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魏牌CEO李瑞峰在其个人社交账号发文炮轰增程式技术是落后的技术,矛头直指AITO、理想等采用增程式技术的品牌,并称自家技术为“全球最好的智能DHT串并联新技术”,引起了广泛讨论。那么到底魏牌的混动技术是否比增程技术更先进?我们就以采用HUAWEI DriveONE纯电驱增程平台的AITO问界M5和魏牌摩卡DHT-PHEV进行对比,看看谁的技术含量更高。

首先介绍下HUAWEI DriveONE纯电驱增程平台的工作原理,该平台主要部件包括电池、增程器和电机。因为电池容量比较大,如果拥有城市通勤或短途出行只需充电使用即可,不需要增程器介入。当馈电工况下,增程器通过燃油发电为电池供电,再由电机驱动车辆。从这里可以看出,问界M5拥有与纯电动车一样甚至更强的驾驶质感(可以增程器与电池一起供电,支撑更大功率输出),主要应对的是纯电出行场景,燃油是为了解决充电和续航的应急补充。

摩卡DHT-PHEV则采用串并联技术,在燃油版车型的发动机和变速箱之外,新增了电池和电机,本质上是油车改电车,除了可以像问界M5一样实现纯电、增程工作外,还能够实现发动机直驱和混合驱动。在馈电情况下,这套系统理论上高速应该更省油,城区工况则与增程系统差别不大。不过这套系统也有缺点,整体结构更为复杂,体积也更大,可靠性尚需时间验证;而且在不同动力模式切换时会出现不可避免的顿挫感。
通过对比两种混动路线的差异可以看到,主要的区别就在于发动机能否参与驱动车辆,在高速时提升动力系统效率。摩卡DHT-PHEV在高速工况下发动机直驱省略了“发动机-电池-电机”的能量转化路径,相比增程模式提升了效率。但以上结论只是针对同一套动力系统而言,最终还是要看发动机由汽油向机械能(发电机/变速箱)的转化效率。虽然同为1.5T四缸发动机,但问界M5专为增程系统打造的增程器拥有15:1的超高压缩比,热效率达到41%;而摩卡PHEV只有11.8:1的压缩比,热效率也仅为38%。同样一升油,问界M5可以转化成更多的电。
在小编看来,无论采用何种技术路线都是厂家基于自身优势和用户需求进行的选择,本无高低之分,目前也没用哪个技术能够完美替代其他技术,只有优点没有缺点。AITO要打造高端智慧新能源汽车品牌,所以着重于智能座舱和极致体验,增程动力更多地在于解决充电和续航焦虑问题。魏牌优势在于传统燃油车领域的积累,所以按照燃油车的思路打造了摩卡DHT-PHEV。不过摩卡燃油版起售价仅19.28万,油改电后的PHEV版却高至31.5万,消费者会愿意买单么?

判断一种路线、一款车型的成功与否,不在于鼓吹技术是否先进,而是在于消费者的体验以及实打实的销量。根据6月最新数据现实,摩卡DHT-PHEV销量仅1003辆,而问界M5作为新生品牌的首款车型销量为7021辆,如果不是产能受限这个数字会更高。
无论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说比亚迪“为融资而设计,产品可以不挣钱”,还是李瑞峰说增程式混动是落后技术,都反映出这家燃油车巨头在新能源时代的焦虑。最近一段时间汽车圈愈发热闹,为了博眼球各出奇招,但只有坚持长期主义、聚焦技术创新和产品体验的公司,才能最终让消费者用真金白银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