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已经完成了新能源转型的基本投入期,到达了新能源的爆发临界点。」 今年8月,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作出了这样一番表态。 很快,银河E5就拿出了「上市67天累计交付突破3万台」的佳绩,成功引燃起了银河系列的爆火。 紧接着,售6.98万起的吉利星愿,再为这把火续上了后劲。 乘着这道气势,吉利银河即将推出全新插混SUV——星舰7。 既然纯电的银河E5都能卖爆,那作为插混身份的星舰7,似乎更没有失手的理由了。 在今年初的北京车展上,吉利银河带来了一款中大型SUV概念车——星舰。 「吉利版L9」,这是星舰给人留下的主要印象。 当时官方还指出,星舰将采用新一代雷神电混技术。 于是,「雷神新一代电混系统,满油满电续航突破2000公里」的消息,亦开始传播起来。 有意思的是,彼时吉利指明,星舰的量产时间是在2025年。 换言之,吉利提前将近1年时间把牌亮了出来。 就在去年,淦家阅曾宣布银河系列的产品规划——2年内推出7款电动车。 除去之前已上市的银河L6、L7和E8,剩余的4款新品就包括了银河L5、E5、E6和E7。 其中,在8月上市的银河E5,是该系列今年以来推出的首款全新车型。 紧接着,就是不久前刚刚上市、从几何身份更换到银河旗下的星愿。 可以看到,吉利明显放缓了2024年的新车攻势。 这当中节奏切换的原因,就在于筹备新车系的推出。 眼瞅着此前L系列和E8的市场慢热之后,吉利不打算把赌注全部押在银河的字母家族。 它,决定拿出全新“星舰”家族来进击插混车市场。 如此一来,这也就理解为什么星舰概念车会出现在今年的北京车展上。 在定位旗舰的星舰SUV展出以后,新家族就能名正言顺地出招了。 星舰7,成为了率先登场的代表。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在刚推出银河系列的时候,吉利表明希望借此打出高价值定位,以更好完成品牌的新能源切换。 其中,L7成为了银河系列首款推出市面的车型。 如今,星舰7将作为新家族的首款车型登场。 在同为代号“7”和A级插混车身份之下,星舰7和银河L7看来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 在星舰7身上,你可以看到跟星舰概念车上一致的贯穿灯设计。 至于向外凸起的车头造型,以及两边强调存在感的导风槽设计,又容易叫人想起了银河L7。 与此同时,星舰7有着4740x1905x1685mm的三围参数和2755mm轴距。 反之银河L7的数据,则对应为4700x1905x1685mm的三围参数和2785mm轴距。 在宽度和高度上,两者给出了完全一样的参数。 作为后发者的星舰7,似乎一心想要追赶上银河L7的步伐。 事实上,星舰7并非想要取代银河L7的地位。 相比起银河L7略带运动气息的设计,星舰7的侧面姿态明显更加圆润,也更具家用车气息。 多少叫人想起了有着相近设计的银河E5。 其中,身材三围稍小的银河E5,和星舰7的轴距仅相差了5mm。 换句话说,星舰7拿着银河E5的轴距,但长了一副酷似银河L7的前脸和身材三围。 那么,作为星舰7的制造母体——吉利GEA架构,不得不叫人佩服其腾挪配置的能力。 可以推断,星舰7将落子于银河E5和L7之间的位置。 得益于新车的到来,吉利银河也将完成对A级SUV的布局。 更重要的是,吉利这“三剑客”的使命,还在于要迎击比亚迪的元PLUS、宋PRO和宋PLUS。 要知道,去年比亚迪这3款SUV就累计卖出了超90万辆。 吉利,不可能不眼馋这样好的成绩,这也坚定了它持续还击的决心。 值得注意的是,不久前吉利星愿才刚刚实施了一轮“轰炸”——拿着海豚的身材,标出海鸥的定价。 得益于此,关于星愿卖爆的消息已经疯传开来。 换到星舰7以后,它又准备了哪些还击手段呢? 不久前,吉利中央研究院院长李传海指出—— 「之前吉利打的是多品牌战略,但这是发展阶段的产物,我们现在已经在做内部的协同规划。」 「我们已经到了,要怎么把这些资源充分形成合力的阶段。」 很快,李书福就亲自发布了《台州宣言》,宣布吉利进入“战略聚焦”阶段。 他表明,吉利将从「战略聚焦、战略整合、战略协同、战略稳健、战略人才」五个方面入手。 吉利内部的大整合,自此完成官宣。 事实上,吉利的整合效果已在银河系列上有所体现。 此前,银河E5跟随了领克的步伐,采用了自研的龍鹰一号芯片。 这,是银河系列首次采用吉利自研的座舱芯片。 再者,银河E5还是该系列里首款用上Flyme Auto系统的车型。 同时,尽管业内早已在大力推行单个中控横屏的内饰方案。 但到了银河E5,它才是该系列里首款采用这般座舱选材的车型。 随着后来的星愿和星舰7,相继用上同样内饰方案之后,由此大概可以明确——银河已然开启了另一段新的家族化进程。 吉利银河全面改用中控横屏的做法,应该说是“听劝”的一种表现。 既然市场潮流已经给出了明确答案,那么再执著于别的形式亦不会带来奇效。 对此,比亚迪就是自主品牌里首批积极跟进特斯拉方案的代表。 并且,比亚迪还特意给屏幕加入了可旋转角度的设置,由此来强化的智能标签。 另外,比亚迪近年来的崛起,还离不开DM-i技术的出现。 单挡DHT混动技术的应用,满足了主流用户对省油和性能的兼顾需要。 