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智能驾驶硬件最多的车型是谁?小鹏P5、沙龙机甲龙、蔚来ET7它们会争得很凶,激光雷达数量或者摄像头数量它们都堆了不少。但要说谁的智能驾驶硬件最全,谁把能装的都装上了,它们几个确实还都差点儿,目前这样的“全满贯”选手,只有一位——飞凡R7。
5月份的时候,我们对于它的智能化有了一个初步的分析,主要是针对智能座舱方面进行了解析,这一次成都车展上,云发布很久了的飞凡R7终于亮相了,并发布了全自研的智能驾驶系统,这套被上汽吹爆了的全栈自研系统究竟如何?飞凡R7的智能驾驶究竟是个什么水平?我们今天一起来走进它。
首先从智能驾驶硬件方面,飞凡R7搭载了12个摄像头,其中一颗前置800万、11颗200万摄像头;一颗Luminar 激光雷达,4个毫米波雷达,2个4D成像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5G车路协同模块,高精定位模块,一共33个硬件配置,同时还配有高精地图。
可以说飞凡R7已经把目前开发出来的(除红外成像)智能驾驶的量产硬件都已经装配上了,是目前量产车里硬件最全面的了。同时,它使用的激光雷达和4D成像毫米波雷达也有一些不同。
飞凡R7是国内以一个使用的Luminar激光雷达的车型,Luminar这款名为lris的旗舰激光雷达是转镜式激光雷达,视角为120°x 26°。在10%反射率下,最远可以达到250米的探测距离。它首先是采用了1550nm波长的接收器,这一接收器的材料用的是比传统硅料更贵的铟镓砷。
此外,Iris激光雷达采用的是MEMS技术,也就是那个之前我们说过的微振镜技术,再配合上ASIC芯片来实现激光雷达的固态化和小型化,易于装车和量产,这一技术可以将激光雷达做得更小,点云密度更高,但是可能寿命方面会有些问题。但是这颗激光雷达功率要比华为、大疆、禾赛科技的产品高不少,在黑暗条件或者是复杂条件下能够获得更多的探测信息。
我们可以和目前蔚小理的量产车型用的激光雷达,进行更直观的对比。采用905nm激光雷达的小鹏G9和理想L9则分别为150m、200m,905nm的激光则更接近可见光波长,容易在人眼视网膜上聚焦成点。为保护人眼安全,通常会限制905nm的激光雷达的光功率。
而在同等功率下,1550nm的人眼安全性提升可达40倍,可以允许输出更高功率,实现更远探测距离。目前市面上仅有蔚来ET7使用的1550nm图达通激光雷达可以与Luminar的lris匹敌。所以,蔚来ET7和飞凡R7虽然就用一颗,但是效果不见得比其他多激光雷达的车型效果弱。
飞凡R7的另一个硬件亮点,是在于用上了4D成像毫米波雷达,它搭载的是采埃孚Premium 4D成像雷达,最大探测距离可达350米,这也是这颗4D成像毫米波雷达的首次装车。
Premium 4D成像毫米波雷达可对距离、速度、角方向、高度实现精准的探测,它的长距离点云密度可以比普通的长距离毫米波雷达提升4倍左右。
其实这个硬件还有一项比较实用的功效,或者说是目前高阶智能驾驶中,一个很迫切的需求,就是能够增强对于静态物体的识别。采埃孚的Premium 4D成像雷达可以提升对于雪糕筒、井盖、桥梁、路口横穿的障碍物的探测精度,可以有效提升极端天气下的驾驶安全。至于量产之后表现如何,还需要产品交付后具体体验才知道。
普通毫米波雷达只有“俯视视角”,就几乎是一个平面视角。地上减速带,还是迎面一堵墙,对普通毫米波雷达而言,都能反射电磁波,都可能是障碍物,但无法靠高度区分出,谁是减速带,谁是一堵墙,那就不知道要不要刹停。
所以,一般的解决办法,就是都当作“减速带”来看待,忽略掉直接冲过去,或者直接不采纳毫米波雷达的感知结果,转而让视觉来判断,但是视觉也恰恰对于动态物体更感兴趣,静态不感兴趣,所以撞上去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而4D毫米波雷达是在普通毫米波雷达的基础上,增加了高度数据,可以理解为3D+1D的意思,有了高度数据,毫米波雷达的识别能力完全不一样了,可以立体地观察世界了,4D毫米波雷达可以认清楚更多的立体物体了,由于具备成像能力,可以区分出路上障碍物的类别,也就可以判断该碾过去,还是该刹车。
其实我们也观察到了一点,就是飞凡R7也配备了5G车路协同模块,之前我们也分析过,对于静态物体识别问题,最保险的就是交给车路协同系统,只是这要付出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但是车辆的感知永远会有“死角”,总有不那么万无一失的地方,你把这部分的冗余交给“天眼”,或许会更安全一些。当然,目前的车路协同技术覆盖的地区还是太少,但也会看到有一些车企的智能驾驶方案,相当侧重于车路协同技术,可见除了车辆自身感知以外,这绝对是一条可行的道路。
这么多的硬件每时每刻又会带来相当大的数据量,所以算法平台也必须能扛得住。这套由飞凡智驾自主研发的全融合高阶智驾系统——RISING PILOT也是首次亮相。其搭载了2颗英伟达Orin芯片,RISING PILOT的Full Fusion全融合算法,将前融合组合、多任务、多特征网络、深度神经网络输出的探测结果,与后融合多个传感器独立输出的探测结果进行综合比对,实现前融合和后融合的混合融合,其实和目前其他主流的视觉+多传感器融合方案,所采用的算法逻辑无太大区别,蔚来和小鹏也是这么做的。
RISING PILOT提供了支持自主调节的MY PILOT功能。MY PILOT可根据车辆实际行驶的环境条件和用户选择,让用户在舒适、标准、运动等多种智驾风格间切换,例如在车辆较多且车辆行驶普遍较快的高速路场景,用户可调高安全的权重,选择舒适模式,减少变道行为;如在光线较好且车辆较少的高速路场景时,用户可调高效率的权重,选择运动模式,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增加变道超车等。
具体的功能表现方面,根据目前媒体的实测,可以看到飞凡R7在领航功能下,进出匝道的速度掌握,以及变道超车的实际掌握还是表现得不错的,不会像特斯拉那样特别的鲁莽,也不是那种过于保守的,站在2022年下半年这个时间节点来看,表现还是可以的。
其实,我们从飞凡R7整体的智能驾驶硬件方面,几乎挑不出什么毛病,但是有一些配置吧,还是有点争议的。比如前向视觉确实是800万像素,但却只有一颗,另外的是200万像素的,目前蔚小理它们最新的都是双目800万,这里对于视角的广度、清晰度都会有些影响。8个智能驾驶感知摄像头,7个是200万像素的,是成本方面的控制?还是其他感知冗余已经足够了呢?
