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8日,长城汽车交出了一份堪称 “逆周期教科书” 的成绩单:营收突破2000亿元大关,净利润同比暴增80.76%,海外销量占比近四成,毛利率逆势攀升至19.51%……要知道,在2024年“以价换量”成为车市主旋律,这份数据显得尤为“不合群”。当其他车企为争夺市场份额疯狂降价时,长城汽车却选择了一条更艰难的路——用技术溢价让用户买单,用高价值生态对抗内卷。这背后,是一个中国车企对“长期主义”的极致坚守,更是一场关于产业使命的深刻对话。
数据背后的“逆势密码”:技术纵深与用户价值的双重觉醒
2024年,在“价格战”肆虐、行业平均毛利率下滑至15.8%的背景下,长城汽车实现营收2021.95亿元,同比增长16.73%;净利润126.92亿元,同比激增80.76%。更值得玩味的是,其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101.4%,远超营收增速,折射出盈利质量的质变。这一成绩的取得绝非偶然。
智能技术:从“堆料竞赛”到真实场景重构
在当下的汽车行业,不少企业纷纷卷入激光雷达数量与算力参数的激烈 “军备竞赛” 之中,而长城汽车却另辟蹊径,坚定地选择了一条更为务实且贴近用户的发展路线。聚焦用户高频场景的智能化体验,搭载Coffee Pilot Ultra智驾系统的车型,用户实际使用率高达96%,事故率低于行业均值,远超同行业平均水平。 长城汽车所取得的这种 “技术复利”,并非偶然。它得益于日均高达 100TB 的海量 AI 训练数据的持续迭代更新,以及端到端大模型 SEE 的深度应用与不断优化,进一步巩固了长城汽车在智能驾驶领域的领先地位。
当行业在智能驾驶领域陷入 “堆硬件”的内卷时,长城汽车用 Hi4 技术给出了颠覆性答案。这套智能四驱电混架构通过双电机 + 创新构型,实现了 “四驱体验、两驱价格” 的突破 工程师们用三年时间攻克双电机四驱难题,通过微米级齿轮调整和智能控制策略优化,让四驱技术成本降低 30%,最终让 15-20 万元市场的用户也能享受到高端四驱体验。
越野市场:从“小众狂欢”到大众消费革命
在硬派越野领域,长城汽车已建立起近乎垄断的优势:2024年长城越野车市占率超50%,坦克300以19.98万元起售价将硬派越野推向大众消费。这并非偶然,而是基于150万公里极限测试的技术沉淀,以及用户对“全地形控制系统”“Hi4-Z插混架构”等硬核实力的认可。全球化:生态出海的 “中国范本”
海外市场正成为长城汽车的 “第二增长曲线”。2024 年,其海外销量 45.41 万辆,同比增长 44.61%,占总销量 36.8%,在欧洲、东盟等市场形成 “全品类、全动力、全档次” 的产品矩阵。在东南亚,魏牌高山溢价8%-12%;在俄罗斯,工厂产能利用率达165.61%。在厄瓜多尔 CKD 工厂下线长城炮,在墨西哥建立备件仓库覆盖 7000 种零部件,甚至与 DHL 合作构建全球物流网络。通过技术输出与文化融合,像赞助澳大利亚橄榄球联赛、参与泰国大象保护项目,长城汽车将品牌与“探索精神”“社会责任”深度绑定。
利润增长的底层逻辑:用户导向与产业使命的共振
净利润暴增80.76%的背后,长城汽车给出了一个反常识的答案:合理利润不是对用户的剥削,而是持续创新的燃料
2024年,长城汽车单车收入达16.38万元,同比提升2.3万元;坦克品牌均价超25万元,终端溢价率达10%-15%。这种“技术溢价”的本质,是将研发投入转化为用户体验。2024 年,其斩获 CACSI 中国燃油车用户满意度 6 项第一,哈弗 H6、坦克 500 等车型以 80 分的高分登顶细分市场。这种品质优势源于 “死磕供应链” 的决心:从钢材采购到整车下线,建立 2000 余项检测标准,甚至将整车防腐测试从行业标准的 5 年延长至 8 年10。更值得关注的是,长城汽车将用户反馈直接嵌入研发流程,例如针对用户抱怨的 “冬季续航缩水”,开发出全球首创的 “智能热管理系统”,使电池在 - 30℃环境下仍能保持 90% 以上的续航。
极致成本控制:拒绝价格战的底气
