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奇骏e-POWER卖19万够便宜就能重回爆款?开过之后回答这6个问题

奇骏e-POWER卖19万够便宜就能重回爆款?开过之后回答这6个问题

吴佩频道 1.9万浏览 2023-07-04 IP属地: 广东

             

这一代奇骏是很有话题性的一台车,和以往“闷声发大财”的形象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之前的纯燃油版没有完全释放出销量潜能,所以在超混电驱版本,也即是e-POWER增程版上市的时候,东风日产直接给了“最底价”,18.99万和19.99万。说实话,这个价格真的足见厂家的诚意了。

             

看看车友们的对售价的评价,大体还是很满意的。至于说有些说“不值10万”、“降3万再说”,就有点情绪化了,应该只是看热闹的,不是认真考虑过这台车的用户。

             

在上市后,我们借了一台奇骏e-POWER试驾车,近距离体验了一番,看看它到底值不值19万、20万。

开起来怎么样?

和纯燃油版一样,e-POWER版本也是搭载了同一套的1.5T发动机,但作为增程器的角色,它只需要发电,不负责直接驱动,因此不需要长时间高负荷输出,重新调校后动力从204马力调低到144马力,适当的动力输出有利于提高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和驾驶静谧性。

             

发动机在整套动力系统中从主导作用变成了辅助作用,只要负责电池和电机随时有电能供应即可。而更为关键的是前后双电机,两台电动机的总功率达到340马力,总扭矩也有525牛米,账面上很可观了。实际驾驶起来电感很强,轻踩油门即能感受到随传随到的提速体验,起步轻快,方向盘也很轻,由于电的加入,动力顺滑程度比纯燃油版提升了一个档次。

             

很多人会关注这台1.5T发动机的运转品质,它并不是时时开启的,只有在电量不足,或者需要更大动力来提速时才会参与进来,启动之后很快拉到最佳的转速区间,一路下来基本没有什么烦人的噪音和抖动,和其他发动机感受不出太大差别。而且e-POWER技术经过第二代的优化,这台增程器已经能以尽量更低的转速运转,并避免频繁的开启和关闭,在市区道路试驾中,大多数情况只需要20%的电机功率。

             

关于驾驶部分我知道很多人关心的有三个部分,1.5T动力够吗?会抖动吗?真的省油吗?以上基本就回答你了。

             

1.5T发动机作为“充电宝”,它的动力不怎么影响。由于增程式串联构型的技术特点,奇骏e-POWER开起来更像是一台纯电车。只有在长时间跑高速的时候,才需要发动机持续地“发电”,保持电池SOC电量不至于匮电,这时候确实是需要发动机加把劲努努力的。而在其他工况中,这台1.5T发动机完全能够胜任。

             

至于抖动,在启动时你专门去察觉抖动是会有一点点,但是正常驾驶的话完全感觉不出来。当然,任何一台新车,它的抖动都不会太过分,这个需要三五年才可能浮现出来,这个问题我不好回答,只有等第一批真实用户的反馈。

             

我们这两天的油耗测试,空调设置为22度,风量2级,动能回收的e-Pedal单踏板操控关闭,就是模拟大多数人常规的用车习惯,跑过拥堵、高速等综合路况,得出来的油耗成绩是6.0L/100km,一台1.8吨重的四驱SUV,这个数据应该说还是蛮不错的啦。

它适合哪些人?

来聊聊奇骏e-POWER适合哪些人群。与其他增程式车型不同,奇骏e-POWER无需插电,但却能提供纯电的体验,这是它的独特之处。

             

记得一两年前,当我们一聊电动车的时候,特别是说到充电难,时间长的时候,底下评论一定会有“只要油车不停产,打死都不买电车”。确实,EV或者PHEV的电车体验是很棒,开起来静谧提速也快,电费很便宜,但是比3分钟加满油要长几十倍的充电时间却能劝退一大波人。插电式混动车型有一个痛点是在匮电时的油耗急剧上升,相比之下增程式就能在智能调节下达到较好的油耗表现;有些人住的是老小区,周围也很难找到充电桩,就想买台不用操心充电问题的蓝牌车。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新能源车主,70%的家庭没有条件安装私人充电桩;还有的不想多花钱买一大块电池背着在路上跑的,都很适合选择奇骏e-POWER。

             

除了以上几种情况之外,有一类人群也非常值得推荐奇骏e-POWER。我们都知道在东北等极寒地区的纯电续航打折很严重,如果选择了奇骏e-POWER就没有这方面的烦恼了。

也即是说,如果你无法忍受补能几十分钟,又想要跟上汽车电动化的时代潮流,这款车可以了解了解。

没插电是短板吗?

