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上汽大众给新势力整破防了

上汽大众给新势力整破防了

汽车K线 2167浏览 2025-04-03 IP属地: 未知

中国合资车企积极应对全球最大市场变革的一个缩影。

钱塘江畔,春风微冷,崭新的杭州会展中心里面,非常用心地营造出一个巨大但有特色的舞台。

曾经中国汽车市场单一车企老大——上汽大众,在这里发动了一场汽车行业的春季攻势。

如果你在现场的话,那么一定会感受到,上汽大众正找回“狼性”。

01

这一次,在25万元以上BSUV市场,上汽大众不仅要从新势力品牌手中抢回一部分市场份额,还要从BBA(奔驰、宝马、奥迪)那里夺取一部分市场份额。

对立足未稳的造车新势力而言,也许想到老大哥狠,但没想到这么很。

作为上汽集团销量和业绩的“压舱石”(销量占整个集团比重约四分之一),上汽大众的一举一动,对整个集团意义重大,之于德国大众汽车集团,同样如此。

3月10日,搭载被誉为大众最新“机皇”的途昂Pro上市,这是大众汽车品牌在中国国产车型上首次搭载第五代EA888发动机,足见股东双方对新产品和企业寄予厚望,而这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新增车型的意义。

上汽集团希望,“压舱石”能助力其重返中国汽车公司第一,并在资本市场筑底;大众汽车则期盼,在“第二故乡”——中国市场,触底反弹。

随着上汽大众过去一个月开始企稳,上汽集团发布最新公告显示,其3月销量达到38.57万辆,同比增长1.14%,重返中国(上市)车企/集团月度销冠;一季度累计销量约为94.5万辆,同比增长13.27%。

02

今年BSUV是一场大战,有很多新能源产品,包括增程、插混都要出BSUV。也因此,上汽大众在定价时,就考虑要激进一些。”上汽大众销售与市场执行副总经理、上汽大众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傅强在接受《汽车K线》采访时说道。

「上汽大众销售与市场执行副总经理、上汽大众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 傅强」

的确,当途昂Pro官方“一口价”已经拉到24~35万元区间时,不论是理想汽车L系列,还是华为问界M系列,可能都会感受到传统大厂带来的绝对压力。

毕竟,一款途昂Pro,在过去近十年间,经受住了时间和市场的检验,是中国中大型SUV销量榜单TOP3的常客。

《汽车K线》看来,上汽大众为途昂Pro制定的定价策略,颇有田忌赛马的意味,也是快速补齐智能化短板的燃油车对新能源汽车的竞争方式之一。

傅强表示,途昂Pro上市以来,每日订单超过200个,这让上汽大众的工厂,恢复了从前的繁忙景象。上汽大众对途昂家族扩容后的期许,则是销量翻倍,这意味着途昂年销量目标在8万~10万辆之间。

03

当中国汽车市场10万元、甚至20万元级以下产品已经杀红一片,像个巨大的绞肉机一样,还能拥有不被裹挟的从容的车企(不论是自主,还是合资),正变得越来越少。

有些外资汽车公司,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选择“躺平”,打着如意算盘——等中国本土车企“自相残杀”,仗着全球市场输血,上演一出“黄雀在后”。

可问题是,那个时候恐怕为时已晚。

当然,也有外资汽车巨头保持清醒头脑,一边观望形势发展,一边默默蓄力,等待时机,上演王者归来。

《汽车K线》看来,当今全球两大汽车巨头,丰田汽车和大众汽车集团,正是如此。

毕竟,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无可比拟,无论是规模体量,还是营收利润,即便是暂时“放弃”,也可能很难再回到牌桌上。

对大众而言,仍然希望2030年在中国保证年销400万辆规模。这也就不难理解,大众与上汽在思想上能够深度融合。

04

想实现目标,就需要做出变革。

在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陶海龙看来,这需要合资车企从开发流程全面变革。“例如:开发体系要从德国的‘狼堡’到中国,从过去侧重硬件到如今的软件和硬件兼备。”

原来合资企业很多开发主导权在外方,现在在中方,上汽大众承担着绝大部分的开发任务。陶海龙告诉《汽车K线》,对合资车企而言,尤其要享受中国工业发展红利。

即利用中国制造业的先进性和成本控制能力,在保证更高标准的同时,尽可能与中国品牌成本空间处于同一级别。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陶海龙」

