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招工难”,一边是“就业难”,这种人力资源供给与岗位需求之间的不匹配,正是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供需错位的现状,被称为就业结构性矛盾。就在今年的毕业季,不少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困境,而且越是高学历,反而越容易陷入这种困境。
但与宏观就业难大相径庭的是,有一家汽车企业今年在全国37个城市校招应届生3万人之多,专业覆盖50个类别,而且其中硕博比达到61.3%!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如果把这些人集中到我们的“教育之都”北京市,今年的毕业生总人数也才28.5万人,3万多人的规模相当于1/9的北京毕业生都去了同一家公司。
这个企业就是比亚迪。
如此大规模的招收应届毕业生,往阳春白雪上说,体现了比亚迪在缓解社会就业压力面前的责任担当;但要更务实地讲,就业毕竟是双向选择,如此大规模、高水平的人才队伍愿意选择比亚迪,也是这家企业自身实力的体现。
实力,已今非昔比
今年上半年,比亚迪累计销量达125.56万辆,同比增长95.8%,不仅超越南北大众之和,成为中国市场销量最大的单一汽车品牌,而且以绝对优势稳坐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就连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对比亚迪的态度都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2011年,当被问到如何评价比亚迪的时候,他竟然不屑的大笑了起来;而如今,当再次被问到相同的问题时,马斯克则表示比亚迪的车非常有竞争力。
为什么一个只有20年造车历史,当年不被看好的汽车企业,如今却能够在几乎各个细分市场全面霸榜?除了自身的努力,当然也离不开“天时地利”的因素。
2012年,中国政府出台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十年间,国家通过增建充电基础设施、加大消费者购车补贴,让中国迅速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这也就为比亚迪这种专注于新能源赛道的汽车企业按下了发展“快进键”。
但机会从来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而且不是任何人都能够对世界的发展趋势做出准确的判断。自从2003年比亚迪由一个单纯的电池制造商转战汽车领域,便坚定了汽车电动化的发展路线,虽然20年走来一路风风雨雨,但技术方向从未动摇。王传福曾做过这样的分析:中国70%的石油依赖进口,进口石油的70%要经过马六甲海峡,70%的石油用在了汽车行业,所以中国汽车行业迫切需要摆脱对石油的依赖,而电动化是必由之路。
人才,企业发展的基石
对于任何一家成功的企业来说,选对了战略方向都至关重要,同时离不开人才-技术-产品-销量循环上升的基本逻辑,而其中最关键的便是“人和”。
说到人,比亚迪集团目前有6.9万名研发工程师。而今年校招的3万名应届生当中,80.8%的比例都将投身到研发岗位。这样粗略算下来,经过这个毕业季,比亚迪的研发人员将一下子增长到了9万多人。而且这3万应届生当中,硕博比例达到了61.3%,还有很多来自于清华、北大等名校。这样一个庞大且高素质的研发队伍,将分布在汽车、轨道交通、新能源和电子四大产业事业群,形成一个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鱼池”。而且,2023年比亚迪已在深圳、重庆、西安三地形成“三站三基地”博士后培养新格局,培养人数连年攀升。
有了人,当然还离不开巨额的研发投入。2022年,比亚迪研发投入超200亿元,同比增长90.31%。而在2023年一季度,比亚迪投入研发费用达到了62.38亿元,在2022年的基础上继续同比增长164.24%。在持续加大的人才和研发投入的加持下,截至目前,比亚迪全球累计申请专利已超4万项,授权专利超2.8万项,相当于每天专利申请19件、专利授权15件,获得专利金奖4项。
技术,带动销量猛增
在这个庞大的“技术鱼池”当中,有些浮出水面的已经被大家所熟知,譬如: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e平台3.0、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易四方、云辇等等。当然还有很多基础性的研发成果,会为更长远的发展做储备,在需要的时候才会崭露头角。
技术的进步给产品实力带来的提升是实实在在的。比如开辟并引领插电混动市场的DM-i超级混动技术,在可油可电的同时,弥补了以往自主品牌车型在油耗方面的最大短板,让数百万家庭用户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还比如经过针刺试验而不爆炸不起火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配合CTB(Cell to Body)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使得比亚迪海豹(参数|询价)在前段时间的一项测试当中,经过双面侧柱碰之后,将电池包换到另一台车上依然可以正常使用;再比如通过四电机独立控制实现原地调头的易四方技术,炫酷车舞、原地起跳的云辇技术等等,都将在安全性、操控性、舒适性等方面实现全面进化,并创造更丰富的前所未有的驾驶可能性……