更重要的是,它能带来更直接的“电车感”。 这回吉利也不再坚持3挡DHT混动的选材,改为跟比亚迪采用同样的路线主张了。 此前,吉利已经放出消息——「雷神新一代电混系统,满油满电续航突破2000公里。」 据悉,该全新电混系统的命名,就叫“EM-i”,且发动机选材也从之前的1.5T改为了1.5L。 吉利的针锋相对之意,丝毫不带些许遮掩。 对此,配备上1.5L插混系统的星舰7,将能实现4.88L的百公里馈电油耗。 这已经追上了宋PLUS DM-i的油耗水平。 与此同时,星舰7准备了CLTC纯电续航101km和150km的两个版本 作为参照,宋Pro DM-i提供的纯电续航里程为75km和115km。 至于宋PLUS DM-i,其数据则是75km、112km和160km。 由此来看,星舰7或要在入门版本上更多强调性价比了。 值得留意的是,参照近来工信部申报信息,新款银河L7和L6也将换上1.5L EM-i系统。 吉利还表明,它申请了“防止混动车辆高速失速”的相关技术专利。 彻底转向的吉利,这回要给对手重拳出击了。 「过去三年,我每次业绩会的开场白都比较沉重,因为经常因为股价和销量表现不好,要向支持我们的朋友们道歉。」 「但今天我可以很有信心地讲,吉利汽车正在重现辉煌的曙光。」 「吉利已经完成了新能源转型的基本投入期,已全面迈入到新能源技术产出期。」 「吉利,已到达了新能源的爆发临界点。」 今年8月,吉利高层对外释放了这样的信心。 而被问及“什么时候能超越比亚迪?”时,吉利的回答是—— 「我们的目标,肯定要重回自主品牌的头名位置。」 吉利的回应,已经越来越有底气了。 这番底气,不只是建立在了今年前9个月吉利银河累计卖出超15万辆、同比增长约250%的佳绩之上。 在此其中,吉利更是尝到了爆款的滋味。 从银河E5到星愿的接连卖爆,接着到整批吉利EM-i车型的蓄势待发。 在有充足子弹的持续供给之下,如今吉利的确有底气向上叫板。 首发EM-i技术的星舰7,则更要率先支棱起来了。 星舰家族的出现,意义并不亚于之前新设银河系列的重要性。 如果不是之前L车系和E8的市场慢热,或许吉利亦不会再大费周章加入新的星舰家族。 换言之,星舰7的登场,就是要激起吉利银河插混车的市场表现。 插混车,这是当下吉利相对薄弱的市场环节,但这也是市场增长更为迅猛的部分。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更是未来吉利银河市场份额的重心所在。
技术日产,已然在电驱化、智能化时代向新出发!
比亚迪回应“葡萄碎碎冰”散布谣言被拘留,强调尊重并接受监督,坚决采取法律手段打击黑公关。
即日起至5月31日,秦L EV推出限时置换补贴政策,至高可享10000元厂家补贴,力度空前!作为这届年轻人最带感的智美中级车,秦L EV拥有全系e平台3.0 Evo、全系“天神之眼C”智能驾驶辅助三目版、全系后驱等六大越级产品力,智能、操控等方面全面领先同级车型,官方指导价仅11......
2025上海车展豹力全开, 方程豹583家族齐亮相。
一场关于山水与科技的奔赴,比亚迪带你看未来出行
铁山坪,畅玩途昂 Pro 试驾 # 上汽大众途昂 Pro #铁山坪试驾之旅 #汽车试驾乐趣 #新车驾驶体验
保时捷称拟在华停售电车系误读,但不把小米汽车当对手是真的
2025年4月27日,全球最大汽车运输船“BYD SHENZHEN”号(“比亚迪深圳”号)在江苏太仓装载超7000台比亚迪新能源车开启首次远洋航行驶往巴西。这是比亚迪国际化战略进程中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上汽奥迪,领潮2025上海车展!
4月22日,“BYD SHENZHEN”号在江苏仪征成功举行了隆重的交付仪式。比亚迪集团副总裁李巍出席仪式并为新船正式命名。仪式上的砍缆环节象征着“BYD SHENZHEN”号开启璀璨航程,也标志着比亚迪全球化部署开启新纪元
鸿蒙智行:让安全成为智能驾驶辅助的“肌肉记忆”
比亚迪严厉反击黑公关,严惩不实信息传播者
承担日产“越野化”战略使命,郑州日产开启国际化进程
如何将潮流感融入日产Frontier Pro PHEV的强悍造型?
“战略不是做什么,而是不做什么。”
今年车市有个比较明显的特征就是各家都有了“9”系列车型,这个系列的车型论空间,豪华,舒适用料,智能科技都不差,腾势N9凭啥突围?
荣威纯电D6,国民家轿的荣威诠释,还用考虑轩逸吗?#荣威纯电D6
#上海车展的科技味 太震撼了!汽车之家 带来的VR空间大电影《Car时空-能源觉醒》让人完全沉浸其中!从百年前的巴黎街头,到月球驾驶,一秒穿越,科技感满满,历史与未来完美融合!没赶上的朋友,5月1号开始上海和深圳的汽车之家空间站就能体验啦!#汽车之家 VR 大电影空降车展全球首映......
近年来,随着高温天气常态化与物流行业“人车协同”需求升级,商用车驻车空调正从“选配”转向“刚需”。数据显示,我国3000万长途货运车辆中,超60%的司机需在熄火状态下解决驻车制冷问题,而传统燃油车怠速开空调导致的油耗成本、碳排放等问题正倒逼行业寻求变革。
比亚迪严厉反击黑公关,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谣言止于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