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李壮
编辑丨承承
电子股2024年业绩预告陆续发布,整体业绩实现增长,其中龙头公司表现尤佳。
赶在蛇年春节之前,电子股密集发布2024年业绩预告。截至2025年1月20日,申万电子行业有95家公司发布了2024年业绩预告,其中43家公司预喜,51家公司预亏,1家业绩不确定。从市值规模来看,当前预告业绩的百亿市值公司有36家,千亿市值公司有5家,千亿市值公司分别是海光信息、立讯精密、寒武纪-U、北方华创、中微公司。
从盈利规模来看,虽然95家电子公司预告净利润上限合计为188.53亿元,但4家千亿市值公司立讯精密、海光信息、北方华创、中微公司的预告净利润上限合计已经达到233.51亿元。这一情况表明,头部电子股成为全行业的赢家。实际上,预喜的43家公司预告净利润上限合计为308.11亿元,其中4家头部公司业绩预期合计就占到了75.79%。
95只电子股发布2024年度业绩预告
立讯精密暂时领先
据统计,截至2025年1月20日,A股市场有95家电子股发布2024年业绩预告,其中43家实现盈利,52家公司预告净利润同比增长上限为正。该数据表明,电子行业整体呈现向好态势。
进一步来看,43家盈利公司预告净利润上限合计达到308.11亿元,相比2023年同期实现的合计归母净利润240.03亿元,同比增长了28.36%。
在实现盈利的公司中,千亿市值的头部公司业绩表现出色(见表1),5家千亿市值电子公司中有4家业绩为正。
表1 5家千亿市值电子公司业绩预告
数据来源:Wind
其中,立讯精密预计实现净利润131.43亿元~136.91亿元,同比增长20%~25%,盈利规模在电子股中处于领先水平;北方华创预计实现净利润51.7亿元~59.5亿元,同比增长32.6%~52.6%;海光信息预计实现净利润18.1亿元~20.1亿元,同比增长43.29%~59.12%;中微公司预计实现净利润15亿元~17亿元,同比减少16.01%~4.81%。这四家公司预告净利润上限合计为233.51亿元,远超行业预告净利润规模(含亏损),占43家盈利公司利润总规模的75.79%。
千亿市值公司中,唯一亏损的是寒武纪-U,预计亏损4.84亿元~3.96亿元,虽然业绩继续亏损,但与2023年数据相比,预计同比增长42.95%~53.33%。
自2024年“9·24”行情以来,截至2025年1月18日,预期盈利的立讯精密、北方华创、海光信息、中微公司股价分别上涨了7.35%、36.89%、74.52%、60.78%,而亏损但实现大幅减亏的寒武纪-U,涨幅却达到了178.44%。
实际上,包括寒武纪-U在内,发布2024年度业绩预告的电子股在“9·24”行情启动以来实现涨幅翻倍的达到9家(见表2)。这些公司业绩预告净利润同比增长上限大多实现高增长,比如甬矽电子,预计实现净利润5500万元~7500万元,同比增长180.31%;乐鑫科技同比增长150%。一些预亏股如敏芯股份、国民技术等,也都实现了大幅减亏。
表2 股价翻倍的电子股业绩表现
数据来源:Wind
电子股龙头业绩逐季上行
机构看多AI和半导体行业
从千亿市值电子股龙头来看,在整体实现业绩增长的同时,其单季度业绩表现也彰显所在行业的发展热度。按预计净利润上限测算这些龙头公司在2024年第四季度的业绩表现,可发现立讯精密实现净利润46.16亿元,中微公司7.87亿元,寒武纪-U为3.28亿元(见表3)。
表3 单季度归母净利润
数据来源:Wind
值得一提的是,立讯精密、中微公司在2024年第一到第四季度均实现了业绩的持续增长,而全年预亏的寒武纪-U则预期第四季度实现扭亏为盈。
中微公司虽然预计2024年全年业绩同比减少2.86亿元至0.86亿元(减少约16.01%至4.81%),但其当年单季度业绩却在持续提升。对于全年业绩预降的原因,中微公司在业绩预告中表示:“2024年营业收入增长44.73%下,毛利较去年增长约9.78亿元;由于市场及客户对中微开发多种新设备的需求急剧增长,2024年公司显著加大研发力度,为未来业务增长打基础。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约24.50亿元,较去年增长11.88亿元(增长约94.13%),2024年研发投入占公司营业收入比例约为27.03%。2024年研发费用14.15亿元,较去年增长约5.99亿元(增长约73.32%);2023年公司出售了持有的部分拓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产生税后净收益约4.06亿元,而2024年公司并无该项股权处置收益。”
