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赛力斯预亏公告一出,“华为赔本赚吆喝”,“越卖越亏”的声音马上就热闹起来了。
预计2023年度实现营业收入355亿元—365亿元,同比上升4.09%到 7.02%;预计2023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7亿元—-21亿元;预计2023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50亿元到-46亿元。
而且,从此前公布的前三季度财报数据来看,赛力斯前三季度亏损呈现环比持续扩大的趋势。看样子,又是一桩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的惨烈案例,怎么被吹捧得如此神乎其技的华为也救不了赛力斯?
实际上,看似越卖越亏的赛力斯,马上就要迎来春天,而且,这不仅是赛力斯自己的春天,同时也是华为的春天。
01 扭亏在望,赛力斯的好日子还在后头
这份公告看似是一份预亏公告,但某种意义上,却可以说是赛力斯投靠华为以来前所未有的喜报。
全年-21至-27亿元的净利润看似仍然处于亏损状态,但是相比2022年-38.32亿元的净利润水平,2023年起码同比增长29.5%。
按照此前公布的前三季度的财报数据来看,2023年前三季度赛力斯累计归母净利润为(-6.25)+(-7.19)+(-9.5)=-22.94亿元,亏损环比持续扩大这一点不可否认,但是按照全年-21到-27亿元的净利润来计算,赛力斯四季度归母净利润将达到-4.06至1.94亿元之间。也就是所说,赛力斯四季度归母净利润已经非常接近扭亏为盈。
从扣非净利润来看,-46亿元至-50亿元的扣非净利润水平确实比-42.96亿元有所扩大,但是,这对于2023年产品和产能快速扩张的赛力斯来说,其实是可以理解的。
2023年,问界推出了新款问界M7和问界M9两款新车,按照余承东的说法,单单是一台新款M7的升级改款就花了5个小目标。财报数据显示,前三季度赛力斯研发费用累计 10.91 亿元同比增长 20.42%。
除此之外,2023也是赛力斯的产能扩张大年,第二工厂凤凰智慧工厂已于8月份正式投产,第三工厂于2023四季度正式投产。两大新工厂的建设对于赛力斯显示不是一笔小数目,但是对于眼下订单持续火热的问界品牌来说,可以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按照此前规划,一厂规划产能为年产10万辆;二厂年产15万辆,三厂更是达到60到70万辆,正是有了如此增长的产能,才让问界有了喊出2024年销量60万辆的底气。
所以说,眼下不涨反跌的扣非净利润,是2024年赛力斯实现盈利并维持长期增长的关键一着。
正如赛力斯在公告所说,但随着四季度问界M7上量、M9上市发布,公司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增强。赛力斯的好日子还在后头。
2023年,问界品牌从年初月销4000+冲到了12月月销2.4万辆的水平,不仅环比大幅增长,同比去年同期更是大涨超100%。其中新问界M7车型自9月上市到2023年年末,已经收到累计超12万辆的大定订单,旗舰新车M9目前大定也已经突破3万辆。
即使减去2023年四季度已交付的5.4万辆订单,眼下问界仍然握着接近10万辆的大定订单。
更让人直呼华为牛b的是,就在刚刚过去1月前三周(1月1日-21日),问界以2.10万辆的成绩,强势登顶了新势力销量冠军,领先理想0.36万辆,从目前的走势来看,问界基本已经稳坐1月新势力销冠宝座。
这是过去一年来理想首次跌落新势力冠军宝座,但是恐怕不会是最后一次。
按照目前的业绩和订单走势来看,赛力斯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基本已成定局,到时候,理想就不是唯一实现盈利的新势力了。
02 赛力斯立起标杆,华为将更加势不可挡
不过,比起赛力斯自身而言,赛力斯的扭亏其对于华为的有着更加跨越性的意义。
在这之前,许多传统车企尤其是国有车企一直对华为势力怀有十分强烈的戒心。一方面是担心华为技术的成本太高,搭载华为技术的车型卖不出去,车企难以实现盈利;另一方面则是担心被华为夺取了“灵魂”,往后被华为彻底卡住技术的咽喉。
正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再多的口舌都不如行动来得实际。所以,为了打消主机厂对华为的恐惧,华为必须打造出一个成功的标杆或者说样板间、试验田。本身弱势且没有任何面子负担的赛力斯,如今就是华为最成功的标杆。
赛力斯的扭亏为盈就是鸿蒙智选模式最好的力证,它让弱势的传统国企到了投诚华为的生机,看到了老老实实当个代工厂就能实现盈利的美好愿望。
