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日,中欧协会智能网联汽车分会联合知乎汽车共同发布了《2025春节智驾众测报告》,该报告基于车控CHEK智驾记录设备收集的广泛数据,全面呈现了智能驾驶技术在实际用户长途使用场景中的表现,是国内首份智驾众测报告。
在“2025春节智驾众测大赛”长达数周的众测过程中,累计测试里程超过10,000公里,相当于横穿中国两次,累计测试时长超过150小时,涉及14款热门智能汽车,涵盖24个省市,且覆盖场景多达30余种。此次报告特别关注了领航辅助驾驶(NOA)系统在城市及高速道路环境中的表现,尤其是“危险接管里程”的分析。
危险接管里程是指在自动驾驶系统需要人工介入接管车辆控制之前,自动驾驶系统能够独立安全行驶的距离。这个指标衡量的是自动驾驶系统在面临危险情况时,能够自主处理并保持安全行驶的能力。具体来说,当自动驾驶系统未能识别到前方的危险情况(如施工路段、障碍物等),需要驾驶员进行紧急介入时,这段时间内自动驾驶系统能够独立行驶的距离就是危险接管里程。
危险接管里程是评估自动驾驶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指标。数值越大,说明自动驾驶系统在面临危险情况时能够保持独立安全行驶的距离越长,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越高。
城市NOA不靠谱?高速NOA领先一步
在众测过程中,测试结果揭示了多个智能驾驶系统在不同真实使用场景下的表现差异。
数据显示,本次统计的NOA里程区分了城市和高速、白天和夜晚两大场景,其中城市NOA占据了25.96%的里程,夜晚场景下的NOA占据了36.03%的里程,测试场景分布均匀。
根据报告数据,NOA智驾里程占总智驾测试里程的86.9%,这意味着在整个测试过程中,车辆的自动驾驶系统在86.9%的行程中被启用。此数据表明,在测试过程中,NOA系统表现出较高的应用频率,尤其是在高速公路和长途行驶时。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报告中专家预测,2025年将是智能驾驶技术从L2向L3迈进的关键一年。尽管目前在L2+阶段存在一些技术瓶颈,特别是在系统的全面自动化和对复杂场景的应对能力上,但整体来说,智能驾驶正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出行方式,未来几年内将迎来更为成熟的自动驾驶产品。
“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消费者的真实反馈,通过这些数据,厂商能够更好地优化系统,最终实现智能驾驶从辅助到完全代替的过渡。”深圳自动驾驶研究中心副主任郝景山表示。
危险接管里程:自动驾驶安全性的真实考量
数据中,全部智驾系统的平均NOA危险接管里程为占220.21公里,即每220.21公里发生一次危险接管。与此同时,NOA危险接管分布在不同的路况条件下有所不同,虽然城市NOA里程仅有25.96%,但77.14%的危险接管事件仍发生在城区NOA场景。说明NOA系统在城市这一特殊情境下的表现不如其他条件下稳定,仍会频繁发生危险接管事件。这项数据揭示了智能驾驶系统在应对复杂环境时的局限性。
急刹车和急加速是衡量智能驾驶系统舒适性的重要性能指标。根据测试数据,所有参与测试车辆平均每5.14公里急刹车一次,平均每5.18公里急加速一次,说明不舒适的体验仍频繁出现。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朱西产教授指出,目前虽然智能驾驶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整个行业仍处于L2阶段,距离L3的全面普及仍有距离。“知乎此次活动通过用户集体反馈,量化对比测试数据,帮助消费者更清晰地了解市场上智能驾驶功能的实际表现。”
城市NOA的隐患:危险接管场景数据积累不足
在众测过程中,测试结果揭示了不同智能驾驶系统在实际驾驶环境下的表现差异,尤其是在城市NOA和高速NOA的应用中,各车型的表现各有优劣。智己LS6、魏牌蓝山、腾势Z9GT等车型在城市驾驶条件下展现了较高的稳定性,尤其在NOA危险接管方面,智己LS6的表现最佳,其危险接管里程达到149.49公里。大多数车型能够在复杂的城区道路中运行,但仍有一定的局限,尤其是在复杂环境下,系统的反应和处理能力需要进一步优化。
知乎答主Zz的机智生活指出,尽管城市NOA已经能够达到可用状态,但对于大多数驾驶者来说,这种驾驶方式依然存在一定负担,尤其在高效性方面,系统仍需改进。他提到:“对于用户来说,不能像‘傻瓜式’使用,需要通过摸索来确定智能驾驶系统的能力边界,才能更安全地使用。”这表明,智能驾驶系统仍处于一个需要用户适应和学习的阶段,尤其是在城市繁忙交通中。
转向高速驾驶,数据显示,腾势Z9GT、小米SU7 Pro、领克09等车型在高速行驶时表现出了较高的稳定性,表现最优的车型的危险接管里程为351.10公里。在高速行驶过程中,智能系统能够大幅减轻驾驶负担,提升长途驾驶的舒适性与安全性。
知乎答主Zz的机智生活提到:“现阶段的智能驾驶系统在高速上能够大幅度降低驾驶者的驾驶负担,使得日行千里不是问题。”然而,他也提到,虽然系统表现出色,端到端模型仍然带来了一些不确定性,驾驶员需要保持适当警觉。
用户使用反馈的数据体系正在助推智驾落地。
随着城市NOA系统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体验到智能驾驶带来的便捷。知乎答主洪泽鑫提到,尤其在春节期间,很多亲戚在家门口亲自体验了智能驾驶,这不仅提升了他们对智能驾驶的兴趣,也影响了他们对油车的看法。他说:“不到15分钟,很多人就被智能驾驶的便利性深深吸引。”这一点表明,智能驾驶不仅在改变传统的驾驶方式,还在逐步改变消费者的购车观念。
