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3万公里大众ID.4 CROZZ车主总结:传说中的“杂牌”

3万公里大众ID.4 CROZZ车主总结:传说中的“杂牌”

驾仕派 3847浏览 2024-02-29 IP属地: 四川

在国产车已经占据了新能源市场绝对地位的当下,买一台被称之为“杂牌”的合资电动车,或许会有很多人不理解这样的做法吧?然而,我就这么做了。

这一篇当中的ID.4 CROZZ,是我自己的座驾,它已经陪伴我度过了超过3万公里的路程,所以对于它的表现,我觉得我有足够深刻的体会。

为什么会买它?

这是一台PURE+版本,是我大约两年前入手的,加上地方补贴落地在19.5万元左右。当时我每天上班通勤,来回距离长达几十公里,而且自己没条件安充电桩,需要就近去公桩充电,所以我衡量了一下,与其买插混,不如直接买高续航的纯电,每周可以少充几次电。

当时已经有一些不错的国产纯电车型崭露头角,但要么就是诸如蔚来ES6、小鹏P7、极氪001这样的25万以上的高端车型,要么就是海豚这样15万以下的中短途代步车。一台15-20万元左右,能够像以往的紧凑SUV油车那样,解决家庭全场景覆盖的纯电车型,别说当时没几个了,如今的选择也不多。

而且,当时正值各地补贴即将退坡的时候,它也是为数不多能够提到现车赶上补贴的车型。加上我之前就是大众、奥迪双料车主,对于大众系的功能设计特性很熟悉,也让我对于车辆的操控、驾乘品质、空间、人机交互这些“刚需”更加看中,而对驾驶辅助、智能座舱方面的缺陷就没那么在乎了。

这些就是促成我入手这台ID.4的原因。

用现在的眼光看,它没有800V高压系统、没有高阶智驾辅助、没有先进的中央电子架构系统,更没有花里胡哨的场景模式等功能,几乎没有任何能亮点标签。甚至过高的电池成本也带来了大众常见的简配问题,譬如没有手机无线充电、原厂行车记录仪、电动外后视镜折叠和360全景影像,只有前后雷达和倒车影像。

但放在两年前,一台搭载80度三元锂电池、CLTC续航超过600km,落地却不到20万的纯电SUV,从理性的角度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它用起来合格吗?

给一个直截了当的结论:

是的,如果你对它的期待仅仅是一台纯粹的代步工具的话。除此之外,它给不了你更多。

用传统油车的思维视角来看待它的话,它的很多细节设计都极其老练成熟。它的外观成熟、耐看又不乏创新性,我就是被这种设计风格打动的。

LED灯组连接车标的前脸,在一票烂大街的无中网设计中成了一股清流;短车头搭配流畅的车身线条和大轮圈,兼顾了耐看和空间实用性。只是作为一款后驱车,没能腾出前舱的储物空间有点遗憾。另外,轮胎前后尺寸不一,后轮的胎宽更大,而且用的是自修补轮胎,虽然能对付一些比较小的扎钉,但这套胎的成本不低,一旦遇上比较大的扎钉,修补起来也很麻烦。

内饰一如既往的大众风格——用良好的做工和层次分明的设计,掩盖廉价的用料搭配。仪表尺寸不大,能够显示的信息和渲染效果跟如今的潮流格格不入。但是观感简洁、核心信息清晰,除了核心的车速、电量、续航之外,功率输出和能量回收的显示方式非常简洁,一目了然。

只是面积有点偏小,巡航和导航的信息,通过最简单的图例显示,减少视觉干扰,我觉得这样的设计理念才适合仪表。

空间布置上,它的设计也明显比很多造车新势力甚至一些传统自主品牌更老道。前排座椅的H点,是我当时试过的同级车中最低的一个,没通过CTB、CTC这样的电池封装技术就做到了这样的低坐姿,这凸显出了大众整车布置设计的功力。后排座椅的坐垫足够长,角度合理,能完全托住大腿,同时在保留足够的后排空间前提下,腾出了超过500L的尾厢空间也是我很满意的一个点,放四到五个登机箱都不在话下。

