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汽车检测和M站的话题在近期讨论较为激烈,线上、线下均是一般。在上个月的时候曾经深度讲解过有关车辆OBD检测的话题,但并未对I/M模式进行分析,于是有汽车爱好者留言希望讲解其中的模式。
其实I/M模式并不难理解,简而言之就是“双站协同。”
具体为:
I为inspect的首字母,意为“检查”M为maintenance的首字母,意为“维修”I/M模式就是检测发现故障之后可以立即维修,维修合格之后再返回检测,维修之后总是能通过检测的。印象中在多年前刚刚提到汽车尾气检测升级时,笔者就预测过检测和维修会合并;因为从车主的角度来分析的话,这是一个有利于车主的方案,发现问题、现场维修,这样可以帮助车主省下时间成本,同时社会化经营的汽车检测站也能多出一个盈利项目,所以这是必然的模式,理论上也是可以双赢的。
但是不能强制,一旦强制去M站就变味了。
竞争是一定要存在的,在汽车年检的过程中,车辆发现故障可现场维修确实方便;但是也得收费合理才行,如果一个用两三百元就能解决好的故障在M站要一两千元的话,那么凡正常的车主都不会去选择M站维修车辆。
燃油车尤其如此。
因为会影响汽车尾气排放数据的硬件是非常有限的,比如:
发动机火花塞、点火线圈、氧传感器、喷油嘴等排气系统三元催化器、颗粒物捕捉器等如果因为硬件老化导致发动机燃烧充分性降低,那就去清洗或更换上述硬件即可;技术上没有什么难度可言,客观来说,这些零部件的拆装就是让普通车主看上三五遍势再实操一两次,都能学会。所以燃油车的维修成本其实是不高的,如果不换件只维修的话,实际成本就是工时成本;一般就是一两百元或两三百元,当然高端车辆由于维修过程中的风险成本较高,所以工时成本也会高一些,但纯工时超过四位数的情况也不多。
M站呢?
听说有简单维修就要一两千元的案例,这有些垄断的感觉了;而且M站本应该是一个“选项”可现在成为了“必须。”都让车主选了,那不就是垄断吗?——但是理论上的M站并不会产生垄断。
因为有这样一个解释:
M站是采用自愿原则,符合条件的维修企业都可以申报成为M站。
这句话不难理解,也就是M站并不是相关机构制定谁来开,又要制定开多少家;只要是符合条件的维修企业都能去申报,只要通过就能成为M站。所以M站的基础实际为维修企业,指定必须到M站维修实际也只是制定到这些有资质的维修企业而已——M站之间也存在竞争,存在合理竞争就不存在垄断——结论就是M站不存在垄断。
垄不垄断撇开不谈,就算认可不垄断的结论。
“小病大治”有没有问题?
假设有一个人肚子不舒服,医生看了之后说是吃坏了东西导致有些腹泻。然后病人自己到小药房或小诊所五块钱买一板氟哌酸,上午吃了下午就好了。问题得以解决。这不好吗?
而现在蹦出来一个家伙说必须用I/M模式去治腹泻,检测环节不变,但是解决腹泻必须到规模医院再挂号、专家门诊再看一遍、详细检测之后给出解决方案:来一板氟哌酸,结果是一样的,流程复杂了,由于规模医院运营成本高,最终收费五十元。
都知道一般腹泻吃点氟哌酸就行了,小诊所两分钟、五块钱可以搞定的事情,到了M站需要两小时、五十块去解决相同的问题。
燃油车的维修很简单,所以才会有许多路边店,这些路边店就像是小诊所一样。一般车主和一般故障只需要去这样的维修店。而I/M制度就是典型的“小病大治。”重点是符合其M站标准的维修车企在建造M站的时候一定会投入很大,所以收费必然很高;于是谁去申报M站以及M站有没有垄断和车主一点点关系都没有,就算都认可M站不垄断,但是车主客观上根本不需要它。
排放系统和内燃机的检测维修像治腹泻一样简单,有必要搞一个看起来无比专业,让一大群专业人士去治拉肚子的事情吗?
