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在2023车市盘点(上篇)中,我们看到的是价格战迷雾下的主机厂亏损、裁员、退市以及经销商大逃亡,我们看到在全年3000万辆新里程碑背后,中国汽车从业者负伤前行的姿态。
当然,凡事总有两面性。在沉重的伤痛背后,承载着全球汽车产业转型重任的中国汽车,同样也在磨难的洗礼中,逐渐脱胎换骨,持续新生。
虽然从财务数据来看,眼下自主车企大多数仍然是压力山大,但是市场份额上对合资的逆袭,电动化智能化技术上的反向输出,登顶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来说,同样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2023对于中国车企来说,不仅有艰苦卓绝的伤痕,也有充满希望的成长与收获。
01 自主崛起:谁是大英雄
要说2023年自主车企最值得鼓舞的成就,市场份额上的逆袭当属其中头等大事。
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已经从2022年的47.3%跨越至2023年1-11月的51.7%,上升了4.4个百分点。虽然全年数据还未公布,但是2023年自主份额反超外资品牌已经成为板上钉钉的事实。
这是中国汽车工业三十多年发展史上,自主品牌首次反超外资品牌,成功在自己的国家市场站到了市场的高地。
而在这场逆袭大战之中,我们见证了一批自主品牌新标杆的崛起。
其中,比亚迪这个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的含金量自不用多说,作为全国乃至全球首家停产停售燃油车的传统车企,比亚迪过去三年的高速成长全行业都有目共睹。从年销量40万辆到70万辆再到180万辆,2023年甚至一举冲上300万辆,成功反超特斯拉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说一不二的领导者,同时也是中国汽车市场品牌、车企、集团全维度的冠军,在全球汽车市场也成功跻身销量榜前九名。
当下,比亚迪旗下包括海豚、海鸥、秦、宋、汉、唐家族产品已然成为了友商新车的关键对标竞品。
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当下不仅凭借出色的三电技术和垂直整合模式强势统治了30万以下的主流大众化市场,在30万以上的高端市场以及百万级的豪华市场也正在快速建立新的认知,成为了自主品牌向上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新标杆。
此外,在过去消费者冷嘲热讽的新势力阵营中,理想汽车的成功崛起也成功刷新了消费者的认知。
过去一年,理想月销量从月销万辆持续上攻,直接冲上了月销五万辆的高峰。2023年全年,理想以37.6万辆的成绩跻身新能源厂商销量前七名。理想目前在售的L7/8/9三款车型每一款都成为了月销过万的爆款。
更有趣的是,当下友商在推出中大型SUV竞品时,对标的不再是丰田的汉兰达,而是理想的三款产品;而且理想曾经被消费者和友商群嘲的冰箱彩电大沙发,眼下已然成为了智能电动车产品不可或缺的关键配置。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理想从2022第四季度开始成功实现了扭亏为盈,2023前三季度理想净利润一路攀升,从9.3亿元上涨至28.1亿元,2023全年净利润突破90亿元基本胜券在握。理想的成功扭亏一方面打破了新造车不挣钱的魔咒,另一方面也为当前仍然处于亏损的友商树立了一个扭亏的成功案例,让持续亏损的友商看到了生的希望。
除了独立的某家车企之外,以问界为代表的华为系势力在2023年也成为了新造车领域乃至整个中国汽车市场极具威慑力的一股新力量。
2023年,华为智选车系列首品牌问界累计销量达到94380辆,其中新问界M7车型自9月上市以来已经收到累计12万辆的大定订单,旗舰新车M9目前大定也已经突破3万辆。问界品牌从年初月销4000+冲到了12月月销2.4万辆的水平,不仅环比大幅增长,同比去年同期更是大涨超100%。换作三年前,这泼天富贵赛力斯想都不敢想。
除了销量大爆发,在智能化技术上,华为高阶智驾也成为了行业标杆,不仅实现了无图城区智驾全国可用,还率先实现了无人代客泊车。
更让友商虎躯一震的是,华为系并不只有问界,除了赛力斯之外还有奇瑞、江淮、北汽三家,未来将构成华为智选车“四界”;除了智选车项目外,2023年11月,华为拟拆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成立一家新公司,并对包括长安北汽赛力斯江淮奇瑞在内的战略伙伴开放股权。
2023年,以华为技术为引领连结起来车企大联盟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快速成长,就连新造车一哥理想都明确表示要避开华为的锋芒。随着2024年四大智选车项目的加速落地,华为系很可能会成为比亚迪都要忌惮三分的存在。
