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并领克与极氪尝到「1+1>2」的甜头后,吉利显然下定了更大的决心。
昨天下午,吉利和极氪发布了 2025 一季度财报,下午吉利召开了「第一季度业绩发布会暨『一个吉利』战略整合计划说明会」。晚上,极氪智能科技也针对一季度财报召开了业绩发布会。
吉利控股集团 CEO、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副主席及执行董事李东辉,极氪科技集团 CEO 安聪慧,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桂生悦,吉利汽车集团 CEO、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淦家阅等管理层在下午的会议上公布了吉利的人事和架构调整,并对吉利和极氪的合并进展、新品规划等话题释放了不少重磅信息。
耀眼的财报数据背后更重要的信号是,吉利迈向深度整合的节奏正不断加快。
从领克并入极氪、打通品牌协同,到如今推进极氪私有化、整合上市平台,李书福和他的管理层正在压缩冗余、收紧拳头,试图通过「一个吉利」来应对全球市场的激烈竞争。
昨天下午,桂生悦在会上坦言:整合过程并不顺利,内部存在流程低效、利益冲突等问题。但也正是在磨合中看到了协同的巨大红利。
对市场反应很快的吉利动作频频,每走一步都是一个关键转折点。如果说上一次整合让极氪走出亏损,如今这场更彻底的合并,又会将吉利和极氪推向怎样的终点?
拳头收紧
在昨天下午将近两个小时的吉利业绩发布会和战略整合计划说明会上,「一个吉利」战略被具象化为清晰的组织框架和实质性的资本动作。
5 月 7 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汽车)宣布,计划收购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已发行全部股份。如交易完成,极氪将与吉利汽车实现完全合并。
这不仅意味着吉利内部自成体系的两个子公司将被纳入统一运作,也标志着一个更彻底的阶段:品牌、组织、资本全面归拢,「拳头」正在收紧。
吉利汽车昨天公布的组织架构和人事调整是,为适应业务发展需要,在交易完成后:
李东辉将出任吉利控股集团副董事长,负责董事局日常工作管理和集团投融资管理,并在资本运作、重大对外合作项目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安聪慧将出任吉利控股集团 CEO,全面负责吉利控股集团运营管理工作。合并完成前,安聪慧仍担任极氪科技集团 CEO。
桂生悦仍担任吉利汽车行政总裁(CEO)及执行董事。
淦家阅仍担任吉利汽车执行董事,并将出任合并后的吉利汽车集团 CEO,吉利汽车集团将下设吉利银河事业群和极氪科技事业群。
另外,为培养年轻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戴庆已于 2025 年 3 月 29 日被任命为吉利控股集团轮值总裁,向吉利控股集团 CEO 汇报工作。
更重要的是吉利与极氪之间的资本合并。根据已披露的计划,吉利汽车将以私有化方式收购极氪科技全部在外流通股份,后者将从纽交所退市,实现从业务到上市平台的彻底整合。
在吉利的业绩发布会上,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桂生悦强调了此次整合的战略意义:「175 (吉利汽车)和极氪的合并,其战略意义在于推动内部资源的深度整合和高效协同,杜绝重复投入,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打造企业的长期价值。这就是我们这次合并的核心逻辑。股东会上,合并的赞成票达到了 99.99%,体现出股东们对深度整合的高度认同。」
淦家阅也表示,未来就是要杜绝重复投资。
不过两个独立上市公司的整合没那么简单。桂生悦很坦诚地谈到了吉利和极氪科技集团在合并中的一些问题。
一个是整合效率问题。虽然是内部整合,但吉利和极氪是两家独立的上市公司,过程复杂,很多内容都需要通过各自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确认,效率低下,进展缓慢。
