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曾经关注过合资品牌的纯电动车,就不难发现,不管是德系美系日系韩系,就连高端的BBA,无一例外都有着大幅度的优惠:比如优惠六万的东风日产ARIYA艾睿雅以及优惠超过十万的奥迪e-tron。那么为什么合资品牌的新能源车价格集体大跳水?为什么那么大折扣下依然卖不过自主品牌呢?
合资品牌光环不再吃香
时间回到十年前,当年完全就是合资品牌的天下,相比欧美日韩车企动辄几十上百年的品牌历史,中国真正开始造家用车的时间不过短短十几二十年,巨大技术代差导致了车辆完善度相比起合资品牌差了不止一个档次,更像是台半成品;同时还有各种各样的质量可靠性问题。也正因为如此,大部分消费者情愿多花一倍的价格购买合资品牌。
但随着自主品牌最近十年的快速崛起,如今自主品牌无论是设计、质量可靠性还是行驶品质都在快速进步,如今已经逼近甚至超越了合资品牌。就算没有新能源这个契机,合资品牌的危机感或者几年后也将会来临,这点从合资与自主的燃油车之间价格差距越来越小就已经可以预见。
而更大的转折点还在于中国最近十年大力支持新能源发展,自主品牌的新能源实现了先发制人,加上中国的手机以及互联网企业对智能化的赋能,三电技术与智能化都对合资车企的新能源产品实现了全面化的颠覆,加上越来越出色的设计,谁还会愿意多掏更多钱买全方位实力更差的合资品牌呢?
人们对于品牌的认可度源自产品的实力,如今自主品牌不再会给人买不起合资才无奈选择的感觉。而高端的新能源用户大多是冲着更智能化的体验而来,相比起BBA的品牌光环,多一个屏幕可能对他们来说更加有吸引力。
优惠与官降的两难抉择
市面上成百上千的车型,消费者当然不可能每一款都去看,回顾一下大部分消费者的大概购车历程,首先就是要先确定自己基本需求:要轿车还是SUV、预算多少、有什么配置或动力的需求等等,然后到汽车网站或者APP初步筛选符合自己需求的车型。确定了一个购车名单,再逐一到店试驾对比,最终确定买哪一款车。
因为各地的优惠并不统一,大部分汽车网站显示的都是官方公布的指导价。问题来了——一款指导价20万的车,哪怕它优惠完不到15万,也不会进入预算15万的消费者的购车名单当中。没有进入购车名单,也就基本不存在成交的可能。
既然优惠难改卖不动的命运,那为什么不直接官降或者一开始就定一个低价呢?一方面是合资品牌对于整个新能源市场认知不够,总觉得自己产品定价没问题;另一方面就是怕低定价影响品牌定位。
写在最后
合资品牌的新能源之所以全线大溃败,根本原因是它们的产品思维以及策略还停留在多年以前,总觉得新能源不过只是驱动形式的转变而已,总觉得电车就应该卖得比油车更贵一些。殊不知新能源时代,消费者的购车理念已经与过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想要改变价格“打骨折”还无人问津的现状,除了需要思想的转变以外,还需要认清市场的现状,最起码不要在基础配置继续抠抠搜搜。
最后,没有卖不出的车,只有不够到位的价格。如果你准备买新能源车,不妨把一些合资品牌也加入备选名单,说不定巨额优惠后能给到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只看产品力,聊聊理想i8值不值得买?
能源的竞争,水的竞争,其实都是战争。看看前面那些足以致死的阴招,就能看到美国和西方的本质,在它们的哲学体系里,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我们也不必客气,在这场长跑中,我们将是唯一的赢家。
聚央企之势,长安启源底气拉满,稳了!
这实实在在的结果,正是奥迪Q6L e-tron电池安全性的有力证明。
【E汽车】深蓝S05 620km长续航版上市,12.99万元起
【E汽车】2026款大众途岳新锐上市
2026款东风奕派eπ008焕新,17.36万元起香不香?
新央企成立,长安汽车集团要迈进全球前十,2030年目标能实现吗?
探店极狐新阿尔法S5 充的快+凉的快,置换最低不到10万
当手机巨头跨界造车,小米仅用短短三年便取得成功,完成了竞争对手苹果公司都无法完成的任务。要知道,当小米被美国制裁后,雷军转身杀入汽车圈,面对像是格力、高合等在造车领域的惨痛经历时,唯独小米汽车却脱颖而出,一度成为了当前的热门品牌。
20万内想买一台能兼顾多人出行,实用性、智能化、享受度和驾驶质感都要够高的中大型新能源SUV,似乎没有太多选择,哪款车才能满足大家既要又要的需求?感觉目前最合适就是这台2026款的东风奕派eπ008六座版了
岚图汽车7月的销量表现,是其产品力、品牌力、战略定力和用户思维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军工品质到全球布局,长安启源用户30万销量印证信赖根基。
比亚迪事件:如何在网络风波中保持理性与坚守?
深蓝汽车发布未来新布局!未来将推30款全新车,将改变新能源市场
场地试驾海狮06 DM-i和EV,能赛道劈弯也能安全智驾
月薪5000块,能不能养得起小米YU7?
比亚迪为自家L4级智能泊车安全兜底,这事儿其实公布有一阵子了,但是我发现很多人还是没有理解它的内容和意义。
自动驾驶规模落地&L2安全拷问:智能驾驶的冰与火之歌!
一场武汉发布会,四大战略支柱,东风奕派用56年造车底蕴给新能源赛道投下一枚“技术核弹”。东风汽车董事长、党委书记杨青出席活动并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