当然,除了比亚迪、理想和华为系之外,还有蔚来、小鹏、零跑、吉利、长安、上汽、广汽在内的众多自主车企在智能化和电动化上领域同样实现了长足的进步,为这场市场份额逆袭大战作出了巨大贡献。
尤其是小鹏、零跑、上汽等车企,不仅实现了销量上的跨越,同时更在2023年实现了对外资车企的反哺。
02 技术反向输出:话语权正在重塑
除了市场份额上的逆袭外,随着智能化电动化技术转型渐入佳境,率先发力的中国车企也成功在技术上实现了引领。正是在这个自主品牌销量逆袭合资的2023年,外资车企和自主车企在技术地位也出现了历史性的逆转。
7月下旬,大众宣布将向小鹏增资约7亿美元,认购小鹏约4.99%的股权。在合作的初期阶段,面向中国的中型车市场,双方计划共同开发两款大众汽车品牌的电动车型。
同在7月,大众还和上汽签署了备忘录,双方将基于上汽的技术平台联合开发专属中国市场的电动智能网联汽车。
8月初,一汽-大众内部消息称,一汽大众有可能'买断'零跑的某一代平台技术,供旗下捷达品牌打造经济型电动车。
10月下旬,Stellantis集团官宣将投资15亿欧元成为零跑汽车的战略股东,本次合作除了零跑汽车向Stellantis输出整车级技术外,双方还将组建合资企业“零跑国际”,向海外发售零跑汽车的产品。
从“市场换技术”走到反向输出,中国车企用了30多年。
在2023年合资车企市场份额快速缩水的大背景下,面对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束手无策的局面,在海外市场再硬气的全球汽车龙头,要想在中国市场守住基本盘,都要抱紧中国车企的大腿。
当然,“反向合资”这对于自主车企而言,同样意味着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外资车企的巨额资金投入对于长期顶着亏损卖车的自主新能源车企而言,无疑是久旱逢甘霖,虽不能彻底解决亏损状况,但是也为自主车企在财务上创造了喘息的机会;另一方面,大众、Stellantis等全球汽车巨头的青睐,也让自主车企得到了全球市场更高的关注度,对于往后自主新能源产品出海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有人认为,这是外资车企在用“钞能力”将中国车企收入麾下,打响在华反击战;也有人认为,这是中国汽车技术反哺全球的开端,是中国汽车产业三十年的历史性里程碑。
无论如何,中国车企成为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引领者已然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接下来,国内外车企都将在中国这片充满无限可能性的活力热土上,开展新一轮的格局重塑。
03 出口大爆发: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
伴随着中国市场份额的成功逆袭以及技术话语权的易位,中国车企也越发不能满足于只在中国这一片土地上混战。2023年,自主车企密集押宝海外市场,中国汽车出口迎来了爆发式的扩张。
乘联会分析指出,中国汽车2023年1-11月出口476万辆(含商用车为491万辆),出口增速60%,其中11月出口52.4万,根据历年12月出口走势,中国汽车出口全年正常情况下应该有把握达到526万。日本汽车1-11月份出口量为399万辆,同比增长15%,预计2023年全年出口量约430万辆。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超过日本近百万,“成为世界出口量第一是确定的事情”。
《华尔街日报》报道也指出,中国汽车出口有望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这标志着全球汽车行业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功,早在2012年,中国汽车出口就已经成功突破百万辆大关,不过其后的九年内,一直在百万辆的分数线上持续徘徊,没有实现质的突破。
而真正推动中国汽车出口实现规模跨越的还是电动化转型。随着2020年鲶鱼特斯拉入华引发的中国新能源市场加速成长,2021年后的三年,中国汽车尤其是爆发式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开始加速布局海外市场,过去三年,中国汽车出口实现了从100万辆到近500万辆的跨越。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增速排名靠前的国家和地区中,德英意法日赫然在列,这些国家都是汽车制造领域的传统工业强国,但从2021年开始,他们逐渐加速引进中国制造的汽车,其中日本的出口同比增长近9倍。
