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从大众到吉利,为何汽车巨头总热衷于「整合」?

从大众到吉利,为何汽车巨头总热衷于「整合」?

有文汽车 2255浏览 2025-05-20 IP属地: 未知
从大众到吉利,为何汽车巨头总热衷于「整合」?

回归一个吉利,才能真正达到整合的目的

近日,吉利科技大厦2F内,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汽车,股票代码:0175.HK)2025年一季度业绩发布会暨"一个吉利"战略整合计划说明会座无虚席。

现场,吉利汽车以第一季度财报作为开头,其当季销量70.4万辆、销售收入725亿元、一季度归母净利润56.7亿元,各项指标均大幅度增长——行业深陷内卷,增收不增利现象难止,吉利汽车却打造了“史上最强的第一季度”。

成绩单匆匆掠过,话锋一转,话题迅速进入“整合”,并围绕“一个吉利”展开。会上,吉利高层一共提及40余次“整合”。

显然,对于现在的成绩,吉利汽车依然不“满足”。

"吉利和极氪合并的目的是进一步落实台州宣言,聚焦汽车主业,回归一个吉利,而战略意义则是推动内部资源深度整合和高效协同,杜绝重复投入,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打造企业的长期价值。" 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执行董事桂生悦直入主题,开门见山。

从大众到吉利,为何汽车巨头总热衷于「整合」?

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执行董事桂生悦

这场发布会不仅关乎吉利,更可视为中国汽车公司在大肆扩张后的必读之举。

汽车史为何是部“整合史”?

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三巨头”的战略扩张,到最近的2025年吉利的战略聚焦,整个汽车工业史始终离不开“整合”二字——一部百年汽车史,像是一部整合史。

从近期来看,主流车企更是大规模掀起战略整合。如在2021年,大众汽车发布“NEW AUTO”战略,旨在“整合旗下各品牌资源、规模化平台技术和新型移动出行服务,发挥内部协同效应,创造经常性收益与未来利润来源”。

国内方面,比亚迪也正不断推动战略层面的聚焦,其坚持垂直整合战略,在市场端形成了王朝、海洋+腾势、方程豹+仰望的三级架构,实现了从主流到高端的全面覆盖。同时近期有消息称,比亚迪正推动五大品牌在APP层面的合并,这预示着比亚迪正向用户层面进行战略整合。

对于整合的必要性,桂生悦提到:“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依然是有增无减,现在的市场环境对吉利汽车而言,已经没有容错的空间”。

从大众到吉利,为何汽车巨头总热衷于「整合」?

吉利此时推动整合,折射出三大行业趋势:

其一,是在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智能化下半场的当下,技术投入门槛陡增,如L3级自动驾驶技术的持续投入将是数十亿、甚至百亿的天文数字;

其二,这受到全球化资源调配需求影响,如欧盟碳关税、美国IRA法案倒逼供应链本地化布局,对资金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品牌合力应对。

其三,随着淘汰赛的加剧,规模效应临界点到来。对于大部分车企而言,新能源车企年销50万辆已成为盈利生死线,远远超过了两年前的“十万辆”。

“吉利汽车只有改变过去品牌小而散、散而乱的形象,进行深度整合,把公司的资源凝聚成一个拳头,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胜利,这一点,李书福董事长和全体管理层已经看的很清楚了”,桂生悦进一步强调。

除了外部因素外,极氪与领克合并带来的积极影响,也进一步坚定了吉利汽车整合的决心。

在数据方面,一季度极氪科技集团总销量达11.4万辆,同比增长21%,其中,极氪品牌销量达4.1万辆,同比增长25%,领克品牌实现销量7.3万辆,同比增长19%。盈利上,一季度极氪科技集团实现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下净利润5.13亿,扣除一季度未实现的外汇汇兑税后净收益后,极氪科技集团核心净利润实现盈亏平衡。

从大众到吉利,为何汽车巨头总热衷于「整合」?

“极氪品牌与领克品牌的整合已初见成效”,吉利汽车集团CFO戴永表示。

对于极氪、领克合并的利好,桂生悦进行补充:“我们为了让广大投资者更加直观清晰地了解公司的核心盈利状况,特别更改了会计准则。前段时间我们完成了领克并入极氪的工作,这项工作的完成实际上对0175带来了超过64个亿的非现金性收益”。

"回归一个吉利,才能真正达到整合的目的",吉利汽车高层们在现场多次指出“一个吉利”才是最终目的。

都是整合,到底有什么不同?

尽管面临的背景相同,但吉利汽车的整合有着不同的路径。

与大众的"技术平台统一"、比亚迪的"品牌分层"策略不同,吉利选择"中枢神经式整合",是一套覆盖战略、组织、技术、市场的系统重构方案,重点在于“体系化”三字。

譬如,吉利汽车已发布“千里浩瀚系统”,推动智驾技术的中枢化。

从大众到吉利,为何汽车巨头总热衷于「整合」?

对此,吉利汽车集团CEO、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淦家阅现场表示:“吉利汽车将全集团所有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统一到一个组织架构下。千里浩瀚拥有H1、H3、H5、H7、H9共5大层级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可根据不同的产品梯度来做不同匹配,满足不同用户的差异化需求”。

从大众到吉利,为何汽车巨头总热衷于「整合」?

