切伟大的世界历史事变和人物,都会出现两次。第一次是悲剧,第二次是喜剧。
而这一次,中国人决定让结局不同。
全球仅售72台DeTomaso P72超跑 献给不愿向时代妥协的极少数派
魏牌全新高山上市真实诚 价格杀疯 高山8高山9售30.98-35.38万元
魏牌全新高山正式上市 开启MPV家庭新时代
新一代三好SUV!第四代博越L上市限时价9.29万起
吉利银河星舰9量产版谍照曝光,六座旗舰携黑科技登场
22.98万的国产纯电小跑车,真是法拉利平替?
。灵蜥数字底盘2.0的横空出世,堪称汽车工程界的“降维打击”——这套融合智慧四轮转向与线控制动的系统,让近5米的车身实现4.39米转弯半径,比MINI Cooper还灵活。上海老弄堂里的直角弯?一把方向优雅划过,后视镜距离墙面还能塞进两杯星冰乐。难怪有媒体试驾后调侃:“这车怕是偷......
iCar终于推增程车,20万买“大G”的愿望这就实现了?
奇瑞的造车“良心论”,将行业标杆变为入门标准
丰田bZ官图发布!外观、内饰、动力方面都有升级
2025款极星Polestar 4实车亮相!标配Nappa座椅
东风日产N7共推出Max、Pro、Air三个版本,五个配置级别,售价区间为11.99万元-14.99万元。
魏牌高山上市:以空间革命与场景智慧,重塑中式豪华MPV新形象!
泰国总理会见长安汽车朱华荣 祝贺罗勇工厂投产
奇瑞QQ多米,全系2气囊,车速可达100km/h,售价5万级
9.29万起的第四代博越L将重塑10万级燃油SUV标杆丨穆杉车话
新款智己L6上市!共推出4款车型
全新智己L6正式发布。新车配备同级独有的“瞬感智控防晒天幕”和“贝果舒压座椅”两大舒适黑科技,精准解决防晒、久坐疲劳等痛点,给到都市年轻人面面都精致的出行体验。
5月13日,纯电中大型轿车2025款智己L6正式上市,共推出4款细分车型,涵盖后驱和四驱两种动力版本,官方指导价为21.99万-27.99万,上市权益价为20.49万-26.49万元。新车全系配备了800V高压平台、灵蜥数字底盘2.0、智慧四轮转向系统,以及带激光雷达的智能辅助驾......
吉利银河星耀8正式上市 上市限时价11.58~15.5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