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车补贴退坡,以及燃油车购置税政策告一段落之后,国内的车市格局似乎开始进入下一阶段。即,20万元以内的燃油车开始让价保市场,而新能源车则在加速下沉。从数据上来看,今年前五个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在15-20万元这一价位区间的新车销量,已经十分接近燃油车。但在这一大势背后,另一项数据则显得更为惊人。那便是在所有细分价格区间中,35-40万元价位的新能源乘用车,涨幅最为夸张,同比几乎实现翻2倍水平。有钱人难道都跑去买新能源车了吗?豪华燃油车的生命力,比普通家用燃油车还要丢失得更快吗?
首先,35万元以上的价位,在国内已经基本没啥争议地属于豪华车范畴之内的。常规的普通合资品牌,只有极个别特殊单品能够摸到这一价格线。而就算是传统豪华品牌,大部分A级入门产品其实都还达不到这个水平。但从今年前五个月的销量数据来看,其实从30万元以上价位来划分,无论是新能源车还是燃油车,都是呈现的普涨状态。单独以35-40万元区间来看,不仅新能源车涨幅夸张,燃油车在这一价位的涨幅,也仅次于50万元以上的产品。
当然,光看涨幅不看基数,也是“耍流氓”。但有意思的地方也在这里,今年前五个月,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新车市场占有率刚超过四分之一,也就是说燃油车仍然是消费主力。但在35-40万元级别的市场,今年同期新能源车的销量基数,已经达到了约40万辆水平,居然可以明显超过燃油车。这也是众多价格细分中,唯一一个新能源车超过燃油车的板块。其次在体量上也能较为接近的则是30-35万元,以及正在迅速下沉的15-20万元价格区间。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得出推论。首先,在大众消费市场一片激烈竞争的背景下,豪华车领域,无论是什么能源结构,其市场表现都要相对滋润。所以并不能说燃油豪华车就失去了市场活力。但是,豪华新能源车的“雪球”毫无疑问已经被滚了起来。不仅市场基数已经赶上,甚至反超。夸张的增幅甚至意味着,在被调侃为普通人天花板的“大众豪华”领域,新能源车将会迅速拉开与燃油车的差距。即便是站在整个市场的维度,考虑到新能源车整体的增幅,以及10万元级别以内的新能源车在今年呈现大幅下滑的背景。预计新能源车的整体客单价亦有着较大幅度的提升。
正如前面几乎没有争议地将35万元以上价位纳入豪华车范畴,除非普通品牌产品能够通过极强或极为特殊的产品力站在这个价位。否则品牌号召力与产品力的结合,将是豪华车领域不变的主旋律。但在新能源车的冲击下,传统燃油豪华车在产品力角度能够讲故事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少。
以BBA等一线豪华品牌为例,在最为核心的三大件领域,奥迪的EA888,甚至还有宝马的B48发动机,说一句“老骥伏枥”似乎也不算过分。奔驰的M254算是年轻,但从奔驰近年来对于发动机的“刷机”效率来看,每一代都在朝着电气化(插混)格局,大踏步前进。至于三者与变速箱的匹配以及特点,也已经被车友们如数家珍。总之,在三大件部分,即便BBA已经做到了行业内的独一档,但旗下“走量款”车型,也已经很难带来大的新鲜感刺激。更不用说,以上这些早就在模块化的设计与生产中,失去了独特性的包裹。至于性能上与新能源的差距,就已经无需赘言了。
而在核心技术之外,豪华车领域同样重视的NVH、做工用料、功能配置等方面。同级别的新能源车要么可以做到移植,甚至在包括NVH在内的维度,还能继续实现降维打击。特别以“新贵”身份参与角逐的中国品牌为例,更智能且接地气的智能车机系统,更激进的驾驶辅助功能。以及诸如刀片电池、800V超充、激光雷达应用等等,在新能源领域树立起的全新护城河,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使用场景上的新鲜感。
当然,品牌号召力也是豪华车领域不容忽视的存在。虽然即便是燃油豪华车的市场也在增长,但在新格局下,其头部效应也在日趋强化。以今年5月份的销量情况来看,单月销量突破6万辆的豪华品牌,仅有奔驰、宝马、奥迪。传统二线豪华品牌的凯迪拉克、沃尔沃与雷克萨斯,三个品牌相加也不到5万台。而特斯拉、理想为主的新势力品牌,已经在单月销量上明显甩开了这些二线豪华品牌。
并且销量数据还不算最有含金量的存在。还是以特斯拉、理想等新势力品牌为例,其经营模式决定了终端价格部分的弹性极低。而沃尔沃、凯迪拉克等传统二线豪华品牌,一向是终端优惠大户。就连传统一线BBA的奥迪,其终端优惠力度也开始直逼二线豪华。而“自降身份”的办法不仅适用于燃油车,在传统豪华品牌的新能源车中,也相当有效。以宝马i3与宝马iX3为例,5月份两款车的总销量接近8千台水平。再比如奔驰新上市的EQE SUV,其定价已经与自身燃油车价格体系出现倒挂。
前面也聊到了,现阶段无论是什么能源结构,在豪华车领域的整体大盘都是呈现上涨的趋势。落脚到传统豪华品牌,便意味着它们可以通过燃油车部分的表现,向新能源转型方面“输血”。这也是同级别新崛起的中国汽车品牌所不具备的优势。同时,传统豪华品牌在新能源技术上的追赶,也在逐步蚕食新晋竞品的先发优势。对它们而言,最大的敌人或许只是时间?
