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大众与小鹏约饭,餐桌上炒着多少 “干货”?

大众与小鹏约饭,餐桌上炒着多少 “干货”?

EV视界 1420浏览 2025-06-27 IP属地: 未知

大众与小鹏约饭,餐桌上炒着多少 “干货”?

在 2025 年 6 月的一个平常日子里,汽车圈却因为一张微博照片炸开了锅。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的董事长贝瑞德,晒出了和小鹏汽车掌门何小鹏的合照,文案写着“老友相聚,总有聊不完的话!还有个重点,广东菜好好味。”何小鹏也赶紧转发回应“除了好菜,还有好酒,还有好事”。

这两位 “老友” 相聚背后藏着怎样的故事?一时间,行业内外都对这场会面的深意充满了好奇与猜想。大众与小鹏约饭,餐桌上炒着多少 “干货”?

其实,这看似普通的晚餐,背后可是暗藏玄机,和大众与小鹏的战略合作紧密相关,也关系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未来的走向。

据此前海外媒体报道,何小鹏透露正致力于将自主设计的图灵AI芯片集成至大众计划明年在中国推出的部分车型。这一消息无疑为双方的合作再添一抹亮色,意味着小鹏的智能化技术将进一步赋能大众的电动车型。

今天,咱就来唠唠这事儿。

大众的 “转型挑战”,小鹏来破局?

大众,在中国汽车市场那可是响当当的角色,过去靠着燃油车,稳稳地坐在销量头把交椅上,赚得盆满钵满。可这几年,新能源汽车浪潮来袭,大众就像一个没跟上潮流的大叔,有点力不从心了。2023 年,大众在华卖了约 323 万辆车,可新能源车占比才 6%,和市场 50% 以上的渗透率一比,差距不要太明显。

比亚迪、特斯拉这些对手,还有蔚来、小鹏等新势力车企,都在新能源赛道上一路狂飙,把大众甩在了后面。大众的 MEB 平台虽然能造电动车,但在智能驾驶和车机系统上,和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严重脱节,更新速度根本赶不上大家日益增长的“智能化胃口”。而且,大众的软件子公司 CARIAD 在搞下一代电子电气架构时,各种问题不断,不是延期就是成本高,把大众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都给拖垮了。

没办法,大众只好喊出“在中国,为中国”的口号,想赶紧找本土企业合作,补上自己的短板。就在这个时候,小鹏出现了,带着它在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方面的一身本领,就像个救星一样,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大众与小鹏约饭,餐桌上炒着多少 “干货”?

可以说小鹏汽车这几年在中国新能源市场,靠着技术硬是闯出了一片天。小鹏的 XNGP 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在城市里那些复杂路况下,表现相当出色,连一些国际大牌都比不上。小鹏在电池技术、平台开发这些方面,也都是根据中国消费者的喜好和需求来的,本土化做得相当到位,这也让它成了传统车企眼中的“香饽饽”。

大众与小鹏约饭,餐桌上炒着多少 “干货”?

不过,小鹏之前也有自己的烦恼,销量和盈利不太理想,压力山大。但好在它没有放弃,一直坚持技术创新,找准市场定位,2023 年交付量达到了约 14.2 万辆,比上一年增长了 17%,在高端电动 SUV 和轿车市场站稳了脚跟。所以说这时候和大众合作,不仅能拿到资金,还能借助大众的全球影响力,让自己的技术有更广阔的施展空间,何乐而不为呢?

从“牵手”到“拥抱”,合作步步深入

其实,大众和小鹏的缘分,从 2023 年 7 月就开始了。当时大众大手一挥,掏出约 7 亿美元,买了小鹏 4.99% 的股份,成了小鹏的战略股东,还签了技术合作框架协议,打算基于小鹏 G9 平台一起开发两款大众品牌的 B 级电动车型,预计 2026 年就能上市。这可是大众第一次和中国新势力车企搞这么深度的技术合作,消息一出,整个汽车圈都震惊了。

大众与小鹏约饭,餐桌上炒着多少 “干货”?

2023 年 12 月,大众顺利完成入股,双方马上成立了联合工作组,一门心思扑在智能电动车平台的开发上,还想着通过共用零部件和联合采购来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2024 年,合作进一步升级,从平台扩展到软件,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软件和电子电气架构都要一起搞。同年 4 月和 7 月,又宣布要在大众中国生产的 CMP 和 MEB 平台电动车型里,用上联合开发的电子电气架构,首款车型预计 2026 年就能量产。到了 2025 年 1 月,双方又宣布要一起建超快充网络,计划在中国 420 个城市部署超 2 万个充电终端,这对未来车型的推广可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众与小鹏约饭,餐桌上炒着多少 “干货”?

