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特斯拉通过其官方社交平台宣布,首辆搭载完全自动驾驶系统(FSD)的Model Y成功实现"零人工干预交付"。现场视频显示,该车从得州超级工厂自动启程,精准导航至客户所在地完成自主交车,开创汽车交付全新模式。特斯拉CEO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一辆汽车首次自动交付给主人”。 马斯克还强调,本次交付的Model Y的车内完全无人,也没有任何远程操作员操控,完全自动驾驶!并表示这是首次在公共高速公路上实现无人驾驶。特斯拉副总裁陶琳也在微博同步发布了此消息,引发了业界的极大关注。
一直把Model Y作为YU 7核心竞品的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也迅速转发并配文:"特斯拉确实在多个领域定义行业标准,FSD技术尤其令人敬佩,我们仍需潜心学习。"
自动驾驶技术在近些年被越来越多的提起,我们对这个名词也并不感到陌生,中国自动驾驶产业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项技术在实际生活场景中的运用也逐渐增多。
根据 2021 年发布、2022 年开始实施的《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我国将自动驾驶分为 L0-L5 级,其中 L3 级有条件自动驾驶是车辆驾驶权变更的关键分水岭。L3 级及以上级别可称为自动驾驶,车辆可在特定条件下持续执行全部动态驾驶任务。随着智驾功能逐步下探到各个平台化车型的风潮,各家车企已从单纯的L2功能逐步过渡到L3级功能的搭载,最大的不同就是L3 级以下为辅助驾驶,人类驾驶员需要持续执行全部动态驾驶任务;而 L3 级有条件自动驾驶指在设计运行条件下,车辆自动驾驶系统持续执行全部动态驾驶任务,且在系统失效时具备最小风险策略,但驾驶员需要对系统请求作出适当响应,在系统要求时接管车辆。
· L2到L3 车企加速布局
有报告称,2024 年全球 L2 级以上新车智能驾驶渗透率达到 45%,预计 2026 年渗透率会增长到近 60%,其中 L3 级有条件自动驾驶占比有望达到 8.5%,自动驾驶主流方案正从 L2 级向 L3 级迈进。
今年以来,多家车企密集宣布L3级自动驾驶量产计划,3月18日,奇瑞、广汽、极氪三家车企先后发布智驾方案并披露L3级自动驾驶量产时间表。
奇瑞汽车计划在2026年率先实现量产L3级自动驾驶车辆 ,并发布猎鹰智驾系统。该系统分为猎鹰500、猎鹰700、猎鹰900三个级别,其中猎鹰900搭载VLA+世界模型新一代智驾系统,匹配新一代800万像素前视摄像头、新一代超声波雷达及激光雷达,AI算力将达到1000TOPS ,具备L3级自动驾驶能力。
至2025年底,奇瑞将有30余款车型搭载猎鹰智驾,覆盖奇瑞全品牌全系车型,涵盖燃油、混动、增程、纯电全动力形式,并在全球市场同步推进。
广汽集团同日表示,将于今年第四季度量产并上市销售全国首款L3级自动驾驶乘用车,且旗下昊铂品牌将全系产品标配高阶智驾,传祺及埃安两大品牌全系搭载智驾和自动泊车,主流车型全部搭载高阶智驾。广汽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冯兴亚透露,在L4级无人驾驶领域,广汽与滴滴自动驾驶合作的具备全球化适配能力的业内首款L4级无人驾驶前装量产车型将在今年内下线交付;2026年初,广汽集团将成为国内首家前装量产L4级无人驾驶产品规模化运营的车企,并与滴滴自动驾驶合作构建“AI+智造+运营”L4商业生态闭环。“2027年,集团将正式推出面向个人用户的L4级无人驾驶车型。”
极氪科技早前发布的千里浩瀚H7、H9两套智驾方案。其中,H9为极氪打造的一套L3级自动驾驶技术架构,由极氪全新旗舰SUV极氪9X光辉搭载。此外,小鹏汽车在2026年还将规模量产支持L4级别低速场景无人驾驶的车型;长安汽车也将在2026年实现全场景L3级自动驾驶,2028年实现全场景L4级自动驾驶。
· 科技赋能 让L3更靠谱
L3 级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技术原理主要基于成熟可靠的行驶环境感知能力、精准实时的决策与控制算法,以及稳定可靠的通信和导航系统。在复杂交通场景下,自动驾驶系统需根据实时感知的环境信息,快速、准确地进行路径规划和行为决策。高精度导航系统为车辆提供精确位置信息,确保车辆按规划路径行驶。同时,通信和导航系统需保障网络和数据安全,防止信息泄露与恶意攻击。
目前,中国车企已形成"芯片-算法-应用"全栈自研能力,让L3更加靠谱。华为在 Pura 先锋盛典及鸿蒙智行新品发布会上发布 2025 款问界 M9,智驾系统升级为 ADS3.3,可实现园区 / 停车场低速 “无人” 驾驶 + 跨城的车位到车位,并将于今年三季度全系升级 ADS4.0,即L3 级别智驾功能。上汽整合地平线、大疆、Momenta等科技企业,构建兼容性全栈架构;长安汽车联合12家科技企业成立"天枢联盟",实现从V2X技术到AI大模型的生态闭环。