总体看下来,飞凡R7的智能驾驶方面,硬件是全满贯,什么都有,没什么可调的,而且2个首发硬件挺有亮点的。让我们担心的就是飞凡自研的这套算法了,现在看媒体实测还可以,但并不知道具体上路,面对其他复杂条件,又会怎样。这台车确实可以对蔚小理它们构成足够的威胁,智能驾驶还是智能座舱,还有三电系统也都是目前自主品牌里比较拔尖的了,但是这些配置你都配到顶,具体你准备卖多少钱呢?
辅助驾驶芯片升级,全系标配激光雷达,底盘、豪华配置再升级
陪妈妈跑 向爱出发2025长城汽车智慧工厂半程马拉松燃情开跑
当全球显示行业的聚光灯再次聚焦于国际显示周(SID 2025),京东方以一场“技术、绿色、AI”交织的科技盛宴,向世界展现其对未来的信心。
国产新能源MPV的崛起:三款豪华之选深度解析
会译蛋Pro深度评测:学英语路上的全能神器
基于兰博基尼Urus打造的防弹性能SUV
2025年一季度,全球平板电脑市场数据出炉,品牌表现分化严重。先说结论:苹果继续高居第一;小米首次超过联想,跻身全球TOP3;三星、华为则表现不尽如人意,出货量同比下滑。
如何单独隐藏某个微信好友最新方法
随着光峰激光教育投影机的投入使用,浙江工业大学正焕发出新的教学活力。未来,光峰科技有望与各大高校进一步深化合作,凭借前沿显示科技助力创新人才培养,推动教育行业的持续发展与变革。
小鹏系列车型凭借其创新的智能科技与出色的性能表现,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收获了众多车主的信赖与喜爱。
生成式AI蔚然成风,骁龙X Elite如何引领PC进入AI新时代?
超美小OPhone发布,新款小直屏Reno14成富士相机平替了
别让黑暗吞噬安全!汽车热成像夜视仪开启夜间行车“透视眼”
MathWorks正在提供概率潮流(PLF)功能,以增强新英格兰最大的能源公用事业公司 Eversource Energy 的系统规划解决方案。
当“缺觉”成为3亿中国人的集体症候群,一场关于睡眠的科技突围战悄然打响。5月12日,海信空调联合多家权威机构发布的《新风空调助眠白皮书》,首次以严谨的科学实验证明:在海信新风空调优化后的空气环境中,7小时睡眠对身体的综合修复效果可抵传统8小时,相当于“1晚多睡1小时”。这不仅是一......
极米RS20Plus VS 当贝F7Pro:游戏延迟/色准/音质全方位横评
2025年5月8日,极米RS20系列新品品鉴会在北京熠熠和光工作室亮相,这款集“无损4K画质、电竞级性能、工业级光学技术”于一身的旗舰产品,不仅重新定义了家庭娱乐的边界,更以“技术创新+生态协同”的双重势能,重塑全球投影行业新坐标。在投影行业的“无人区”,极米正以灯塔之姿,照亮行......
随着618年中大促的临近,空调市场硝烟再起。丁科技网注意到,作为家电行业的重要赛道,空调市场的竞争已从单纯的价格战转向技术、功能与生态的全面较量。健康新风、AI智能等创新功能成为消费新宠,而品牌阵营的分化与洗牌也在加速。今年1至4月的线上销售数据,为这场即将到来的大战提供了关键线......
一、外观及细节 一加13T以“小屏大魔王”为核心理念,采用 6.32英寸超窄机身(71.7mm宽度)。 上图分别是一加13T和目前主流的直屏手机的宽度对比。 整机仅重185g,对于我这种腱鞘炎患者非常友好,搭配珊瑚绒玻璃工艺后盖,触感细腻且彻底告别......
2024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迎来久违的回暖,但荣耀却在这场复苏中表现萎靡。IDC数据显示,荣耀手机市场份额从2024年第一季度的17.1%(位居第一)一路下滑至第四季度的13.7%(排名第五),并在2025年第一季度彻底跌出前五,沦为“Others”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