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大众新平台造纯电“朗逸”?10万买大空间,有800V必火?

大众新平台造纯电“朗逸”?10万买大空间,有800V必火?

路咖汽车 2044浏览 2024-04-15 IP属地: 北京
大众新平台造纯电“朗逸”?10万买大空间,有800V必火?


国内新能源车有多卷?近期,大众集团再投25亿欧元,拓展合肥的生产及创新中心。其核心是打造一个全新的CMP平台,目标直指国内尚处于“空白阶段”的纯电动廉价车型。之所以说“空白”,是因为10万元左右价格区间的纯电车型,现阶段还充斥着大量“非大厂产品”,以及“大号代步车”等等。身为国际大厂的大众汽车直接下场,会形成降维打击吗?

大众纯电动的PQ34,还是MEB青春版?

即便只聊新能源,大众集团在不聊更高阶的PPE,甚至是J1平台的情况下,也已经有MEB这一纯电平台,以及依托燃油车时代的MQB、MLB的Evo升级版平台。既然全新的CMP平台是针对廉价车型,那么它的定位也很清晰,就是覆盖MEB平台以下的产品。

大众新平台造纯电“朗逸”?10万买大空间,有800V必火?


为此,大众将会把原来的MEB平台升级至MEB+,从而给CMP平台留下足够的发挥空间。至于原来燃油车平台的Evo升级版,预计将专心覆盖逐渐轻混化的燃油车,以及插电式混合动力产品。参考MEB平台至今最低覆盖至ID.3的情况,CMP平台预计将覆盖标准A级车,甚至是定位比A级更低的车型。结合大众ID.3的市场表现,基于CMP平台打造的产品,将很可能覆盖10万元左右的纯电动车市场。

大众新平台造纯电“朗逸”?10万买大空间,有800V必火?


CMP与MEB的搭配是不是很熟悉?在MQB平台之前,大众汽车就凭借PQ34+PQ35的组合,覆盖了从A0至B级车市场,并带来了诸多经典车型。其中PQ35就类似MEB的定位,主打从高尔夫、速腾等A+级车型开始,并向上进行覆盖。而全新的CMP平台,就像当年的PQ34的定位。后者缔造了国民级家用车大众朗逸,这显然也是CMP平台想在纯电时代复刻的操作。

大众新平台造纯电“朗逸”?10万买大空间,有800V必火?


当然,大众想复刻经典,还是要从已有的MEB平台上着手。简而言之,就是在MEB平台上做减法。毕竟对于“复刻朗逸”这种思路来说,MEB的技术储备还是过剩的。而这种过剩,又主要表现在家用A级车不太在意的性能以及操控部分。

比如说覆盖电四驱,或者说满足电后驱的动力系统。以及兼容后置大电机的底盘结构。后驱当然能够带来更多操控乐趣,在新能源时代,前驱与后驱的成本差异,已经没有燃油车时代那么大。甚至附带的传动效率,也就是省油(省电)效果也不再明显。但想要发挥后驱的优势,需要后桥电机有足够的马力。在讨论“无后驱不豪华”这个观点时,我们总是忽略了,燃油车时代的后驱车,其实大多是有大马力作保的。

大众新平台造纯电“朗逸”?10万买大空间,有800V必火?


眼下CMP平台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明显会削弱动力。既然发挥不出后驱效果,那还不如直接用前驱。因为站在控制成本的角度来看,前置电机还可以释放后悬架需求。在需要保留后置大电机的前提下,新能源车的后悬架几乎只能在标准五连杆与H臂多连杆之间二选一。无论选谁,都会带来调校与制造成本上的明显压力。但剔除后置电机需求后,即便纯电动车,也可以回归MQB的四连杆式后悬架。甚至是“一步到位”,捡起支撑性强、成本又极为友好的扭力梁式后悬架。

10万元买大牌、大空间电动车,还能有800V?

借鉴现有基于MEB平台的ID.系列车型的产品价格体系。在削减动力系统,替换后悬架结构之后。从技术角度来说,对于立足CMP平台的全新大众纯电动车,其市场价格覆盖10万元左右,应该已经不是难事。但便宜并不是万能的,用户群体还需要知道,新平台到底能带来什么。

首先最为明确的就是大空间。这点其实也很好理解,即便是MEB平台中,眼下尺寸最小的车型。大众ID.3也有2765mm的轴距表现,轴长比更是接近0.65。这便是纯电动平台的魅力所在。在抛弃传统发动机舱布局之后,车辆的配重、轴距、空间设计,从来没有如此简单过。而且如果是直接抛弃后桥独立悬架,那么后排的空间还会更为充裕。

大众新平台造纯电“朗逸”?10万买大空间,有800V必火?