然而,知乎答主大梦指出,尽管智能驾驶带来了便利,但随之而来的安全性问题仍不容忽视。他提到:“智能驾驶系统的责任归属尚不清晰。如果能够配备类似车控CHEK行车记录仪这样的设备,将有助于保障驾驶员的安全。”这说明,智能驾驶在安全性和责任归属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明确,以确保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更好的保护。
基于用户反馈的数据体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用户数据不仅能够帮助消费者更好地理解智能驾驶功能,还能推动技术的迭代和升级。郝景山表示:“这是首次通过第三方视角深入评测10余款智能车型在真实春节返乡场景下的表现,涵盖高速公路、城区和乡间等不同路况。”他认为,业内仍缺乏基于用户反馈数据的横向对比,而通过用户反馈,车企和消费者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智能驾驶技术的实际表现。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应用与消费者研究分会秘书长高凌也强调,“通过真实用户数据评估智能驾驶性能,能够提高智能汽车在消费者认知中的客观性、透明度和认可度。”根据报告显示,众测参与者对智能驾驶系统的满意度达到了82.35%,尤其是高速NOA,在减少驾驶负担、提高行车安全性方面表现突出。然而,在城市NOA的表现中,仅有17.65%的参与者表示在繁忙的城区能够完全信任系统,另有82.35%的参与者对系统的判断能力表示怀疑,尤其在处理复杂路况如繁忙交叉口时,系统的可靠性仍存疑。
吉利“收购”极氪,“风筝收线”打造更抗风险的未来
奇瑞威麟产品战略解码:全球化视角下的新能源皮卡破局之道
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浪潮中,中国车市犹如一片充满活力与挑战的竞技场。各家车企在这片战场上激烈厮杀,不仅比拼产品竞争力、市场份额,更在财务健康状况上展开一场无声的较量。那么,将中国车企与国际车企的财务表现放在一起审视,究竟谁能在这场“财务马拉松”中跑得更稳、更持久呢? &......
汕德卡TIR跨境运输牵引车,以全维实力铸就跨境“精品”!
第四代博越L破界智能平权:15万级的AI进化
近期,国内外上市车企迎来财报季,2024年报和2025一季报相继出炉。在经济上行压力之下,资产负债率这一关键指标,成为衡量车企财务健康的焦点。
20年图纸蛰伏+30年蓄水养鱼:比亚迪从追赶者蜕变颠覆者!
合资公司成立仪式在长沙举行,丰田中国董事长上田达郎、长沙矿冶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卓晓军、五矿新能源总经理兼党委副书记张臻、明和产业社长吉田毅等各方代表共同出席并致辞。这一合作标志着中日企业在新能源产业链闭环建设上迈出实质性步伐。
在全球汽车产业格局重塑的关键时期,财务健康状况成为了衡量车企竞争力的重要标尺。国际车企与中国车企在财务赛道上展开了激烈角逐,而深入剖析它们的财务数据,能让我们洞察到中国车企在全球车市中脱颖而出的独特优势。 资产负债率:中国车企的稳健底色 汽车行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行业,......
高负债≠高风险,比亚迪负债,其实是高速发展的佐证
星愿销量增长解码:何以成为A0级市场“黑马”?
对话 | 石柏涛再回中国:奥迪布局产品大年携两家合资伙伴共同应对在华挑战
近期,国内外上市车企迎来财报季,2024年报和2025一季报相继出炉。在经济上行压力之下,资产负债率这一关键指标,成为衡量车企财务健康的焦点。汽车产业重资产、长周期的特性,决定了前期需投入巨额资金,回报却相对缓慢,也使得高负债率成为行业普遍现象。
前不久广汽集团发布了一季度财报,引起了广泛关注。根据财报显示广汽集团一季度营收196.50亿元,同比下滑7.95%;净利润亏损7.32亿元,同比暴跌159.95%,如此业绩创下近五年最差季度表现。这一数据不只是简单的数字波动,它背后藏着广汽集团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诸多挑战,也映射出......
探店传祺向往M8乾崑系列,这是一款非常适合睡觉的车?!
当前汽车产业正处于电动化投入高峰期,高负债≠高风险。真正考验企业的,是能否将债务转化为技术壁垒和市场份额。当国际车企深陷借钱扩张循环时,中国车企正探索出一条规模与质量平衡的发展路径,这或将成为下半场竞争的关键筹码。
2024年全球车企财报陆续出炉,资产负债率成为焦点。数据显示,国际巨头如丰田、大众总负债均超万亿元,甚至超过同期营收,而国内车企如比亚迪、吉利等负债率显著下降。
近期,全球车企财报季落幕,高负债成为行业共性,但中外车企呈现不同态势。我们都知道总负债与企业规模和营收相关,从 2024 年财报看,国际汽车巨头和国内头部车企资产负债率大多超 60% 。不过,国内头部车企负债率下降明显,比亚迪近半年降幅近 7 个百分点,有望降至 “6” 字头。
工信部将整顿“隐藏式车门把手”,与安全相比风阻不值一提
最近车企资产负债率成了车圈热门话题,但我看到不少人对这个指标的理解过于片面,认为负债数字越大风险就会越高,但其实并不能这么简单的判断。因为汽车行业属于重资产领域,前期建厂、研发投入大,企业规模越大、营收越高,负债自然也会增加,所以车企负债率高其实是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