目前合资企业的体系以及供应链优势,正通过更新的技术解决方案实现成本降低。

他举例说,有些零部件和工艺在中国本土生产制造与德国本土相比,成本相差可能会超过5倍以上,可是品质却可以高于本土一些品牌。

“因为很多供应商知道成本在什么地方,有何种方式可以优化,特别是像零部件平台化、规模化开发和应用,这对成本是最为有利的。这一系列的创新举措上汽大众都在推动和进行的过程中。”

如今,成本意识在汽车行业发展到今天已经是深入人心,上汽大众现阶段要充分利用体系能力和管理能力提升,赋能其行业竞争力。

这也是为何去年上汽大众敢于率先喊出“一口价”,向新营销价格体系靠拢的底气所在。

05

虽然“价格战”让中国汽车行业倒逼成本下降,却引发人们对产品质量的担忧。

对此,陶海龙严肃地说,我是做产品质量出身,现在很多市场上的汽车产品,如果放在上汽大众,达不到品质检测标准,是不能下线的。而这,也只是传统汽车大厂面对新势力,夺回主动权的关键一步。

《汽车K线》看来,汽车不是电子产品,坏了就换新的,汽车是关乎生命财产安全的最重要事项。

反观最近几年造车新势力产品不断发生的各种安全问题,反而显得传统车企坚守底线的可贵。

不把车主当做小白鼠,不会与车主共测汽车安全。造车,首先要敬畏生命。

从途昂Pro开始,上汽大众要把合资车企的隐性优势显性化。

这是陶海龙和傅强领衔的上汽大众团队2025年的重要课题,而这恰恰是数十年的传统汽车大厂一直以来的隐性优势之一。

毕竟,纵观中国市场,造车新势力虽如雨后春笋,但“年龄”都还不过10年。

当然除前文提及中国工业制造业强大的红利,让上汽大众能够在同等质量标准之下,降低成本;傅强指出,新势力缺少走四方的能力!”相反却是传统车企能够历久弥新的重要战略支点。

不论是可靠性,还是耐久性,这绝不是新势力品牌“刷数据”、聊参数和一句遥遥领先就可以带过的。

06

上汽大众以燃油车开启2025《汽车K线》认为有两点含义,一是对上汽大众来说,发动机是其传统强项,一直以来投入非常大,未来该公司在发动机上依然会持续投入,以保证其先进性。

二是新能源的混动技术核心竞争力还是发动机,所以先进的燃油车对后续混动产品奠定了基础。

陶海龙表示,上汽大众新能源很快会密集上新,全新新能源产品在2025年下半年起陆续推出

傅强也认为,由于到2025年底新能源补贴政策将有退坡,推测今年4季度会提前预支明年年初的新能源购买力,因此持续到今年底新能源占比都会较高。2026年政策退坡之后,用户的购车成本会发生明显变化,用户会选择新能源还是会选择传统能源,还需要市场来验证。

这也是上汽大众坚持“油电同进”策略开发产品的原因。

据悉,接下来上汽大众也将承担大众“在中国,为世界”的任务,其产品也会出口海外,例如中东等市场。

Views of AutosKline:

在这次采访中,笔者感受到上汽大众新管理层实干和坦诚的一面,接受问题、直面问题、解决问题,那种从前大国企的风气不复存在,反倒是有一种民营汽车公司的感觉。

或许,从上汽集团的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开始,合资基盘稳住以后,保证销量规模和业绩利润的背景下,上汽与华为合作的尚界,会为上市公司带来更多可能性,也会反哺合资公司

这样的上汽集团,也更令投资者期待。


文字为【汽车K线】原创,内容参考素材源自上市公司公告和行业公开消息(相关公司和机构应有义务对其真实性负责);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和官方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号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同时,文章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股市风险大,投资需谨慎!

文章标签:
新车爆料
 
相关推荐
汽车K线 1.3万粉丝    2398作品 关注 理性客观、独立思考,为中国汽车业建言献策。
推荐作者
小马闲话 关注
闲话汽车,行摄四方
排气管 关注
排气管是汽车圈车企高层以及从业人士关注度最高的账号。
电车男EVman 关注
第二懂新能源车的男人
晓生说车 关注
晓生说车,与你一起畅聊汽车!
车轮哥 关注
记录老外在中国的汽车生活。
闫闯说车 关注
闫闯说车团队会给大家带来最新,最全面的车型评测视频敬请关注。
来试车 关注
汽车视频自媒体 试驾评测 汽车工作的Vlog 每周持续更新
悦行江西 关注
和你分享有趣、新鲜和汽车有关或无关的事!
全部爱咖号