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电脑自从去年换了一套平台一直处于吃灰状态(出差比较多,大多都用笔电),最近折腾新家的时候发现当时还没上到Nvme4.0的固态(之前装机的被拆进笔电了,暂时用的还是Nvme3.0的),看了下目前Nvme4.0固态的价格还行,就有了升级的打算(旧固态就装个硬盘盒做移动存储了),就木头这么多年固态的使用经验其实基本上都很难用尽到寿命,牌子都无所谓,最后看到奥睿科似乎又杀进了Nvme固态市场(之前他家也有短暂的推出过),就选了型号为OSC冰甲硬盘,也就有了这次的开箱分享。
简单的开个箱,奥睿科OSC冰甲固态硬盘(我的是1TB版本,下面不赘述了)包装内含硬盘本体、螺丝批以及替换的螺丝一个,中规中矩。
其实对于固态,尤其是Nvme固态来说,从3.0时代就很强调散热这个话题(不认同的就当看不见吧),无论是厂家配的,还是小黄鱼买的散片或多或少都会给你搭配个硅脂+散热片的搭配(有的还很丑),高速数据传输的发热尤其是上到Nvme4.0这样的速度散热其实直接会影响传输的稳定性,之前奥睿科也采用了很多方案(可以查看我往期的评测),这一次OSC冰甲硬盘的设计我是比较满意的。
相比起后期DIY的散热,奥睿科OSC冰甲硬盘整体出厂就是带散热盔甲的状态,这个好处首先就是在外观上更好看(实在忍受不了橡胶皮+散热鳍片的违和感),这散热鳍片厚度还是不错的。
除此之外它用的是螺丝锁止的设计,稳定性更强,拆开之后首先能看到在主控跟颗粒上均有针对性的散热,而且从PCB板的结构来看是支持到2TB的(如果颗粒换成1TB/颗就能上到4TB)。
当然底部也加入了一块金属背板,拆开之后会发现硅脂同样覆盖了背面,且更大。
此外整个散热模块呈工字型设计,既能利用机箱本身的风道散热,又能在同等的体积下实现更大面积的散热,这对于高速读写时固态硬盘热量的散热还是非常有用的。
既然拆开了,就好好看看奥睿科OSC冰甲固态硬盘本体,首先整体黑色PCB板材,主控为联芸MAP1602A-F3C,Nvme4.0固态时代国产崛起之作,而是第三代PCIe(NVMe)主控芯片,无外置缓存就能支持PCIe Gen4x4 NVMe 2.0 接口技术标准,这也是Nvme固态进入到4.0时代后国产固态硬盘厂家比较喜欢的方案,稳定、高效。
而与之搭配的颗粒代码是YMN0ATF1B1HPAD,这是宏芯宇封装的长江存储232层TLC 3D NAND闪存颗粒,老生常谈的颗粒,国产已经起来了!
所以奥睿科OSC冰甲固态硬盘实际上就是国产连芸主控+国产长江存储颗粒的搭配组合,这个方案其实别家也用了不少了,相对来说比较稳定。
测试平台用的就是之前更换的I9 12900k+金百达32GB 6400Mhz平台(未超频),板子同样也用了华南金牌的B760M-D5,支持Nvme4.0,因为只是测试奥睿科OSC冰甲固态硬盘,所以显卡没装,这里来个总体预览。
首先安装的是win10系统,后面通过升级到win11,木头也正好看看两个系统下奥睿科OSC冰甲固态硬盘的表现究竟有什么不同,整体的跑分129万,而奥睿科OSC冰甲固态硬盘的得分来到了29万,这个分数挺好的,目前Nvme4.0固态木头测试过铠侠、金百达、英睿达、西数等,Nvme4.0固态的跑分基本上都在30万上下,这也证明了国产固态已经跟上了第一梯队,后面就是看耐久性了。
奥睿科OSC冰甲固态硬盘在CDM的读写直接来到了7100MB/S、5184MB/S,这个数据其实挺不错的(标称未7400MB/S,但基本上都会有一点偏差,这个结果是能接受的)。
能从AS SSD BENchmark的iop数据明显看到进入到4.0时代之后,4K的随机读写是有大幅度提升的,不仅如此,在读取的时候奥睿科OSC冰甲固态硬盘的表现很稳定。
升级win11系统之后鲁大师整体的跑分有所下降,但奥睿科OSC冰甲硬盘的反而有提升,来到了31万,前面已经说过Nvme固态大部分都在30万左右的成绩。
但CDM的读写是来到了7000MB/S跟5100MB/S,也还在偏差值范围内。
ATTO的测试不难看出8kb数据块开始奥睿科OSC冰甲硬盘的读写就已经破千,64kb的数据块后就保持在读写6GB/S、4.8GB/S,一直保持得比较稳定,这也是高速存储的意义所在。
前面说过高速存储的读写发热是一定的,那么作为一个全副武装的奥睿科OSC冰甲硬盘在实际读写时候的表现如何呢?
