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电动化时代,不要让电动车的这些“痛点”成为你心中真正的痛

电动化时代,不要让电动车的这些“痛点”成为你心中真正的痛

车手视觉 3613浏览 2021-07-01 IP属地: 未知

有时候,懂点“技术”是好的。

比如,之前自己的爱车悬架异响,其原因无非就是悬架下弯臂衬套内部的胶套老化磨损(或润滑不足)导致,所以只需要更换强化衬套就可以了,成本仅需几十元。但不少商家则会忽悠车主更换整个下弯臂,成本一下飙升至千元往上。所以,如果你没有摸清其中的门道,那就可能被“烫”得明明白白。

当然,这不是要求我们成为“技术通”,而是在一些核心指标上,最好能有一定的了解,这样不仅利于我们选购到逞心如意的车型,在遇到问题时也能更好的对症下药。否则,就可能像上面说的那样,原本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产品“痛点”,却因自己一窍不通而成为待宰的羔羊。

这在传统的燃油车时代如此,在新兴的电动车时代亦是如此。

电动化时代真正的核心“痛点”你知多少?

在这个电动车大跃进的时代,有一个品牌是几乎所有人心中绕不过的“坎儿”,没错,它就是特斯拉。

过去的一年,特斯拉进击的态势就像其市值一样势不可挡,市场的狂热让特斯拉犹如纯电动车市场“神明”一般的存在。尤其在国内市场,强大的品牌效应让特斯拉一度成为无数消费者心中的首选。但疯狂的扩张也为后来爆发的一系列产品问题埋下了伏笔,诸如自动驾驶事故、刹车失灵、车机故障等屡屡发生,成为诸多车主心中挥之不去的痛。

今年4月上海车展爆发“刹车失灵”事件更给特斯拉来了一记闷棍,随之而来的是品牌形象大打折扣,产品销量一度腰斩。

正所谓祸不单行,同在这个4月,特斯拉在欧洲市场遭遇强劲阻力,而这个“程咬金”就是我们熟知的大众。后者旗下的ID.4和ID.3分别以6251台和4066台的销量包揽4月欧洲新能源车销量榜前两名;整个1-4月,大众以36351辆的绝对优势,夺得了欧洲EV车型销量的头把交椅,甩开特斯拉19649辆一个身位。值得一提的是,大众ID.4 还获得了“2021世界年度车”称号。

从“月冠”到“销冠”,大众在市场最成熟、环保最严苛、用户最挑剔、竞争最激烈的欧洲市场,给特斯拉好好的上了一课,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思考:在中国市场攻城略地的特斯拉,为何在欧洲市场折戟成沙?跟深层次的问题在于,既然大众在中国有跟欧洲市场ID.4同根溯源的ID.4 X,与之对应的特斯拉Model Y奉行全球统一产品标准,那么欧洲市场的消费者也会面临同中国消费者类似的产品选择,是什么促使他们更多地选择了ID.4 而非Model Y呢?难道欧洲消费者对电动车的理解有何不同?

或许是吧,不排除部分消费者选择特斯拉有盲从的因素,但归根结底,还是我们对电动车“核心卖点”的理解不够成熟。

过去长期以来,我们被灌以最高续航、百公里加速、充电快慢以及自动驾驶等泛泛而谈的概念,但并不明白甚至没有想过:最高续航是否代表真实续航?百公里加速噱头大与实际(有些产品甚至刹都刹不住);快充慢充背后的电池安全性;以及自动驾驶是否真的靠得住?等等。直到事故或问题爆发,我们才发现自己对电动车的这些技术指标理解得过于片面,让这些所谓的“核心卖点”变成了“痛点”。

所以,是时候以一种新的方式或站在一个新的角度,去重新审视电动车以及日常购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点了。HOW?

