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领克沉迷EM-P,吉利股价“难顶”?

领克沉迷EM-P,吉利股价“难顶”?

车智驾 2498浏览 2023-11-27 IP属地: 甘肃
领克沉迷EM-P,吉利股价“难顶”?

熬过2022年的动荡后,领克在EM-P的插电混动路线上越走越远。

近一年时间里,领克对旗下多款经典车型进行了EM-P“超电”改造升级。尽管从市场反馈来看,核心用户群体对领克的路线选择相对满意,但“小号沃尔沃”的质疑,也随着混动车型的增多而越发频繁。

与此同时,吉利股价几乎一整年低迷于10港元以下的尴尬,也随着2023年走到年末,即将成为定局。“买吉利的都是吉利人”的调侃,或将延续到2024年。

极氪定位高端曲高和寡、主品牌追求性价比、睿蓝为求出圈仍在努力,沉迷于混动的领克,是否成为吉利提振股价最后的希望?

一、主力车型成投诉平台常客,领克电气化转型太晚被赶超?

对于吉利而言,领克可谓是除了主品牌外,最大的基本盘。

根据吉利前不久公布的2023年10月份销量数据,单月销量180706辆,同比增长约19%。其中销量又高向低分别为,吉利主品牌139376辆、领克24707辆、银河13711辆、极氪13077辆、睿蓝3546辆。

在吉利收购沃尔沃后,不仅需要有领克这样的合资企业,来实现技术、平台、渠道等资源的互通。而且在沃尔沃不逊色BBA的高端豪华车定位之外,吉利也需要一款高品质、低价位的中高端产品,来吸引更多的消费群体。

从天眼查的企业最终受益人统计,大概就能看出领克的定位。

领克沉迷EM-P,吉利股价“难顶”?

与此同时,在年轻人逐渐成为消费主力的当下,本身就定位于年轻化的领克,也承载着拓展年轻化消费市场的使命。多年来,吉利以领克的名义去参加WTCR房车世界杯,或许也就是希望,能通过“赛车文化”来打动潜在年轻客户。

只不过愿景和规划是美好的,现实却又是极端残酷的。随着燃油车注定要退出历史舞台,迟迟没能下定决心,跟上新能源电气化转型浪潮的领克,已经开始暴露越来越多的隐患,2022年上半年的糟糕表现,或许也只是一个开始。

1.投诉量持续上涨,疑似偷工减料。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上下起伏都是常态。但是对于领克而言,起伏的幅度之大,多少有些令人担忧。

曾经,领克也是被誉为“国产之光”的存在,2017年上市的领克01更是无数车主的“青春”和“白月光”。然而也是从领克01开始,有关领克品质下滑、偷工减料等质疑和投诉,始终都没有终止过。

综合网络平台的投诉信息,领克旗下全系车型几乎都存在大量的投诉记录。其中领克01可谓是投诉的重灾地,从2017款到2021款,截至今年8月份投诉信息依旧接连不断,投诉原因也大都以车身附件及电器故障为主。

而且在今年1月份,由于领克01 2021款车身钢材强度涉嫌减配,遭到大量车主以“销售欺诈”、“虚假宣传”为由,发动了集体维权,甚至一度顶上微博热搜。尽管领克官方回复称,不会因为销售国家不同而区分车身结构,但并未打消各方面的质疑,也间接导致了2022年上半年领克销量的下滑。

尽管网络投诉平台的信息真伪难以核实,偶尔也会存在“友商”干预、刻意讹诈等。但是从2017年领克创立至今,各个主力车型的投诉从未间断,也无法排除这些问题真实存在的情况,毕竟老话总是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2.电气化转型过于迟缓,被竞争对手全面赶超。

或许是自持身份的“傲慢”,也或许是出于产品定位和用户市场的考量,至少在现阶段,领克是没有任何一部纯电汽车的。作为吉利与沃尔沃合资创立的中国企业,领克对新能源汽车的看法,却和日系车一样,紧盯着油电混合不放。

纵观领克旗下01、02、03、05、06、09,领克的新能源转型战略,仿佛就是在各个车型的基础上,推出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的版本。即便是2022年6月发布了全新的智能电混技术Lynk E-Motive,随后推出的首款车型,也是由领克01所衍生的领克01 EM-F。

而且,直到这项智能电混技术发布,领克才宣布全面开启电气化转型,将在未来三年逐步实现全系车型电气化。如此“姗姗来迟”的转型决心,在国内众多车企中,几乎可以算作是最晚的一批。

姑且不提2020年就开启电气化时代的汽车行业,同属于吉利旗下的沃尔沃,在今年4月份就已经宣布电气化转型成效凸显,并且实现了全系车型电气化。站在新能源市场角度,如今的领克,或许已经被友商和造车新势力所赶超,甚至被时代抛在身后。

除此之外,领克还面临着一项更加严峻的考验。

二、从“国产之光”到“小号沃尔沃”,领克败于定位模糊?