木头用了几段数据对奥睿科OSC冰甲硬盘进行高速读写测试,而从鲁大师的监控来看整个读写过程中硬盘最高的温度来到了55°,平均也是51°,保持得还是比较稳定的,这里注意是从鲁大师的温度监控调取,应该也存在±温度的偏差(实际摸散热块也没有烫手的感觉),相比起不带散热块的固态硬盘动辄80°-90°的高温,这个温度控制得不错。
(win10)
(win11)
而win11系统下同样强度的读写测试最高温度是56°,平均来到了52°,差距不大。
高速传输到底对日常的电脑使用有什么提升呢?木头这里用了几套数据传输来说明。
首先是读写的传输变得更快,相比起之前的数据传输,几十GB的拷贝几乎都是“嗖”一下的速度就能完成得益于数据传输的提升,无论是日常数据的拷贝,视频编辑输出都是有积极意义的,而在整个数据拷贝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奥睿科OSC冰甲硬盘的读写都能保持比较高速的状态,没有出现突然掉速或者失去响应的情况,甚至在拷贝的尾端速度还在不断提升,这就是提升效率的关键。
总结一下,相比起较贵的Nvme5.0通道(盘、平台目前都比较贵)以及过去的Nvme3.0时代,Nvme4.0固态木头认为是目前最值得入手的,首先是从牙膏厂的12代开始就支持(AMD用得少,好像3700X之后就支持了,当时测的西数全球首发,但是需要特殊的BIOS,但现在应该是标配),再搭配上B760主板都能直接上4,0固态,目前奥睿科OSC冰甲固态硬盘1TB的固态在600元的价位,不能说便宜,但Nvme4.0固态的价格目前基本上也维持在这里,暑假正好也是大家换机的高峰期,如果最近考虑升级电脑配置,个人觉得国产联芸主控+长江存储的这套搭配还是值得推荐的。
在入门级豪华轿车市场中,奥迪A3、BMW 2系Gran Coupé和马自达3 Fastback作为各自品牌的代表,提供了不同的驾驶体验和设计理念。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谁才是最佳的传统三厢轿车?他们又能否满足现代消费者对舒适、性能和技术的需求。
结果显示,荣威M7 DMH在硬件、屏幕观看体验、座舱交互、座舱功能功能、语音交互、车手互联六大维度上,均展现出显著优势。这场横评不仅颠覆了行业对荣威品牌在智舱领域的认知,更让消费者看到:真正的智能,不是参数表的数字堆砌,而是藏于每一处细节里、能精准触达需求,做到真正的“懂你”!
新款哈弗猛龙
优惠5万左右 性价比高于帕萨特和凯美瑞?别克君越哪款配置值得选?
长在审美点上了,我为什么想要下订鸿蒙智行的首款旅行车?
当赛车场不再只是跑圈,比亚迪郑州赛车场解锁全地形驾驶新体验
第四代逸动试驾:不到10万给电动尾翼和1.5T,智能座舱算是白送?
裸车15.99万起 比同级BBA车型实惠 凯迪拉克XT4值得选吗?
在数字化时代,智能手表变得很流行,很多成年人都有智能手表,连小朋友都能用儿童手表。但是,专门给青少年设计的智能手表却不是很多。
年轻人还需要一辆主打驾驶乐趣的油车吗?被称为“三厢版GTI”的全新凌渡L GTS赛道表现如何?点击视频一探究竟。
家用大型新能源SUV又有了新的选择,吉利银河M9目前已经开启了全国巡展,距离正式上市应该也不远了,网传它的起售价可能会在25万元以内,如果真是这样的价格,就问你会心动吗?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深蓝S07,看看有了央企身份证的它,有哪些产品力能打动你!
作为新晋九字辈旗舰SUV,传祺向往S9凭什么抢占市场?我认为凭借华为全家桶和智电四驱就可以
近两年增程式的车型在国内市场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城市用电、长途用油。但现在的增程车纯电续航都在一二百公里左右,即使在城市用纯电行驶也得三天两头充电,确实有些费事。但今天试驾的这款广汽昊铂HL增程版,配有60度的电池,CLTC纯电续航350公里,充电速度还快,确实有点香!
古镇逛吃+跑山,韩系豪华车捷尼赛思G80自驾游是什么感受?
睿蓝“蓝精灵”外观设计初露,A00级市场又添新成员
8月16日,深蓝汽车在郑州和光月色露营地举办了一场主题为“乾崑加持 深蓝智行”的全系试驾活动
奇瑞的三电,竟然这么强?
各位保时卡曼/博克斯特(2012-2016)981的车友们看过来!今天和大家聊聊如何让咱的爱车颜值性能双飙升,重点就是这981老改新升级718 GT4款式前杠的两个超赞方案。
小型车界的“变形金刚”?探店实拍极狐T1,各方面表现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