近年来,自动驾驶技术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硬件和软件的双重革新。以软件算法为例,从最初基于规则的简单系统,到如今采用深度学习和端到端神经网络架构的复杂系统,软件的演进使得自动驾驶系统在复杂交通环境中的感知、决策与控制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依托240亿公里全球验证数据与‘数字平行宇宙’仿真测试平台,奇瑞每天可完成2000万公里模型学习与100万公里仿真验证。”奇瑞汽车工程技术研发总院院长高新华,在提及算法优化的同时,亦强调了数据之于智能驾驶的重要性,“’猎鹰智驾‘依托端到端大模型与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实现全域场景的精准感知与毫秒级决策。”百度Apollo、华为ADS等科技企业凭借算法优势占据38%市场份额,其自动驾驶系统在Robotaxi领域累计测试里程超5000万公里。百度研发的“Apollo Lite”纯视觉方案,通过BEV+Transformer架构实现4D空间感知,路口通过率提升35%;华为推出的“GOD网络”,结合激光雷达与摄像头数据,异形障碍物识别率达99.9%。比亚迪、蔚来等车企通过“全栈自研”构建技术壁垒,蔚来NAD系统算力达1016TOPS,较行业平均水平高2.3倍。技术创新成为破局关键。这种“硬件预埋+软件迭代”的融合,推动中国自动驾驶从“跟跑”向“领跑”跨越。
· 优势与挑战并存
中国自动驾驶行业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875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482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3.6%。在“双智试点”推动下,2024年新增32个国家级测试示范区,带动自动驾驶路测设备采购额达85亿元;深圳、上海等地立法允许L3级车辆上路,催生改装车市场超200亿元。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汽车自动驾驶行业市场调查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显示:在“新基建”驱动下,2024年矿区自动驾驶运输量突破10亿吨,降本率达35%;港口集装箱自动驾驶水平运输占比达28%,作业效率提升40%。消费升级重构价值链条。2024年搭载激光雷达车型均价下探至25万元,较2020年下降58%;小鹏XNGP订阅服务用户渗透率达42%,ARPU值提升至5800元/年。长三角地区依托产业集群优势,自动驾驶产值占全国38%,苏州、合肥等地形成“芯片-算法-整车”全链条;粤港澳大湾区通过“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带动本地传感器、高精地图企业营收超600亿元;成渝地区市场潜力释放,2024年自动驾驶公交采购额同比增长55%,重庆永川区全无人化运营里程突破100万公里。
从2015年开始,中国先后出台《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举措,不断优化政策环境,推动自动驾驶产业健康发展。目前,与全球其他地区相比,中国自动驾驶产业在创新机制灵活性、自动驾驶产业链成熟度、车路云一体化发展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中国已形成相对完整的智驾汽车产业链,覆盖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高精度地图等产业上下游所有环节,可支持相关企业促进技术创新、优化成本结构、提高生产效率、确保产品质量、快速响应市场、实现规模化发展。中国自动驾驶产业链的上游传感器和芯片市场已进入快速增长期,部分自动驾驶零部件产品在全球居于领先地位。中国在通信、卫星、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技术和产业积累,为发展车路云一体化提供了良好基础。比如全球在车路协同领域普遍采用的C-V2X(蜂窝车联网)国际标准,就是由中国率先提出和实践的,具有明显的先发优势。
反观,行业面临的挑战也是非常实际的。法规滞后、技术瓶颈、商业变现等问题亟待解决。比如在技术层面,特斯拉采用"纯视觉+端到端"技术路线,其HydraNets架构实现多任务并行处理,运算效率较传统方案提升40%。相比之下,国内多数企业仍采用模块化架构,决策延迟高出200ms;本土车企数据孤岛现象严重,车企间数据共享机制尚未建立;线控转向、固态电池等关键技术推高成本,2024年因软件故障引发的投诉上升137%。标准方面,L3级自动驾驶责任认定缺乏法律依据,与欧盟《人工智能法案》相比,我国监管框架尚处探索阶段。
尽管在算法优化、数据积累等方面还有待提高,但通过地平线、华为等科技企业的生态赋能,以及政企协同的标准体系建设,有望在2025-2030年窗口期实现智能驾驶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监管方面,工信部在早前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规范》中明确要求,自2026年1月1日起,所有新生产的L3级及以上自动驾驶车辆必须强制安装车载事件数据记录系统(DSSAD,俗称“黑匣子”),以记录车辆运行中的核心数据,为事故责任判定提供依据。 这一政策标志着中国自动驾驶正式迈入“法治化监管”阶段。
中国车企自动驾驶正经历量产普及、技术跨越、生态输出的三阶跃迁,2025年也将是针对L3级自动驾驶量产的爆发元年,中国车企需把握"数据主权"与"技术普惠"双轮驱动,构建全球智能汽车新秩序。我们在家“坐等”新车上门的时代,也许就在不远的未来。
(图片来自网络)
撰文:张涛
OMEN暗影精灵 11 游戏笔记本(后简称暗影精灵11)可以说是近期关注度比较高的游戏本,硬件规格主流,性能释放不低,关键是价格太香了,国补后RTX 5060版本最低也就6000多一点,RTX 5070版本国补后最低甚至低于7000元,性价比放在一线品牌中十分突出。今天我拿到了暗......
