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电动汽车电池的关键成分,被称为“白金”的锂,最近开始降价了。
据悉,3月20日,电池级碳酸锂的平均报价达到312500元/吨,较11月接近60万元/吨的历史高位近乎砍半,这也意味着新能源车企将有效地降低制造成本,因此不少消费者关心,此轮原材料降价能否引来新一波的电车降价潮?
实际上,此番锂的价格之所以在国内价格暴跌,其实主要是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电车补贴退出,引起销量放缓,供应渐渐跟上,价格就没那么离谱了;另一方面, 要得到可用的锂,需要有一个复杂的选矿过程,介于采矿和冶炼之间,经选矿后就可以得到品位较高的锂矿石精矿,而大多数锂精炼厂都在中国,这也直接推动锂成本的下降。
不过,动力电池涉及的原材料非常多,除了锂,还有铜、镍、稀土、钴等众多原材料,而这些材料资源的产地分布得十分集中,比如锂最多的地方在澳大利亚,镍最多的在印尼、钴最多的是刚果金、铜最多的是智利、稀土则是中国最多。
因此客观来说,电池原材料涉及多个国家,最终价格也并非中国说的算,可能最近价格下跌50%,但说不定过没多久就会上涨回来,这背后涉及诸多不可控的因素,所以国内车企多数会观望,短时间内不会降价。而车企倘若真要降价,那还得取决于两个契机。
第一、当下价格战愈演愈烈,先是特斯拉降价开响价格战第一枪;而后比亚迪推出10万内的秦PLUS DM-i冠军版这一“价格屠夫”;再者多地开启了政府+车企双重补贴政策,因此很多车企的销量都受到严重的影响,若那些因此导致销量太过于难看,或许也会趁着这波原材料降价而降价一波。
第二、特斯拉再度出手,众所周知,特斯拉在新能源领域绝对是处于龙头定位,有着十足的定价权的,2023年年初,特斯拉开启的一波降价潮几乎严重影响了整个新能源车市,其他车企要么纷纷跟着降价,要么换个法子变相降价。
而接下来在原材料价格下跌以及特斯拉对车辆其他成本的进一步缩减之后,特斯拉将会有更多的价格下探空间,届时所有新能源车企都不得不逼着降价,甚至号称永不降价的蔚来、理想等车企都有可能会破例,否则,最近为什么那么多车企要推出90天内价保政策?相信就是为了以防万一,安抚老车主的情绪。
写在最后
总的来说,当下新势力普遍还处在亏损阶段,以“蔚小理”公布的2022年财报来看,三者去年亏损分别达到144.4 亿元、91.4 亿元、20.3 亿元,同比2021年均有大幅提高;而三者的毛利率分别为13.7%、9.4%和19.1%,同比也均出现下滑。
由此可见,受不断增长的研发支出、基建布局等因素影响,新能源车企要花钱的地方还有很多,即便生产成本降低,也只能稍稍缓解生存压力,因此在没有外力的推动下,没有谁愿意选择主动降价。
但不论如何,2023年的车市发展想必会有很多变数,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上来看,目前的大环境,如果你不着急用车/换车,当个等等党绝对是正确的选择,若购车需求比较急切,且已经有心怡的购车选项的话,“早买早享受”也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了。
前不久,一汽奔腾悦意03横空出世,正式进入新能源汽车中竞争最为激烈的紧凑型纯电SUV市场中。
“一个吉利”,从减法到加法。
中国的B级轿车市场是一个关注度极高的细分领域,它覆盖了最优质的消费群体,因此也是各品牌竞争的重要战场。从4月份B级轿车的销量情况来看,虽然销冠仍然是比亚迪秦L,但占据主流的仍然是合资燃油车型,不过蔚来ET5T和阿维塔06的异军突起,成为了4月份B级轿车市场比较特别的亮点。......
车未上市已出现质量维权黑稿,小米汽车方面还能“有容乃大”吗?
8.4 万销冠背后:为什么中国人买 SUV 绕不开比亚迪宋?
一时的风光是短暂的,从长远看企业利润很关键,是未来竞争的最大底气之一。
未来,菱智将继续以“创业者成长伙伴”的角色,为每一位奋斗者铺就更低门槛、更高效率的创富之路,托举起每个时代的创富梦想,为推动共同富裕贡献坚实力量。
二季度伊始,比亚迪汽车再度展现新能源汽车领军者的强劲实力,在4月销量持续向好的基础上,1-4月更以128.1万辆的销量,持续领跑新能源汽车市场。
二季度伊始,比亚迪汽车再度展现新能源汽车领军者的强劲实力,在4月销量持续向好的基础上,1-4月更以128.1万辆的销量,持续领跑新能源汽车市场。
这几年整个汽车大环境正处于技术创新和市场格局重构的关键阶段,很多合资品牌销量疲软,甚至面临生存危机。不过也有例外的,比如一汽丰田,今年的第一季度,一汽丰田达成销量17.2万台,同比销量逆势增长9.6%。合资车企唯一正增长,逆势上扬一汽丰田背后到底有什么“财富密码”?
包括吉利银河、极氪、领克在内三大品牌的新能源车型累计销量达33.9万辆,同样创下历史新高
如何平衡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协调发展,将是每一个车企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比亚迪宋家族4月热销8.4万辆 持续霸榜中国SUV销冠
技术+市场双轮驱动!比亚迪汽车1-4月销量超128万辆
沃尔沃汽车荣登 2025 年《财富》中国 ESG 影响力榜 ——以卓越实践树立行业标杆
所以,“閤先庆接替冯兴亚”会是一语双关吗?
具体到各大车企,它们究竟又能分羹多少呢?
极氪科技发布2025年一季度财报,极氪、领克双品牌首次并表,均达成历史同期最好财务表现——总营收220亿元,整车销售收入191亿元,同比增长16.1%,整车毛利率为16.5%,同比提升3.4个百分点;综合毛利率达19.1%创历史新高。在香港会计准则下,极氪科技一季度实现盈利5.1......
当合资品牌还在依靠 GL8、赛那等车型维持「商务 - 家用」二元对立的市场逻辑时,高山用「7/8/9」三兄弟的尺寸矩阵直接重新定义MPV市场的规则。这对于消费者来说,可是妥妥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