其实很简单,针对“痛点”本身对症下药,从技术的角度。

痛点一:难以根治的“里程焦虑”

续航里程依然是当前诸多车企推广电动产品的一大核心卖点。这很重要,也很关键。但我们不能仅仅去看厂家公布的账面数字,可以通过电池容量、电池密度来判断。

比如上汽大众ID.4X,官方最高续航555km,且已经扣除了需要找充电桩的剩余里程,在经过我们近一周的实测,发现实际续航可以达到680km。这得益于其搭载的容量为83.4kwh、密度为174kwh/kg的三元锂电池。大容量+高密度保证了ID.4 X在实际测试中的续航折损极低,真实续航远超过最高续航。

此外,优秀的热管理系统保证ID.4 X的电池包容量在进行500次充放电循环之后,依然可以保持在97%的高水平,为车辆长期使用中的超长续航提供了可靠保障。

作为对比,特斯拉Model Y标注续航600km,实际测试却只能开400km,不仅仅因为电池容量只有77kwh,其电池能量密度也更低,为161Wh/kg(工信部数据),最终导致续航里程虚高,而这虚高的200km就会变成电动车使用时的“里程焦虑”。

所以,看电动车续航,更要看续航背后的电池容量和电池密度等技术指标。

痛点二:电池的安全性

作为电动汽车,电池是否足够安全,重要性不言而喻,毕竟诸多碰撞或充电过程中导致的自燃事故,已给了我们足够的警示。当下的电动车企也都在电池安全上下功夫,避免风险的发生。在这方面,上汽大众ID.4 X同样值得“参照”。

例如,ID.4 X从壳体强度、表面绝缘、及时断电、防爆泄压四个维度为电池包(电芯的安全)足足上了四重保险;电池包上壳体也采用了密封蜡、密封圈、密封胶在内的三重密封防护;框架部分则采用了高压压铸铝合金鱼骨横梁、铝合金边框、铝冲压底部装甲等兼顾韧性与吸能效果的保护材料,大大降低漏电、起火等可能性;不仅如此,上汽大众还对ID.4 X的电池包进行了338项电池安全测试项目,涵盖了包括涉水、耐久、温度、电气、机械、低衰减循环测试在内的六大测试种类,超过了国标285项,亦远超我们日常的用车场景。

此外,ID.4 X的电池包配备了高效的液冷温控系统,可以保证电池包在-30℃~45°C的环境中正常工作。

可以看出,ID.4 X充分确保电池安全性的背后,离不开强大的技术支撑。这就需要我们在选购电动车的过程中,尽可能从“技术”的深度,去判断电池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如此才能获得更理性的选择。

痛点三:电动车是否刹得住?

这个问题能成为日益关注的焦点,离不开特斯拉的“辅助”。事实上,同续航里程一样,电动车的刹车成绩是否优秀,不能只看其字面上的刹车距离,而要从技术的层面,深挖其刹车逻辑。

例如,上汽大众ID.4 X虽然使用了和特斯拉同样的iBooster系统,但其刹车逻辑依然是物理刹车优先于动能回收。这一点极为关键,设想一下,如果车辆的刹车逻辑是动能回收先于物理刹车,在一些紧急情况下,踩下的刹车因优先满足“动能回收”而没有“全力以赴”,导致刹车距离变长,后果可能会很严重。有时候,多出来的那么几米刹车距离,可能是致命的。

类似的问题也体现在刹车热衰减导致的刹车距离变长等问题。为此,ID.4 X在长18km、坡度为8%的山路上,空挡下坡刹车测试45分钟,最后测量刹车盘温度小于700度,将刹车温度牢牢控制在了合理安全的区间,保证了长时间、多次数刹车情况下的稳定性。

所以,电动车是否刹得住?不能只看其37m、35m甚至更短的刹车数据,而要关注其背后的刹车逻辑,以及长时间、多次数刹车背景下的稳定性。

痛点四:加速快但乘坐是否舒适?