M站在笔者看来就像是“三级甲等窜稀专业医院。”
用很大的投入去解决屁大的问题,这种荒唐的站点就不应该出现。
小问题就让小门店去维修,M站想要获得这一份额也应该低收费,解决简单的问题没有高收费的合理理由。
再不济,汽车品牌售后往往会更专业,一个M站能比主机厂培训出来的、专门面向自己品牌的维修人员专业吗?M站在具备申报资格的维修企业里没垄断,但对于一般小维修店就不好评价了。现在的关键问题是你们M站自己垄不垄断和车主没有关系,强制车主必须到M站消费的做法是否违反消费者权益的相关保护法规才值得思考。
6月21日至22日,由贵阳市孟关经贸促进商会、尚格会展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贵阳尚格会展服务有限公司执行承办的2025第七届贵州汽车交易会(以下简称:贵州车交会),将在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1号馆启幕!
本周摩纳哥大奖赛结局更早出现,排位赛基本决定了正赛的排名,诺里斯在排位赛最后时刻秒杀主场作战的勒克莱尔,夺得杆位,也在正赛中拿到冠军。
5月26日,“生活从此 日新悦意——中国一汽奔腾悦意电混之夜暨奔腾悦意07全球上市”发布会盛大召开,中国一汽逐日动力BMP超级电混首款力作、超大大大电混SUV——奔腾悦意07正式发布。
年中购车消费节:惠民福利6月21-22日来袭!
比亚迪赵心童冠军携手,共创巅峰新篇章
哪吒汽车创始人方运舟面临罢免危机:国资股东动议夺权与公司未来走向
时评 | 邓承浩致歉老车主背后:深蓝汽车的“短期主义”或难以为继
近日,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股东大会上的发言,犹如向汽车行业投下一枚深水炸弹:阿维塔在新豪华新能源汽车品牌创新指数中击败BBA,59%的用户来自奔驰、宝马、奥迪车主群体。这个数据背后,不仅是一个品牌的逆袭故事,更折射出中国汽车工业在高端化进程中,正以技术重构、用户运营和全球化视野......
文丨陈杰瑞(Jerry Chen) 编辑丨吴海珊
2025年5月20日,方程豹汽车交付量正式突破10万台,作为比亚迪旗下个性化品牌,方程豹仅用18个月的时间便达成10万台交付,与小米、问界共同跻身新势力品牌交付最快破10万台的TOP3。
近日,比亚迪刀片电池和闪充刀片电池双双提前通过最新国标GB 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全项检测,并获得中汽研汽车检测中心专业认证证书,提前满足新国标要求。
2025年5月20日,方程豹汽车交付量正式突破10万台,作为比亚迪旗下个性化品牌,方程豹仅用18个月的时间便达成10万台交付,与小米、问界共同跻身新势力品牌交付最快破10万台的TOP3。
“蔚小理三年内团灭?”
5月23日,长安汽车携手阿里联合发起的走进长安·会数据同学活动在重庆如期举行。
“零公里二手车”低价流入市场:车市乱象与监管失利
日产汽车断臂求生!千亿日元总部楼将被出售
5月28日,小鹏MONA潮玩派对暨M03 Max新车上市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此次发布会上,小鹏MONA M03升级上市,并重磅加推4款全新版型,分别为小鹏MONA M03 502长续航Max、小鹏MONA M03 600超长续航Max,以及小鹏MONA M03 515长续航 Plu......
近日,比亚迪作为“CCTV. 科技强国战略合作伙伴”加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品牌强国工程”,践行品牌强国建设,发挥品牌引领作用,以科技创新驱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彰显全球新能源汽车冠军的科技力量与时代担当。
5月20日,方程豹汽车宣布累计交付量突破10万台,这一数字不仅标志着品牌跻身新势力第一梯队,更折射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结构性变化。“10万车主的热爱”背后,是方程豹以差异化技术路径重构用户价值的成功实践,其品牌力、产品力与创新力的协同进化,为行业提供了鲜活样本。
GL8陆尚:真7座,第三排也抗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