领先的科技带来了领先的产品体验,销量的增长便水到渠成。纵观当今中国汽车市场,比亚迪在从小到大各个细分市场几乎全面霸榜,海鸥、海豚、元、宋、秦、汉、腾势D9(参数|询价)等车型,几乎都是各个车型级别的销量冠军。特别是随着仰望、方程豹等新品牌车型的上市,以及全球市场的逐步打开,今年比亚迪完成300万辆的销量目标并非没有可能。
有了良好的市场表现,也就有了吸纳人才的实力,而人才又能创造更好的技术和产品,以此形成良性循环。比亚迪今年校招3.18万名应届毕业生,通过“人才鱼池”来扩大“技术鱼池”,就是循环上升当中迈出的一大步。所以按照这样的逻辑来看,比亚迪不仅现在很牛,未来应该会更牛。
近期新能源汽车市场热门品牌中,AITO问界的销量遥遥领先。其中,AITO问界M5自上市以来已经累计交付超过12万台,新上市的AITO问界M7同样表现不俗,仅用两个半月就突破了十万大
近期,赛力斯的AITO问界在市场上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自问界M5上市以来,累计订单量已达到12万,而问界M7在短短两个月内便获得了超过10万的订单。然而,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是如何
拜腾、威马、恒驰、天际、雷丁,这两年离开我们视线的新势力品牌越来越多,验证了当时的一种看法——这么多新势力,最终只会留下两三家,甚至是一两家。其余的要么是被收购,要么是淘汰。最近爱
一辆好车不光颜值在线,性能也是很能打。吉利银河E8作为新一代纯电旗舰,拥有着高颜值和高性能,灵感来自西湖的“光之涟漪”,采用微孔镭雕发光专利技术,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很有气质。以前
所有看得见的闪耀,都来自黑暗里的历练。吉利银河E8的设计让人惊艳,45英寸8K无界智慧“霸屏”能够提供给我们用户多种玩法,根本不怕缺少新鲜感。屏幕好玩之外,高科技也融入了吉利银河座
杭州,一座充满诗意和韵味的城市,她的灵魂,便是西湖。无数文人墨客都为之倾倒,吉利银河E8从西湖汲取灵感,诞生了全新的“光之涟漪”,湖水清澈,碧波荡漾,多种灯光秀更加提高了吉利银河E
自推出以来,AITO问界汽车品牌一直备受消费者关注。AITO问界车型均由赛力斯智慧工厂制造,赛力斯在新能源智能制造领域已经领先于许多传统车企。AITO问界车型在产品实力和产品质量方
在探讨新能源SUV这一领域时,智能技术无疑是备受关注的话题。然而,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车辆的操控性能同样至关重要。在这方面,AITO问界M5以其出色的操控性能,特别是动力表现,为用
要说近期新能源车圈里的“黑马”有谁,赛力斯AITO问界M5一定榜上有名。该车选用了全铝合金底盘这样的上乘材料,配合HUAWEI DriveONE电驱平台,其零百加速能力在4秒内即可
随着年底的临近,各大汽车品牌纷纷公布了销量数据。其中,赛力斯AITO问界汽车表现尤为出色,旗下首款上市的AITO问界M5累计销量已经突破12万辆。另外,AITO问界M7在短短不到三
12月多家车企加入价格战,网友:沉住气,还能降
底盘是汽车关键的组成部分,对车辆的稳定性、操控性和驾驶舒适性起着直接的作用。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虽然有些车型在底盘用料上表现不错,但是真正能做到出色调校的车型却是少之又少。然而,自上
在国内中型轿车市场,特斯拉Model 3没有上市之前,销量好的车型都是日系和德系车。然而,随着特斯拉Model 3的上市,凯美瑞、迈腾等传统燃油车在国内中型轿车销量冠军的宝座就不稳
现如今,中国品牌在新能源赛道上的领先已是我们有目共睹的事实。但回首过往,中国品牌在燃油车时代,可以说受到了来自各路合资车的打压。就拿轿车市场举例,当年的中高级轿车市场可以说被合资品
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一款具备动力性能突出、驾驶体验稳定的汽车无疑更具有吸引力。AITO问界系列车型恰恰符合这些需求,因此赢得了大量消费者的青睐。以AITO问界新M7为例,这款车型在
今日,奔腾新款B70正式上市,售价区间为12.99--13.79万元,共计2款配置。奔腾B70自2006年推出以来,已经历过三次换代,本次上市的新款奔腾B70,也被官方称作第四代车
在中型新能源SUV领域,AITO问界M5这款车型一直凭借其出色的动力操控性能吸引着广大消费者的关注。众多用户普遍认为这是一款非常好开的SUV,那么它为什么好开?今天就来简单讲一讲。
根据官方数据显示,问界M7自上市以来的两个半月内,订单量已突破10万,而问界M5自上市以来也累计售出12万台。在三十万左右级别的车型市场中,问界M5凭借其卓越的智能化配置和良好的驾
2014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一片黯淡,有的车企处在谷底,苦熬时日,有的甚至面临破产。很多车企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态度,摇摆不定。广汽此前推出了两款增程式车型,遇到了油耗、噪音等问题,
中国新一代纯电旗舰——吉利银河E8美学与安全的平衡做的真不错。颜值方面,它是全球首个量产一体式发光前脸,“光之涟漪”的美很吸引人。加上0.199超低风阻系数,续航里程大幅提升。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