另一个是利益不一致的问题。桂生悦说:「吉利和极氪科技集团分别都有自己的员工激励机制,存在大家利益不一致的问题,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一定会出现不同团队各自为自己所在的公司争取利益倾斜的情况,这就会让整合的效果大打折扣。」
不过桂生悦表示,这次合并可能动用的现金量不会太多。
相比一纸宣言和计划书,整合要真正发生必须从组织根部动手。这也是刚完成领克与极氪的合并,吉利便决定再次提速,将极氪纳入统一平台的原因。在高层看来,变革的节奏不能停,也停不起。
「其实从极氪和领克的合并我们已经感受到了非常大的效益。」淦家阅在会上表示,极氪与吉利整合后,效益上的目标将会更大,「未来整合带来的效能目标初步定为超过 5%,研发、管理、营销效率提升要达到 15%-20%。」
安聪慧补充道,根据内部测算,仅在研发层面,吉利和极氪协同带来的成本节省预计每年可达数十亿元。而联合财务、法务、人力等系统的资源整合,在去年已产生实打实的降本效果。
这些数据成为合并计划继续推进的重要支撑,也令资本市场在短期内作出了正面回应。
5 月 7 日,吉利宣布拟以每股 25.66 美元的价格私有化极氪的消息发布后,极氪美股股价盘前大涨超 11%,收盘上涨 11.51%,报 25.19 美元,接近私有化报价,显示市场对合并计划持积极态度。截至发稿,极氪美股股价 28.3 美元,已经超过私有化报价。
至于是否会继续整合其他品牌,李东辉则明确表示,目前没有将极星、smart、路特斯纳入统一平台的计划。「吉利控股集团目前没有对除了极氪之外的其他已上市公司进行私有化的计划,整个吉利控股集团和其他相关的单独上市公司也没有进行任何私有化的问题的讨论。」
「一个吉利」的边界,在当前阶段已经划定,但整合的深度仍在继续向内延伸。
桂生悦说,整合是必须要做的事。「为什么这么快?时间不等人。」
合并止血,增长能续上吗?
吉利极氪的合并不是空穴来风,自从去年 9 月《台州宣言》发布之后,整合一直在进行。现在极氪与领克品牌并表后首份季报发布,也到了检验效果的阶段。合并领克之后的极氪科技集团省了多少钱?
昨天在吉利的一季度业绩沟通会上,安聪慧用一些财务数据对极氪领克合并后的成果进行了解读:
极氪科技集团第一季度的综合毛利率达到 19.1%,极氪品牌做到了 21.2%,具备豪华品牌的财务的表现。按照香港会计准则,极氪已经实现了盈利;
在营销投入和管理费用方面,去年一季度的销售费用是 21.7 亿,今年一季度是 20 亿,去年四季度是 31.4 亿,同比环比都大幅下降;管理费用也大幅下降;
研发方面,去年一季度极氪和领克加在一起是 23.3 亿,去年四季度是 39.1 亿,今年一季度是 29.1 亿;
研发费用率从去年一季度 13.2% 降到了今年的一季度的 11.9%。
虽然极氪今年第一季度的净亏损仍有 7.63 亿元,但同比减少了 60.2%,还是能扭转不少市场信心。毕竟一年前,极氪还深陷亏损泥潭,IPO 节奏一再推迟,盈利路径遥遥无期。从 2021 到 2024 年,极氪的净亏损分别为 45.14 亿元、76.55 亿元、82.64 亿元、57.9 亿元,累计亏损已超过 260 亿元。
但降本不是全部。对于极氪而言,更关键的是在盈利能力初步恢复之后,如何重新赢得市场节奏。
在昨天下午的会议结束后,极氪智能科技在晚上举行了极氪一季度财报会。在这场会议上,为了合规性,管理层没有透露关于吉利对极氪私有化邀约的相关信息,销量和超级电混技术成了整个财报会的重点。
安聪慧等管理层表示:今年前四个月极氪的销量表现不是很好,但在公司和管理层预期范围之内。虽然一季度没有推出新产品对销售产生了影响,但全年的销量目标没有变化:极氪 32 万辆,领克 39 万辆,共 71 万辆。
对于下半年的销量和毛利的提升,极氪很有信心:「极氪 007 GT 从 4 月 15 日到 5 月 15 日实现了 1 万台的线下交付,009 光辉典藏版上市发布后的订单超出了预期,领克 900 自去年 12 月发布以来大定超过了 4 万台。」
向外走,向内卷
如果说组织整合和财务止血让吉利重新站稳脚跟,那么真正决定它能否走远的,是出海与智能化两条战略路径。而这两条路,眼下都不轻松。
根据财报披露,2025 年一季度,吉利汽车总销量 70.4 万辆,同比增长 48%,创下历史新高;营业收入 725 亿元,同比增长 25%;归母净利润 56.7 亿元,同比增长 264%。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 33.9 万辆,同比增长 135%。