至于“灵魂论”的问题,这些弱势国企已经没有别无选择。在新能源时代,那些啃着燃油车老本的传统车企就是落后的代表,而华为进入汽车圈的使命,就是盘活这些落后的产能。
在2023年之前,靠着合资车企燃油车带来的可观利润,这些国有车企们还能和华为有些许博弈的空间。但是随着未来两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向着60%的新高持续进攻,合资阵营市场份额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快速萎缩,而那些依靠合资车企供养的弱势国企即将迎来灭顶之灾。
但是不同于民营车企可以被并购或者申请破产,这些国有车企既不可能被民企并购,更不可能眼睁睁看着自己倒下,因为这牵涉着数以百万计工人的就业。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昨天,国资委在新闻发布会明确表示,已经推动央企把上市公司的价值实现相关指标纳入到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体系中。在此基础上,将把市值管理成效纳入对中央企业负责人的考核,引导中央企业负责人更加重视所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
所以,与其纠结本就不存在的“灵魂”,保住市值,保住销量,让自己活下去才是国有车企更加迫切的要务,而明确表态不造车的华为正是他们最强大的救星。说时迟那时快,近日就有业内人士爆料,红旗已经确定将接入鸿蒙座舱。
所以,赛力斯当前的逆袭只是华为崛起的开始。伴随着赛力斯这个标杆的成功树立,以及合资市场的进一步萎缩,2024年,国有车企们将加速投入华为的怀抱,华为力量在汽车领域将更加势不可挡。
冠以集团之名,尚界必须成功。
加速“回归一个吉利” 吉利汽车和极氪签订合并协议
随着6月投诉指数的发布,汽车门网上半年各项投诉指数也顺势出炉。接下来,汽车门网将对2025年上半年度投诉数据进行盘点。本期,我们发布2025年上半年车企投诉指数排行。
英国强推歧视性电动车补贴政策,中国车企出海到底动了谁的蛋糕?
在如今瞬息万变的汽车市场中,每一款新车的登场都备受瞩目。据悉,全新名爵 MG4 将于 8 月 5 日开启预售,这一消息无疑让众多车迷和消费者将目光聚焦于此。作为一款备受期待的车型,全新 MG4 在产品实力上有着诸多亮点。
日前,据海外媒体报道,奔驰将会延长当前A-Class两厢车的生产周期,并且至少持续到2028年,这一举措直接推翻CEO康林松两年前2025年底停产A-Class与B-Class MPV的宣言,战略决策上的反复,似乎暴露了奔驰电动化战略的深层矛盾。
近日,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和精真估联合发布的《2025上半年中国汽车保值率报告》中,上汽大众ID.3位列合资纯电动紧凑型车三年保值率排名第一,展现其在产品质量、设计和可靠性等方面的不俗实力和出色口碑。
长城汽车第二季度创新高,累计销量同比增10.07%,净利润达45.86亿元。
2025上半年车辆销售总榜出炉! 全品类销冠居然是TA
医院资产的注入,为公司构建多元化的业务结构、实现稳健增长奠定基础。
随着6月投诉指数的发布,汽车门网上半年各项投诉指数也顺势出炉。接下来,汽车门网将对2025年上半年度投诉数据进行盘点。本期,我们发布2025年上半年SUV投诉指数排行。
性价比没用了,吉利要洗牌了。
当限时优惠的诱惑遇上已投保过户的现实,一场关于新车与二手车界限的争议正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发酵。近日,极氪汽车被指将“大量已投保过户的库存车辆当作新车”销售,引发行业对0公里二手车现象的广泛讨论。这场风波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单一品牌的经营问题,更是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中行业规范与消费者权......
五菱之光EV 推出长续航版本
随着汽车门网上半年各项投诉指数的发布,众多车型的投诉情况也纷纷出炉。近期,汽车门网将对2025年上半年度投诉数据进行盘点。本期,我们发布2025年上半年中型车投诉指数排行。
终于有车敢把夏日痛点全摊开“挨烤”,还拿下了含金量拉满的健康与操控双安全权威认证了!
跌了5年,合资车企迎来拐点时刻
阿维塔要有大动作了?
50287台!风云A9L上市24小时热销 凭什么?
车坛快报|三菱汽车告别中国舞台, 理想汽车兑现60天账期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