起步即100%高扭输出,成就电动车非比寻常的“百公里加速”,一度成为人们衡量一款电动车是否强大的核心指标之一。但这是否真的有意义?

诚然,作为汽车动力性能的展现,优异的百公里加速确实能带来更畅快的驾驶体验,但日常用车并非动不动就地板油,动不动就来个极速竞技,且频繁的高扭矩输出导致车辆极速前进,会带来极不舒服的驾乘感受,甚至头晕。换言之,驾乘舒适才是永葆产品魅力的王道。所以,在电动车天生“扭力全开”的特性面前,吹嘘极致加速能力的意义并不大。相反,我们更需要了解细腻的油门踏板逻辑,做到油门踏板细腻、平顺的同时,又保证加速成绩,这才是关键。

我们还是以上汽大众ID.4 X为例,这是一款在油门调校和驾乘体验上“与众不同”的一台车。在此前的试驾体验过程中,这台车平顺的加速让人印象深刻,准确的说,它是一台电动车,但开起来更像是一台燃油车。且得益于细腻的油门调校,加之电动车与身俱来的扭矩输出特性,从起步到中高速行驶,都不会给人突兀的加速感,即便突然油门到底,其加速逻辑也只是“更快的平顺输出”,自始至终,给人的感觉就是:快而稳。与此同时,ID.4 X延续了大众产品固有的底盘韧性和转向手感,而且更安静,保证了良好的乘坐舒适性。

“痛点”常有,改变自己才是关键

当然,除了以上四个购买电动车需要注意的核心痛点,还有诸如外观、配置(含自动驾驶)、性价比等诸多考虑因素。这些都需要我们尽可能多从技术的角度,去深挖其中的奥秘。

在此有必要提一下“自动驾驶”,又一个被无数车企或产品热炒的产品配置之一。

事实上,我特别不理解特斯拉到底是哪儿来的勇气去向用户宣传所谓的L5级自动驾驶——100%自动驾驶,至少目前来看你,其已经推出的L2、L3级甚至宣称的L4级别自动驾驶,被诸多因自动驾驶导致的碰撞甚至致命事故打脸。相反,ID.4 X上搭载的L2+级自动驾驶辅助系统显然来得更加实际,足够智能全面但依然需要驾驶人的专注。更何况,目前也仅有最高L2级别的自动驾驶是“合法允许”的。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L5级自动驾驶是极有可能实现的。时代的改变也会促使电动车不断换新升级,产生新的“痛点”。作为消费者,能否在认知上与时俱进,用新的方式解决新的问题,才是避免被“痛点”困扰的关键。

最后:不可否认,特斯拉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在其影响下的“百公里加速”、“超长续航”等成为用户选购电动车重点遵循的核心指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没有统一标准的“指标”需要我们从更深层次的角度去剖析。加之大众ID.4 X等强劲对手的兴起,有了更多的对比,对电动车也有了更成熟的理解,进而才有更正确的抉择。

总之,有太多的“前车之鉴”警醒着我们,去重新审视自己在选购电动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那些掩藏在账面数字下的更深层次的东西。

 
相关推荐
车手视觉 4.3万粉丝    3734作品 关注 车手视觉媒体圈有一个最会开车的女人骑姐
推荐作者
排气管 关注
排气管是汽车圈车企高层以及从业人士关注度最高的账号。
明白说车 关注
明明白白了解车,轻轻松松驾驭车!明白说车,坚持原创!
xuser3801153 关注
蓝鲸车市
车市八爷 关注
宁波最知名的汽车新闻主流媒体之一,爱卡分享一手新闻、新车、评测
海阔试车 关注
汽车圈里摸爬滚打,一起聊聊汽车的那点事
车市动态 关注
分享汽车知识,传播汽车文化。
来试车 关注
汽车视频自媒体 试驾评测 汽车工作的Vlog 每周持续更新
那啥车 关注
每一台车都有自己的灵魂;那啥车?对!我的车。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