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315,并不是汽车行业的“年度公关”

315,并不是汽车行业的“年度公关”

车茶一味 669浏览 2025-03-18 IP属地: 未知

315虽然过去了,但说实在的,我心里还是有很多话想要说。

作为汽车媒体的从业者,我们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庆祝汽车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但在所谓“高质量”发展的背后,一切的阴谋、一切的黑暗仍未消逝。

想来想去,还是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吧: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福特公司推出过一款叫做“Pinto”的小型家用车。这款车由于油箱设计有缺陷,在出现事故的时候破碎的油箱极易被电线引燃进而造成车毁人亡的大事故。当福特发现这一缺陷后,这家企业进行了一次内部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显示,召回车辆的成本远高于伤亡赔偿和诉讼成本,于是福特最终选择仍有缺陷存在,对消费者的生命安全置若罔闻。

315,并不是汽车行业的“年度公关”

也正是当年这一起臭名昭著的案例,拉开了消费者与车企长期博弈的序幕。但很可悲的事,从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20年代,消费者个体与车企之间的博弈,似乎很少有消费者赢过。

在这里,我盘点了一下2024年汽车行业内的“著名维权案例”,相信在你看过之后,也会和我一样心生无力。

案例一:路虎变“水虎”,车主维权多年仍未果

这个案例是我在某视频网站刷视频的时候发现的。

事情的经过大概是这样,在2021年,黄先生购入了一辆新款路虎卫士。那么在2023年的时候,因为暴雨,黄先生发现了车辆结构漏水的问题,仅仅因为下雨漏水,这台卫士就变成了“泡水车”。

315,并不是汽车行业的“年度公关”

问题出现后,黄先生找到第三方鉴定机构进行鉴定,结果发现这台路虎卫士在新车出厂的时候就存在钣金未打胶的情况,属于是原厂装配和做工缺陷。

但令人无界的是,黄先生多次投诉未果,至今只换来了厂家和4S店的五千元维修基金……而在近两年以来,这位车主也坚持参加315问题车展,当他都快变成网红之后,路虎卫士漏水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厂家的正向回应。

315,并不是汽车行业的“年度公关”

在这一起事件中,令人感到生气的并不是车辆本身存在的缺陷和故障,因为捷豹路虎的品控只能说懂的都懂。在整场事件中,厂家的机械式沟通和4S店工作人员在得知车主要参加问题车展后,展现出的“威胁态度”让人颇感愤怒。

什么时候,消费者买到问题车,还需要看厂家和4S店的脸色了?在此,我也为这位网名叫做“汉子”的卫士车主持续发生,希望摆烂的厂家、无担当的经销商能够真正把问题正视起来,否则影响到的只会是品牌的信誉和口碑。

案例二:迈巴赫漏雨,车主维权竟然要靠网络的力量?

2024年10月,一位来自江苏的车主,花费了两百一十多万元购入了一辆奔驰迈巴赫GLS480。而在新车提回家不到短短十天的时间,这台高贵的迈巴赫就出现了异响和顶棚漏雨的问题。

315,并不是汽车行业的“年度公关”

毫无疑问,面对这样的产品质量问题,车主自然要与经销商和厂家协商维权。

不过,在面对个体维权的时候,奔驰4S店与厂家始终没有回应消费者的正确诉求。

在多次交涉未果之后,车主最终以在车顶覆盖三色雨棚的戏剧性方式维权,引发全网热议,这台来自江苏的迈巴赫GLS480也红极一时,甚至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出现了争相模仿的现象。很多车主也以在车顶贴三色雨布的方式声援迈巴赫车主。

315,并不是汽车行业的“年度公关”

最终,也许是奔驰意识到了舆论危机所带来的摧毁力,这才与涉事迈巴赫车主正向沟通,双方达成和解。其实从这一案例就能看出来,奔驰在经历了那一次“女车主坐在引擎盖大哭”的公关危机之后,仍然没有思考自己的问题到底出于何处。这家百年豪华品牌的傲慢,依旧在消费者面前存在。

315,并不是汽车行业的“年度公关”

不管是CLS女车主维权事件也好,还是迈巴赫三色雨布事件也罢,这些事件的热度虽然早已消退,但远远无法淡化奔驰的信任危机。对于奔驰这样的豪华品牌来说,个体消费者的口碑,真的就不重要吗?

案例三:新能源质量问题频发,压舆论真的可行吗?