吉利汽车集团CEO、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淦家阅

同时,在“一个吉利”战略的指引下,吉利将进一步推动“品牌生态圈”的形成,让中枢的积极性,能够作用于四肢的协调匹配。对此,淦家阅表示:“极氪会继续定位在豪华、极致、科技的定位;领克将会定位在潮流、运动、个性;银河主要还是定位在高价值的主流新能源品牌;中国星将会继续聚焦节能化的燃油车、智能化的燃油车维度”。

从大众到吉利,为何汽车巨头总热衷于「整合」?

此外,在极氪并入吉利的大风向下,极氪大概率将回流港股,有望进一步加强公司的统筹,并减少资金消耗。同时,这一举动也与长城汽车分拆沙龙、比亚迪分拆弗迪的"减法"策略形成对比。

吉利的“中枢化整合”不仅包含具体业务,还将联动组织架构的调整,达成“体系化”目标。“合并以后将形成统一的管理架构,提升整个资源配置的效益,杜绝重复投资”,发布会上,淦家阅如此谈到,他强调:“业务在哪,组织就在哪;组织在哪,人才就在哪。”

合并后的架构调整也颇具深意,安聪慧升任控股集团CEO统管全局,淦家阅执掌下设银河、极氪事业群的汽车集团,技术骨干戴庆出任轮值总裁。这种"战略-运营-创新"的三层架构,建立起了更高效的职责划分与战略执行,打破了过去的人才管理壁垒。

一直以来,行业对比亚迪、特斯拉的垂直整合极为推崇。但在汽车有文化看来,吉利并未复制这套方案并不可惜,从因地制宜的角度去看,“中枢神经式整合”才是最适合吉利的方式。

如同桂生悦所提到,吉利过去所面临的是各品牌“小而散、散而乱”的问题,各品牌之间的独立,造成了资源浪费如智驾研发重复投入,以及品牌内耗、效率低下等问题。在1998-2007期间,戴姆勒与克莱斯勒之间的整合就因"平等合并"导致决策僵局。此外,通用汽车多品牌战略,也曾导致了雪佛兰、别克、悍马等品牌内耗,使营销与研发成本不降反升。

呈现在整合过程中,这种弊端已显。如在现场,桂生悦十分坦诚地表示:"整合牵涉到了两家独立的上市公司,在整合过程中,有许多事情都要通过各自的董事会或股东大会批准,这就大大降低了整合的效率,延长了整合的进度,同时彼此沟通的成本也非常高。"

同时,他指出:"吉利和极氪各有自己的员工激励机制,这就产生了大家利益不一致的问题,所以各项整合工作表面上可以完成,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各自为自己所在的公司争取利益倾斜的情况。”

尽管存在一些阻碍,但整合仍在高效推进。极氪科技集团CEO安聪慧表示:“极氪、领克的合并完全是贯彻吉利控股‘台州宣言’的一个重大举措,从去年年底决定要做这件事到今年2月的交割,以及一季度的整个业绩情况,要非常感谢两个品牌的团队在最短的时间进行了很好的整合,同时也做出了相对比较满意的成果“。

从大众到吉利,为何汽车巨头总热衷于「整合」?

极氪科技集团CEO安聪慧

毫无疑问,伴随着整合的不断落地,以上提到的问题都将会迎刃而解。

同时,战略整合也将通过规模化、体系化优势,为吉利汽车带来更多的积极预期。“我们初步定了一些目标,在增长性我们希望达到效益超过5%以上的目标,研发效力、管理效益以及营销的费用效率上,内部定的目标都希望达到15-20%左右的效益”。会上,桂生悦强调了这一点。

有文说

"体系和方法论建立起来了,未来持续打造各细分市场爆款产品的可行性就会越来越大。"淦家阅的结语,道出这场战略整合的深层逻辑。

随着整合的不断推进,吉利将在产品端、渠道端与技术端形成三大战略支点,如领克900、银河星耀8等产品的到来,有望进一步加强吉利的爆款攻势。海外方面,吉利计划在中东市场争取做到中国品牌第一位,在泛欧及东欧市场聚焦“一个领克”欧洲战略,并将拉美市场与亚太市场,分别经营成为5万台与10万台的大市场。此外,在技术方面,则有千里浩瀚的支撑。

“我们非常有信心去完成或是超额完成今年的年度目标”,桂生悦信心十足——这种信心已经感染了每一位用户与资本市场,自宣布整合以来,吉利股价持续上涨,中金国际等证券机构持续看好,并给予了“跑赢市场评级”。(汽车有文化 欧阳/文)

文章标签:
新能源
 
相关推荐
有文汽车 12粉丝    390作品 关注 有文化的汽车介绍,中国最早的汽车自媒体之一
推荐作者
汽车鉴闻 关注
汽车媒体技术编辑 汽车售前售后事儿,用车养车百家通
阿飞频率 关注
喜欢车爱聊车,喜欢把自己的爱好跟大家分享。
晓生说车 关注
晓生说车,与你一起畅聊汽车!
玩车的史萌 关注
喜欢车兄弟的跟我走
郑谊 关注
汽车行业分析师,汽车产业研究员
那啥车 关注
每一台车都有自己的灵魂;那啥车?对!我的车。
靓车大咖会 关注
了解最新汽车资讯,汽车养护知识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