动态表现也是大众的祖传优势。虽然输出功率只有150kW,百公里加速不过8.5秒,放在同级肯定是没啥可说的,但是得益于电机的扭矩特性,只要肯踩电门,加速能力日常完全够用,市区或者国道上能轻松甩开很多油车。

踏板和动力输出的标定非常线性,很好控制。D挡状态下,松开电门之后的溜车阻力相比油车更小,不过 B挡显然才是更适合日常使用的挡位,尽管不能自行调节动能回收强度,但标定的回收强度恰到好处,有明显的减速度又不会让人感觉晕车。而需要指出的是制动踏板的脚感有点偏软,并且前半段的空行程略大,和动能回收之间的衔接还可以再改善一下。

转向方面,由于用了后驱布局,所以前轮有很充裕的偏转空间,这带来了很小的掉头半径,原地掉头甚至只需要占据大约不到3条车道——比奥迪A3还小。方向盘的手感线性度很好,阻尼适中,有传统液压转向的感觉,但是哪怕调节成最轻的一档,反馈的手力还是偏重的,女生可能不太好掌握,而且打完转向后的回正阻尼略大。

悬架的滤震风格很厚实,面对常见的破损路面能缓解不少大冲击,又不至于拉不住车身,侧倾适中。胎噪和风噪也控制得很好。整个底盘的NVH风格,展现出让人很熟悉的“德味”。

扎实的续航,也是ID.4的一大良好口碑所在。

PURE+版本的电池容量大约84kWh,NEDC标称550km、CLTC标称600km,实测哪怕是对电动车最不友好的全高速工况(平均车速≥80km/h,大部分时间100-120km/h),也能做到410-420km左右的水平,日常能做到起码480-510km的水平,市区续航达到530km以上轻轻松松。

也就是说,电耗基本能做到市区百公里13-14 kWh,高速百公里16-18kWh的优秀水平。还有一点,就是续航的显示数字也很扎实,不会出现像一些磷酸铁锂车型那样,表显的最后几十公里突然快速掉到接近0续航或者无法显示那样的尴尬,我甚至有几次应急情况下,把电量跑出了表显0% 的程度,这种情况下依然还是有极少的电量,可以支撑大约7km左右。

另外需要说明,近两年来,我大部分时间都依赖快充,但续航也没有发生明显的衰退,续航变化更多和天气、最近的用车强度强相关的。美中不足在于热泵空调的效果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压缩机一开,大约百公里要多耗两度电以上。

驾驶辅助方面算是中规中矩。这台低配的PURE+版没有PRO版那样的将自适应巡航(ACC)和车道辅助(LKA)二合一的集成巡航功能,方向盘上的巡航键只能单独开启ACC,而LKA需要通过车机上的虚拟开关开启。当然也可以通过开启ACC和LKA达到类似集成巡航那样的效果,但是LKA功能不会帮你维持车辆在车道中央,只会在你即将压线的时候拉你一把,实质上还是要自己完全控制方向盘的。

所以对驾驶辅助比较重视的话,还是加点钱上PRO版比较好。好在功能的稳定性尚可,偶发无法开巡航的情况,大多是因为天气恶劣影响摄像头识别,由车机故障等其它情况引起的问题很少。

这台车用下来都出现了什么问题?

