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李壮
编辑丨承承
在积极进行股票回购的电子行业,回购股票拟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成为多数公司选择。
2025年以来,申万电子行业共有35家公司发布股票回购公告。从回购股票用途看,京东方A等公司拟将回购股票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而工业富联等3家公司回购股票用于注销减少注册资本。
35家电子公司发布股票回购公告
据Wind数据统计,申万电子行业2025年以来公告股票回购事项的公司多达35家(见表1),其中,京东方A期间回购金额排在了所有同业公司之首。
需要指出的是,Wind所显示数据为公告日数据,实际发生日可能并不在公告日。譬如,京东方A董事会于2024年10月29日审议通过了《关于回购公司部分社会公众股份的议案》,计划使用自筹资金进行股份回购,并设立专项银行账户用于支付股份回购所需资金,资金规模不超过10亿元。公司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A股股票,回购股份数量为16000万股-28000万股,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约0.42%-0.74%,回购期限为6个月。
据京东方A今年1月2日发布的公告,本次股份回购方案已实施完毕。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通过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以集中竞价方式实施回购公司股份,累计回购A股数量为22888.29万股,占公司A股的比例约为0.62%,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约为0.61%。本次回购最高成交价为4.46元/股,最低成交价为4.22元/股,支付总金额为99987.24万元(不含交易费用)。
京东方A称,本次回购的股份将全部用于实施公司股权激励计划,如未能在股份回购完成之后三年内实施前述用途,未使用部分将履行相关程序予以注销。
股份回购金额仅少于京东方A的是顺络电子。公司于今年1月3日发布公告称,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通过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375.67万股,占公司目前总股本比例为0.47%,最高成交价为32.66元/股,最低成交价为30.80元/股,已使用资金总额为11999.01万元(不含交易费用)。
按照顺络电子董事会于2024年11月8日审议通过的《关于回购公司股份方案的议案》,公司计划股份回购金额为2亿元-4亿元,回购期限为12个月,回购股份拟用于后期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或员工持股计划。
整体统计,公告回购的35家电子股中,有5家公司为股权激励限制性股票回购注销或注销控股子公司,余下的30家公司中,有26家公司回购股票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有3家用于减少注册资本,有1家为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
表1 2025年以来至1月13日申万电子行业发布股票回购公告的公司
数据来源:Wind,表中数据只显示了相关公司部分时间段的回购情况
工业富联等3家公司股票回购用于注销
工业富联回购股份是用于注销,回购金额排在35家电子股第四位。据工业富联公告,公司董事会在2024年7月29日审议通过了《关于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的议案》,拟使用自有资金2亿元-3亿元,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进行股份回购,回购期限为12个月。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回购股份429.35万股,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的0.02%,使用资金总额人民币9597.65万元(不含交易佣金、过户费等交易费用)。
泰晶科技、瑞联新材也将回购的股票用于注销。其中,泰晶科技2025年以来连发两份股票回购公告。泰晶科技在1月3日的公告中披露,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回购股份138.7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0.36%,已支付的总金额为2122.28万元(不含交易费用)。次日,公司披露,截至2025年1月3日,公司累计回购股份155.5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0.40%,与上次披露数相比增加0.04%,已支付的总金额为2365.58万元(不含交易费用)。
瑞联新材发布的回购公告显示,公司在2024年2月26日通过了《关于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方案的议案》,回购资金总额5000万元-1亿元,回购期限为12个月。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回购股份1965831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13%,支付的资金总额为6717.62万元(不含交易佣金等交易费用)。
从上述公司回购股份占比来看,瑞联新材回购股票占总股本的比例超过1%,是三家公司中目前唯一超过1%的公司。通常来讲,股票注销会增厚每股收益,对投资者来说是一个利好,而注销股份数量越多,则投资者受益越大。