其实也不尽然,可以看到这种“两头吃”的从容,越来越仅限于头部车企。诸如曾经有“保值神话”的雷克萨斯已经堕入凡间,总是纳入BBA系列讨论的奥迪亦在勉励支持。虽然在大势下,面对20万元以内激烈争夺的环境,35万元以上的豪华车领域似乎是一片和谐。但从能源结构来划分,新能源车在产品力、新鲜度等方面赋予了这个级别所需要的更多附加值,自然也收获了更多增量。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时代的大浪落在具体的车企上,也只能说是冷暖自知。传统豪华品牌的逐渐转身自然增加了市场的激烈程度。而这个过程中,一批我们曾经无比熟悉的品牌,也正在面临掉队的风险。
小米回应:保险杠变形问题可免费维修;李肖爽未说过相关谣传内容
锚定欧洲!比亚迪设立布达佩斯总部
传承品牌深厚积淀,bZ5新车进化下线 一汽丰田“双向奔赴”定义合资车企新典范
和其他电动汽车品牌走快充技术路线不一样,蔚来走的是换电路线。不过,有一个配置非常奇怪,那就是在蔚来的部分车型上,没有7kW交流慢充口。
一汽丰田“双向奔赴”定义合资车企新典范
2025年5月26日,捷途汽车将在中卫·沙坡头举办“捷途方盒子大会”暨 2025 款山海 T1 上市发布会。活动现场,著名摇滚音乐人许巍亲临现场,用音乐演绎旅行文化。
近日,网络平台集中出现大量针对比亚迪挡位设计的雷同内容,以R挡在前D挡在后反常规为话术进行恶意攻击。比亚迪新闻打假办公室发布声明,将对这种典型的“黑公关”行为一追到底,绝不姑息!同时,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也表示,不要为黑而黑,网络是有留痕的,不要以身试法。
华晨宝马沈阳生产基地创新工作室以创新调节工具设计再添一项国家专利,将公司专利总数增至469项。一线员工们将巧思灵感转化为实用方案,是华晨宝马坚持和鼓励以创新促发展、以匠心促智造的缩影,更为宝马新世代车型的本土化生产积蓄创新势能。
【中国杭州,2025年5月15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吉利汽车”)(0175.HK)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第一季度,吉利汽车实现营业收入725亿,同比增长25%。归母净利润56.7亿,同比增长264%,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4月轿车销量|吉利星愿持续火爆!现在大家都在买纯电小车?
回归“一个吉利”,李书福未雨绸缪。
一汽丰田“双向奔赴”定义合资车企新典范
上桌不容易,下桌也没那么简单。
20台直接送,北京越野和周鸿祎这对硬汉CP搞事情啦!5月16日,北京越野携手周鸿祎联合宠粉,在直播间为粉丝送了20台北京越野,其中包括热销爆款车型BJ40增程和BJ30。
与BJ40增程赤兔版车马竞速,红衣大叔直播送车。#BJ40增程搭载享界同款增程器 #北汽增程双子星之一BJ40增程 #白马配红衣不一定是王子也可能是红衣大叔周鸿祎
传承品牌深厚积淀,bZ5新车进化下线,一汽丰田“双向奔赴”定义合资车企新典范
环旭电子与鹏鼎控股新近发布了4月份营业收入简报,均为同比增长,说明两家龙头公司所在的细分行业景气度仍保持在高位。
挡位设计反常规? 为黑而黑 连智商都不要 过两天是不是要开始讨论字体看不惯了
在行业利润率仅3.5%,绝大多数新能源车企仍深陷亏损,产业整体处于增量不增利的大环境下,吉利汽车在一季度实现了264%的净利润提升。这说明了什么?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吉利”战略落地的必然结果,但深究会发现,这更是吉利汽车对过去发展进行深度梳理与自我反思后所取得的成果。
随着三元锂电池上车门槛变高,溢价空间也可能被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