如果说它的优点都来自于车辆的基础功能的话,那么它的缺点几乎都来自于智能座舱相关的创新功能。

首当其冲的就是车机。

过于简洁的UI设计风格,让人想起了WINDOWS PHONE系统时代的诺基亚,当然这只是主观上给人的第一感觉而已。商城里适配的应用,却是肉眼可见的少得可怜,除了爱奇艺、腾讯视频、网易云音乐之类的一些相对常用的APP之外就没了,而且加载速度很慢,可用的视频资源也明显比电脑或者手机版的APP少很多。

标配的车机流量也偏少,很容易用完,所以大多数情况下我是用手机蓝牙连接车机的,很少用车载应用。

语音只有简单的查天气、切歌、打电话、导航之类的常用功能,适配的语料很少,像国产车里已经很普遍的可见即可说、连续对话这样的功能也没有。手势控制只有左右翻页,识别率也不高,实用性一般。

关于ID.4之前大面积出现的车机质量问题,我也遇到过一些,包含但不限于以下BUG——

· 冷启动网络没信号

· 冷启动系统加载极慢

· 导航首页缩略图无法加载

· 低温下(约<10°C)中控黑屏、仪表黑屏

· 冷启动下没有时钟显示

后来被召回之后刷了一次机,问题出现的频次降低了,但是谈不上被根治。

另外还有一个很奇葩的BUG,那就是在车辆充电的时候,车机的充电界面会不断自动跳出打断当前界面,这就意味着你在外面充电时没法坐在车里看视频了。

好在这个车机搭载了CarPlay,只要打开了蓝牙和WiFi,车辆一上电就会自动连接,听歌、导航这样的常用场景都能无缝适配,这对于苹果手机用户来说非常便利。只是对于安卓用户来说就没那么友好了,也没有对应的手机投屏功能来弥补。

其次,座舱里的实体按键大面积换成触控键的设计,也是很让人诟病的。譬如车机的音量、空调、驾驶模式按键,多功能方向盘两侧的触控键,模拟触感的振动反馈有明显延时,用起来并不顺手。车窗按键不但换了触控键,而且还做了简配,常用的四窗独立控制被换成了左车窗键+右车窗键+前后切换键,在如此常用的功能上下手,导致操作步骤增多、体验下降,我个人觉得并不划算。

手机APP的远程控制功能也是少得可怜,只有空调、定位寻车、充电显示这样的常用功能,而诸如解闭车锁、开关车窗、远程启动这样在国产车APP上的标配功能都没有,也就是说,它没有用手机充当车钥匙的能力。

体验上小问题也颇多,譬如寻车功能,实际定位偏离比较严重;充电时界面显示的参数也比较少,只有电量和预计剩余续航,没有充电功率、时长。

那么,它值得买吗?

虽然ID.4不是所谓的“油改电”,但是很多人都评价ID.4是一台用传统油车思维开发的纯电车,从近两年的体验来看的确如此。车辆的基础设计很扎实,审美和做工也在线,但是智能化的水平堪忧,甚至有不少功能的体验缺陷。

在我看来,这里背后其实还是大众在开发的时候,并没有因为换成了电动而考虑拓展更多的用车场景,譬如说没有针对露营的外放电功能、休息模式(长时间维持车辆上电)。所以,它更适合那些单纯把车当代步工具,对车辆的认知和以往传统油车没太大区别的人。

我觉得在当下的环境,17-18万左右,是一个比较适合的入手价位。

文|韦陀

图|韦陀

 
相关推荐
驾仕派 26.8万粉丝    9092作品 关注 有趣、有用、有品。中国汽车行业坚持原创传播的代表。
推荐作者
苑叔聊车 关注
资深的汽车编辑,阅车无数,有关于选车的问题找我就没错了。
AM车镜 关注
AM车镜是中国汽车行业具有影响力的资讯提供者。
明白说车 关注
明明白白了解车,轻轻松松驾驭车!明白说车,坚持原创!
郑谊 关注
汽车行业分析师,汽车产业研究员
大内密探零零车1 关注
汽车媒体从业14年,记者,中汽联车手,爱卡十年工作经历,超卡
SCC超跑俱乐部 关注
SCC超跑俱乐部
闫闯说车 关注
闫闯说车团队会给大家带来最新,最全面的车型评测视频敬请关注。
玩车专家V 关注
有关汽车一切玩法尽在其中,带你领略不一样的汽车新体验!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