据中微公司披露,2024年,公司主营产品的刻蚀设备、薄膜设备是半导体前道关键核心设备,市场空间广阔,技术壁垒较高。公司的刻蚀设备及薄膜设备持续获得众多客户的认可,针对芯片制造中关键工艺的高端产品新增付运量及销售额显著提升。
同样,寒武纪-U预期2024年全年出现亏损,但当年第四季度业绩扭亏为盈。对此,寒武纪-U在业绩变化的原因中指出,“公司始终专注于人工智能芯片产品的研发与技术创新。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拓展市场,积极助力人工智能应用落地,使得报告期内收入规模较上年同期显著增长。”同时,“报告期内,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额预计为36900.00万元至45100.00万元,主要为前期单项计提的坏账准备于本期转回和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的影响。”
对于中微公司的业绩表现,国海证券在近期研报中指出,公司2024年第四季度收入同环比高增,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稳增。从产品端来看,公司“持续完善产品矩阵,未来成长可期。公司目前在研项目涵盖六类设备,超二十款新设备的开发,近两年新开发的LPCVD(低压化学气相沉积)薄膜设备和ALD(原子层沉积)薄膜设备,目前已有多款新型设备进入市场并获得重复性订单,其中,LPCVD薄膜设备累计出货量已突破100个反应台,其他多个关键薄膜沉积设备研发项目正在顺利推进;公司EPI(外延生长)设备已顺利进入客户端量产验证阶段。公司在Micro-LED(微笑发光二极管)和高端显示领域的MOCVD(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淀积)设备开发上取得良好进展,并积极布局碳化硅和氮化镓器件市场。”国海证券维持“买入”评级。
对于寒武纪-U,广发证券在研报中指出,2024年公司营收大幅增长,供给和需求都呈现良好的改善趋势,预计2025年公司的AI(人工智能)芯片向互联网等商业客户的销售规模有望上台阶。公司2024年第四季度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预计2025年公司扭亏为盈,但考虑到公司对于AI芯片设计和软件生态方面的研发投入有望增加,整体净利率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广发证券给予寒武纪-U “买入”评级。
投资者关注寒武纪-U业绩表现
机构调研4家公司
2024年9月24日到2025年1月10日,寒武纪-U股价走势强劲,上涨了243.34%,并在盘中创下777.77元/股的股价新高。但自2025年1月13日开始,寒武纪-U股价震荡回调,至1月17日累计下跌18.9%。
在股价下跌过程中,有媒体向寒武纪-U求证原因,公司当时表示,二级市场股价受综合因素影响。对此,有投资者于1月16日在上交所e互动向寒武纪-U董秘提问:“寒武纪在股价大涨时未及时回应投资者提问,下跌时却迅速回应,这是否意味着沟通策略存在差异?此外,我质疑公司是否在刻意纵容虚假的利好消息,导致市场信息不对称。根据科创板上市规则,公司应当及时披露可能对股价产生重大影响的信息。然而,寒武纪在2024年股价大幅波动期间,似乎并未遵循这一规定。我们期待公司能提供更透明、及时的沟通,确保所有投资者都能在同等条件下获取公司信息,希望您能明确答复上述问题。”
还有投资者关注寒武纪-U的业务详情和收入情况,有投资者连发两条提问,希望公司在遵循公司内部保密原则的基础上公开最新产品,还投资者知情权。同时应及时披露订单情况,比如2025年一季度是否有需要披露的在手订单或者合同?