容声冰箱携“寻鲜之旅”养鲜答卷鲜耀南博会!
日前,多个招聘平台的招聘信息显示,潮玩巨头泡泡玛特正在招募小家电研发工程师、工业设计师等专业人才,月薪在1.5万-2.5万元,岗位职责明确指向复古小冰箱、咖啡机、早餐机的开发流程,甚至要求十年以上家电行业经验。这家以盲盒玩偶风靡全球的企业,正在向一个看似毫不相干的领域伸出触角——......
日前,2025高通汽车技术与合作峰会在苏州盛大举行,此次峰会上,高通携手广大主机厂、供应商,展示了骁龙座舱平台至尊版、Snapdragon Ride平台至尊版等汽车平台,以及落地方案,展示了基于舱驾融合理念下的汽车智能新体验
全球高端电视市场的竞争格局,正迎来中韩巨头深度较量的关键时期。一边是以三星、LG为代表的韩国巨头,凭借深厚的显示技术底蕴和品牌积淀强势布局;另一边则是以TCL、海信为首的中国军团,以极具性价比的创新技术与灵活策略发起冲击。这场交锋的核心焦点,已鲜明地聚焦于新型显示技术路线的争夺:......
颠覆传统豪华:阿维塔06带来的不只是变革
挂耳式耳机什么牌子好?怎么选?开放式耳机测评推荐
日前,2025高通汽车技术与合作峰会在苏州盛大举行,现场,除了有高通汽车平台硬核展示之外,还云集了汽车领域的诸多大佬,留下了不少精彩瞬间
2025年新突破!1分快3最科学的倍投方法
单导华夫格T恤和亨利POLO衫,物理速干+防晒抗静电到底有多强?
华为智驾灵魂人物空降,吉利迎来iPhone时刻
在生物柴油上涨的推动下,相关上市公司业绩表现随之修复。
当方盒子遇见摇滚灵魂,iCAR V23以先锋态度助燃苏见信「尽兴而活」成都巡演
“一家在海外市场已经很有知名度的中国电视品牌,利用其现有渠道转做空调,但其净利润率仅为3%。”2025年6月底,深圳“中国企业出海高峰论坛”上,格力电器市场总监朱磊的发言引发关注。
智能驾驶当下的发展方向,一个是从L2级别辅助驾驶向L3级别自动驾驶迈进,另一个就是实现算力硬件的自研,比如说小鹏即将在G7上首发上车的自研图灵AI芯片。哪怕是财务状况一直紧张的蔚来,也在不遗余力推动自研神玑NX9031芯片的发展。
罗姆宣布,与领先的车规芯片企业芯驰科技面向智能座舱联合开发出参考设计“REF68003”。
不知道大家茶余饭后有什么兴趣爱好?机车?钓鱼还是拍照? 对我来说,每天下班之后玩几轮单机游戏,例如《NBA 2K25》、《黑神话·悟空》等等,对于不抽烟、不喝酒的中年男人来说,可以说是为数不多的乐趣。 既然是单机游戏,那就离不开“游戏手柄”,从少年的红白机到如今的Switch......
强到没朋友,指纹加密+100W快充,这款至高8T硬盘盒颠覆我的体验
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激烈角逐中,“打死不做增程” 的呼声背后,是对更优技术方案的探寻。长城汽车的 Hi4 技术应运而生,以破局者之姿,重新定义混动四驱新标准,尤其是在与增程技术的对比中,优势尽显。
比亚迪前段时间兆瓦闪充技术的推出赚足了眼球,很多车企看到后随之发布了自己的高压技术平台,可以看到,比亚迪的确在引领行业发展,但是兆瓦闪充我们目前能够看到哪些瓶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