关于吉利的一季度业绩,桂生悦昨天在会议上谈到了五个亮点:
其一,打破了行业一季度销量低于上季度的惯性,实现环比增长;
其二,极氪、领克、银河三大新能源品牌合力,推动新能源爆发;
其三,多款车型在各自细分市场中占据领先,吉利星愿连续两月月销超过 3.5 万辆,凭借 11.7 万台的终端销量,成为 1-4 月累计全品类销量冠军;
其四,吉利成为了全球唯一完成全域 AI 智能化布局的车企,技术向智能化科技公司过渡;
其五,销售收益率从去年同期的 2.7% 提升至 4.8%,进入行业第一梯队。
桂生悦说:「我们的 ROS(销售收益率)水平应该是中国最领先车企的盈利水平,我觉得这个数字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反映出吉利汽车的综合能力从去年开始持续进行深度整合所体现出的成效。」
面对这些成绩,管理层没有回避问题。「出口没有下滑,但也没有表现出强劲增长。」桂生悦承认,海外市场策略依然存在短板:公司资源对海外市场的支持不够、产品配置不够本地化、大众化新能源车型品类单一、组织响应慢、调研机制不健全。这些因素叠加,让吉利在一季度出口 9 万辆,同比增长仅 2.2%,低于整体汽车出口增长水平。
为了扭转海外战局,接下来吉利准备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改变吉利各品牌在海外各自为战的局面。预计从下个月开始出口量会有所提升。
按照淦家阅的说法,未来出海将打造四个重点区域市场:中东计划冲击中国品牌销量第一,目标年销 5 万辆以上;东欧与泛欧市场目标为 15-20 万辆;亚太市场全年预计超 10 万辆,拉美市场则争取突破 5 万辆。亚太地区一季度已经有 2.8 万左右的销量,全年超过 10 万台非常有把握。淦家阅表示,5 月份以后,吉利在国际上的销量会回到 3 万台以上,并且希望实现每个月的环比增长。
还有一个问题是营销和售后方面,桂生悦说,中国市场汽车竞争态势复杂,吉利在营销和售后方面存在很多不足。他预测,接下来吉利在每个季度,可能销量都还会是历史新高,吉利非常有信心超额完成今年的年度目标。
产品方面也有节奏配合。淦家阅说:「在二季度末,我们还会上一款 A+ 级,以及中级,A+/B- 的轿车,这个车型未来也会在主流细分市场当中我们也想要做到标杆位置。以及四季度初我们还将会有两个产品投放市场,下周,银河有一款大型旗舰 6 座 SUV 将会在意大利米兰首秀。在四季度,我们仍将会有 1 到 2 款产品将会择机上市。」
这么看,「向外走」的路线已经明确,剩下的就是节奏和执行力了。
对当下的吉利来说,「向内卷」的一面,是智能化领域的全面押注。
昨天下午的会议上,桂生悦宣布吉利已经完成「全域 AI 智能化布局」,成为全球首个覆盖算力、算法、数据三大维度的 AI 车企。包括端到端语音大模型、AI 数字底盘、AI 座舱、千里浩瀚辅助驾驶系统等技术,正在逐步下沉至集团内多条产品线。
吉利银河未来的全新产品都将搭载千里浩瀚智能安全辅助驾驶系统,真正实现智能安全辅助驾驶的普及。目前,千里浩瀚 H1 方案已率先在吉利银河星耀 8 和全新吉利银河 E8 上搭载。今年下半年,吉利银河品牌全新及改款产品,都将搭载不同层级的千里浩瀚智能安全辅助驾驶方案。
但智能化不是单点突破的技术,如何让这些技术真正「上车」,并形成可量产、可交付、可迭代的产品体验,是从研发力到产品力的考验。
一边是全球化的野心,一边是技术体系的内卷升级,吉利正处在一场左右手同时较劲的结构转型中,正在经历从「多生孩子好打架」到握紧拳头迎战的转变。短期财务表现改善是确定性的,但如何穿越下一阶段的不确定性,仍需时间验证。
希望吉利的走向就像桂生悦在吉利的业绩发布会结束时说的那样:「我觉得我们现在吉利目前处于一个战略非常清晰,大家空前团结的状态,我们在过去经历几年的努力,无论在智能化、新能源方面和公司治理方面,现在成效都在逐步的体现,所以我认为,现在的吉利非常值得大家期待。」
江淮悍途PHEV皮卡采用2.0T混动发动机和前后双电机驱动,有着纯电、增程、燃油、油电并驱多种驱动模式,覆盖不同用户的全使用场景。
以前的美系车,在不少人心中留下了“油耗高”的刻板形象,甚至很多车被大家称为“油老虎”,而我们今天说的这款——福特锐界L混动版,如今,它也用上了油电混合动力系统,实测百公里7个油左右。
天地在线隆福寺「全时空间数字艺术中心」盛大开业,开启数字娱乐与文化融合新体验
Live图高端玩法 动态撕拉片了解一下!保姆教程!