到了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则呈现出明显的“欧化”趋势,增速超过两倍的国家和地区中有近四成分布在欧洲,其中俄罗斯同比增长了5倍。欧洲也第一次超越亚洲,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最大市场。
三年时间里,沙特墨西哥比利时俄罗斯澳大利亚英国等6个国家,始终排在出口总量的前十位。目前中国汽车已经出口到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基本覆盖到了世界各个角落。
不仅销量规模实现跨越,这三年中国汽车出口品质也实现质的提升。其中,新能源汽车成为崛起的主要力量,新能源整车出口占总量的比例从2020年的7%增长到2023年的24.5%,出口均价也增长了64%,中国汽车出口不再是靠第三世界国家支撑的低质产品。
出口带来的不只有市场版图的扩大,更带来了实打实的真金白银。上汽方面表示,随着海外销量的快速攀升,2023年公司海外业务将实现“规模性盈利”。长城方面表示,海外市场对公司第三季度整体利润贡献在三成左右。
此外,得益于中国电动化技术的领先地位,电动化相关产业链同样在加速出海的步伐,从2021年开始,动力电池电机等核心部件的出口额开始快速增长。2023年1-11月,中国动力电池出口总量达到114.2GWh,占海外市场动力电池装机量40%。
写在最后:
从市场逆袭,到技术反向输出,再到产品反攻海外市场,2023年中国车企的成长虽然承载着沉重的内伤,但无疑也是充满希望的。这种希望不再是靠低质低价来支撑,而是源于真正硬核的技术力、产品力和品牌影响力。
正如大事君在《2023车市盘点(上篇)》中所说,天将降“全球汽车产业转型”之大任于中国车企,而2023年中国汽车的质变,正是中国车企即将引领全球市场转型的关键开局。
可以预见,随着中国汽车在智能化电动化领域稳扎稳打的进化,未来3-6年,中国车企在全球市场的话语权会迎来前所未有的快速扩张,越来越多中国汽车品牌有望跻身全球车企头部行列。
量、利双升,上汽找回增长节奏
家庭出行升级版,全新高山让每一段路都成为幸福时光
该款汽车级器件更容易集成到空间受限的设计中,可提供高达0.0026 lx/ct的灵敏度,可放置在深色盖玻片后
哪吒汽车APP断网,便利却不够可靠?
长城高管直播挑战全新高山,从城区到山路完美表现掀起网络热潮
家庭出行的新宠,体验全新高山带来的“豪华冒险”
说车上线·第133期|海狮05 DM-i 实测比亚迪海狮05 DM-i智驾版:天神之眼C真有那么神?走,出发~
与冠军同行:首位亚洲斯诺克世锦赛冠军赵心童
魏建军:不搞过度电动化,长城坚定走全动力方向
车企负债,丰田大众全球第一,中国车企排不上号。
建议网友理性“吃瓜”:阿维塔风阻系数争议事件可以讨论但别定论
合资车企有没有「穿越周期」的长青法则? 过去40年,「合资模式」是中国汽车工业崛起的核心动力,然而,随着新能源与智能化技术革命的爆发,传统合资车企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中国品牌凭借本土化创新快速崛起;另一方面,特斯拉、理想、华为、小米等新势力以换道超车的思路和营销快速占领消费者......
在这段充满挑战的历程中,比亚迪见证赵心童逐梦夺冠,海狮07EV(BYD SEALION 7)陪伴了他攀至巅峰的每一步,这款不久前刚刚斩获了欧洲新车安全评鉴协会(EURO NCAP)与澳大利亚新车安全评鉴协会(A-NCAP)双五星安全评级的车型成为了他在英国训练和比赛期间的最佳出行......
不同市场表现下的车企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财务图景:有的企业持续增长,有的仍深陷亏损。
一步到位!2025款途观L Pro全系高功率,380TSI让每一程都澎湃!
在这段充满挑战的历程中,比亚迪见证赵心童逐梦夺冠,海狮07EV(BYD SEALION 7)陪伴了他攀至巅峰的每一步,这款不久前刚刚斩获了欧洲新车安全评鉴协会(EURO NCAP)与澳大利亚新车安全评鉴协会(A-NCAP)双五星安全评级的车型成为了他在英国训练和比赛期间的最佳出行......
中国还缺一个皮卡品牌吗
2025 年第一季度,比亚迪以 21.4 万辆出口量、117.27% 的同比增速,在香港、新加坡、泰国、澳大利亚、巴西、意大利、英国等 7 个国家和地区登顶销冠,上演 “中国汽车旋风”,比亚迪以技术攻坚与本土化布局的双轮驱动战略,持续重塑着全球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
“低调”的小米,也开始做出改变了。
近日,赛力斯发布最新产销快报,4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达31,488辆,同比增长12.99%;集团整体销量35,741辆,同比增长5.54%。其中,问界M9前4个月累计销量36,439辆,同比暴涨41.19%,连续11个月蝉联50万元以上豪华车销冠。这份成绩单不仅印证了赛力斯的增长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