魏建军曾直言:“造车是马拉松,不是短跑。”2024年,其研发投入超104.5亿元,累计专利授权量突破1.2万件,三电系统、智能芯片自研比例超50%。这种“过度投入”看似激进,实则是抵御风险的底层逻辑——唯有技术自主,才能摆脱供应链依赖;唯有用户信任,才能穿越周期波动。在行业平均折扣率8.5%的背景下,长城终端折扣仅3.8%。这得益于供应链垂直整合(三电系统自研比例超50%)、智能制造提效(徐水工厂自动化率50%),以及应付账款周期延长至193天的财务纪律。当其他车企陷入“降价-亏损-研发缩水”的恶性循环时,长城汽车用成本控制筑起了护城河。
当部分车企为销量牺牲品控时,长城汽车用19.51%的毛利率证明:高质量增长才是对消费者最大的负责。从“价格战”到“价值战”,从“内卷”到“出海”,长城汽车的实践揭示了一个真理:中国汽车产业从“大”到“强”的关键,不在于规模扩张的速度,而在于对核心能力的坚守与对用户价值的敬畏。
写在最后:
当潮水退去,谁在坚守灯塔?站在 2025 年的门槛回望,长城汽车2024 年的业绩爆发绝非偶然。长城汽车的2024年年报,不仅是一份财务数据的汇总,更是一场关于“如何穿越周期”的战略演示。2024年的中国车市,有人用降价换取虚假繁荣,有人用流量制造泡沫,而长城汽车选择了一条更孤独的路——把每一分利润投入技术研发,把每一次出海变为文化共鸣,把每一个用户需求刻进产品基因。这种选择或许不够“聪明”,却足够厚重。当整个行业仍在焦虑转型时,长城汽车已用一份财报证明:真正的长期主义,从不需要追赶风口,因为它本身就是风口的定义者。
动力中国杯首届机车服装秀北京启幕 500强选手8月决战林西草原
20万级别的传祺向往S7,要智能有高智能,要享受有豪华享受。高头大马的外观配合智能、豪华、奢享的内在,那可真是有里有面儿!
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已经接近50%,如果从保有量来看,现在新能源车的保有量已经超过3500万辆。即使排除掉约12%的网约车,也有近3000万的新能源私家车。
贵阳万众国际二手名车综合体,首批商家试营业即将盛大启幕
6月份的比亚迪卖了多少台?上半年又卖了多少台呢?
浮言最终变成了事实。
比亚迪携手中国主流手机品牌,打造手车互联智能新体验
7月12日,以“自由智上 热爱为伍”为主题,岚图汽车在武汉举办2025岚图用户之夜暨岚图FREE+上市发布会,来自全球的5000名用户齐聚武汉,与全国134个分会场上万用户共启狂欢盛宴。在品牌成立五周年之际,岚图汽车焕新发布“智慧岚图 成就幸福”品牌主张,并公布品牌IP形象。同时......
近日工信部核查了2016-2020年间车企的新能源补贴,有对于不满足补贴标准的车企,进行了核减。
发动机高温时,水温也就100多度,怎么就会烧坏发动机?
对于刚出社会工作的年轻人,能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既能方便自己日常上班通勤,周末闲暇时间还能出去游玩。但年轻人出入职场,购车预算都不太高,所以都比较注重高性价比的车型。今天我们要聊的是奇瑞艾瑞泽8,厂商指导价9.99-14.89万元,目前市场优惠1万元左右。......
要说smart加上迪士尼的名气可以说是双倍加持,这一次,smart联名迪士尼空降津城,现场大小朋友犹如在乐园里玩耍一般,现场气氛十分欢乐。
对谈岚图蒋焘:25万以内没有对手的FREE+,是怎样炼成的?
豪掷百亿养不活的亲儿子们,吉利整合大戏能否逆天改命?
妥妥的“辅助驾驶之王”
掌握技术的车企,不止销量上的提升,更会受到对手的尊重。
比亚迪携手中国主流手机品牌,打造手车互联智能新体验
限时11.29万起售:2026款启辰VX6上市,价格略显诚意不足?
7月13日,小鹏汽车南昌青山湖销售服务中心在万众瞩目中璀璨启幕!一场融合尖端科技与未来出行想象的盛大开业庆典,吸引数百名科技爱好者与车友热情参与,现场人气爆棚,订单捷报频传,共同见证了小鹏汽车深耕本地市场、加速普及智能出行的坚定步伐。
近日,黄奇帆点破了中国汽车市场一个扎心的事实:产值利润率仅5%(今年截至6月),中国3000万台车卖出来的利润竟不如丰田900万台高。国产一哥比亚迪单车利润只有0.94万元,远低于丰田的2.27万元,全球最大市场为何养不出最赚钱的车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