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超过60km/h都没用,华为小鹏争论的AEB,吉利效果更好?

超过60km/h都没用,华为小鹏争论的AEB,吉利效果更好?

路咖汽车 5506浏览 2024-05-21 IP属地: 北京
超过60km/h都没用,华为小鹏争论的AEB,吉利效果更好?


作为中国品牌燃油SUV“三剑客”,吉利博越L迎来了新款。新车延续了这一经典IP,纯燃油的动力定位。不过其中AEB这个产品亮点,近来似乎更多是听到新能源,特别是新势力车企的争论。比如此前华为与小鹏的隔空对话,就点燃了该话题的热度。使得AEB至今都是20多万元,用户主要定位为中产群体消费者的新能源车们,所着重介绍的技术点。可是顶配价格都不超过15万元的吉利新博越L,而且还是一款纯燃油车,也来宣传自己的AEB。这到底是蹭热度,还是无意扒掉了众多新势力们的底裤了呢?

车速超过60km/h,不存在AEB?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到底什么是AEB。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字面意思就三个关键词:自动、紧急、刹车。即便定义起来如此简单,但对部分新势力车企而言,依旧“忽略”了其中“紧急”部分。

怎样判定车辆行驶过程中的紧急情况?这点恐怕与车辆本身无关,而与车辆所行驶的路况息息相关。简单来说,在封闭道路上,交通参与者极为单一,基本以车辆,甚至以乘用车为主时。所谓能够遭遇到的紧急情况,其实绝大部分都是主观性的,也就是驾驶员没有观察到位。更场景化一点,比如说未能保持合理车距,未能观察固定、临时摆放的道路标识、标牌等。最终导致刹车距离不够,引发车辆碰撞等后果。

超过60km/h都没用,华为小鹏争论的AEB,吉利效果更好?


而以上描述的场景,显然不能纳入AEB的工作场景之中。从造成事故隐患的根本原因出发,主观失误远高于客观因素。从AEB的工作逻辑出发,自主刹车也无法替代人工介入。比如说部分车企的AEB在驾驶员接手刹车之后,即会停止系统介入。最后从实际体验出发,封闭道路条件下,将高速驾驶中的车辆突然完全刹停,这本身也是极具安全隐患的事情。更别说,在这一工作逻辑支持下,AEB过大的控制权背后,同样还有无法规避的误判问题。

超过60km/h都没用,华为小鹏争论的AEB,吉利效果更好?


于是归纳下来,其实汽车遭遇紧急情况,也就是所谓“不可抗力”因素。即,超越了多数人,在正常观察力、精力等主观条件下,也无法规避的道路事故。比如盲区内的鬼探头,不规则行驶和停放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以及其它移动或固定的中大型障碍物等等。这样归纳起来还是太复杂,最直接的依旧是以速度来做标定。因为以国内的道路条件来说,想要在正常路况下遭遇以上“紧急情况”,也就是非封闭式道路,即限速基本在60km/h以内。而随着道路限速条件的收紧,客观上对于AEB的需求则是提升的。

超过60km/h都没用,华为小鹏争论的AEB,吉利效果更好?


而从另一条刹车曲线来说,无论你感知硬件多精准,判断执行多迅速,最终都是需要刹车系统完成执行。而在100km/h的巡航状态下,想一次刹停,一般都需要40m左右的刹车距离。以吉利新博越L为例,其官方百公里刹车距离进入了36m内。并且作为燃油车,也就意味着整车重量会远小于同级别的新能源车。也就是说,轮胎与刹车的衰减压力,会更小。即便后者在出厂状态下普遍也配备了相当奢侈的刹车与轮胎规格。

超过60km/h都没用,华为小鹏争论的AEB,吉利效果更好?


所以总结下来就是,需要在高速状态下进行刹停动作的需求,这种场景并不能算严肃的“紧急”需求。而需要紧急刹停,且次生安全隐患较小的需求,在主观与客观两方面影响下,其车速表现一定不会过快。从综合判断的临界点来看,这一车速的上限最多达到60km/h。还是参考吉利新博越L的测试,在鬼探头项目中,锁定的车速为50km/h(正面识别时,车速为60km/h)。

做好AEB,不需要堆料?

可以发现,部分新能源车企将AEB的对比,引到了比更极限速度的刹停能力上。这充其量只能叫车辆主动介入刹车的能力,而不能算是AEB。后者比的不是车速,而是真实需求工况下,如何更快、更准、更狠地把车刹停。

超过60km/h都没用,华为小鹏争论的AEB,吉利效果更好?


其实在更快、更准方面,新能源车是有先天优势的。传统燃油车由于发展历程较长,虽然后期在电气化设备方面迎来了诸多升级,但执行逻辑上还是依赖单独ECU控制。再加上总线串联,车辆内部信息的传递自然也得分先后。即便是安全系统的优先级更高,但在没有额外增加一条硬线通讯的前提下,信号的传递效率和安全性仍然是有限的。

能够解决信息传递问题的根本办法,还是跳脱出传统燃油车堆砌ECU的思路,转由电气化程度更深的域控制,也就是集成化路线。以吉利新博越L为例,虽说它基于的CMA架构,并非是纯电平台。但控制域这方面依旧为电气化打下了基础。采用了较为主流的智驾、座舱、动力系统分别归纳控制的集成化方案。

超过60km/h都没用,华为小鹏争论的AEB,吉利效果更好?


而听到智能驾驶,用户似乎已经天条件反射的,联想到那些高大上的宣传话术。其实仅从AEB的角度来说,它很有用,但它其实并不贵。从成本出发,实现AEB并不需要多么昂贵的感知硬件。比如激光雷达这种“高级货”,对实际AEB的应用,并没有多少加成效果。这与前面我们先剔除高速巡航场景的观点是相呼应的。而在AEB工作中,仅靠前置摄像头就可以起到够用的效果。简单来说,识别到障碍物比清晰识别障碍物更重要。所以即便单目式摄像头无法精确判断距离,且分辨率无法与激光雷达相提媲美的情况下,丝毫不影响它对AEB功能的感知效果。再加上传统雷达的布局点就比较低,虽然叠加理论效果肯定更有潜力。但它的侦测效果和覆盖场景,显然没有摄像头对AEB影响更大。

超过60km/h都没用,华为小鹏争论的AEB,吉利效果更好?


总之,标准的AEB功能并不“吃”硬件。相对而言,经年累月的大范围数据积累,车内数据的传递速度,以及刹车系统的调校与衰减控制,甚至还有轮胎的匹配与养护等等。才是构成AEB是否能够出色完成工作的核心要素。而在剔除所有光鲜的包装后,我们也会惊喜地发现,AEB并不是所谓的高大上功能。在正常的用车场景下,十来万的燃油车,也一样可以拥有优秀的AEB功能。

文章标签:
技术解析
 
相关推荐
路咖汽车 33.4万粉丝    1.3万作品 关注 秉承专业态度,创作有趣的汽车内容,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推荐作者
汽车鉴闻 关注
汽车媒体技术编辑 汽车售前售后事儿,用车养车百家通
小马闲话 关注
闲话汽车,行摄四方
R视觉 关注
资深汽车摄影师、喜欢用视觉的角度来诠释一台车的魅力。
车轮哥 关注
记录老外在中国的汽车生活。
玩车的史萌 关注
喜欢车兄弟的跟我走
Soul车 关注
资讯类自媒体
华南车市资讯 关注
立足华南区域,打造本地化的汽车资讯,接地气的专业汽车报道。
那啥车 关注
每一台车都有自己的灵魂;那啥车?对!我的车。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