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下跌了!就是那个以豪华、性能著称的保时捷,现在居然也面临着销量下滑的困境。有人开玩笑说,这是因为小米SU7让保时捷不香了,但真相真的如此吗?
先来看看数据吧。保时捷今年1-9月份在中国市场的交付量仅有43,280辆,同比下降了29%。这可不是个小数目,要知道,保时捷可是曾经的豪华车市场宠儿,这样的跌幅确实让人惊讶。而且,这还不是保时捷第一次在中国市场遭遇滑铁卢。今年上半年,保时捷在中国的交付量就已经同比下滑了33%,直接失去了全球最大单一市场的位置。
再往前看,2022年保时捷全球销量309884辆,同比增长2.6%,但中国市场总交付量为93,286辆,却同比下滑了2.5%,成为全球唯一下滑的市场。到了2023年,情况更是没有好转,中国市场总交付量继续下滑15%,依然是全球唯一下滑的市场。这些数据无疑都在告诉我们,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日子并不好过。
那么,问题来了,为啥中国人开始不爱保时捷了?有人把锅甩给了小米SU7,认为这款车的出现让保时捷失去了市场。但说实话,这锅小米SU7可真不能背。毕竟,保时捷销量下滑的趋势早在小米SU7出现之前就已经开始了。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下滑呢?主要有两点。一是保时捷的新能源化进程并不被市场完全接受。虽然保时捷在新能源领域也推出了不少车型,比如Taycan、Macan EV等,但消费者对于保时捷的电气化水平还是有所保留。二是保时捷的价格确实不便宜,而且与同等价位的国产新能源车型相比,优势并不明显。在性能、设计、科技等方面,国产新能源车型已经能够给消费者带来不错的体验,而保时捷的高价却并没有带来与之相匹配的高附加值。
当然也不能否认小米SU7等国产新能源车型的崛起对保时捷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更重要的是,保时捷需要反思自己的市场策略和产品定位,是否真的符合当前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下滑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某一款车型或者某一个品牌。保时捷或许真的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市场策略和产品定位,积极应对新能源市场的挑战和国产新能源车型的竞争。
宁德时代登陆港交所,掀起全球“零碳风暴”
刚从北京归来,我便收到了一个令人沮丧的消息。不久前,我们驾车出游,在等待红绿灯时遭遇了一起追尾事故。尽管当时心情沉重,但考虑到“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我没有对对方司机过于苛责。对方司机也表现得非常诚恳,承认全责,并表示自己拥有100万的商业险,让我们放心修理车辆。
为什么新能源车的轮胎比燃油车的轮胎更贵,它贵在哪了,和燃油车的轮胎又有什么差异,就着这波话题,咱们今天来聊聊电车的轮胎。
“中国智造”5.22神仙打架!深蓝&小米发布会“高光撞档”
在汽车领域,新款车型的发布往往能引发大众的兴趣与关注,它不仅代表了车企的最新技术成果,还为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出行选择。而当一款车型的升级涵盖了外观、内饰、智能座舱、动力性能等多个方面,那就值得我们深入探究了,它就是蔚来。 5 月 16 日,蔚来汽车宣布新 ES6 和新......
在超级内卷的中国车市,有一个企业活成了人人羡慕的样子,它就是被股民称之为“宁王”的宁德时代。不管在动力电池还是储能电池方面,宁德时代在2024年的全球市占率都超过了36%,当属全球电池龙头大厂。
丰田为什么称为世界第一车企?原因非常多,但其中一个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著名的达喀尔拉力赛,丰田常年霸榜。这也成就了丰田越野车跑遍天下的高光地位。通过高强度赛事优化产品,这是做了多少模拟也抓不到的数据。造车,尤其是越野车,经验确实太重要了。这也许就是参加环塔赛事的意义。
2025年5月22日晚7点,深蓝汽车与小米汽车发布会“撞档”,这场看似巧合的“科技双响炮”,实则是中国智造的一次集体发声。面对小米的流量虹吸效应,深蓝汽车以“勇气”为矛、“技术”为盾,构建差异化传播格局,从产业共荣、技术生态、用户价值三大维度破局,展现中国智造共同体的协同力量。
5月份以来,各大指数小幅上行的同时,不乏个股已经斩获翻倍涨幅。未来哪些公司有望走出上行行情,券商力荐标的或许可以给我们一定的启发参考。
广东、杭州多家豪华品牌4S店跑路,数百名车主“钱车两空”?
深蓝汽车与小米汽车5月22日共绘中国智造新蓝图#5月22日,共鉴深蓝小米中国智造#科技共鸣,深蓝汽车与小米汽车同天发布会#522 科技看小米,出行看深蓝
这个520太甜了!比亚迪秦L EV给众人一个甜蜜之夜
哈弗大狗烧机油的原因和解决烧机油办法
一汽丰田在逆风局中,成为MPV,密码大抵如此!
长城汽车以三大品牌、三种动力、十辆原厂量产赛车的强势阵容再度集结,吹响了向极限挑战的嘹亮号角。
蔚来充换电一体站|阜阳界首市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上线
小米造车带着 “性价比” 和 “米粉情怀” 的光环,一开始挺唬人,可谁能想到,一场信任危机下来,连二手车市场都跟着 “抖三抖”,直接把小米的 “护城河” 给干漏了。
处于“黑暗时刻”的小米,迎来一束光。
花60万买宝马新车竟是修复车依法追偿后却反被索赔百万?
奥迪全线崩塌,多款SUV价格暴降,最大跌幅44%,还是豪华品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