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新势力们已经在智能驾驶的硬件方面“卷”飞了,用激光雷达都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这次车展上我们见到了用3个的阿维塔11,用4个的沙龙机甲龙。那么智能驾驶的硬件除了激光雷达,就没有其他更新鲜的东西了吗?
还真有,热成像技术行不行?
前几天东风集团旗下的猛士科技举行品牌战略发布会上,亮相了一款电动越野车M-Terrain,如果只看到这里你肯定会想,前有坦克,又有北汽,如今东风又来添把火,越野车这一市场国产车真是崛起了。当然,这么想确实很对,趁着丰田普拉多和兰德酷路泽等日系硬派越野车因为排放问题进不来,其他目前在售越野车价格又太高,所以这部分市场确实出现了真空,国产有硬派越野车可以迅速抢占这一市场……
冷静!我们今天要说的却是这台车的东风猛士最新概念车的智能驾驶部分。它可以实现L3级智能驾驶,支持高速、高架自动驾驶领航;城区自动驾驶领航;泛场景代客泊车以及远程低速行车控制,也就是目前新势力会的那些本事,它都会。
它怎么没有用激光雷达啊?车顶上那个黑乎乎的还真不是激光雷达,猛士概念车目前已知的全车只有5个毫米波雷达,4个角雷达可以自动探测车辆附近30米范围内的移动物体,1个前雷达可以探测前方50米围内的移动物体。
这5个毫米波雷达除了用作智能驾驶的感知硬件外,它还是这台车的安防硬件,实现超过8000平方米范围内的安防侦测区域覆盖。在预设的报警触发条件下,系统会根据不同安全区范围内的动态物体运动轨迹变化,通过车机、手机信息显示、震动、车灯、喇叭鸣叫等方式进行预警。
就靠这5个毫米波雷达就能实现L3?当然不是,它还拥有一套现在新势力车型上没有的红外成像系统。
这套由高德红外和轩辕智驾定制开发的红外热成像辅助驾驶系统,与其他传感技术相比,以热辐射为信号来源,具备全时全天候感知能力的远红外传感技术,可以克服目前智能驾驶领域内遇到的一些问题。
红外线成像技术可以将人们肉眼看不见的红外线转化成为可见光,因为只要是绝对0度(零下273度)以上的物体都要辐射能量,不同温度的物体散发的热量不同,人类、动物和行驶的车辆要比周围环境散发的热量多。
在采用远红外线技术的系统中,热成像摄像头可以直接以探测到的物体和行人的热辐射作为影像数据的来源,而无需车辆提供额外的红外线光源。处理器将这种热量信息转化为影像并输入到计算平台内。
有别于近红外线系统对车辆当前所处的交通场景进行完全的描绘,采用远红外线技术的系统集中于最重要的信息,不会被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所干扰。热影像的图形化描述方法使信息大大精简,进而使潜在的危险更加突出,探测行人和动物时信息处理速度更快。
等一下,说了半天,这也不算什么高科技啊!这不就是BBA旗舰轿车上用的夜视系统吗?十几年前的车上就已经用上了。
实际上,这样说也对,但是并不严谨,因为夜视系统也分好几种,W221的奔驰S级用的夜视系统是不依赖热源,而是通过设备向外发射红外光束,照射目标,并将识别后的数据以图像的形式传递给驾驶者。此技术成本较低、效果较好,目前车辆上大多使用该技术实现夜视功能。
而同时期的奥迪A8和宝马7系是采用的我们上面说的红外热成像技术,尤其是在7系的“鼻孔”里会有一颗军用级的红外摄像头,这个红外夜视技术本来也是用在军事领域的,这些以前都是投射在屏幕上,让人眼去识别的,特别是在光线不足、强光眩光、高速团雾、风沙扬尘等场景中均可清晰成像,全时全天候提升驾驶员视觉感知能力。
现如今,成熟的应用热成像技术的产品,将识别到的内容输入智能驾驶算法系统,再集成目标检测算法,即具备行人、车辆防碰撞预警的功能,大大提高夜间行车的安全性,增强了整体智能驾驶系统的感知有效性。
那么相比如纯视觉方案,或者现在这些视觉+多传感器融合方案,红外成像方案又可以带来哪些方面的提升呢?
