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理想汽车:全球首个开源汽车操作系统,创造中国汽车工业历史时刻

理想汽车:全球首个开源汽车操作系统,创造中国汽车工业历史时刻

买车大师 1309浏览 2025-03-27 IP属地: 未知

2025年3月27日,北京中关村论坛年会,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想抛出一枚“重磅炸弹”——理想汽车宣布开源其自研的汽车操作系统理想星环OS。

这不仅让理想成为全球首个开源汽车操作系统的车企,更标志着中国汽车创新技术将走向全球,对全球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新能源浪潮以来,汽车已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是“移动智能终端”,汽车产业将迎来AGI(通用人工智能)时代,因此一个能够以最高效率、最强性能。管理全车资源的汽车操作系统,不仅是实现高级别智能驾驶的基础,也是AGI时代通向物理世界的技术基座。智能汽车需要专用的汽车操作系统,就堪比智能手机时代需要的iOS与安卓。

然而,这一领域的“技术霸权”长期被AUTOSAR闭源系统垄断,全球车企不仅要向其缴纳千万甚至上亿的授权费,还要受制于适配周期长、性能天花板低等难题。理想星环OS的全面开源,既是对旧秩序的颠覆,也是一场关于技术自主权、生态话语权与AGI时代制高点的战略豪赌。

一家成立将近十年的新势力企业,为何要投入数十亿研发资金,挑战国际巨头垄断的汽车操作系统?这场看似激进的“开源运动”,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战略“野心”?本文将深度解读。

“芯片荒”倒逼理想争夺产业链自主权

大家应该都记得,2020年的全球芯片荒,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撕开了中国汽车产业的脆弱面。

当时,理想汽车正深陷供应链泥潭:某些国际芯片大厂将60%的产能优先供给BBA,留给他们的只剩残羹冷炙。

而供需关系的失衡,直接导致一颗MCU芯片的交货周期从1个月拉长至6个月,若更换芯片,传统的AUTOSAR系统的适配周期要耗费6个月,这对成立仅数年的理想而言,供应链议价权的缺失与技术路径的被动,会给理想带来上百亿的营收损失。

理想汽车当时的困境,正是中国汽车产业的一个缩影。依赖AUTOSAR闭源系统,意味着芯片选择权被锁死,每一次技术迭代都需要向供应商支付高昂的授权费,并在漫长的适配周期中承受市场风险。

李想对此的回应是:自研汽车操作系统。

2021年,理想组建200人研发团队,投入超十亿资金,用数年时间打造出一套适配灵活、支持多芯片架构的分布式汽车操作系统。

今天,理想星环OS已经能完成“软硬解耦”——最快4周完成芯片适配,比传统方案节省5个月时间,彻底摆脱对单一芯片供应商的依赖。

这一战略的直接成果是成本与效率的双重优化,通过自研虚拟化技术,性能损耗能从先前的5%降至如今的1%,存储资源使用量减少30%,每年节省数几十亿元BOM成本。

更深远的意义在于,理想通过掌握汽车操作系统的自主权,将芯片选择范围从欧美巨头扩展到地平线、芯驰等国产新秀,甚至支持开源RISC-V架构,为中国汽车芯片的国产替代开辟了一条技术通路。

进一步看,这场“技术自救”的本质,是中国车企自我意识的觉醒,开始争夺汽车供应链的主导权。当传统车企还在依赖国际巨头“施舍”芯片时,理想已通过自研汽车操作系统构建起一道深厚的护城河,这在“逆全球化”阴影笼罩的当下,至关重要。

“基座战争”:争夺AGI时代的入场券

叙述至此,不少人以为,理想自研汽车操作系统的战略意义,是为了压低成本,是一种防守性策略,但实际上,这背后隐藏着一条大多数人还没发觉的商业逻辑:汽车操作系统将是决定未来智驾战争的胜负手。

在电动车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的当下,智能化能力正成为车企的核心护城河。汽车的未来不是马力,而是算力。而汽车操作系统的价值,恰恰在于它是连接硬件算力与AI算法的“神经中枢”,它决定了AI能否高效、安全地驱动钢铁之躯。

传统AUTOSAR系统诞生于燃油车时代,其设计逻辑围绕单一功能域展开,难以支撑智能驾驶所需的跨域协同与实时响应。

以AEB自动紧急制动为例,传统架构下感知、决策、执行三个环节分立,每一个环节的响应都会产生不必要的延时;而理想自研系统通过全局资源调度,将响应速度提升1倍,响应稳定性提高5倍,制动距离缩短7米——这7米,可能就是生与死的距离。

