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吉利人事地震,一场面向智能化的组织革命!

吉利人事地震,一场面向智能化的组织革命!

斗子侃车 1213浏览 2025-05-16 IP属地: 未知

当传统车企与造车新势力的战火从产品端烧向组织架构,吉利控股集团用一场高层人事地震,掀开了中国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的深层博弈。5月15日,吉利集团公布的这场涉及十余位高管的调整,绝非简单的职位轮换,而是一封写给智能汽车时代的战术手册——在新能源赛道进入决胜阶段的2025年,这场组织革命将决定吉利能否从“多品牌舰队”蜕变为“智能生态帝国”。


打破藩篱,从诸侯割据到中央集权

此次调整的核心逻辑清晰可见,通过权力重构实现资源整合。安聪慧以集团CEO身份统管全局,同时兼任极氪CEO与电池集团董事长;智能座舱与智驾团队收归中央研究院;戴庆等新生代进入核心决策层......

这套组合拳直指吉利多年来的痛点——旗下极氪、银河、几何等品牌虽各具特色,但技术研发、供应链管理长期存在重复建设。正如将激光雷达团队并入中央研究院的举措,实则是将原本分散在子品牌的“技术孤岛”串联成“大陆”,在智能座舱、三电系统等关键领域形成合力。这种从“分封制”转向“郡县制”的变革,恰似战国时期秦国变法图强,唯有打破内部壁垒,才能在智能化军备竞赛中集中火力。

人才换血,年轻派与科技派的崛起

人事调整中暗藏两条进化路径,技术官僚上位与组织年轻化。姜军从座舱研发负责人跃升首席科学家,与智驾掌门人陈奇并列,标志着吉利技术话语权向智能化专家倾斜;而1985年出生的戴庆成为轮值总裁,则凸显对复合型年轻管理者的破格任用。

这种“技术+年轻”的双轮驱动,与特斯拉、华为等科技公司的用人逻辑不谋而合。当汽车从机械产品进化为“四个轮子的超级计算机”,传统汽车经理人让位于懂软件、通AI、擅跨界的“新汽车人”,已是必然选择。

战略押注,500万辆背后的生态野心

细读《台州宣言》中“绿色智能通行生态”的表述,便能理解此番调整的战略深意。安聪慧同时执掌整车制造与电池板块,实则为打通“车-电-芯”垂直产业链;极氪与银河形成差异化产品矩阵,前者主攻高端智能化,后者专注大众市场,这种“双箭齐发”的布局,恰是对标比亚迪王朝与海洋系列的竞争策略。

而将2027年销量目标定为500万辆,意味着吉利必须实现从“燃油车巨头”到“智能电动车霸主”的惊险跳跃,这既需要年增速超30%的狂奔,更依赖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核心技术的突破——这正是中央研究院整合研发资源的终极使命。

隐忧与挑战,大象转身的平衡术

然而,这场变革并非没有风险。极氪品牌独立性的削弱可能影响其高端调性,正如奔驰EQ系列因过度共享平台而遭遇品牌稀释;中央集权式管理可能压抑子品牌创新活力,如何把握“战略协同”与“灵活创新”的尺度,考验着管理智慧。更关键的是,当组织架构剧变遇上销量爬坡压力,吉利能否避免陷入“改革阵痛期”的增长停滞?

毕竟,特斯拉用十年时间才完成从垂直整合到开放生态的转型,而吉利要在三年内完成组织再造与销量翻番,无疑是在刀尖上跳舞。

这场人事地震,本质上是中国汽车产业从“规模竞争”转向“生态竞争”的缩影。当智能汽车的竞争维度从续航、算力延伸到组织效率与人才密度,吉利的这场自我革命,既是为搏杀智能时代储备,更是为中国车企探索一条“大象转身”的可行路径。成败或许不在朝夕之间,但至少在这场关乎生死的转型赛中,吉利已率先扣动扳机。


文章标签:
试驾测评
 
相关推荐
斗子侃车 0粉丝    184作品 关注 嘻笑怒骂皆文章,车来人往尽话题!
推荐作者
苑叔聊车 关注
资深的汽车编辑,阅车无数,有关于选车的问题找我就没错了。
柿柿车 关注
汽车媒体编辑,参与C-NCAP试验报道
予墨Auto 关注
跟我们一起慢慢懂车!
车宇世界 关注
车圈老干部,只做最客观的车评。
海阔试车 关注
汽车圈里摸爬滚打,一起聊聊汽车的那点事
车市动态 关注
分享汽车知识,传播汽车文化。
21世纪车评 关注
21世纪专业汽车资讯,改装资深专家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