目前各种智能驾驶方案几乎都是以视觉为主导的,其他传感器进行辅助,增强感知冗余,但是视觉对于明暗变化,特别是黑暗条件下的感知准确度就会大打折扣。而远红外线系统不会被“眩光”干扰,不会受到对面驶来车辆的大灯、交通信号灯、路灯及交通指示牌这样的强反光表面的影响,特别是具有远红外线系统的车辆不会相互干扰。
尤其是猛士概念车今后的使用场景中,黑暗、风沙、大雾等场景可能会频频出现,用上红外感知确实是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保证在全工况条件下的智能驾驶体验。
其实,红外成像技术还可能是目前智能驾驶领域,一个老大难问题的克星。目前,以“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为主的车载传感器,让智能驾驶发展步入快车道,但是静态识别问题,一下就让智能驾驶变得智能不起来了,遇见静态物体那可是真的直接往上撞啊,不带一点犹豫的。
之前我们也说过,无论是摄像头,还是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它们都有比较类似的静态杂波过滤的方案,也就是在智能驾驶开启之后,要很有理智的过滤掉路牌、红绿灯架、桥墩等这些障碍物,也就使得它们在真正面对不需要过滤的物体时,选择了“无视”,所以蔚小理都会发生类似的事故。
但到了红外成像系统这里,这样的静态杂波过滤方案肯定也会存在,但是就算是静态物体,在热成像系统里也会“暴露”出热量,比起让雷达波的反射,热成像会更快识别。
研发自动驾驶是个烧钱的行当,这是业内的共识。因此,大家无不想方设法降低运维成本,其中就包括选择性价比更高的核心传感器。自动驾驶是个相当漫长的进程,但部分自动驾驶技术提早落地量产却是可行的,但量产对成本有着相当高的要求。
其实,热成像技术曾经应用在D级豪华轿车上,也是因为它贵,但今时不同往日,再和激光雷达这些硬件相比,红外产品就性能与目前价格而言,那性价比可是十分可观。相比激光雷达动辄上万的价格,红外热成像产品的售价仅需要五分之一左右,性价比很高。
目前自动驾驶的硬件:摄像头、毫米波雷达与激光雷达,已经成为老三样儿了。但面对复杂多变的行车环境,以及传统三大传感器所存在的缺陷,红外热成像技术将成为自动驾驶中一个新的方向。
在恶劣天气条件下,能准确探测出车辆与行人,准确识别静态物体的,目前除了红外成像产品,其他硬件多少都有短板。这样一个老技术,在自动驾驶领域,又找到了自己新的地盘儿。
今年中国618购物节提前至5月13日鸣锣开市,各大电商平台试图通过拉长战线刺激消费。TechInsights发布的数据显示, 尽管此举带动平台总成交额(GMV)实现增长,但智能手机市场却呈现出复杂图景:销量整体持平,销售额却因零售价格普降而遭遇下滑。
OMEN暗影精灵 11 游戏笔记本(后简称暗影精灵11)可以说是近期关注度比较高的游戏本,硬件规格主流,性能释放不低,关键是价格太香了,国补后RTX 5060版本最低也就6000多一点,RTX 5070版本国补后最低甚至低于7000元,性价比放在一线品牌中十分突出。今天我拿到了暗......
容声冰箱携“寻鲜之旅”养鲜答卷鲜耀南博会!
日前,多个招聘平台的招聘信息显示,潮玩巨头泡泡玛特正在招募小家电研发工程师、工业设计师等专业人才,月薪在1.5万-2.5万元,岗位职责明确指向复古小冰箱、咖啡机、早餐机的开发流程,甚至要求十年以上家电行业经验。这家以盲盒玩偶风靡全球的企业,正在向一个看似毫不相干的领域伸出触角——......
发动机质量日系遥遥领先,但要说技术还得是德系!
日前,2025高通汽车技术与合作峰会在苏州盛大举行,此次峰会上,高通携手广大主机厂、供应商,展示了骁龙座舱平台至尊版、Snapdragon Ride平台至尊版等汽车平台,以及落地方案,展示了基于舱驾融合理念下的汽车智能新体验
全球高端电视市场的竞争格局,正迎来中韩巨头深度较量的关键时期。一边是以三星、LG为代表的韩国巨头,凭借深厚的显示技术底蕴和品牌积淀强势布局;另一边则是以TCL、海信为首的中国军团,以极具性价比的创新技术与灵活策略发起冲击。这场交锋的核心焦点,已鲜明地聚焦于新型显示技术路线的争夺:......
颠覆传统豪华:阿维塔06带来的不只是变革
挂耳式耳机什么牌子好?怎么选?开放式耳机测评推荐
日前,2025高通汽车技术与合作峰会在苏州盛大举行,现场,除了有高通汽车平台硬核展示之外,还云集了汽车领域的诸多大佬,留下了不少精彩瞬间
2025经济篇:快3快速回本上岸技巧走势
华为智驾灵魂人物空降,吉利迎来iPhone时刻
在生物柴油上涨的推动下,相关上市公司业绩表现随之修复。
当方盒子遇见摇滚灵魂,iCAR V23以先锋态度助燃苏见信「尽兴而活」成都巡演
智能驾驶当下的发展方向,一个是从L2级别辅助驾驶向L3级别自动驾驶迈进,另一个就是实现算力硬件的自研,比如说小鹏即将在G7上首发上车的自研图灵AI芯片。哪怕是财务状况一直紧张的蔚来,也在不遗余力推动自研神玑NX9031芯片的发展。
“一家在海外市场已经很有知名度的中国电视品牌,利用其现有渠道转做空调,但其净利润率仅为3%。”2025年6月底,深圳“中国企业出海高峰论坛”上,格力电器市场总监朱磊的发言引发关注。
罗姆宣布,与领先的车规芯片企业芯驰科技面向智能座舱联合开发出参考设计“REF68003”。
不知道大家茶余饭后有什么兴趣爱好?机车?钓鱼还是拍照? 对我来说,每天下班之后玩几轮单机游戏,例如《NBA 2K25》、《黑神话·悟空》等等,对于不抽烟、不喝酒的中年男人来说,可以说是为数不多的乐趣。 既然是单机游戏,那就离不开“游戏手柄”,从少年的红白机到如今的Switch......
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激烈角逐中,“打死不做增程” 的呼声背后,是对更优技术方案的探寻。长城汽车的 Hi4 技术应运而生,以破局者之姿,重新定义混动四驱新标准,尤其是在与增程技术的对比中,优势尽显。
强到没朋友,指纹加密+100W快充,这款至高8T硬盘盒颠覆我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