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四部门联合发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等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新能源汽车企业自建的大功率充电设施网络,原则上应无差别开放。

网友不禁好奇,车企自建充电桩真的应该无条件开放吗?发改委这回点的是哪家车企?
目前车企自建的高功率充电网,基本都不是无条件对外开放。小鹏汽车的超充桩,在建立初期就明确了对所有品牌纯电动车开放。理想超充站,2C 桩也是开放的,5C 不行。今年6月,特斯拉宣布首批V4超级充电桩上线,覆盖上海、甘肃、浙江、重庆等地服务区,并同步向非特斯拉品牌车辆开放。

站在用户角度,无条件开放超充桩,那肯定是好事。结合《通知》要求建设实现“即充即走”的场景,那么现在包括比亚迪、华为等超充的确能现实10分钟内将电量由20%充到80%的速度,用户体验是没有问题的。
不过对车企来说,自建超充桩成本压力非常大,有网友指出,最高端华为600kW液冷超充桩的价格约为65万元/台,而市场最低标准约为10万元/台,差价就是配置不同。按照中间配置标准来计算,车企建1万台超充桩,电桩成本费用就需要20亿到40亿元,还不包括其它费用。

所以站在更高的层面,先将超充桩开放,某种意义上能促进用户使用普及,加速超充布局,这样也能从使用上分摊成本。而且《通知》也提出,厂家可结合场站条件推广充电站与餐饮、娱乐、购物、汽车服务等融合的商业模式,提升充电服务体验。
无论是对用户还是行业,将超充桩无条件开放,是大势所趋。其他品牌,如华为、比亚迪、蔚来等等,还没有明确表示无条件对外开放,但现在发改委发声了,估计各车企也得表态了。 你们猜,谁先第一个表态会无条件开放超充桩?(图: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