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特斯拉的无线充电新技术,效率追平慢充,只适合家用?

特斯拉的无线充电新技术,效率追平慢充,只适合家用?

路咖汽车 5654浏览 2023-07-05 IP属地: 北京
图片
无线充电,放在电动车上推广开么。
这个功能其实在我们手机上已经非常常见了,而且你可以在家里、在车里都给手机无线充电,这个功能发展的已经非常成熟了。而这个无线充电功能,其实早前也有过上车的可能性,但没有一个大企业牵头做,所以现在就仍然没有商业化落地。
这次,还得从特斯拉收购的一家无线充电企业开始,它准备在自己品牌旗下的车型中开始使用无线充电技术。
那么,特斯拉看中的无线充电技术,能带来怎样的改变?这种技术能否普及开?
无线充电上车,会有什么改变?
图片
无线充电并非是一个新鲜事,这种无线的充电方式早就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例如手机、智能手表、耳机、电动牙刷等等,都有无线充电功能。而这些产品的无线充电模式,的确会让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减少一些充电上的烦恼。
所以,如果能够把无线充电装到车上,充电难的问题将会得到一定的缓解。
无线充电主要基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是指充电器与用电装置之间不用电线直接连接,而是通过磁场传递能量。无线充电可分为小功率无线充电和大功率无线充电两种方式,小功率无线充电常采用电磁感应式,如对手机充电方式。大功率无线充电常采用磁场共振,由供电设备(充电器)将能量传送至用电的装置,该装置使用接收到的能量对电池充电,并同时供其本身运作之用。
当前,纯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式主要也是电磁感应式和磁共振式这两种。
图片
电磁感应,是让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磁场,对附近的线圈产生感应,随之产生电流,这就是 “电磁感应”,手机和电动牙刷等都是这种电磁感应式;而磁场共振式,则是在发生端能量遇到共振频率相同的接收端,由共振效应进行电能传输。
对纯电车而言,现在比较可靠的方案还是电磁感应这套方案,胜在了稳定、可靠。磁共振较电磁感虽然可以有更高的功率+远距离优势(数厘米到数米都行),但难以控制、技术难度高,目前还不太容易配套给电动车使用(这可能是未来车规无线充电的发展方向)。
特斯拉收购的这家德国的WIFERION,在改装版Model 3上所应用的无线充电技术,背后的逻辑就是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目前拿来改装的特斯拉Model 3可以做到最高12KW的无线充电功率,最快一小时补能80公里,充满可能要6个小时左右。
图片
以这个效率来看,特斯拉正在规划的无线充电,是可以超过目前部分的慢充功率(7kW-15kW)。但无线充电,要想达到快充桩的效率,暂时是不可能的。
现在来回答小标题的设问,无线充电上车,目前来看,至少能给我们在家用固定充电桩上的一些变化,不用下车插拔充电枪,即停即冲做到无感冲电,而且目前这个功率来看,也只能适用于固定家用充电。
无线充电,车用的为啥难普及?
图片
无线充电这个事,国产品牌们也都在各自研发,像红旗、比亚迪(商用车领域)、智己等,还有欧洲的宝马、沃尔沃等品牌都在研发推动这个技术。但即便有如此多的企业在研发、在试用,车规的无线充电我们至今也没有看到商业化落地的结果。
那么,把现有的几种充电方式罗列出来,慢充、快充、无线充电、换电站。这四种充电效率高的是快充桩(超充桩),短时间内可以获得数百公里的续航;效率最高,但适用范围局限的模式,是换电站。这两个高效的补能主流模式,是无法被无线充电所替代的。
那么要说之前的乘用车使用的无线充电,功率还不如慢充桩的效率,那现在的水平是已经可以超过慢充装效率的。从这一点上,无线充电已经具备了可以装车的资格。但无线充电技术应用到新能源汽车领域中,似乎是一件非常值得期待的事,但是具体的研发过程却遇到多个难题。
图片
当下,无线充电技术所面临的问题:
1.无线充电摆脱了充电桩和充电线的限制,但相比于有线充电技术的充电功率差距甚远,有线快充功率可到100Kw或更高,而无线充电的功率水平大致在10-12Kw左右,也就是普通慢充水平,充电时间是个关键问题;
2.无线充电桩的安全问题是很重要的点,因为无线充电是磁场和电场的相互转换,这一过程会产生大量电磁辐射,对于人体健康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
3.无线充电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能量损耗和大量的热量(和充电桩一样),随着功率的增大释放的热量也会更多,这也成为提升无线充电功率的一大技术难点(功率越大越热)。
想要得到普及,首先需要一个车企率先开始使用这种比较新的充电模式,在产品上装无线充电接收端模块,再配合家庭固定车位安装无线充电输出端模块。而目前的无线充电,车规使用的技术还不算太成熟,而且还没有大规模的使用,技术不成熟,成本太高,消费者也不是非用不可。而特斯拉收购此类公司看做“尝鲜”式前瞻类布局操就行,反正钱多。
图片
车规无线充电,距离我们还有多远?
成本端的难题,随着技术成熟和规模化量产之后都能解决,而真正阻碍它发展的是充电功率问题,这里就不要拿车规和手机无线充电比了,一个11k一个20W的功率,不在一个级别里。就算是20W的手机无线充电,充电一段时间过后,充电板、手机背板(电池)也会有不同级别的发烫反应;套用在电动车上,同理,电动车的电池也会因为产生的热量而发烫,像上文说的一样,功率越大越容易发热。
图片
所以,现在就形成了一个“闭环”。无线充电功率想做大,但电池会发烫,容易产生热失控;但无线充电功率不做大,就没有上车的必要性。除非接下来,无线充电端接入电车的热管理系统,能够结合实时的了解电动车电池的状态充电,这就要考虑到算法、通信等多方面了。
要说无线充电的普及,5年内能看到商业化落地就算不错,或许它会和L3辅助驾驶一起出现(自动泊车+无线充电=真无感充电)。
文章标签:
技术解析
 
相关推荐
路咖汽车 33.4万粉丝    1.3万作品 关注 秉承专业态度,创作有趣的汽车内容,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推荐作者
弯道看车 关注
资深车评人,前《深圳特区报》汽车部主任
车大拿TV 关注
看车,选车,买车,玩车
排气管 关注
排气管是汽车圈车企高层以及从业人士关注度最高的账号。
大付撕车 关注
大付撕车是汽车视频类栏目。栏目主张正确的选车观,为重度选车纠
SCC超跑俱乐部 关注
SCC超跑俱乐部
鳌拜Who驾 关注
一起和幽默的鳌拜,体验汽车的乐趣人生
来试车 关注
汽车视频自媒体 试驾评测 汽车工作的Vlog 每周持续更新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