上交所e互动平台显示,寒武纪-U近一个月暂无回复。
从机构调研情况来看,2025年1月1日-1月20日,水晶光电、东芯股份、三孚新科、晶华微获得机构调研,其中水晶光电被调研次数达到5次,机构调研家数达到220家(见表4)。根据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0亿元—11.2亿元,同比增长66.60%—86.59%。而东芯股份、三孚新科、晶华微则为预告亏损,但亏损全部处于收窄状态。
表4 2025年1月1日-1月20日机构调研情况
数据来源:Wind
(文中提及个股仅作举例分析,不作投资建议。)
深蓝L07不仅带来15.19万元-17.09万元的超值价,回馈广大消费者,更发布极具诚意的九大智享好礼,在新的一年里为用户奉上更高品质、更智能、更舒适的购车新选择,引领智能出行新风尚!
长安汽车发布“北斗天枢2.0”计划,目标明确且细致!
中国智驾合伙人引领行业变革
2 月 9 日,深蓝汽车全场景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发布暨春季新品发布会于重庆盛大举行。此次发布会标志着深蓝汽车在 “智能化下半场” 的关键布局,以长安汽车 “北斗天枢 2.0” 计划为依托,坚定不移地推进领先的智能化技术落地,致力于普及全民智驾。
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背景下,车企负债结构成为观察行业竞争格局的重要窗口。近期,多家全球主流车企公布的2023年财务数据显示,高负债运营模式具有深刻的产业逻辑和商业特性。但中外车企在负债结构、融资策略及供应链管理上的差异,正逐渐形成不同的发展路径。
新年新气象,岚图送大礼!2025年开年之际,岚图汽车推出新春贺岁订购礼和限时权益等多重惊喜,全新岚图梦想家、岚图知音、岚图FREE 318以及岚图追光悉数参加活动,为消费者带来豪华新能源汽车的卓越品质与智能科技体验,让大家新年开新车,开启美好新征程。
长安汽车共启全民智驾,发布“北斗天枢2.0”计划
加速全民智驾普及,深蓝汽车与华为签署全面合作
2024年开年,车市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一方面,传统合资品牌继续通过降价策略争夺市场份额,无论是官方降价还是一口价促销,薄利多销成为它们的生存之道。另一方面,以特斯拉、小鹏为代表的智能电动车企则通过5年免息等金融手段降低购车门槛,将汽车变成了像iPhone一样的快消品,吸引......
大型汽车央企“战略性整合”再传新进展。
2025年,一汽大众销售有限责任公司积极强化客户关爱、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特别设立关爱基金
近日,比亚迪公布的 1 月销量数据成为了汽车行业热议的焦点,比亚迪凭借 300538 辆的销量成绩,再次稳坐中国品牌汽车市场销冠宝座,蝉联不带定语的销量冠军。
在AI等技术的发展和赋能下,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2025年2月9日,长安汽车在重庆正式发布智能化战略“北斗天枢2.0”计划,携手奇瑞、吉利、长城、比亚迪、广汽、东风、蔚来、北汽、小鹏、上汽、腾讯、英飞凌等等“中国智驾合伙人”,共启全民智驾元年,打造中国智驾新名......
透视全球车企巨头:负债背后的真相
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背景下,车企负债结构成为观察行业竞争格局的重要窗口。近期,多家全球主流车企公布的2023年财务数据显示,高负债运营模式具有深刻的产业逻辑和商业特性。但中外车企在负债结构、融资策略及供应链管理上的差异,正逐渐形成不同的发展路径。
智驾新时代来临:中国智驾合伙人引领行业变革
深蓝L07三大“天花板”战力爆棚!
车坛快报|奔驰实施多项降本增效措施、三星电池隐患致多品牌召回
“人行有脚印,鸟过有落毛”,作为买卖二手车的一整个完整过程···
2月9日,深蓝L07在北斗天枢2.0发布暨深蓝全场景智驾解决方案发布会首日跃级上新,重磅推出华为乾崑智驾ADS SE版、深蓝智驾AD PRO版两大版本,共计6款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