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雷军微博重新“营业”,YU7能否为小米翻盘?

雷军微博重新“营业”,YU7能否为小米翻盘?

优视汽车 0浏览 2025-05-21 IP属地: 未知

2025年5月10日,雷军在停更微博近一个月后首次发声,坦言“这是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一段时间”。与此同时,社交平台上铺天盖地的传播着雷军的一段内部讲话的视频,称其为雷军首次正面回应此前的小米SU7高速撞车事故。


此后的时间里,雷军的微博更新频率从最初的试探性开始逐渐上强度,仅5月19日一天就密集发布六条微博,内容聚焦技术突破、用户互动与品牌愿景。这种从“隐身”到“高频营业”的转变,恰逢小米汽车深陷舆论危机与新品发布的关键节点——5月22日,小米将推出自研3nm芯片“玄戒O1”及首款SUV车型YU7。



雷军的微博“重启”显然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舆情对冲:通过技术亮剑转移公众对负面事件的注意力,同时为新品造势,寄望于新品的强势出击来化解此前积累的负面舆情。然而,这场“反戈一击”能否奏效呢?



小米汽车的“信任危机”


自从今年3月小米SU7在安徽高速发生严重事故致3人死亡,引发对智能驾驶系统可靠性的质疑之后,小米汽车没能依靠其强大的粉丝粘性和营销手段迅速平息此事,反倒是在逆风局中形势急转直下,颇有些墙倒众人推的意思。



雷军在微博上承诺“彻查原因”之后便就此隐身,小米官微在回应中也回避了如车门电子锁失效、电池热失控机制等核心问题,被网友批为“缺乏透明度”。此后,小米更是有点昏招频出。


先是高速事故引发人们对小米SU7大马力的担忧,导致小米官方做出决定通过OTA升级锁定限制SU7 Ultra 的马力,用户日常仅能使用900马力,需通过赛道考核后才能解锁。这一做法不仅与小米此前宣传的“地表最快量产车”有所矛盾,并被认为是不尊重车主的选择,更引发大众对于该不该限制马力的争议。最后小米不得不又紧急撤回灰度OTA。



然后又是小米SU7 Ultra碳纤维前舱盖被用户指出涉嫌虚假宣传,小米官方曾以“纽北同款空气动力学”“双风道散热”为卖点,但有车主拆解发现,4.2万元选装的碳纤维前舱盖仅风道部分为碳纤维,主体为铝合金,且无实际导流功能。小米针对此事向公众致歉,并提出了补充措施,但仍找到不少车主的抵制,要求“无损退车”、“退一赔三”。截止目前为止,小米与车主们仍未达成和解。



最近,又有部分车主发现小米SU7的前保险杠在暴晒后发生变形,小米方面称“安装间隙调整问题”,提供免费修复,但更多的用户由此联想到了小米汽车整体的品控问题。正可谓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船破又遇顶头风。


玄戒O1与YU7的“技术救赎”


数据显示,控制不住的负面舆情已经开始冲击销售端:小米SU7交付量在4月环比下降3.4%,连续三周下滑,部分门店退订率升至15%。资本市场同样用脚投票,小米股价在5月10日雷军“最艰难”表态后仍然一度下跌5%,反映出资本市场对小米品牌修复能力的担忧。


雷军最新的表态虽然态度依然诚恳,但实际上并没有对近期的负面事件做出任何有实际价值的回应或举措。站在PR的角度,既然积极回应挡不住铺天盖地的负面声音,那么用一个更大声量的正面爆点事件来掩盖舆情的阴影,形成风险对冲,不失为一个办法。毕竟,互联网的世界里,人们的记忆只有七秒钟。在这样的背景下,接下来的新品发布就被赋予了更加重要的意义。



小米自研的玄戒O1芯片虽然是手机芯片,但却是小米生态协同的“核武器”,并且承载着小米“技术立企”的战略野心,能够在人们心中重新建立起小米的技术形象。


根据目前透露出来的信息,这块芯片采用台积电第二代4nm(N4P)工艺,190亿晶体管规模,GeekBench多核跑分超7500,性能对标骁龙8 Gen3。不止是参数堆料,外挂联发科5G基带的“迂回战术”,既规避了通信专利壁垒,又为后续集成基带留出技术缓冲期。同时,还有可能会实现手机、汽车、智能家居的毫秒级联动。