5年前提起领克,人们大概率会想起“国产之光”。而5年后再提及,可能很多人脑海中只会跳出来这么几个字——“小号沃尔沃”。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领克旗下的产品序列中,绝大部分车型都采用了吉利与沃尔沃合作开发的CMA架构技术。底盘、发动机等关键部位,也都是沿用沃尔沃已经成熟的产品技术。

即便是新推出的智能电混技术Lynk E-Motive,也是基于吉利雷神智能混动平台的高阶延伸技术,某种意义上和沃尔沃混动技术“沾亲带故”。

而且对许多消费者而言,身处二线豪华车阵营的沃尔沃却有着堪比一线豪华车的定价,即便在终端销售环节常驻着不小的折扣与优惠,也很难改变沃尔沃“物非所值”的观感。相较之下,大部分核心部件都与沃尔沃相同的领克,凭借相对亲民的价格,反而成了不少人眼中“正常价位的沃尔沃”。

这就导致了领克的定位越发模糊,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定义为沃尔沃的“平替”版本。例如2021年10月上市的领克09,由于较为相似的驾驶手感和性能,一度被称作沃尔沃XC90的“换壳平替”版。

此外,领克各个车型的命名方式,也在进一步模糊本就存在感薄弱的定位,很难锚定稳固的品牌形象。就像是标准紧凑型SUV领克01成功打开市场后,02转向跨界SUV的定位,到了03却变成了紧凑型轿车,04又改为电动滑板车,05则是紧凑型轿跑SUV,06定位跨界小型SUV,然后跳过07、08,直接推出了大型SUV的09。

混乱的命名逻辑,以及没有条理的产品序列,无疑是在增加新用户了解领克汽车的难度。特别是对于更在意个性表达的年轻消费群体,领克杂乱无章的车型命名方式,显然是不具备玩梗、传播的价值,也无法充当社交货币,很难获得广泛认可。

因此,如果领克想要在产品定位方面有所改进,在车智驾看来,主要突破口可能会集中于以下两个方面——

1.将智能座舱系统作为差异化竞争优势,加深与百度Apollo的合作。

最近一段时间中,新能源汽车领域似乎也掀起了一股“得鸿蒙者得天下”的风气。无论是2021年4月的赛力斯智选SF5、2022年3月开启交付的问界M5、2022年5月被寄予“卖断货”期望的阿尔法S华为HI版,2022年7月自称“第一款采用华为智能座舱的燃油车”的北汽魔方,都是以华为鸿蒙系统为噱头大肆宣传。

尽管领克没有选择与华为进行深度合作,但在领克09车型中,就和技术力与华为鸿蒙相提并论的百度Apollo,共同打造了领克LYNK OS智慧座舱控制系统。除了话题度上稍微逊色外,百度Apollo技术应用场景同样有着值得期待的前景,运作得当的话足以弥补领克定位模糊的缺陷。

尤其是在本身产品缺乏特色,也没有足够辨识度的当下,借助百度Apollo的影响力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也不失是一个合理的破局方向。

2.加码女性消费市场,由“她经济”弯道超车。

据不完全统计,大胆采用了粉紫撞色搭配的领克06,其主要用户群体,60%集中于未婚或已婚的90后女性。这不禁令人联想起长城汽车的欧拉,以及比亚迪的海豚。

只不过领克06并不是专门为女性用户所涉及,SUV的车型以及12-14万元的价位,也并不具备太高的吸引力。相比于长城欧拉和比亚迪海豚早已累计超过10万的销量,领克06从2021年至今年7月份,累计销量只有5.9万辆左右,显然是对女性消费市场缺乏足够挖掘能力。

不过有着领克06的成功试探,如果领克接下来推出符合女性车主需求的车型,或许也会比想象中更加容易一些。而且既然已经在电气化转型领域“赶了晚集”,开辟新市场,通过“她经济”来弯道超车,要比硬着头向前追赶效果更好。

参考资料:

《半年销量下降25%利润下滑57%,领克拖了吉利汽车的后腿》——SinoAuto

《销量同比下滑28%,领克上半年为何卖不动了?》——汽场汽车APP

《领克06:六成车主是90后女性,轮胎易损更换要花1000多》——车fans

《领克没有“基因”?》——新眸

文章标签:
旅行游记
 
相关推荐
车智驾 382粉丝    101作品 关注 关注跟智能四轮有关的动态。
推荐作者
排气管 关注
排气管是汽车圈车企高层以及从业人士关注度最高的账号。
凤眼观车 关注
来一起快乐的撩车吧!
车轮哥 关注
记录老外在中国的汽车生活。
玩车的史萌 关注
喜欢车兄弟的跟我走
汽车匠人 关注
寻求在互联网时代用匠心精神
车宇世界 关注
车圈老干部,只做最客观的车评。
华南车市资讯 关注
立足华南区域,打造本地化的汽车资讯,接地气的专业汽车报道。
海阔试车 关注
汽车圈里摸爬滚打,一起聊聊汽车的那点事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