在行业内,有一个比较地狱的笑话:“如果你遇到某家新能源车企的车型在马路上自燃,一定要拿手机拍摄然后发社交平台,因为那样做了的话,你就可能成为黑公关,让朋友举报你,他还能拿百万悬赏;但如果你只是路过并抠了车标,那你可能只有几百块钱的辛苦费。”


“车的好一定要说,车的缺点一定不能说”,几乎在这个圈子里成为了公开的秘密。当很多消费者在看到新能源汽车们铺天盖地的宣传后,会相信这些宣传,会选择这些产品。但选择的结果,并不一定好。

2023年,中国消费者协会数据显示,72%的新能源车主投诉实际续航不足标称值80%,部分车型冬季续航达成率跌破50%。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抽查更是指出,31款热销车型中24款存在实验室数据与真实路况偏差超20%,最高达43%。而在2024年新能源汽车投诉中,续航问题占比高达42%,其中“实际续航与宣传不符”是最集中的痛点。

315,并不是汽车行业的“年度公关”

而在汽车质量投诉网站上,新能源车的投诉率也始终居高不下。譬如在去年年底,就有多位车主投诉奇瑞iCAR 03的续航里程与宣传不符,原本501Km的CLTC续航里程数据,在冬天实际只能跑一百多公里;同时,也有小鹏P7车主表示,自己在春节期间,车辆的实际需要要打五折。

如果说续航虚标影响的只是用车便利性的话,那么新能源车自燃问题就是彻头彻尾的安全问题了。在2024年,行业内的新能源汽车自燃案例也不少见。其中特别有名的一起事件,就是一辆极狐品牌的纯电车型自燃后,极狐品牌方前往自燃现场竟然直接扣掉了车标,试图掩盖车辆的品牌。

315,并不是汽车行业的“年度公关”

这种掩耳盗铃压制舆论的行为,如何让人能够信任我们“正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能源车企?

有些话想多说两句

其实,不管是进口豪车遇到的维权事件还是自主新能源车型所暴露出的各种问题与乱象,都剑指一个问题,那就是“信息差”。

在整个行业中,车企与消费者始终处于一个不对等的地位。在2024年年末,很多消费者投诉,在十月份订购吉利星愿之后,等了两个月还没有提到车甚至超出了合同约定周期,导致车主出行受到影响,造成了普遍的焦虑问题。

315,并不是汽车行业的“年度公关”

吉利星愿的交车延迟看似小事,但这也的的确确是一个很经典的“信息差”案例。

在买车的时候,我们一般都会询问新车交付时间,而且我们期望的时间周期越短越好。对此,大部分的经销商都会以“有现车”、“付款马上交”、“最多十来天”的话术来打马虎眼。但实际上,他们为了订单能够落实,往往会向消费者隐瞒车企的真实交付节奏。

315,并不是汽车行业的“年度公关”

另外一个信息差,就是车企宣传层面的信息差。不知道有多少朋友看过汽车类的推广视频,或者说大家能否分辨这些推广视频。我还记得在某一条推广视频中,某科技公司高管竟然说自家的产品可以脱手驾驶,甚至抨击双手不能离开方向盘的规定“无理”。

对于消费者来说,大家通过这些信息,只看到了这些产品好的一面,并不看到它们的缺陷。所以在选车,购车的过程中,很容易误入信息茧房,也就是对一款车的产品力知晓得并不全面,甚至在购车后也会模仿一些极端行为,比如在开启智驾后打瞌睡甚至离开驾驶座……而这种问题的根源,就在于车企在宣传层面并没有做出正确的引导。

所以,这些锅,到底是应该由消费者来背还是车企背呢?

文章标签:
新车爆料
 
相关推荐
车茶一味 7621粉丝    1273作品 关注 男人可以没房,但没车?我跟你聊啥!
推荐作者
型车志 关注
通过独特的视角,创造有型、有趣的汽车评测视频和故事。
电车男EVman 关注
第二懂新能源车的男人
SCC超跑俱乐部 关注
SCC超跑俱乐部
汽车匠人 关注
寻求在互联网时代用匠心精神
华南车市资讯 关注
立足华南区域,打造本地化的汽车资讯,接地气的专业汽车报道。
二手车大智慧潘 关注
中国二手车自媒体联盟联合发起人,行业深度观察者。
来试车 关注
汽车视频自媒体 试驾评测 汽车工作的Vlog 每周持续更新
悦行江西 关注
和你分享有趣、新鲜和汽车有关或无关的事!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