与上述回购注销不同,康希通信称股份回购的目的是为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该用途下回购的股份未来拟出售。公司董事会于2024年11月14日审议通过《关于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方案的议案》,回购金额3000万元-4000万元,回购期限为3个月。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回购股份450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0.0106%,支付的资金总额为人民币62.23万元(不含印花税、交易佣金等交易费用)。整体上,康希通信股份回购的高峰还未到来。据公司之前公告披露,此次股票回购,公司回购股票数量在165.1982万股~220.2643万股,回购股份占总股本比例在0.39%~0.52%。
除上述公司外,京东方A、臻镭科技虽然股票回购目的均为“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者股权激励”,但同时都“附加”了“若公司未能在股份回购实施结果暨股份变动公告日后三年内转让完毕,尚未转让的已回购股份将予以注销”的表述。
截至2024年底,京东方回购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0.61%左右,而臻镭科技则刚刚发起回购。臻镭科技在2025年1月7日公告中称,公司在前一日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首次回购股份89431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0.0418%,支付的资金总额为人民币283.47万元(不含印花税、交易佣金等交易费用)。臻镭科技此次回购是以自有资金发起,回购金额在2000万元-4000万元,回购期限为12个月,拟回购股份数量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0.245%-0.49%。
电子股大多经历股本扩张
市值变化更多与业绩成长相匹配
仅从上述6家股票回购注销(含可能注销的公司)和进行市值管理的公司来看,其中有4家公司的股本有较大扩张(见表2)。
表2 电子公司股本和市值情况
数据来源:Wind
比如,京东方A首发上市总股本为54955.4万股,目前的总股本为3764501.62万股,扩张68.5倍;上市首日总市值125.13亿元,目前市值1581.09亿元,扩张12.64倍。京东方A上市24年,股本扩张速度远超市值扩张速度。类似的情况还有瑞联新材,其在2020年上市以来股本扩张2.5倍,但目前市值仅为上市之初的60%。
工业富联和康希通信股本扩张速度不明显,其中,工业富联2018年上市,股本增加不多,市值也仅增加18.35亿元;康希通信2023年上市,股本未变,市值下滑了55%。
在业绩变化上,京东方A上市首年(2001年)的归母净利润为6025万元,2023年为254744万元(见表3),扩大了42.28倍,年复合增长率为18.55%。对比来看,工业富联2023年报归母净利润为210.4亿元,比上市当年增长了24.48%,年复合增长率为4.48%。
京东方A和工业富联的业绩表现较好,而臻镭科技和康希通信的业绩表现相对欠佳。臻镭科技2022年上市,上市首年归母净利润为1.08亿元,2023年为0.72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同比下滑63.79%。康希通信2023年上市首年实现归母净利润0.1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转为亏损0.34亿元。整体来看,电子股的市值表现与其业绩表现相对一致。
表3 电子公司业绩表现
数据来源:Wind
(文中提及个股仅作举例分析,不作投资建议。)
高产家庭的“第三辆车”,长安启源E07驱动生活,品质进阶
埃安RT 王者续航 续航达成率超95%,引领未来
对于合资车企来说2024年在中国可能并不是个好年份,这一年曾经加价的丰田开始降价,大众开始真的走起了大众路线堪称“白菜价”,就连BBA都跌破20万“清仓处理”。但是近几年大家不太看好的韩系车,却在这一年悄悄改变。
1月15日,京西集团举办了MagneRide®磁流变悬架国产化发布会,并正式发布《磁流变元年宣言》。
在刚刚过的 2024 年,一汽奥迪以逆势突围的表现,再次成为行业焦点。
2025乙巳新年就要“有意思”,MG打破常规,首开传统车企新车重新发布“先河”!1月15日,在MG新年首场“有意思”发布会上,上汽MG品牌事业部总经理周钘首次以新身份正式亮相,并将MG ES5重新发布,为观众深度解读这款车的亮点优势。
、
东风日产2024年销量出炉:只剩轩逸一张牌?
上汽通用:一怒之下,怒了一下?
路虽远,行则将至!广汽昊铂以“四新”赋能,开启变革新征程!
第四代CS75PLUS Ultra立足家族270万用户口碑登场,通过“智慧新蓝鲸、舒适云座舱、智驾真愉悦”三大核心价值,打造“同级全方位领先的2.0T中型智慧SUV”,为用户带来超越期待的价值体验。
开创传统车企先河,MG重新发布ES5,“领先一代、便宜一万”重塑格局
捷途纵横发布
2024年的BMW,闷声做“狠人”……
乙巳新年就要有意思!2025年MG品牌吹响加速“电智化”转型号角
比亚迪在日本的EV销量超过丰田
有一个中国新能源高端品牌,锐意变革,以昂扬之姿迈入2025年——这便是广汽昊铂!在1月13日召开的广汽集团经销商年会上,昊铂品牌立足新起点,启航新征程,当中“四新”的转变,更是展现了其全面改革的决心与毅力。
国际大牌汽车配件厂商如博世、大陆集团、法雷奥,在CES展示创新技术,涉及侧窗投影、人工智能刹车、数字防盗、软件定义汽车等,法雷奥还与AWS合作推动汽车行业革命性发展。
磁流变悬架国产化,首次赋能中国纯电平台,价格低于电磁阀悬架
日本汽车进口协会1月9日公布了2024年国内纯电动汽车销量。中国比亚迪同比增长54%,达到2223辆,首次超过了丰田(2038辆)。这是比亚迪在日本市场的销量首次超越本土品牌,标志着中国品牌在日本市场取得了重要突破,中国汽车出海迈出了新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