至于说换成前驱之后,会不会变相扩大发动机舱空间,导致其轴长比,或者实际应用空间要小于MEB平台呢?答案基本是否定的,因为MEB平台本就可以兼容前桥电机。并且在四驱的情况下,其前电机还是以大力出奇迹著称的异步电机。如果前轴使用功率密度更大的永磁同步电机,那么借鉴现阶段大众ID.系列前电机80kW的功率水平。大众CMP平台前置电机保持在100kW左右的功率水平,是符合技术推算的。再结合大众ID.3的后置电机最大功率不过125kW,照此推算下来的大众CMP平台A级车,即便尺寸更大一些,其性能储备也足以应对日常家用需求。

另一个对纯电动车而言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续航里程。虽然定位要比MEB平台更低,但单次补能后的纯电续航里程,CMP平台大概至少会保持MEB平台的水平。先说有利的部分,底盘的变化、后电机的省略,以及潜在的车身尺寸加大等因素,都使得大众CMP平台打造的车型,有更多空间去布置动力电池。而不利的部分是,从成本角度还有大众和国轩高科的合作趋势,以及后者更专注磷酸铁锂赛道来看。基于大众CMP平台打造的产品,很大概率会使用磷酸铁锂电池。

大众新平台造纯电“朗逸”?10万买大空间,有800V必火?


当然,结合神行电池、金砖电池的案例来看,磷酸铁锂电池的容量密度也已经今非昔比。所以结合以上信息来看,大众CMP平台打造车型的续航表现,至少应该保持在如今大众MEB平台打造的ID.系列的水平。更关键的问题是充电速度,800V这个话题在两年前,大众即便是MEB平台也会明明白白告诉你,400V就是最好的选择。但在眼下揭晓CMP平台的同时,大众也明确了升级后的MEB+平台,将拥有更快的充电速度。放在眼下这个时代,将“更快的充电速度”与800V画等号,似乎也并不违和。

如果MEB+纳入800V范畴,那似乎意味着,大众整合现有平台,构建SSP架构的动作被加速了。那么,回到我们今天主要讨论的话题,新生的大众CMP平台,有希望坐上SSP架构的餐桌吗?至少从技术角度来看,并没有拒绝CMP上桌的瓶颈。在电池部分,SSP大家庭中,作为区分的核心是电芯材料。即,入门的磷酸铁锂,中间部分的高锰材料,以及高端定位的高镍材料。在磷酸铁锂攻克800V之后,以上标准电芯也就不存在适配的问题。

大众新平台造纯电“朗逸”?10万买大空间,有800V必火?


剩下的问题便是成本,也就是说,注定以走量和廉价为目标的大众CMP平台,能否承受全车升级SiC。这个疑问有一个前提,也就是说大众不会考虑“半800V”路线,也就是高压充电或者升压充电,然后相对低压用电的方案。因为这套技术方案的损耗过大,为了提升充电速度,最终效果有点得不偿失。更重要的是,边际效应才是SiC能否大规模装车的重要因素。这就需要大众汽车与时间和销量赛跑了,毕竟立足于CMP平台的车型,要在2年后(2026年)才开始落地。

写在最后

适当牺牲性能和操控,换取更大的空间,以及更低的价格。大众全新CMP平台打的算盘,其实和当年的大众朗逸没什么本质区别。不过电气化的变化,使得新平台打造的车型,也不至于在性能、操控上需要做出太多牺牲,并且能在空间上带来更大的惊喜。随之而来的则是对续航焦虑的考量,这部分到底如何抉择,或许还需要时间和销量为技术做出背书。

文章标签:
技术解析
 
相关推荐
路咖汽车 33.4万粉丝    1.3万作品 关注 秉承专业态度,创作有趣的汽车内容,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推荐作者
小马闲话 关注
闲话汽车,行摄四方
R视觉 关注
资深汽车摄影师、喜欢用视觉的角度来诠释一台车的魅力。
新车部落 关注
与新车部落一起玩转汽车行业!
鳌拜Who驾 关注
一起和幽默的鳌拜,体验汽车的乐趣人生
Soul车 关注
资讯类自媒体
xuser3801153 关注
蓝鲸车市
华南车市资讯 关注
立足华南区域,打造本地化的汽车资讯,接地气的专业汽车报道。
来试车 关注
汽车视频自媒体 试驾评测 汽车工作的Vlog 每周持续更新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