在很多普通老百姓的理解里,手机芯片比汽车芯片更加高端,一旦小米在手机芯片上取得确定性大跨步的突破,大家自然会联想到小米汽车在芯片技术上也会获得巨大突破。在芯片已经成为中国新能源车“卡脖子”的隐忧的当下,这种突破无疑会极大的激发国人的爱国热情,小米也会因此重新赢得用户的好感。


小米YU7本来就是市场默认的“爆款”车型,应该是可以打一场顺风局,在小米SU7热度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但眼下却要在品牌口碑下滑的阴影下,承担起帮助小米汽车逆袭的重担。



这款车型定位中大型智能电动SUV,市场对其的预期是在20-30万元中高端市场,以“旗舰性能+中端价格”,以及致敬法拉利的外形设计来狙击特斯拉Model Y、蔚来ES6。这其实与当初小米SU7的定位和营销策略非常相似,也是小米最擅长的打法。机构预测YU7上市首年销量或突破20万辆,若成功复制SU7的“爆品逻辑”,将显著改善小米汽车营收结构。


成败变量的关键博弈


以技术高光和现象级新品掩盖舆情阴影,重振用户信心,这本身并无问题。但如果未能同步解决眼下的信任危机,反倒有可能将新品直接拖入深渊当中。



一方面,玄戒O1的实际性能与功耗表现、小米YU7的具体产品表述,需经得起市场检验。决不能再出现类似此前的涉嫌虚假宣传,甚至安全事故,浙江彻底击穿用户的信任底线。而且,新品的价格还需要有足够的爆炸性和话题性,要有足够的冲击力来让用户忘却此前的负面,这意味着小米有可能还是要继续走亏损卖车的路线。


另一方面则是舆情余波的管理。雷军此前的回应态度毫无疑问是真诚的,但停留在嘴上的真诚态度和实际的行动不能完全划等号。如果在22日的发布会上,雷军没有对此前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给出一个可落地的回应,负面标签很可能转移至新品上,从而将新品的种种优势化为乌有。



但究竟要如何回应,回应到何种程度,实在是一个很需要拿捏分寸的事情。这就犹如一把双刃剑,稍不留意就有可能弄巧成拙。这将极大的考验着雷军和他背后团队的应对智慧。从这个角度来看,届时发布会上雷军说什么,怎么说,或许将会比新品发布本身更有看点。


结语:


玄戒O1与YU7的发布,将检验小米能否跨越“信任赤字”,实现从“性价比网红”到“技术定义者”的跃迁。然而,汽车产业的残酷法则早已写明:没有一场发布会能掩盖未愈的伤疤,唯有以真诚修复信任,以实力兑现承诺,方能在逆袭之路上走得更远。


对于小米而言,5月22日不仅是新品亮相的舞台,更是一场“技术成人礼”——成,则开启第二增长曲线;败,或坠入信任崩塌的深渊。这场博弈的答案,或许就藏在雷军微博评论区的那句网友留言里:“我们愿意为未来买单,但拒绝为谎言埋单。”(文/优视汽车 老炮 )


注:配图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一并感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优视汽车的立场。



文章标签:
泛车生活
 
相关推荐
优视汽车 7.5万粉丝    1.3万作品 关注 知名汽车新媒体,视频好看,文章有料。
推荐作者
电车男EVman 关注
第二懂新能源车的男人
阿飞频率 关注
喜欢车爱聊车,喜欢把自己的爱好跟大家分享。
玩车的史萌 关注
喜欢车兄弟的跟我走
鳌拜Who驾 关注
一起和幽默的鳌拜,体验汽车的乐趣人生
闫闯说车 关注
闫闯说车团队会给大家带来最新,最全面的车型评测视频敬请关注。
车市动态 关注
分享汽车知识,传播汽车文化。
悦行江西 关注
和你分享有趣、新鲜和汽车有关或无关的事!
靓车大咖会 关注
了解最新汽车资讯,汽车养护知识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