而何小鹏提到的图灵AI芯片的集成,则是双方合作在智能化领域迈出的又一大步。这款自主研发的AI芯片将为大众的电动车型提供更强大的计算能力,进一步提升智能驾驶和座舱体验。这不仅体现了小鹏在AI技术上的领先优势,也标志着双方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正在不断拓展。

“老友相聚”背后的信号

此次贝瑞德和何小鹏的“老友相聚”,可不仅仅是吃顿饭那么简单,其背后藏着好几个重要信号,我们就“妄加揣测”一下。

首先,这给市场吃了一颗定心丸。

在 2025 年这个竞争激烈的中国新能源车市场,传统车企和新势力合作,大家都在观望。他俩这么一互动,用轻松的方式告诉投资者、消费者和整个行业,双方合作得很顺利,关系铁得很,这可不只是技术上的合作,而是战略层面的深度绑定。

其次,说不定还有新的合作计划在酝酿。何小鹏说的“还有好事”,让人浮想联翩。除了图灵AI芯片的集成,双方可能在智能驾驶技术上更进一步,把小鹏的 XNGP 系统用在大众的高端车型上;或者计划开发更多不同细分市场的车型,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而且,小鹏正努力走向国际市场,大众的全球网络说不定能帮上大忙,反过来,小鹏的智能化技术也能助力大众在其他市场的电动化转型。

最后,两人的“老友”关系也很关键。高层之间关系好,信任度高,在谈技术和商业合作这些复杂事情的时候,就能更加顺畅,合作效率也能大大提高。

合作双赢,亦需跨越 “发展课题”?

这场合作,对大众和小鹏来说,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对大众而言,和小鹏合作,就像坐上了电动化与智能化转型的“加速火箭”。有了小鹏的 G9 平台和软件技术,大众能更快地推出更有竞争力的电动车型,开发周期大大缩短;联合采购和共用零部件,又能省下不少钱;小鹏的智能驾驶、座舱技术以及图灵AI芯片,还能弥补 CARIAD 的不足,让中国消费者满意。

大众与小鹏约饭,餐桌上炒着多少 “干货”?

对小鹏来说,和大众合作,那也是好处多多。不仅有了资金支持,还让自己的技术品牌形象更上一层楼。大众认可小鹏的智能化技术,包括图灵AI芯片,这在行业里可是很大的肯定,能提升小鹏的地位;借助大众的全球网络,小鹏能更快地走向欧洲等市场;联合采购和生产平台共享,也能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大众与小鹏约饭,餐桌上炒着多少 “干货”?

从更广泛的角度看,大众和小鹏的合作模式,给传统车企和新势力车企合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榜样。这种战略投资加技术合作的方式,又高效又灵活,说不定以后会有更多车企效仿,像 Stellantis 和零跑汽车、奥迪和上汽的联合开发,就是很好的例子。

不过,合作的路上也不是一帆风顺,挑战还是不少的。

首先,技术整合就是个大难题,大众全球化的研发体系和小鹏本土化的技术,包括图灵AI芯片的适配,要融合在一起可不容易,软件和硬件能不能兼容,都是未知数。

其次,在合作主导权的协调上也面临挑战。作为全球汽车巨头,大众在合作中自然希望发挥主导作用,而小鹏需要坚守技术自主性以保障核心竞争力。若双方在这一环节的诉求未能达成充分共识,可能会对合作推进效率产生一定影响。

最后,还有市场竞争压力,2026 年合作车型上市的时候,中国新能源市场竞争只会更激烈,产品必须在价格、性能和智能化方面都做到极致,才能在众多对手中脱颖而出。

写在最后

展望未来,大众和小鹏的合作充满了想象空间。

2026 年首款合作车型上市,将会是对双方合作成果的一次大考验,市场表现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后续合作的深度。随着 XNGP 技术越来越成熟,图灵AI芯片的集成逐步落地,充电网络越来越完善,双方在智能电动车领域说不定能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小鹏有可能借助大众的全球资源,加速国际化进程;大众也可能把这种合作模式推广到其他市场。

所以来看,这场“老友相聚”,可不只是一次普通的社交活动,它是双方战略合作的一个缩影。

在中国新能源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大众靠着小鹏补齐技术短板,加速转型;小鹏借助大众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全球化能力。何小鹏说的“好事”,也许会在智能化、新车型或者全球布局上给我们带来惊喜,比如图灵AI芯片的成功应用。但合作最终能不能成功,还得看双方在技术整合、市场执行和消费者认可这些方面的表现。

大众与小鹏约饭,餐桌上炒着多少 “干货”?

2026 年,当合作车型正式亮相的时候,这场“老友相聚”的深远意义,就会更加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咱们就静静等待就好。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EV视界 7.6万粉丝    6570作品 关注 EV视界(www.evlook.com)新能源汽车领军媒体。
推荐作者
型车志 关注
通过独特的视角,创造有型、有趣的汽车评测视频和故事。
AM车镜 关注
AM车镜是中国汽车行业具有影响力的资讯提供者。
玩车的史萌 关注
喜欢车兄弟的跟我走
汽车匠人 关注
寻求在互联网时代用匠心精神
未来车事 关注
孤独与世界与诗
车宇世界 关注
车圈老干部,只做最客观的车评。
二手车大智慧潘 关注
中国二手车自媒体联盟联合发起人,行业深度观察者。
那啥车 关注
每一台车都有自己的灵魂;那啥车?对!我的车。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