国产新能源车越卖越贵,但大部分人都在看热闹,相同预算下反而对传统豪华车型更上心!因为它们有不同的品牌调性、不同的动态调校和较高的保值率。在这个细分领域,沃尔沃XC60会是盲选也错不了的车型吗?
一汽丰田全新智能电动车bZ5在新能源工厂成功下线
此前,问界M9 2025款上市72小时大定就突破了2.1万台,不愧是50万元级豪华SUV的销量冠军,那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愿意选择它呢?新车有何魅力?
红旗自研的1.5T混动专用发动机再加上60kW超快充技术,红旗H5PHEV不仅延续了红旗品牌的高端基因,更是得到了当下最先进的新能源技术的加持。这回我们来到了延安亲身试驾这款红旗H5 PHEV,全程300多公里一路试驾回西安。
展现中国智造实力 深蓝S05右舵版开启全球大单品时代
每一次碰撞都是对汽车安全极致追求的实践
千伏平台的汉L和唐L,除了在自建的兆瓦闪充桩回血很快之外,在公共桩的充电速度也不慢
5月16日至18日,腾势易三方科技体验日·哈尔滨站在银泰城硬核开启,腾势N9、腾势Z9GT等明星车型重磅亮相,以“科技新豪华”之姿携易三方极致功能,挑战复杂城市道路。活动现场深度还原了中央大街石板路、老道外窄巷等冰城特色路况,展现了易三方超级灵活、稳定的驾控实力,被现场老铁盛赞,......
比亚迪荣登全球汽车品牌榜第6名,品牌价值144亿美元领跑行业增速
10万出头混动SUV,纯电续航媲美纯电车,综合续航超2000公里,这数据直接刷新混动界认知!到底是“数据虚标”还是真功夫?咱们实测见真章!
5月16日,领克09 EM-P四驱Max大五座正式上市,
近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分会和第一车网联合发布了《2025Q1中国汽车保值率排行榜》,坦克品牌荣膺双料冠军——以“3年保值率61.53%的国产品牌”身份,
救命!现在11万的车都这么卷了吗?东风日产N7不仅有15.6英寸中控屏、可升降音响,居然还带 - 6℃~55℃自由调节冰箱!近5米车身配无框车门,0.208超低风阻,日产沙发厂名不虚传,这波直接封神!
拿到一台24款的理想L8 Ultra版车型,体验它的无图NOA智能辅助驾驶,来到朝阳公园,跟着跑团的小伙伴一起跑步。
江淮1卡多款新品齐上市,赋能物流运输提质增效
真的,说实话,我发现今年不管是啥,都卷的离谱,我记得前两年买个笔记本,花三四千,根本就买不到什么好笔记本,尤其是性能强一点的轻薄本,价格就更贵了,你再看看现在,四千左右就已经可以买个很不错的旗舰笔记本了,不仅仅是笔记本,包括电脑的各种周边产品,像显示器、机械键盘、都在卷价格,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