理想的野心不止于功能优化。其汽车操作系统被定位为“AGI时代的物理世界基座”,支撑从L3到L4级自动驾驶的跃迁。通过多内核架构与分布式设计,系统能够实现车控域、智驾域、通信域的无缝融合,让激光雷达、摄像头、算力芯片等异构硬件协同工作。

例如,在“魔毯空气悬架”场景中,自研系统通过实时调度摄像头、传感器与电磁阀,将整车反应速度快1.73倍,获得了更好的车身姿态控制,解决了传统燃油车升级后用户晕车的痛点。这种“软硬一体”的能力,也是新能源汽车头部玩家竞逐的技术高地。

理想的“野心”:做智能汽车时代的“安卓”

在传统汽车行业,核心技术往往被封闭在“黑匣子”中,企业为保护知识产权不惜重复投入。AUTOSAR系统的授权费高达数千万甚至上亿元,而代码封闭导致的适配低效,让整个行业陷入“内卷式创新”。

理想的选择截然不同——通过开源理想星环OS,它试图将汽车操作系统变为行业公用的“基础设施”,吸引开发者共建生态。例如,通信中间件开源后,开发者可深度参与架构优化与功能定制。

这一决策的背后,是对行业痛点的深刻洞察。智能汽车的汽车操作系统研发需要横跨座舱、智驾、底盘等多个领域,纵向打通应用、系统、硬件三层架构,目前开源生态中并没有面向汽车的操作系统。

如果每家车企都闭门造车,行业将陷入资源浪费与进度滞后的双重陷阱。

理想的开源策略直击这一矛盾:一方面,车企可节省上亿授权费用,将资源投向差异化创新;另一方面,开发者社区的参与将加速技术迭代。

更深层次上,理想正在扮演“生态建筑师”的角色。通过开源,它将理想星环OS转化为连接芯片厂商、软件开发者、车企的纽带,形成类似安卓的开放联盟,这种模式不仅削弱了AUTOSAR的垄断地位,更让中国车企在智能化的标准制定中掌握话语权。

更重要的是,开源生态能吸引芯片厂商、算法公司、硬件供应商共同参与,形成“横向协同、纵向打通”的创新网络。例如,理想星环OS已支持地平线J6M、芯驰E3640等国产芯片,推动本土供应链从“替代进口”迈向“技术引领”。可见,在智能汽车的下半场,单一企业的技术优势难以持久,唯有构建开放生态,才能实现指数级创新。

这种“生态共建”思维,与安卓的成功路径异曲同工。2007年,谷歌开源安卓系统,吸引全球开发者共同完善生态,最终击败诺基亚Symbian,奠定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霸权。

理想星环OS的目标,正是成为智能汽车领域的“安卓”——通过开放技术底座,让行业从“零和博弈”转向“共生共荣”。

尾声

回望历史,中国汽车工业的第一次跃迁是燃油车时代的“市场换技术”,第二次是电动车浪潮中的电池与三电系统突破。

而理想的“汽车操作系统革命”,或许标志着第三次跃迁的开端——从硬件制造向软件生态的升维。

这一跃迁的底层逻辑,是汽车属性从“交通工具”向“智能终端”的彻底转变。汽车操作系统作为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桥梁,其价值已远超单个企业的范畴。理想的战略选择,本质上是在争夺智能时代的基础设施权。正如李想所言:“理想不是一家汽车公司,而是一家人工智能企业。”

然而,挑战依然存在。开源生态的培育需要长期投入,如何平衡商业利益与社区贡献?

面对特斯拉、华为等对手的垂直整合模式,理想能否保持技术领先?这些问题尚无定论。但可以确定的是,理想星环OS开源,为中国汽车产业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在这里,技术垄断被打破,创新资源被共享,而最终的赢家或许是整个行业。

在这场“智驾战争”中,理想的野心不仅是造一辆更好的车,更是为智能驾驶时代书写一套属于中国的技术规则。这场冒险能否成功?答案或许就藏在下一个十年滚滚向前的车轮之下。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买车大师 7万粉丝    5119作品 关注 明明白白买车,就找买车大师。
推荐作者
苑叔聊车 关注
资深的汽车编辑,阅车无数,有关于选车的问题找我就没错了。
电车男EVman 关注
第二懂新能源车的男人
车轮哥 关注
记录老外在中国的汽车生活。
玩车的史萌 关注
喜欢车兄弟的跟我走
大付撕车 关注
大付撕车是汽车视频类栏目。栏目主张正确的选车观,为重度选车纠
车瘾AA 关注
聊聊车,说干货,不以老师自称,不以车评人自居,只是几个有车瘾
车宇世界 关注
车圈老干部,只做最客观的车评。
海阔试车 关注
汽车圈里摸爬滚打,一起聊聊汽车的那点事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