也许你会说奇骏e-POWER不能插电会不会差点意思,可它已经做得很高效。电池不算大,但它不是蓄能型电池,而是功率型电池,特点是支持大倍率的充放电,可以为车辆提供瞬间的大电流,有人将它比喻为100米短跑选手,侧重爆发力。功率型电池内阻小,功率密度大于500w/kg,发热低,至少不易自燃。可能基于此出发点,日产并没有提供大电池,而选用这种电池形式,同时也方便没有充电桩的人群。

             

另外一点,正是因为奇骏e-POWER带的电池包不大,没有插电功能,才能把价格压低,否则可能就往24、25万走了。

18.99万真的便宜吗?

关于驾驶部分日系合资都没啥太大短板,现在关于合资车很多人在意的是价格和配置。这次2个版本的超混电驱官方喊出了“油混同价”,19万能买到一台动力强,有电感,标配L2驾驶辅助系统,双电机带四驱的合资紧凑型SUV,挺划算的了。

             

我再把奇骏e-POWER在中国大陆之外的一些价格(四驱版)放出来,供大家比对一下:

日本本土:3479300-5046800日元,折合人民币17.38-25.22万元

欧洲(以法国为例):45000-55100欧元,折合人民币35.19-43.08万元

中国台湾:1519000新台币,折合人民币35.18万元

全部都是比大陆贵出不少,一个说明中国车市很卷,一个说明东风日产在国内的定价已经压得够低了。

             

奇骏在中国畅销了20年,目前已经超过140万辆,相当夸张的数字。它一直是一台质量不错,口碑也很好,保值率很高的车型,综合实力还是有的。纯燃油版不温不火,这次e-POWER版上市之后官方称订单持续提升,导致产能不足,已经在加紧生产,我们就等等后续的真实交车数据吧。

日产牌子还值钱吗?

当然,我猜很多人肯定会提到另外两款车,它比得过宋PLUS DM-i吗?可否和枭龙MAX一战?

确实,如果只看产品力的话,这两台车能插电能用油,空间大,配置高,关键是价格也很实惠,大家都承认它们火起来是有理由的。但不是每个人都喜欢比亚迪和长城(就像不是每个人都喜欢日产一样),可选择的品牌越多,对消费者来说就越好。

             

至于聊到自主和合资时,有人会说爱国要买自主,其实只要有交税,合法经营买谁都没毛病。

合资品牌也有自己的受众,像叔辈们开丰田,开大众,我们也不会骂他们不爱国是不是。这些人群可能比较少对比自主品牌,只把日产的竞品锁定在日系,德系和美系的合资车型。

             

日产诞生了近90年,在世界上有很高的销量和知名度。去年雷诺日产集团全球销量累计639万辆,全球份额8.2%,全球排名第四。这个品牌各类车型都有,像轩逸、天籁、奇骏、楼兰、途乐、GT-R、Fairlady等等,从入门小车到玩乐跑车,家用SUV全囊括。

经营方面,日产2022财年业绩实现合并净收入约5463.1亿人民币,经营利润约194.4亿人民币,净收益约114.4亿人民币。尽管在中国市场似乎并不高光,但在全球市场日产的利润仍得到显著改善。

             

             

在技术上,近几年日产发展了VC-TURBO可变压缩比引擎和e-POWER超混系统等等,恰巧奇骏这一新上市版本把这两项技术都搭载了,兼顾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

             

销量、经营和技术,以及用户口碑、造车历史都做得不错,这些其实就构成了一家车企的品牌价值,换句话讲就是让它的“车标”变得相对值钱一点点。就像很多人说买奔驰宝马不就是买个“标”吗?这个“标”就是综合实力的最直接体现。普通人不能完全了解一个品牌、一款车型,那就靠这个“标”来获得一个比较粗略的印象和定位,不一定完全恰当和匹配,但至少可以作为参考。

买哪款更值?

如果认同上面的分析,你觉得OK的话,那最后就来看看2个版本哪个更值得买。这两个版本的动力系统都是一样的,差异仅在于配置部分。

             

             

             

相差1万,配置的差异主要如上表,个人觉得最有价值的是电动后备厢、全液晶仪表,以及前排座椅加热,其他的都属于锦上添花的配置,个人觉得省下这1万块也不错,直接入手18.99万的已经足矣。

 
相关推荐
吴佩频道 33.5万粉丝    7102作品 关注 为深度懂车、玩车人群打造的不可复制的高端圈子
推荐作者
弯道看车 关注
资深车评人,前《深圳特区报》汽车部主任
中国皮卡网 关注
皮卡车垂直门户网站,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皮卡分会理事单位。
汽车新说 关注
一个有关于汽车的漏网之语,正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晓生说车 关注
晓生说车,与你一起畅聊汽车!
车轮哥 关注
记录老外在中国的汽车生活。
郑谊 关注
汽车行业分析师,汽车产业研究员
大付撕车 关注
大付撕车是汽车视频类栏目。栏目主张正确的选车观,为重度选车纠
SCC超跑俱乐部 关注
SCC超跑俱乐部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